保障婦女權益法律知識的宣傳
1. 宣傳普及有關婦女兒童的法律法規知識,抵制封建迷信
為認真來貫徹落實依法治區的要自求,區婦聯多舉措加大婦女兒童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有效引導婦女依法維護合法權益。
一是抓住關鍵,學法用法。積極組織機關工作人員學法、用法。號召幹部職工深入、廣泛的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把依法治理的全局工作與服務婦女的本職工作緊密結合,與深化婦聯職能改革緊密結合。進一步增強法治觀念,提升法治素質,將四中全會精神及「依法治區」真正貫徹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二是突出重點,普及法律。區婦聯始終把「送法下鄉」作為工作的重心,多形式、多途徑的拓寬法律普及面,真正把法律送進基層、送進群眾心坎上。有效的提升婦女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努力形成依法辦事、依法維權良好氛圍。
三是夯實根本,主動作為。運用法律知識對上訪事件進行調解。婦聯作為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的機構,在處理婦女兒童上訪事件的時候,區婦聯除了從道德的層面來調解,更多的是綜合運用各種法律法規知識,用法律說話,做到處理的上訪事件有法可依,讓上訪人心服口服,也讓他們知道學法、用法、懂法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也學會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 怎樣維護婦女權益保障法
1、增強婦女依法維權意識:
廣大婦女的合法權益要得到及時有效的維護,必須首先增強廣大婦女的依法維護權益意識,一是要加強對廣大婦女的法律宣傳教育,引導廣大婦女、學法、知法、懂法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特別是要教育指導廣大婦女在權益受到侵害或有可能受到侵害時如何保存證據。二是要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弘揚「四自」精神。教育婦女要牢固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意識,明確婦女不僅僅是被維護的對象,還應是維護權益的積極參與者,既是被維護的主體,也是維權的主體。
2、建立健全依法維護婦女權益的保障體系和工作機制:
抓好源頭維權。通過為政府提建議,參與人大、政協提案議案,促使各級黨委、政府出台有利於從根本上解決維護婦女權益問題的政策、法規和法律,使婦女維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抓好個案維權。個案維權的范圍非常廣,涉及到社會、家庭、單位;程度有大有小,大到司法機關執法全過程的維權,小到家庭鄰里之間的矛盾解決;涉及的內容多,包括婦女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人身、財產、婚姻等。在我們審判過程中,盡力在法律允許范圍內保護婦女合法權益。
抓好社會化維權。建立完善維護婦女權益舉報機制、訴求機制、援助機制、調處機制。形成「四大網路」,即:婦女兒童法律咨詢投訴網路、司法保護網路、社會救濟網路、法律維權監督網路,以促進婦女權益的有效保障。
3、不斷強化人民法官維護婦女權益的責任意識:
要破除「清官難斷家務事」的陳腐觀念。由於侵犯婦女合法權益案件大多發生在家庭內部,而法院工作人員如果不破除「清官難斷家務事」的陳腐觀念,就很難積極主動來維護婦女合法權益。
統一法官執法理念。把保護婦女合法權益作為踐行執法為民司法理念的重要內容,時刻不忘,件件不忘維護婦女合法權益。
3. 保障的婦女權利有哪些(法律及措施)
《婦女權益保障法》對婦女的財產權益作了如下規定:
「第二十八條 國家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財產權利。
第二十九條 在婚姻、家庭共有財產關系中,不得侵害婦女依法享有的權益。
第三十條 農村劃分責任田、口糧田等,以及批准宅基地,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權利,不得侵害婦女的合法權益。
婦女結婚、離婚後,其責任田、口糧田和宅基地等,應當受到保障。
第三十一條 婦女享有的與子平等的財產繼承權受法律保護。在同一順序法定繼承人中,不得歧視婦女。
喪偶婦女有權處分繼承的財產,任何人不得干涉。
第三十二條 喪偶婦女對公、婆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公、婆的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其繼承權不受子女代位繼承的影響。」
最高人民法院於1993年11月3日發布的《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作了如下規定:
「1.夫妻雙方對財產歸誰所有以書面形式約定的,或以口頭形式約定,雙方無爭議的,離婚時應按約定處理。但規避法律的約定無效。
2.夫妻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為夫妻共同財產,包括:
(1)一方或雙方勞動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
(2)一方或雙方繼承、受贈的財產;
(3)一方或雙方由知識產權取得的經濟利益;
(4)一方或雙方從事承包、租賃等生產、經營活動的收益;
(5)一方或雙方取得的債權;
(6)一方或雙方的其他合法所得。
