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服務機構的責任承擔

法律服務機構的責任承擔

發布時間: 2021-03-05 19:46:15

法律服務被軟禁十二天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非法拘禁罪,是要付法律責任的

❷ 如何申辦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

不行,目前的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只有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以及公證處等)相關機構。
關於公民個人未經批准不得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批復

(司發函[1993]340號)

浙江省司法廳:

你廳五月十日《關於個人經營法律服務業有關問題的請示》(浙司基〔1993〕147號)收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司法部關於加強法律服務機構統一管理的請示的通知》(國辦發〔1985〕82號)及1989年、1992年司法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聯合下發的《關於加強對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管理的若干規定》、《關於進一步加強法律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的規定,司法行政機關是法律服務業的主管部門,行使統一的審批權、管理權和監督權。目前除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基層法律服務所和經司法行政機關批準的其它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外,其它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司法行政機關批准,均不得面向社會提供有償法律服務。

司法部

一九九三年八月三十一日
《律師法》

第十四條律師事務所是律師的執業機構。設立律師事務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自己的名稱、住所和章程;
(二)有符合本法規定的律師;
(三)設立人應當是具有一定的執業經歷,且三年內未受過停止執業處罰的律師;
(四)有符合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規定數額的資產。
第十五條設立合夥律師事務所,除應當符合本法第十四條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有三名以上合夥人,設立人應當是具有三年以上執業經歷的律師。
合夥律師事務所可以採用普通合夥或者特殊的普通合夥形式設立。合夥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按照合夥形式對該律師事務所的債務依法承擔責任。
第十六條設立個人律師事務所,除應當符合本法第十四條規定的條件外,設立人還應當是具有五年以上執業經歷的律師。設立人對律師事務所的債務承擔無限責任。
第十七條申請設立律師事務所,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書;
(二)律師事務所的名稱、章程;
(三)律師的名單、簡歷、身份證明、律師執業證書;
(四)住所證明;
(五)資產證明。
設立合夥律師事務所,還應當提交合夥協議。

《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司法部59號令)
第十一條設立鄉鎮法律服務所,由住所地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組建,或者在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指導下,由本轄區內的鄉鎮人民政府組建。

設立城市街道法律服務所,由街道辦事處在市、區司法行政機關指導下組建。

❸ 國家司法機構如果觸犯國家法律條款的如何進行處理人民群眾如果觸犯國家法律的應該由誰來承擔法律責任

國家司法機關觸犯了國家法律規定也要按照法律的規定依法進行處理,比如說人民法院如果有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要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追究責任。人民群眾犯法了,由相應的責任主體來承擔。

❹ 列舉四個法律服務機構

  1. 律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執行職務進行業務活專動的工作機構,律師事務屬所在組織上受司法行政機關和律師協會的監督和管理。

  2. 公證處。公證處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設立,不以營利為目的,依法獨立行使公證職能、承擔民事責任的證明機構。

  3. 司法鑒定機構。司法鑒定機構是指在訴訟活動中接受委託人鑒定委託,遵循法律規定的方式、方法、步驟以及相關的規則和標准,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機構。或者說,司法鑒定機構是指在訴訟過程中,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接受司法機關或當事人委託,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鑒別和判斷活動的專門單位。司法鑒定機構受理鑒定委託後,應當指定本機構中具有該鑒定事項執業資格的司法鑒定人進行鑒定。

  4. 基層法律服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是依據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在鄉鎮和城市街道設立的法律服務組織,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機構。它是設在鄉鎮和城市街道,面向社會開展法律服務業務的市場中介組織。

