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申訴具有最終法律效力嗎
1. 關於行政復議的最終裁決 ,如果不服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嗎
你上抄面提到的,30條第一款是行政復議前置的一種,即是對30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要先復議,復議不服的方能上訴。
第二款的情形,根據國務院或者省級政府對行政區域的勘定,調整或者徵用土地的決定,省級政府確認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行政復議為最終裁決。不可提起行政訴訟。
30條,體現的主要是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中復議前置關系。
如果還有不懂,具體可以詳細咨詢老師,關於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的關系。
希望能夠幫到你。
2. 最高人民法院的行政裁定是否具有最終效果
最高人民法抄院是最高審判機襲關,其作出的裁定是立即生效的最終裁定。在性質上,屬於司法裁定,並不是行政裁定。
一、〈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五條
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以及依法不準上訴或者超過上訴期沒有上訴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二、〈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三條
第二審的判決、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都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3. 關於行政申訴問題
可以,
申訴是指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認為確有錯誤,向原審人民法院和上級人民法院提出的重新處理的一種訴訟請求。
4. 行政申訴的法律依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4條的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5. 行政申訴法律程序
行政申訴是指行政訴訟當事人和法律規定的其他人,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定或判決,認為有錯誤而向人民法院要求復查糾正的行為。
1.法律依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4條的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2.如何申訴:
消費者決定申訴時,應依照商品和服務的性質向具有相關職能的行政部門提出。消費者申訴一般應採用書面形式,一式兩份,並載明下列事項:
(1)消費者的姓名、住址、電話號碼、郵政編碼;
(2)被申訴人的名稱、地址、聯系電話、郵政編碼;
(3)申訴的要求、理由及相關的事實根據;
(4)申訴的日期。必要時,消費者可委託代理人進行申訴活動,但需向有關行政部門提交授權委託書。
消費者向有關行政部門提出申訴後,如果與經營者協商和解,達成和解協議的,可以撤回申訴,請求有關行政部門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調解書。如果與經營者達成仲裁協議,可以撤回申訴,向仲裁機構提請仲裁。如果想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可以撤回申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如何寫行政申訴狀
行政申訴狀是指行政訴訟當事人和法律規定的其他人,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定或判決,認為有錯誤而向人民法院要求復查糾正的一種法律文書。行政申訴狀不受時間限制,接受申訴狀的機關是原審法院或上一級人民法院。
內容:
(1)申訴人的基本情況。
(2)案由。寫明申訴人對哪個法院的什麼裁判提出申訴。
(3)請求事項。提出請求法院撤銷,變更原審裁判再審,以糾正原審裁判不當。
(4)申訴事實和理由。寫明客觀事實、列示證據、針對原判認定事實的錯誤。提出申辯以利再審法院查明案件的真實情況和准確認定案件性質。緊扣原審判決、裁定在適用法律方面的錯誤,依據正確的法學原理和條款進行辯駁論證和糾正。
(5)呈遞法院名稱、申訴人簽字蓋章、註明年月日。
(6)附項。即有關證據的種類和件數。
6. 行政復議的結論做出後即具有法律效力。(答對給分)
這個問題主要涉及法律救濟的形式:
法律未規定復議決定為終局裁決的意思是:
法律沒有規定內該類申請(就具體容行政行為申請復議)只能通過行政復議解決。即不僅賦予行政救濟權利,而且賦予司法救濟權利。如果行政救濟無法滿足權利人的要求時,則權利人可行使司法救濟的權利(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對於某些類申請規定只能通過行政復議解決,則不賦予司法救濟權利。
還有一點要說明:不應當說具有法律效力,而應當說產生法律效力,依法行政作出的行為均具有法律效力,只是在法律賦予申請人的救濟權利未能窮盡之前,尚不能發生效力)
7. 行政終局裁定是否具有最終效力
現有的法律及司法解釋,對上述問題沒有作出具體規定,以現狀而言,行內政終局裁定具有最終效容力。
一、不服行政終局裁定不能根據《民事訴訟法》提起申訴,因為《民事訴訟法》只適用於民事審判領域,同理,也不能根據《刑事訴訟法》提起申訴。
二、不服行政終局裁定也不能根據《行政訴訟法》提起申訴,因為法院做出的裁定不屬於具體行政行為的范圍。
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稱若干解釋)第九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對行政機關申請執行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後,應當就是否准許強制執行作出裁定。根據若干解釋及行政訴訟法的規定,不服是否准許強制執行的行政裁定不能提起上訴,並且也未規定可以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這就導致實踐中當事人(主要是被執行人)對准許執行裁定不服卻找不到救濟途徑。
其實,法律已經在進入法院強制執行程序前為行政相對人設計了行政訴訟、行政復議和國家賠償的救濟手段,當事人應當及早採取措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不應等到行政處罰案件進入行政機關申請強制執行階段。
但是學術界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有學者提出應當就非訴行政執行裁定給當事人以救濟手段。
8. 行政申訴法律程序是怎麼樣的
行政申訴是指行政訴訟當事人和法律規定的其他人,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回效力的裁定或判答決,認為有錯誤而向人民法院要求復查糾正的行為。
9. 教育行政機關的復議決定具有最終法律效力嗎
沒有,只有國務院的復議決定有最終法律效力。
行政復議法第十四條對國內務院部容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國務院依照本法的規定作出最終裁決。
行政復議法第三十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已經依法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根據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行政區劃的勘定、調整或者徵用土地的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
10. 什麼叫行政申訴
行政申訴是指行政訴訟當事人和法律規定的其他人,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定或判決,認為有錯誤而向人民法院要求復查糾正的行為。
1.法律依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4條的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2.如何申訴:
消費者決定申訴時,應依照商品和服務的性質向具有相關職能的行政部門提出。消費者申訴一般應採用書面形式,一式兩份,並載明下列事項:
(1)消費者的姓名、住址、電話號碼、郵政編碼;
(2)被申訴人的名稱、地址、聯系電話、郵政編碼;
(3)申訴的要求、理由及相關的事實根據;
(4)申訴的日期。必要時,消費者可委託代理人進行申訴活動,但需向有關行政部門提交授權委託書。
消費者向有關行政部門提出申訴後,如果與經營者協商和解,達成和解協議的,可以撤回申訴,請求有關行政部門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調解書。如果與經營者達成仲裁協議,可以撤回申訴,向仲裁機構提請仲裁。如果想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可以撤回申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如何寫行政申訴狀
行政申訴狀是指行政訴訟當事人和法律規定的其他人,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定或判決,認為有錯誤而向人民法院要求復查糾正的一種法律文書。行政申訴狀不受時間限制,接受申訴狀的機關是原審法院或上一級人民法院。
內容:
(1)申訴人的基本情況。
(2)案由。寫明申訴人對哪個法院的什麼裁判提出申訴。
(3)請求事項。提出請求法院撤銷,變更原審裁判再審,以糾正原審裁判不當。
(4)申訴事實和理由。寫明客觀事實、列示證據、針對原判認定事實的錯誤。提出申辯以利再審法院查明案件的真實情況和准確認定案件性質。緊扣原審判決、裁定在適用法律方面的錯誤,依據正確的法學原理和條款進行辯駁論證和糾正。
(5)呈遞法院名稱、申訴人簽字蓋章、註明年月日。
(6)附項。即有關證據的種類和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