3.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復員、轉業軍人所得的復員費、轉業費,結婚時間10年以上的,應按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復員軍人從部隊帶回的醫葯補助費和回鄉生產補助費,應歸本人所有。
4.夫妻分居兩地分別管理、使用的婚後所得財產,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在分割財產時,各自分別管理、使用的財產歸各自所有。雙方所分財產相差懸殊的,差額部門,由多得財產的一方以與差額相當的財產抵償另一方。
5.已登記結婚,尚未共同生活,一方或雙方受贈的禮金、禮物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具體處理時考慮財產來源、數量等情況合理分割。各自出資購置、各自使用的財物,原則上歸各自所有。
6.一方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婚後由雙方共同使用、經營、管理的,房屋和其他價值較大的生產資料經過8年,貴重的生活資料經過4年,可視為夫妻共同財產。
7.對個人財產還是夫妻共同財產難以確定的,主張權利的一方有責任舉證。當事人舉不出有力證據,人民法院又無法查實的,按夫妻共同財產處理。
8.夫妻共同財產,原則上均等分割。根據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和財產的來源等情況,具體處理時也可以有所差別。屬於個人專用的物品,一般歸個人所有。
9.一方以夫妻共同財產與他人合夥經營的,入伙的財產可分給一方所有,分得入伙財產的一方對另一方應給予相當於入伙財產一半價值的補償。
10.屬於夫妻共同財產的生產資料,可分給有經營條件和能力的一方。分得該生產資料的一方對另一方應給予相當於該財產一半價值的補償。
11.對夫妻共同經營的當年無收益的養殖、種殖業等,離婚時應從有利於發展生產、有利於經營管理考慮,予以合理分割或折價處理。
12.婚後8年內雙方對婚前一方所有的房屋進行過修繕、裝修、原拆原建,離婚時未變更產權的,房屋仍歸產權人所有,增值部門中屬於另一方應得的份額,由房屋所有權人折價補償另一方;進行過擴建的,擴建部分的房屋應按夫妻共同財產處理。
13.對不宜分割使用的夫妻共有的房屋,應根據雙方住房情況和照顧撫養子女方或無過錯方等原則分給一方所有。分得房屋的一方對另一方應給予相當於該房屋一半價值的補償。在雙方條件等同的情況下,應照顧女方。
14.婚姻存續期間居住的房屋屬於一方所有,另一方以離婚後無房居住為由,要求暫住的,經查實可據情予以支持,但一般不超過兩年。
無房一方租房居住經濟上確有困難的,享有房屋產權的一方可給予一次性經濟幫助。
15.離婚時一方尚未取得經濟利益的知識產權,歸一方所有。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對另一方予以適當的照顧。
16.婚前個人財產在婚後共同生活中自然毀損、消耗、滅失,離婚時一方要求以夫妻共同財產抵償的,不予支持。
17.夫妻為共同生活或為履行撫養、贍養義務等所負債務,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離婚時應當以夫妻共同財產清償。
下列債務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應由一方以個人財產清償:
(1)夫妻雙方約定由個人負擔的債務,但以逃避債務為目的的除外。
(2)一方未經對方同意,擅自資助與其沒有撫養義務的親朋所負的債務。
(3)一方未經對方同意,獨自籌資從事經營活動,其收入確未用於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
(4)其他應由個人承擔的債務。
18.婚前一方借款購置的房屋等財物已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的,為購置財物借款所負債務,視為夫妻共同債務。
19.借婚姻關系索取的財物,離婚時,如結婚時間不長,或者因索要財物造成對方生活困難的,可酌情返還。
對取得財物的性質是索取還是贈與難以認定的,可按贈與處理。
20.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未從家庭共同財產中析出,一方要求析產的,可先就離婚和已查清的財產問題進行處理,對一時確定難以查清的財產的分割問題可告知當事人另案處理;或者中止離婚訴訟,待析產案件審結後再恢復離婚訴訟。」
4. 婦女權益保護法應怎樣加強對農村婦女的權益保護
1、繼續加大國家法律、法規,特別是婦女權益保障方面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可通過司法、婦聯等部門聯合,採取送法上門、發放明白紙、開辟電視、電台法律知識專欄、寓教於樂的文藝演出等形式,多層次、多渠道重復宣傳,使基本法律、法規知識、司法程序家喻戶曉,使廣大農村人人形成知法、用法,遵紀守法的意識,使廣大婦女進一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2、完善婦女權益保障立法。對農村婦女權益保障方面區別對待,採取政策傾斜,特別立法,保證立法的貼切性和可操作性。
3、加大農村婦女維權執法力度。對侵害農村婦女合法權益的案件進行嚴厲打擊,提高對維護農村婦女合法權益的震懾力,在廣大農村形成尊重婦女的良好社會風氣。
4、完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加大對關心、愛護農村老年婦女的宣傳力度、教育力度,在農村形成尊敬關愛老年婦女的社會氛圍,使農村老年婦女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得到生活、精神的雙重保障。
5. 我要搞一個婦女維權知識的宣傳單,可是內容都不夠精練,誰有這方面的材料,謝謝!
