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勸酒的法律責任
㈠ 一起喝酒出現意外事故參與者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具體情節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第一,一起喝酒的人是否有勸酒等過錯;第二,發生的意外是否因飲酒有直接關系;第三,發生的意外與飲酒是否有因果關系。
不當勸酒、強行勸酒會產生損害後果。如果由於不當勸酒產生了損害後果,除了飲酒人自己負責自擔風險外,勸酒人也要承擔相應的民事甚至刑事責任。過量飲酒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是一個基本常識。
任何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均須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如果飲酒者對勸酒不加拒絕而造成飲酒過量,並對自己的身體或他人造成傷害,應當首先由他個人負責。即應首先實行飲酒人的自己責任原則。
所以在責任分配時,一般認定由醉酒人承擔主要責任,勸酒人承擔次要責任,即勸酒人一般應在10%至30%的范圍內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以下四種情況,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1、強迫性勸酒
明知對方不能喝酒,或明知對方身體有疾病,對方已經明確表示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仍勸對方飲酒者,要承擔由勸酒引起的一切責任;
2、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
明知對方喝醉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存在危險,清醒酒友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醉酒者一旦出事清醒者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3、酒後駕車、洗澡、劇烈運動未勸阻
對於醉酒的酒友其他人應當勸阻其不得駕車,如果未加勸阻則就有可能承擔由此引發的相應法律責任。
4、宴會的主人應當確保參加宴會的每個人的安全
醉酒者一旦出現意外事故,酒宴召集者就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1)人民網勸酒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相關案例:
2017年6月15日晚上,賴某、陳某德、陳某鴻、林某,4人在燒烤攤店包廂喝酒。此時張某與陳某香邀請包某,也在該燒烤攤上吃燒烤,因陳某鴻與張某相識,便邀請張某進包廂喝酒。約10時許,包某到達燒烤攤,包廂內的人邀請包某一起進包廂喝酒。
後因朋友間互邀,包某、張某、林某明、陳某鴻、陳某德、賴某、鍾某、江某、林某、藍某聚在包廂一起喝酒。10人喝酒至凌晨1時許,陳某鴻等陸續回家。
此時,包某已明顯處於酒醉狀態,林某明和包某一起離開,包某提出要到足浴城找人,林某明騎著摩托車在前,包某騎摩托車在後,行至上杭縣臨江鎮瓦子街步行街北側入口路段時,包某摩托車碰到步行街用於隔離步行街與上杭縣臨江鎮人民路的大理石石礅,頭部撞擊在石礅上,大量出血。
包某受傷後,被送至醫院急救,因傷勢嚴重經搶救無效死亡。
上杭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本事故系當事人包某一方違法過錯行為所導致發生,包某負事故的全部責任。事故發生後,包某父母以張某等人作為請客的邀請人並相互勸酒,勸酒行為與包某醉酒有關,應該承擔包某死亡的相應責任為由將共同飲酒的9人告上法院。
本院審理後認為,包某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意識到醉酒後駕駛機動車具有高度危險性,過於自信放任事故發生,造成肇事死亡結果,包某對損害事實和損害後果的發生具有明顯過錯,應對損害承擔主要過錯責任,確定包某自行承擔90%的責任。
張某、林某明、陳某鴻、陳某德、賴某、鍾某、江某、林某、藍某系共同飲酒者,應當意識到酒後駕駛摩托車是一項危險活動,而未對包某進行勸阻、提醒、制止或護送,違反善良風俗和道德要求,具有一定的過錯,應承擔包某父母損失的10%的責任。
張某、林某明、陳某鴻、陳某德、賴某、鍾某、江某、林某、藍某共同飲酒,造成包某死亡,構成共同侵權行為,對包某父母因包某死亡所造成損害承擔共同連帶賠償責任。遂作出如上判決。
㈡ 朋友一起喝酒其中一個人出了意外這賠償怎麼算
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判決責任佔有多少。
第一,一起喝酒的人是否有勸酒等過錯;第二,發生的意外是否因飲酒有直接關系;第三,發生的意外與飲酒是否有因果關系。
不當勸酒、強行勸酒會產生損害後果。如果由於不當勸酒產生了損害後果,除了飲酒人自己負責自擔風險外,勸酒人也要承擔相應的民事甚至刑事責任。過量飲酒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是一個基本常識。
任何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均須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如果飲酒者對勸酒不加拒絕而造成飲酒過量,並對自己的身體或他人造成傷害,應當首先由他個人負責。即應首先實行飲酒人的自己責任原則。
