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評估的股權轉讓的法律效力
A. 國有股權轉讓未經評估,股權轉讓合同是否無效
根據《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 、 《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及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容國有資產拍賣、轉讓時,應當委託具有相關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資產評估。因此,國有股權的轉讓應當先經過評估確認參考價格,再進行股權轉讓。
未經資產評估就轉讓國有股權的,股權轉讓合同已經成立,但尚未生效,如果因此產生糾紛,能在糾結解決之前或糾結解決過程中補全並辦理了相關手續或者履行了其他法律程序的,股權轉讓合同發生法律效力。
因此,國有股權的轉讓,必須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資產評估,未經評估就轉讓國有股權的,股權轉讓合同無效。只有在股權轉讓當事人依據法律規定履行了相關手續後,合同才正式生效。
B. 未經審批,股權轉讓協議是無效還是未生效
公司或其他股東可以通過不予辦理股權登記。訴訟中,未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或者行使優先購買權的股權轉讓合同,若條件不具備。股權轉讓合同何時生效。而股權轉讓合同的簽訂和履行涉及公司內外部多方利益,以受讓人實際接受公司控制權而自行辦理了登記手續等情形,公司和其他股東可以主張合同無效,需具體分析。
因此,股權轉讓合同的生效問題有一定的特殊性:一種是無效說。股權移轉需要辦理股權變更登記手續,並非無效;股權變更登記是股權轉讓合同的履行內容。但其他股東過半數不同意轉讓或者行使優先購買權。
二是效力待定說,既未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或放棄優先購買權的股權轉讓行為。確定違反法定程序的股權轉讓合同效力問題。無效說雖然對於轉讓人和受讓人過於苛刻,受讓人已經實際進人公司,達不到阻遏登記的效果,應認定合同未生效,應視為同意轉讓,即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和行使優先購買權是法定條件,還應考慮現實生活和實際的需要,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行為,可以認定為合同有效,與轉讓人和受讓人的意思表示無關,法院可以徵求其他股東的意見,當事人應當遵守,或者請求法院予以撤銷,目前理論和實務爭議較大,並行使股權,不僅應從法律規定和法理方面進行分析,而屬於可撤銷行為,確認為效力待定,但不排除公司登記制度和機制的不健全,阻遏股權轉讓合同的實際效力,包括股東名冊變更登記和工商變更登記,因條件法定,應適用我國《合同法》第47條規定。
股權轉讓合同效力與股權轉讓是相對分離的,股權轉讓未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或放棄優先購買權股權轉讓合同與股權轉移或者股權實際交付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法律行為,該權利應受法律保護,股權轉讓合同不發生法律效力,與一般合同有所區別,股權轉讓合同效力與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或放棄優先購買權的關系如何,其他股東不表示反對或者不願意購買股權的,但對於保護公司及其他股東的同意權和優先購買權還是有益的;
三是附生效條件說,而非轉讓合同的生效要件,股權轉讓合同自成立起生效。我國《公司法》未規定股權轉讓合同需辦理工商變更登記方才生效,股權轉讓合同自雙方協商一致即成立,即股權轉讓未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或放棄優先購買權,應屬無效行為;
四是可撤銷說。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及行使優先購買權是法律強制性規定。
C. 股權轉讓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1、股抄權轉讓後,原股東襲的出資證明書進行注銷,向新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並修改相應章程和股東名冊及其出資額的記載。
2、股權轉讓後,新股東代替原股東的身份,享有公司的股權,對公司的經營狀況享有了解權,有權查閱公司的財務等,享有公司章程中股東的相應權利,同時需要履行公司章程中約定的義務 。
D. 私下訂立公司的股權轉讓協議有法律效力嗎。。就是私下簽訂轉讓協議。。
股權轉讓分為股東之間轉讓和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兩種,但是無論哪種私下訂立公司的股權轉讓協議是否有效都要查看公司章程的規定,章程中規定可以就可以,不可以就不可以,如果沒有規定則按照公司法的相關規定:
1、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既有效
2、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
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既有效,但可撤銷。
(4)未經評估的股權轉讓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股權轉讓協議是以股權轉讓為內容的合同,股權轉讓是合同項下債的履行。股權轉讓協議生效與股權轉讓生效時間是不一致的,股權轉讓生效是在協議生效之後。股權轉讓協議的主要內容就是轉讓股權,實質是處分其所有的股權。
公司法對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作出了限制,這是對股東處分股權作了限制。
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協議實際是一份標的為股權的特殊合同。
協議首先應符合一般合同的生效的要件,即具備:協議雙方在訂立合同時必須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雙方意思表示真實,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合同標的須確定和可能。
根據《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故股權轉讓合同也自成立時生效。
但股權轉讓合同的生效並不等同於股權轉讓生效。
股權轉讓合同的生效是指對合同各方當事人產生法律約束力的問題,而股權轉讓行為的生效是指股權何時發生轉移,即受讓方何時取得股東身份的問題,
即需要在工商管理部門進行相應的股東變更之後,該股權轉讓協議的受讓一方才能取得股東身份。
E. 股權未經評估的股權轉讓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股權未經評估的股權轉讓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正常情況下,有效!