您好.
困局一:家庭暴力
中國8100萬個家庭不同程度地存在家庭暴力,女性是主要受害者。很多女性不願對外說,而是忍氣吞聲,給心靈帶來很大創傷。雖然法律法規對家庭暴力行為有禁止性規定,但因缺乏明確的認定和制裁條款,可操作性不強,多數受虐女性得不到有效保護。
花 蓓:考慮到家庭、孩子等因素,許多受虐女性無處傾訴,政府有關部門不妨設立收容機構,讓她們挨了打後有傾訴、發泄和受教育的地方。同時,相關部門的調解工作要做得更細致,更徹底。
趙景玉:家庭暴力是個世界性問題。家庭暴力發生的范圍小,具有隱秘性,而且不僅僅只發生在夫妻之間,還有包括大人對小孩,子女對老人等。一定要加強社會輿論宣傳,對這種粗暴的行為進行譴責;大力推行文明教育,推崇人人平等、相互尊重;同時嚴格在法律上確保對受虐者的保護。
張玉梅:受家庭經濟地位、文化程度等因素影響,許多女性產生強烈的依賴性。社會應該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供再教育的平台,幫助女性提高個人素質和社會地位,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同時對於施虐行為,要有人來對施虐人採取強制性措施。
困局二:就業歧視
女大學生應聘時,常有用人單位說:「你的條件完全符合要求,但我們要求只進男生。」有的單位即使招女生,也常提出附加協議,如「不結婚不生子」等,這導致大學生就業市場上呈現出「男強女弱」態勢。
張玉梅: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企業可能最多的還是考慮到自身的效益。作為單位部門負責人,我想多招一些女性,但也對她們的結婚、生育等有顧慮。建議政府出台一些政策配套措施,如對於招收女性的企業,當人數達到一定的標准,給予減免稅收等。
戰秋萍:可以通過立法明確禁止女性就業性別歧視,應當從法律層面嚴禁部分歧視性招聘啟事出現,以及以性別為由拒絕女性就業的現象。另外,對企業也要有相應的要求,強調其社會責任。企業不僅要追求效益,同時也要承擔社會責任,這就包括企業對相關利益群體的責任,希望有關部門能對此制定比較規范的標准和要求,保障女性權益。
趙景玉:這種情況說明有些用人單位尤其是企業,目光短淺,不願承擔社會責任。馬克思說,人有推動社會發展和繁衍後代兩種功能。企業不能把女性的第二種功能視為負擔,而應該主動為社會分憂。從女性個體來看,每個女人都應該自立自強,主動提高個人素質和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當然,社會方方面面應該為女性創造更多的機會,包括享有參政議政的權利。
花 蓓:要處理好個體與團體的利益問題。有些女大學生比較嬌貴,認識不到就業競爭的殘酷性。社會對於困難的女性應該照顧,但是女大學生自己還是要正確對待,不斷提高自己。
困局三:性騷擾
受傳統文化影響,法律在保護婦女免受性騷擾方面的缺位,加之性騷擾時的語言和身體接觸都很難取證,眾多女性面對這一嚴重侵犯人身權利的問題羞於啟齒,告狀無門,更多地選擇了逃避。
黃裳裳:首先在法律層面上應對性騷擾作出具體的鑒定,讓女性在尋求法律武器時有法可依;其次,受害女性要破除傳統的觀念,不要忍氣吞聲,要勇敢地站出來。
張玉梅:這種情況最多的可能還是發生在上下級之間,應該加強道德約束。建議在任命幹部、領導時,增加「道德考核」這樣一項內容,把好領導幹部的道德關。
花 蓓:作為一個女性,應該確立自立自強的意識,不能急功近利,首先要把好自己這一關。我的手機有時候一天能收到八九條不良騷擾信息,簡訊服務商應加強自律,在不損害個人隱私的前提下,採取技術手段予以屏蔽。
趙景玉:性騷擾具有多種方式,也是學界一直爭論不休的話題。關於性騷擾的界定,如肢體語言、黃段子等,首先要確立一個「參照物」或者說「參照系」。
困局四:不同齡退休
男同志可以60歲退休,女同志為什麼就要卡在55歲?這是提了很多年的問題,仍得不到解決,說明女職工還沒有完全享受到與男職工同等的權利。
花 蓓:隨著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許多能做事、想做事的女性卻受到了年齡的限制,這很不公平,應該在法律上明確男女同齡退休的權利。我今年都63歲了,現在還身兼三職,工作起來並沒有感覺力不從心。
張玉梅:無可爭議的是,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同志長,55歲的婦女已經擺脫了來自家庭的壓力,可以說正煥發生命的「第二春」。建議女性至少應該和男同志同齡退休,也可以採取一些靈活的措施:若身體條件不允許,可提前退休;若身體健康可申請工作到60歲退休。
困局五:生育保險
