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實名舉報信法律責任

實名舉報信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3-05 17:00:58

『壹』 匿名給紀委發檢舉信會有什麼法律責任

檢舉信是為了揭發某人的違法犯罪行為而向有關部門提出書面材料。檢舉信不要求必須實名,匿名給紀委發檢舉信,紀委會根據情況對提交的材料進行調查。如果調查得出所檢舉不屬實,將會以誣告對檢舉人進行處罰。

最高人民檢察院有關負責人就《關於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九條規定:

關於收受財物後退還或者上交問題,國家工作人員收受請託人財物後及時退還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賄。國家工作人員受賄後,因自身或者與其受賄有關聯的人、事被查處,為掩飾犯罪而退還或者上交的,不影響認定受賄罪。

匿名舉報,一是初步無法判斷舉報內容真實性,核實舉報線索有一定困難,且核實完後經常存在捏造事實或誇大事實情況,每個人因為個人恩怨都去隨便舉報的話,紀委辦案難度可想而知。

紀委接到舉報信件,一般會根據幹部管理許可權,將案件移交到同級紀委去調查核實,如果涉及重大問題的話可能直接出面調查。

(1)實名舉報信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捏造事實舉報會違反的法律:

《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二條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三條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四條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和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侵權人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擔侵權責任。

第五條其他法律對侵權責任另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貳』 如果舉報不實,會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1、舉報人是否會承擔法律責任,要認定是否是惡意舉報。如不是,則不需要負法律專責任;如果是惡意舉報屬,被舉報的一方可以起訴舉報人誣告陷害罪。
2、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幹部、群眾,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誣告陷害他人,必須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而捏造事實誣告的,如以敗壞他人名譽、阻止他人得到某種獎勵或者提升等為目的而誣告他人有違法或不道德行為的,不構成本罪。
3、《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第17條的規定,誣告陷害罪的主體是任何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屬於一般主體。但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誣告陷害罪的,從重處罰;雖已年滿16周歲但不滿18周歲的人犯誣告陷害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叄』 實名舉報信誇大其詞了應負那些相關責任

實名舉報真實事件誇大其詞很常見,目的是引起足夠重視。但如果誇大其詞地實名舉報捏造之事,就會涉嫌誣告、誹謗,可能會面臨刑事責任。

『肆』 我作為舉報人會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嗎

1、舉報人是否會承擔法律責任,要認定是否是惡意舉報。如不是,則不需要負法律責任;如果是惡意舉報,被舉報的一方可以起訴舉報人誣告陷害罪。
2、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幹部、群眾,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誣告陷害他人,必須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而捏造事實誣告的,如以敗壞他人名譽、阻止他人得到某種獎勵或者提升等為目的而誣告他人有違法或不道德行為的,不構成本罪。
3、《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第17條的規定,誣告陷害罪的主體是任何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屬於一般主體。但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誣告陷害罪的,從重處罰;雖已年滿16周歲但不滿18周歲的人犯誣告陷害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伍』 實名舉報若經查實結果與舉報內容有誤 舉報人會承擔有什麼法律結果

誣告應該負法律責任,錯告不負法律責任。

司法機關對於錯告,必須要和誣告內嚴格容加以區別。誣告是意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處分,而捏造事實、偽造證據的行為。

1、《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第三款規定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 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5)實名舉報信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我國法律明確規定,絕對不允許打擊報復舉報人。洪道德表示:「這種打擊報復輕則違法,重則犯罪,這在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刑法》中都有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第二百五十四條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舉報人實行報復陷害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陸』 泄露舉報信會有法律責任嗎

泄露舉報人信息應當進行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應當根據性質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如: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

『柒』 實名舉報的後果是什麼

舉報人是否會承擔法律責任,要認定是否是惡意舉報。如不是,則不需版要負法律責任;如果是權惡意舉報,被舉報的一方可以起訴舉報人誣告陷害罪。

誣告陷害他人,必須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而捏造事實誣告的,如以敗壞他人名譽、阻止他人得到某種獎勵或者提升等為目的而誣告他人有違法或不道德行為的,不構成本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誣告陷害罪】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7)實名舉報信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第17條的規定,誣告陷害罪的主體是任何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屬於一般主體。但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誣告陷害罪的,從重處罰。

雖已年滿16周歲但不滿18周歲的人犯誣告陷害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捌』 實名舉報人要承擔什麼後果

舉報人是否會承擔法律責任,要認定是否是惡意舉報。如不是,則不需要負法律責任;專如果是惡意屬舉報,被舉報的一方可以起訴舉報人誣告陷害罪。

誣告陷害他人,必須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而捏造事實誣告的,如以敗壞他人名譽、阻止他人得到某種獎勵或者提升等為目的而誣告他人有違法或不道德行為的,不構成本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誣告陷害罪】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8)實名舉報信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第17條的規定,誣告陷害罪的主體是任何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屬於一般主體。但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誣告陷害罪的,從重處罰。

雖已年滿16周歲但不滿18周歲的人犯誣告陷害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玖』 公開張貼實名投訴信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貼在哪裡,如果是市區,城管一會就會清理掉,不針對內容的話只處理你亂貼的事。報復投訴人的事情到處都有。個人畢竟不是公安機關,有事實還要有鐵的證據,要不然很容易就成誹謗、誣陷、捏造事實,很郁悶的個事

熱點內容
銀川市律師協會 發布:2025-09-27 04:09:53 瀏覽:194
2015年頒布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27 04:08:05 瀏覽:791
法律與道德關系論文 發布:2025-09-27 03:20:51 瀏覽:920
下面關於經濟法調整對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發布:2025-09-27 02:20:02 瀏覽:54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期末復習資料 發布:2025-09-27 02:18:34 瀏覽:180
道德講堂主持詞文明禮儀 發布:2025-09-27 02:12:05 瀏覽:884
法律顧問後續政策 發布:2025-09-27 02:01:33 瀏覽:563
行政法第三次考核測試題 發布:2025-09-27 01:59:55 瀏覽:316
上海政法學院經濟法肖 發布:2025-09-27 01:58:17 瀏覽:926
方城法院網 發布:2025-09-27 01:57:06 瀏覽: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