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期末復習資料
Ⅰ 如何復習六大行政法
1、行政法的概念:調整與規定行政主體享有並行使行政權力和實施行政活動過程所產生的關系以及對行政活動進行監督與救濟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核心是對行政權力的規范。
2、行政法律關系:是行政關系被行政法規范調整與規定的結果。
行政法律關系的構成:(1)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也稱行政法律關系的當事人,是行政法律關系中權力的享受者和義務的承擔者,作為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行政主體,可以是行政機關,也可以是法律、法規授權的行政機構或其他組織。(2)行政法律關系客體: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或目標,歸納起來,不外乎物,精神財富和行為三大類。
(3)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有行政主體和相對人的權利和義務。
行政法律關系的特徵:1、行政主體是必不可少的一方當事人;2、行政法律關系具有不平等性;3、行政法律關系具有不對等性;4、行政法律關系具有預先規定性和不可選擇性;5、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具有統一性。
3、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是國務院制定的法律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各部門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按照規定程序所制定的規定、辦法、實施細則、規則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總稱。
4、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指貫穿與行政法規范之中,指導行政法的制定和實施活動的准則,是人們對行政法現象的抽象和概括,反映著行政法的基本價值觀念。
基本原則的確立標准:1、普遍性 2、特殊性 3.、法律性 4、概括性
5、適用性
基本原則的功能:1、指導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廢止的准則
2、指導行政法的實施,防止行政執法的偏差和錯誤; 3、可以彌補行政法規范的不足,直接作為理念上的行政法規范而適用;
4、有助於人們對行政法的學習研究和闡釋。
行政合法性原則:指政府的行為都必須遵守法律,不得與法律規定相違背。
主要包括以下原則:(1)職權法定原則(政府行政權的取得必須依據法律、政府行政權的行使必須合乎法律、違法行政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2)法律優先(包含含義:行政立法必須有明確具體的法律依據;在已有法律規定的情況下,行政法規、規章不得與法律相抵觸,都以法律為准)(3)法律保留(兩層含義:一是憲法意義上的法律保留直線法法律規定的事項不能有其他機關特別是行政機關代為規定;二是行政法意義上的法律保留,指必須在法律明確授權的情況下行政機關才有權對某些事項制定行政規范)(4)程序法定(主要包括:1、行政職權的行使應符合法定程序;2、程序的設定應要求法定)
行政合理性原則指政府的行為為應當符合法律的意圖和精神,符合公平正義等法律理性
內容:1政府的行政行為應符合法律的立法目的 2政府的行政行為應當有正當的動機
3.政府的行政行為應考慮相關因素 4.政府的行政行為應符合客觀規律 4應符合公正法則。
主要包括以下原則:(1)平等對待原則(2)比例原則(3)信賴保護原則(4)行政迴避原則(5)行政公開原則(6)行政參與原則
5、行政主體:行政主體是指依法享有國家行政權力,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管理活動,並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
Ⅱ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練習題
該題不適合高質量,請法律的夥伴收回
Ⅲ 法考知識點匯總——學會三大訴訟法讓你逢考必過
法考知識點匯總——學會三大訴訟法讓你逢考必過三大訴訟法的聯系與區別聯系:
- 審判權統一行使:三大訴訟活動(刑事、民事、行政)都由人民法院主持,審判權統一由人民法院行使。
- 目的相同:都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旨在懲處違法或犯罪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 基本制度共有:許多基本制度是三大訴訟法所共有的。
區別:
- 刑事訴訟法:官告民
- 民事訴訟法:民告民
- 行政訴訟法:民告官
概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旨在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
重點及特點:
- 重者恆重,輔之均衡:辯護、證據、強制措施、偵查、一審、二審等章節分值較高,其中一審尤為重要。
- 緊扣法條:試題基本以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中的明確規定為考察內容。
- 理論性強:刑事訴訟基本原理成為熱點,出題更為靈活。
備考建議:
- 深入領會刑事訴訟基本原理和基本理念。
- 重視法條,對知識點把握詳細。
- 結合案例,多做題,及時重復復習。
通過系統學習和備考,掌握三大訴訟法的核心知識點和命題規律,你將能夠在法考中取得優異成績。
Ⅳ 請高手回答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多選題答案
二、多項選擇題
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任何行政主體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職權的同時必須同時履行職責B. 行政職責隨行政職權的產生、變更或消滅而相應變化C. 行政職責是行政主體在行使職權過程中所享受的權利D. 行政職責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2. 我國行政機關的設置原則是(B. 精簡原則C. 高效率原則 D. 依法設置的原則)。
3. 國家行政機關有如下特徵(B. 國家行政機關是具有國家強制性質的社會組織D. 為了順利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的職能,國家行政機關必須按一定的層次和結構組織起來,並且按照科學方法依法進行活動)。
4. 能夠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包括(A. 國務院的直屬機構C. 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
5. 被授權組織的類型包括(A. 特定的事業單位B. 特定的企業單位C. 特定的社會團體)。
6. 行政相對方的義務包括( A. 服從行政管理的義務D. 遵循法定程序的義務)。