一些企業根本不執行《生育保險有關辦法》相關規定,不繳納生育保險費用,個體私營企業大部分沒有實行生育保險,機關和事業單位實行醫療保險的水平很低,女職工的生育費用絕大部分要個人承擔,得不到補償,即使是參加生育保險的企業,職工孕期檢查、生孩子等一系列費用也遲遲得不到報銷。
趙景玉:這也是我最為關心的問題,我曾經調研過多次,發現我省銅陵等地做得不錯。關於這一問題,政府部門的責任首當其沖,必須大力推行;對於不為女職工買生育保險的企業,執法部門應該加強執法檢查和監督。
張玉梅:這種行為絕對不應該,有社會責任的企事業單位必須執行生育險。
戰秋萍:現行的生育保險制度曾經起過很大的作用,但是仍然需要完善,如其覆蓋的范圍還不夠大,許多農村婦女以及非正式女工都無法享受。此外,生育保險的資金全部由企業承擔也不太合適,這樣企業的負擔過大。我認為應當完善社保制度,讓生育保險也作為其中一項內容,范圍要擴大,待遇也要提高,如產假就可以從56天提高到3個月。不過,生育保險的資金渠道也可以適當拓寬,個人及國家都可以拿出來一點,減輕企業的負擔。
困局六:消費安全
女性化妝品中醋酸鉛、砷、汞含量超標,口紅中檢出蘇丹紅……這些都嚴重威脅著婦女健康。去年,化妝品、食品里檢查出不少問題,婦女往往成為某些假冒偽劣、有毒有害不安全商品的直接受害者。
6. 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是誰的責任
婦女權益保障法第4條規定,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保障婦女權益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是一項需要綜合治理的長期性工作。修改後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在總則和6個權益領域中具體明確了國家、政府及部門、社會團體及公民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在法律責任一章增設了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全局性保障措施,完善了對婦女的救濟途徑,充分體現了保障婦女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執法機關要加大執法力度,建立健全婦女權益保障的各項工作機制,採取有效措施,促進當前婦女權益保障中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司法機關要適時制定婦女權益保障法的司法解釋,指導各地准確理解和正確適用該法;各級人大要加強對婦女權益保障法的執法檢查,調查了解法律執行中的問題,反映婦女群眾的呼聲與訴求,監督法律的落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要將婦女權益保障法實施辦法的修訂納入地方人大的立法計劃,修訂完善本地區婦女權益保障法實施辦法,使婦女權益保障法更具有可操作性。
大眾傳媒要充分發揮廣泛覆蓋的優勢,大力開展社會監督,對侵犯婦女權益的重大事件和各類丑惡現象進行抨擊和揭露。大眾傳媒從業人員要樹立正確的性別意識,深刻理解婦女權益保障法的精神實質,全面、深入地宣傳,為形成男女兩性和諧、平等發展的社會環境貢獻力量;婦女聯合會、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要善於發現涉及婦女權益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向各級黨和政府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社會公眾要通過學習婦女權益保障法,提高道德素養和法律意識,摒棄陳舊的性別觀念和歧視婦女的做法,主動預防和自覺減少侵害婦女權益的行為。婦女群眾作為婦女權益保障法的受保護群體,要自覺提高法律素質,主動學習了解婦女權益保障法的主要內容,明確自己的權利與義務,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公務人員要強化性別平等觀念和依法決策、依法行政的自覺性和責任意識,在實際工作中切實貫徹執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企事業單位經營管理者要增強守法意識,自覺遵守婦女權益保障法的有關規定,減少和杜絕侵害婦女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