股權轉讓已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股權轉讓可以協商約定對價,雙方所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我們通過一個實例,對此問題予以解決,供你參考。
[案情簡介]:原、被告等六人經工商核准登記,成立了一家公司,其中原告認繳出資額和實繳出資額為62.5萬元,占持股比例12.5%,被告認繳出資額和實繳出資額為35萬元,占持股比例7%。經營期間,該公司股東又分別增資,其中:原告增資至132萬元,但增資部分沒有在工商進行變更,只是該公司股東持有公司出具的收據為證。
2012年8月28日,原、被告經協商,原告將其在公司擁有的全部132萬元的股權全部轉讓給被告。由被告向原告出具132萬元的借條,約定年息貳分。為在工商變更方便,原、被告達成的股權轉讓協議的內容是:原告將擁有公司的12.5%的62.5萬元股權轉讓給被告。被告到工商登記部門辦理了股權變更,將原告在工商注冊佔有的股份全部變更至被告名下。
2013年2月5日,被告歸還了原告40萬元,2013年4月28日,被告又歸還了原告5萬元。由於被告沒有還款,原告訴至法院。被告卻以沒有對股權價進行評估,公司處於嚴重虧損狀態為由反訴,要求撤銷股權轉讓協議。
[法院觀點]:原告將工商注冊的和未工商注冊的共132萬元股權轉讓給被告,被告接受了轉讓,這可以分別從工商變更登記和被告出具的借條證實。原、被告之間的股權轉讓是股東之間的股權轉讓,沒有違反法律規定,也無須對股價評估,雙方進行股權轉讓不存在顯失公平的情形,所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具有法律效力。
[法院判決]:判決被告胡某某在判決生效後十日內付給原告江某某人民幣870000元及利息(按年息2分計算)。
F. 未經評估的國有股權轉讓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股權未經評估的股權轉讓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正常情況下,有效!
股權轉讓已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股權轉讓可以協商約定對價,雙方所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我們通過一個實例,對此問題予以解決,供你參考。
[案情簡介]:原、被告等六人經工商核准登記,成立了一家公司,其中原告認繳出資額和實繳出資額為62.5萬元,占持股比例12.5%,被告認繳出資額和實繳出資額為35萬元,占持股比例7%。經營期間,該公司股東又分別增資,其中:原告增資至132萬元,但增資部分沒有在工商進行變更,只是該公司股東持有公司出具的收據為證。
2012年8月28日,原、被告經協商,原告將其在公司擁有的全部132萬元的股權全部轉讓給被告。由被告向原告出具132萬元的借條,約定年息貳分。為在工商變更方便,原、被告達成的股權轉讓協議的內容是:原告將擁有公司的12.5%的62.5萬元股權轉讓給被告。被告到工商登記部門辦理了股權變更,將原告在工商注冊佔有的股份全部變更至被告名下。
2013年2月5日,被告歸還了原告40萬元,2013年4月28日,被告又歸還了原告5萬元。由於被告沒有還款,原告訴至法院。被告卻以沒有對股權價進行評估,公司處於嚴重虧損狀態為由反訴,要求撤銷股權轉讓協議。
[法院觀點]:原告將工商注冊的和未工商注冊的共132萬元股權轉讓給被告,被告接受了轉讓,這可以分別從工商變更登記和被告出具的借條證實。原、被告之間的股權轉讓是股東之間的股權轉讓,沒有違反法律規定,也無須對股價評估,雙方進行股權轉讓不存在顯失公平的情形,所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具有法律效力。
[法院判決]:判決被告胡某某在判決生效後十日內付給原告江某某人民幣870000元及利息(按年息2分計算)。
G. 最高院:未經配偶同意的股權轉讓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屬於婚前公司,未經配偶同意的股權轉讓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如果說是婚後公司就沒有法律效力。
H. 最高院:未經配偶同意的股權轉讓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股權轉讓是雙方當事人的民事交易活動,如協議雙方民事主體適格,意思表示真實、明確,協議內容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強制性規定,該股權轉讓協議應認定有效。
股權轉讓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相關調整股權轉讓交易的法律規范,而不適用調整婚姻及其財產關系的法律規定。
股權作為一項特殊的財產權,除其具有的財產權益內容外,還具有與股東個人的社會屬性及其特質、品格密不可分的人格權、身份權等內容。如無特別約定(公司章程),對於自然人股東而言,股權仍屬於商法規范內的私權范疇,其各項具體權能應由股東本人獨立行使,不受他人干涉。在股權流轉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確認的合法轉讓主體也是股東本人,而不是其所在的家庭。
相關法條: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四條、第七十一條
第四條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
第七十一條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
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七條
第十七條婚姻法第十七條關於「夫或妻對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的規定,應當理解為:(二)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他人有理由相信其為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為由對抗善意第三人。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六條
第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涉及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中以一方名義在有限責任公司的出資額,另一方不是該公司股東的,按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夫妻雙方協商一致將出資額部分或者全部轉讓給該股東的配偶,過半數股東同意、其他股東明確表示放棄優先購買權的,該股東的配偶可以成為該公司股東;
(二)夫妻雙方就出資額轉讓份額和轉讓價格等事項協商一致後,過半數股東不同意轉讓,但願意以同等價格購買該出資額的,人民法院可以對轉讓出資所得財產進行分割。過半數股東不同意轉讓,也不願意以同等價格購買該出資額的,視為其同意轉讓,該股東的配偶可以成為該公司股東。
用於證明前款規定的過半數股東同意的證據,可以是股東會決議,也可以是當事人通過其他合法途徑取得的股東的書面聲明材料。
4.《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89條
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共同的權利,承擔共同的義務。在共同共有關系存續期間,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一般認定無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該項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對其他共有人的損失,由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人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