7. 被委託組織與被授權組織的區別在於(B. 產生依據不同C. 行為後果不同 D. 法律地位不同)。
8. 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包括(A. 國家權力機關C. 上級行政機關和專門行政監督機關)。
9. 關於公務身份的公務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 以公務機關的名義從事活動B. 享有行政職權,需要承擔行政職責)。
10. 關於國家行政機關的特徵,以下說法正確的是(B. 具有較強的執行性C. 從事國家行政管理職能D. 按照一定層次和結構組織)。
Ⅳ 跪求自考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試題!急!要有答案的!謝謝。
下面的試題可供參考
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試題及答案
一、名詞解釋
1、行政法律事實
2、公務員
3、行政強制
4、行政處罰
5、抽象行政行為
6、行政訴訟參加人
二、填空題
1、行政立法依其權力來源不同,可以分為 與 。
2、代執行是指 或者 代替義務人履行法定義務,並向義務人徵收必要的費用的強制執行措施。
3、根據《審計法》的規定,審計程序分為 、 和 三個階段。
4、我國國家賠償採取以金錢賠償為主, 、 為輔的方式。
5、行政裁定是指在行政訴訟過程中,人民法院針對 作出的裁決。
三、選擇題
1、行政許可行為的特點在於( )A.是具體行政行為 B.是依職權行為C.是要式行政行為 D.是外部行政地為
2、下列各項制裁中,屬於行政處罰的有( )A.罰金 B.通報批評 C.行政拘留 D.開除
3、下列哪些行政行為可以被申請行政復議( ) A.行政處罰 B.行政強制 C.行政拘留 D.抽象行政行為
4、下列行政機關中,有權制定行政規章的有( ) A.杭州市人民政府 B.浙江省工商局C.教育部 D.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政府
5、我國行政賠償的歸責原則是( ) A.過錯責任 B.違法責任C.無過錯責任 D.嚴格責任
6、我國的行政訴訟案件由( )受理和審理。 A.普通法院 B.專門法院 C.行政法院 D.憲法法院
7、下列原則中,屬於行政訴訟特有原則的是( )A.合議原則 B.不適用調解原則C.選擇復議原則 D.迴避原則
8、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包括( ) A.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 B.海關處理的案件C.對省人民政府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D.對公安部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9、經過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 )是被告A.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 B.復議機關C.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或復議機關 D.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10、第一審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實行()A.書面審理 B.開庭審理 C.書面審理或者開庭審理 D.以開庭審理為主,書面審理為輔
四、簡答題
1、行政法的特點是什麼?
2、行政處罰的原則有哪些?
3、我國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有哪些?
五、論述題論述我國行政機關的設置原則《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答案及評分標准
一、 詞解釋
1、行政法律事實:是指由行政法律規范所規定的能夠引起行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現象或事實。
2、公務員:是指在各級國家行政機關中依法行使國家行政權力,執行國家公務,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
3、行政強制:是指行政主體為實現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順利進行,對行政相對方的人身及財產自由等採取的強制性的具體行政行為的總稱。
4、行政處罰:是行政主體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級予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5、抽象行政行為:是指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的對象作出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和命令的行為。
6、行政訴訟參加人:是指因與行政爭議存在直接厲害關系而參加行政訴訟的整個過程或主要階段的人及與他們的訴訟地位相關似的人。二、填空題
1、職權立法 授權立法
2、行政強制執行機關 第三人
3、准備階段 實施審計階段 處理階段
4、恢復原狀 返還財產
5、行政訴訟程序問題
三、選擇題
1、ACD 2、BC 3、AB 4、AC 5、B 6、A7、BC 8、ABCD 9、B 10、B
四、簡答題
1、行政法的特點是什麼?(1)行政法沒有統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規范是以多種多樣的法律形式表現出來的,是由多種不同效力等級的行為規范組成的統一體;(3)行政法規范的數量多,內容廣泛;(4)行政法規范具有明顯的易變性;(5)行政程序性規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類行為規范,與行政實體性規范通常交織在一起,共存與同一個法律文件之中
。2、行政處罰的原則有哪些?(1)處罰法定原則; (2)法律、法規授予行政機關;(3)委託的行政機關; (4)行政復議機關;(5)上述賠償義務機關被撤銷後的賠償義務機關。
五、論述題試述我國行政機關的設置原則
國家行政機關的設置一般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管理的實際需要,二是現代行政管理的功能。我國行政機關的設置,可以考慮遵循以下原則:(一)適應需要原則;(二)精簡原則;(三)高效率原則; (四)依法設置的原則。(回答要求能夠展開,否則最多隻能得8分)
Ⅵ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期末復習指導試題類型舉例答案
一、選擇題
1、A 2、D 3、BC 4、AD
二、填空題
1、顯示公正 2、該組織、委託的行政機關
三、名詞解釋
1、行政訴訟: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行政機關及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時,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由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並出裁判的活動和制度。