  5. 廣義的法律服務機構還包括徵信公司,以及其他提供法律服務的公司。

❺ 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的權利,義務和責任有哪些

《安全生產法》的有關規定,明確了從事安全生產中介服務的機構和人員的權利、義務和責任,使其權利和義務對等、義務和責任一致。
1.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和安全專業人員的權利
(1)依法從事的安全生產中介服務工作受法律保護,具有不受侵犯和干涉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均無權干預、剝奪、阻礙其合法活動的權利;
(2)有權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標準的規定,從事授權范圍內的有關安全生產業務;
(3)接受政府、部門的委託和生產經營單位的聘請,按照委託和約定的有關事項從事安全生產中介服務;
(4)有權拒絕從事非法或者服務范圍以外的安全生產中介服務;
(5)有依法收取中介服務報酬和費用的權利。
2.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和安全專業人員的義務
(1)具備法定條件,依法取得安全生產中介服務資質;
(2)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業、領域和業務范圍內,按照執業准則,從事合法的、真實的中介服務,不得從事欺詐和虛假的服務;
(3)嚴格按照政府、部門和生產經營單位的委託或者約定,完成所承擔的安全生產中介服務事項;
(4)接受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對其進行的檢查監督;
(5)合理地確定服務報酬和收費標准,不得非法牟利。
3.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和安全專業人員的責任
(1)對其承擔的服務工作的合法性、真實性負責;
(2)對其違法犯罪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八、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安全生產法》第十三條規定:"國家實行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追究生產安全事故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
按照引發事故的直接原因進行分類,生產安全事故分為自然災害事故和人為責任事故兩大類。
自然災害事故是由於人類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自然災害不能預見、不能抗禦和不能克服而發生的事故。人為責任事故是由於生產經營單位或者從業人員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和規章制度、操作規程所出現的失誤和疏忽而導致的事故。《安全生產法》規定要實行責任追究的,是指人為責任事故。因此,必須依法實行安全生產事故責任追究制度。這項制度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建立、安全生產責任的落實和違法責任的追究三項內容。
(二)事故責任主體事故責任主體是指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負有責任的人員。按照安全生產的生產主體和監管主體劃分,事故責任主體包括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生產經營單位的責任人員和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負有監管職責的有關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責任人員。生產安全事故的生產經營單位的責任人員包括應負法律責任的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主管人員、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負有監管職責的有關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責任人員包括對生產安全事故負有失職、瀆職和應負領導責任的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人,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負責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人員等。
(三)法律責任追究依照《安全生產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生產安全事故的責任者,要由法定的國家機關追究其法律責任。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者所承擔的法律責任的主要形式包括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1.行政責任行政責任是指違反有關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但尚未構成犯罪的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追究行政責任通常以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種方式來實施。行政處分是對國家工作人員及由國家機關派到企業事業單位任職的人員的違法行為給予的一種制摯性處理。行政處分包括警告、記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等。行政處罰主要是對粵妻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以外的生產經營單位及其有關人員的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給予的行政制裁。
2.刑事責任刑事責任是指責任主體實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的區別,一是責任內容不同,負刑事責任的行為比負行政責任的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更大;二是行為人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只能由司法機關依照刑事訴訟程序決定;三是負刑事責任的責任主體常被處以刑罰。追究刑事責任的必須是違反安全生產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給予刑事處罰的嚴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
《安全生產法》規定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責任主體包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從業人員和中介服務機構的有關人員。
九、安全生產標准安全生產是"人、機、環"三者的有機結合和統一。安全標準是一種安全技術規范,依其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產品標准、方法標准和管理標准。
《安全生產法》第十條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按照保障安全生產的要求,依法及時制定有關的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並根據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適時修訂。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執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產的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
《標准化法》規定,我國的標准分為必須執行的強制性標准和可以自願採用的推薦性標准。有關保障人身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標准,是必須執行的強制性標准。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定的保障安全生產的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是生產經營單位的法定義務。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執行安全生產方面的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特別是強制性國家標准和強制性行業標准。有國家標準的,必須執行國家標准;沒有國家標准但有行業標準的,必須執行行業標准;既有國家標准又有行業標準的,既要執行國家標准又要執行行業標准。
十、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安全生產法》第十一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對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的宣傳,提高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
十一、安全生產科技進步《安全生產法》第十四條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研究和安全生產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安全生產水平"。
十二、安全生產獎勵《安全生產法》第十五條規定:"國家對在改善安全生產條件、防止生產安全事故、參加搶險救護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該條規定明確了國家重點獎勵的行為。
(一)在改善安全生產條件方面做出顯著成績(二)在防止生產安全事故方面做出顯著成績(三)在搶險救護方面做出顯著成績(四)受獎主體和獎勵形式國家對在改善安全生產條件、防止生產安全事故、參加搶險救護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的,既有單位又有個人。只要是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均可受到獎勵。
獎勵的形式主要包括3種,可以單獨採用或者同時採用:一是給予榮譽獎勵,授予榮譽稱號;二是物質獎勵,頒發獎金或者獎給實物;三是晉升職務。

❻ 法律職業的職業責任

法律來職業責任包括:源(1)刑事責任。法律職業人員在履行法律職業過程中構成犯罪的,承擔刑事責任。(2)民事責任。法律職業人員在履行法律職業過程中構成民事侵權、形成債權債務關系或者其他行為,承擔民事責任;(3)行政責任和紀律處分。法律職業人員在履行法律職業過程中違反行政法規,職業紀律,違反職業道德(非民事、刑事范圍),承擔行政責任和紀律處分。

熱點內容
銀川市律師協會 發布:2025-09-27 04:09:53 瀏覽:194
2015年頒布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27 04:08:05 瀏覽:791
法律與道德關系論文 發布:2025-09-27 03:20:51 瀏覽:920
下面關於經濟法調整對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發布:2025-09-27 02:20:02 瀏覽:54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期末復習資料 發布:2025-09-27 02:18:34 瀏覽:180
道德講堂主持詞文明禮儀 發布:2025-09-27 02:12:05 瀏覽:884
法律顧問後續政策 發布:2025-09-27 02:01:33 瀏覽:563
行政法第三次考核測試題 發布:2025-09-27 01:59:55 瀏覽:316
上海政法學院經濟法肖 發布:2025-09-27 01:58:17 瀏覽:926
方城法院網 發布:2025-09-27 01:57:06 瀏覽: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