所以在責任分配時,一般認定由醉酒人承擔主要責任,勸酒人承擔次要責任,即勸酒人一般應在10%至30%的范圍內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以下四種情況,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1、強迫性勸酒。
2、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
3、酒後駕車、洗澡、劇烈運動未勸阻。
4、宴會的主人應當確保參加宴會的每個人的安全。
(2)人民網勸酒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相關案例:
2015年6月,鎮原縣法院以「過失照顧不周,未盡到注意義務」對陪朋友喝酒並導致其死亡案件進行調解,責令4名陪客賠償死者死亡賠償金、喪葬費及被撫養人生活費共計9.5萬元。
據了解,今年2月21日,鎮原縣中原鄉田站村村民李某某在村廟耍完社火後,駕車與李某甲去村民李某處協商耍社火事宜。在李某家中談完事後,李某某遂與李某等人猜拳飲酒,後李某某不勝酒力躺在沙發上休息。
次日凌晨2時許,李某某被李某丙叫醒,因醉酒不能言語,李某甲、李某乙將其送回家中,告知其妻趙某某。回家不多時,趙某某發現李某某呼吸微弱,叫來家人於凌晨5時左右將李某某送往醫院救治,經搶救無效死亡。
在料理後事中,趙某某因與李某等4人就李某某死亡賠償事宜協商未果,遂向鎮原縣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賠償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等共計44萬元。
鎮原法院受理此案後,於6月12日開庭審理。經過庭審調查,事發當晚李某某與李某等4人共飲酒1810ml,酒精鑒定分析李某某血液中乙醇含量為312.8mg/100ml。法庭認為死者李某某飲酒過量,本身具有過錯,應負主要責任。
但原告趙某某與被告李某、李某甲、李某乙、李某丙均因過失照顧不周,未盡到注意義務,應負次要責任。經法庭主持調解,李某等4被告共同向原告趙某某補償李某某死亡賠償金、喪葬費及被撫養人生活費共計9.5萬元。
㈢ 幾個人一起喝酒,一人死了,其他陪同人員是否要負法律責任
要承擔法律責任。是民事責任。
法律對於喝酒致死的情形並無明文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對此類糾紛,法院會依據《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行為人因過錯損害他人民事權益,應承擔侵權責任」的規定進行裁判。
因為喝酒、醉酒會導致自然人的認知能力及控制能力不同程度下降,使其處於不利地位,因此酒局的組織者、參與者在法律上就產生了照顧、注意醉酒者的安全義務。若未盡到安全義務,就存在法律上的過錯。
相關案例:
2017年1月15日,1990年出生的鄧某下班後約李某等人到食堂吃飯喝酒。飯後回到宿舍,鄧某覺得還沒喝過癮,又約李某、陸某等人一起去酒吧喝酒。次日凌晨1時許,看到鄧某昏昏欲睡,大家以為他喝醉了,就讓李某帶他去酒店休息。
凌晨2時許,李某發現鄧某沒了呼吸聲,趕緊撥打120並報警。醫生趕到時,確認鄧某已死亡。經屍檢,鄧某系乙醇中毒死亡。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鄧某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當知曉過量飲酒可能造成對其身體健康不利的後果,但仍大量飲酒,最終導致酒精中毒死亡,其本人應承擔絕大部分責任。
而參與了兩場喝酒的被告均未完全盡到對鄧某提醒、勸阻等義務,應根據各自的過錯大小承擔相應賠償責任。被告李某一直陪在鄧某身邊,發現鄧某處於醉酒狀態後未及時將其送醫救治,未盡到完全的照顧義務,賠償原告損失1.5萬元。
其餘4名同飲者各賠償原告6000元。被告羅某作為酒吧工作人員,工作期間通過敬酒方式與鄧某喝過酒,其敬酒行為與鄧某死亡也存在一定因果關系,賠償原告6000元。
被告酒店作為服務行業,未盡到完全的安全保障及注意義務,在鄧某及被告李某入住該酒店時,只辦理了李某的登記入住手續,未登記鄧某身份信息便允許已經醉酒的鄧某入住,賠償原告1萬元。
(3)人民網勸酒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在喝酒引發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同桌一起喝酒者都會承擔適當責任。但做到以下4點,則酒友不承擔責任:
1、不強迫性勸酒,無論什麼場合,什麼情況,對方什麼身體狀況,都不要勸酒;
2、在明知對方身體有疾病或者對方已經明確表示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勸對方不飲酒或者對方自願要喝,要做到勸阻少飲,盡到提醒和照顧義務;
3、將醉酒者安全送達。對於酒友醉酒的,清醒酒友應當預見到醉酒者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存在危險的發生,因此,清醒酒友應當將醉酒者安全送達,避免擔責;
4、酒後駕車及時勸阻。對於醉酒的酒友要駕車駛離,其他人應當勸阻其不得駕車,如果未加勸阻則有可能承當相應責任,但是如果已盡到勸阻義務,而對方不聽勸阻的情況下,酒友是可以免責的。
㈣ 民法典關於共同喝酒致死有什麼規定
還是和原來的規定一樣,編纂民法典,其中的法律條文大部分都沒改
㈤ 當事人請朋友喝酒。酒後出了車禍。一起喝酒的人承擔多少責任
一起喝酒的人承擔多少責任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認定的,如果已經盡到了安全保障義務,那麼不用承擔責任,如果沒有,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規定如下:
1、第二十四條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
2、第二十五條損害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協商賠償費用的支付方式。協商不一致的,賠償費用應當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確有困難的,可以分期支付,但應當提供相應的擔保。
3、第三十七條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5)人民網勸酒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喝酒出意外 酒友也擔責
2014年7月的某日凌晨,南沙的蘆某和好友陳某到郊外喝酒,回來時蘆某開著無牌摩托車搭載陳某。行至高沙大橋,車頭與挑著籮筐靠路邊行走的黃某相撞。導致黃某受傷後不治身亡。後黃某的家屬將蘆某和陳某同時起訴至法院,要求兩被告共賠償50萬元。
陳某覺得很冤,自己只是坐在後排的乘客,為何要負責。死者家屬則認為,陳某明明知道蘆某喝了酒開車,卻不勸阻,應該負連帶責任。
經南沙法院判定,被告蘆某對交通事故負全部賠償責任。而陳某對於蘆某的酒駕行為確實存在縱容情形,對有可能發生的交通事故持輕率、放任的態度,所以也應承擔相應的經濟賠償,鑒於陳某的過錯程度輕微,認定其承擔補充賠償責任,支付10%的賠償。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人民網—廣州一男一女與朋友吃飯喝酒同時「酒駕」先後被查
㈥ 朋友出去陪朋友喝酒,其中一個人意外死亡。請問要付責任嗎
這種來情況對方並不自承擔責任,具體分析如下:
1、在這種情況下摔倒橋下導致死亡與其他人沒有直接關系,而且當事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導致其摔下主要是個人判斷失誤所致。
2、雖然當事人從橋上摔下與喝酒有一定關系,但在當事人和其他人分手時,當事人已經上計程車,其他人已經盡到安全防範義務,計程車有義務將當事人安全送到指定地點。
(6)人民網勸酒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酒友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情形
一、強迫性勸酒
明知對方不能喝酒,或明知對方身體有疾病,對方已經明確表示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仍勸對方飲酒者,要承擔由勸酒引起的一切責任;
二、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
明知對方喝醉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存在危險,清醒酒友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醉酒者一旦出事清醒者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三、酒後駕車、洗澡、劇烈運動未勸阻
對於醉酒的酒友其他人應當勸阻其不得駕車,如果未加勸阻則就有可能承擔由此引發的相應法律責任。
㈦ 請人喝酒造成損害後果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請人喝酒造成損害後果的需要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二條,民事權益包括指生命權、健康權等。
飲酒過程中,每個飲酒者對自己的生命安全負有最高的注意義務,但共同飲酒人之間存在互相提醒、勸告少飲酒並且阻止已過量飲酒的人停止飲酒的注意義務。
所以因飲酒導致的人身傷亡事故,即造成飲酒人生命健康權遭受損害,共同飲酒人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7)人民網勸酒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的法律賠償標准。
第十六條 【人身損害賠償】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十七條 【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
第十八條 【被侵權人死亡或者合並、分立時請求權人的確定】被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為單位,該單位分立、合並的,承繼權利的單位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被侵權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權人醫療費、喪葬費等合理費用的人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費用,但侵權人已支付該費用的除外。
第十九條 【財產損失計算】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方式計算。
第二十條 【侵害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賠償】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賠償。
被侵權人的損失難以確定,侵權人因此獲得利益的,按照其獲得的利益賠償;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第二十一條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