2、行政侵權賠償:指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的過程中,違法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的,由國家對受害人承當賠償責任的制度。
四、簡答題
1、答:有八類:1、不服行政處罰的案件。1、不服行政強制措施的案件。3、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案件。4、對行政機關拒絕頒發許可證和執照或者不予答復不服的案件。5、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而被拒絕或者不予答復的案件。6、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案件。7、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案件。8、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案件。
2、答:1.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2.有明確的被告。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4.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五、論述題
答: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一樣,也是程序法。行政訴訟法是從民事訴訟法中脫胎而來的。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外,對於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沒有規定的,還要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例如,民事訴訟中有關迴避、證據、期間、送達、第一審程序和第二審程序,以及執行程序的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和執行行政案件時可以適用。但兩者調整的對象不同,因此,在具體內容上有顯著的不同:(1)訴訟的主體不同。行政訴訟是解決行政機關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其他組織、法人和公民之間在行政管理中引起的糾紛。行政訴訟主體之間具有行政隸屬關系。原告是對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被告只能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或行政復議機關。而民事訴訟是解決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法人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產生的糾紛,因而,民事訴訟主體之間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隸屬關系。(2)訴訟的性質不同。行政訴訟中爭執的是關於行政權利義務問題,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服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時依法提起的訴訟;而民事訴訟中爭執的是關於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問題,即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發生糾紛時提起的訴訟。(3)訴訟發生的條件不同。行政糾紛發生後,有的爭議須經有關行政機關處理後,當事人對處理不服時,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而民事糾紛發生後,糾紛的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民事訴訟程序因此而發生。(4)舉證責任不同。行政訴訟中,由被告負舉證責任,即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而民事訴訟中,不論是原告,還是被告,對自己提出的主張均負舉證責任。(5)適用調解的范圍不同。行政訴訟中,除行政侵權損害賠償之訴外,人民法院不能以調解方式處理當事人之間的行政爭議。這是因為被告是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主管機關,它的職責就是維護國家的利益,保障社會的穩定,保護公民或法人的合法權益,它不能對依據國家法規所作出的決定加以更改和讓步。而民事訴訟中,自願、合法調解原則是一項重要原則,貫穿於整個審判程序中,人民法院可以用調解方式處理當事人之間發生的爭議。
Ⅶ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求大神指教
1. 行政規章的制定主體不包括(A. 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
2. 公務員的培訓,表述正確的是(B. 對剛錄用的公務員應實行初任培訓)
3. 關於我國行政機關的表述,錯誤的是(D. 行政機關依照行政組織法的規定設置)
4. 下列組織,不屬於派出機構的是(C. 公安交通管理部門)
5. 不屬於行政法法源的是(C. 縣政府頒布的規范性文件)
6. 警察在執行任務時,因情況緊急而使用某過路行人手機的行為體現了行政權的哪種特性(B. 優益性)
7. 行政程序的構成要素不包括(A. 許可權)
8. 行政行為對相對人生效不適用於以下(A. 行政機關負責人簽署同意)情況
9. 下列行政機關,不屬於派出機關的是(C. 治安派出所)
10. 信賴利益保護的方式,不包括() 無答案。任課老師親自認定。A. 程序保護B. 財產保護C. 實體保護D. 存續保護
11. 行政許可法規定,相對人申請行政許可可以採用多種形式,行政許可的辦理原則上不收取費用,上述規定反映了行政許可的(B. 服務便民原則)
12. 下列機關,不屬於行政規章制定主體的是(B. 縣級人民政府)
13. 關於國家公務員的表述,不正確的是(C. 公務員應當服從上級發布的決定和命令)
14. 某法律規定,對於違反該法第二十條的行為,由主管機關處以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基於此,主管機關作出的行為屬於(C. 裁量行政行為)
15. 行政處罰要與違法行為人違法的事實、性質、情節與社會危害程度相適應,該要求體現了行政法的(A. 依法行政原則)
16. 關於執行罰的表述,正確的是(C. 執行罰的目的在於制裁相對人不履行行政決定義務的行為)
17. 有關公務員任職的地域迴避,表述正確的是(A. 公務員擔任縣級機關有關部門的領導職務,可以回原籍任職)
18. 對公務員的考核內容不包括(A. 家庭財產申報情況)
19. 行政權的不可處分性是指(A. 行政權必須依法行使)
20. 行政行為的公定力是指(A. 行政行為的內容不得擅自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