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安全責任書的法律效率
『壹』 安全責任書有無法律效力
具有法律效力,但該效力僅限於公司與貨運代理人之間的,對外沒有約束力。即如果發生安全問題,公司要按法律規定承擔責任,但可以按照責任書追究貨運代理人的責任。
『貳』 免責承諾書是否具有法律效
免責約定如果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則為無效。你例中的免責條款無效,如果發生工傷事故,單位方還是要承擔法律責任。
『叄』 這份《免責聲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免責條款,就是當事人以協議排除或限制其未來責任的合同條款。
其一,免責條版款是合權同的組成部分,是一種合同條款;
其二,免責條款的提出必須是明示的,不允許以默示方式作出,也不允許法官推定免責條款的存在。
免責條款以意思表示為要約,以限制或免除當事人未來責任為目的,屬於民事法律行為。免責條款具有以下特徵:
1、免責條款具有約定性。無論是普通合同還是格式合同,都是雙方當事人依據意思自治的原則協商同意的,合同中約定的免責內容和范圍,得到了雙方當事人的認可(包括被動或盲目認可),因此具有明顯的約定性。
2、免責條款具有規定性,即免責條款必須是以明示的方示作出,任何以默示方式作出的免責都是無效的。
3、免責條款具有約束性。合同訂立後,一旦出現免責條款規定的情形和條件時,即可排除或者限制當事人未來的民事責任(部分或全部責任),這樣既約束了享受免責條件一方當事人承擔的主要義務,又約束了另一方當事人要求對方履行主要義務的權力。
『肆』 求問安全責任狀有法律效力嗎
安全抄責任狀內容合法才行,如果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相沖突無效。
《合同法》
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伍』 公司的安全責任書有沒有法律效應
首先,合同中規定的條款與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中規定向有抵觸的該合同條款無效。他想推卸責任是正常的,但在法律面前,想推卸責任也是沒用的。在違反交通管理法公司酌情裁定,這方面公司考慮的看來很周到,裁定方的自由裁量權得到了保護。也透露出一個公司的潛意思,也就是說,為了公司的利益或公司下達的命令而造成了經濟上的損失,由公司承擔部分經濟損失。但也能讓你明白一點,無論是不是公司讓你違反法律法規去執行任務,只要你違法就要自己承擔責任。另外,因公導致出現車禍,造成當事人傷亡或出現一切費用的都由公司承擔(涵蓋保險業務)。只要不是違章,這點上公司的任何合同都沒用。因為任何規定都不能和法律相抵觸,你們公司再大也是在法律規定范圍內制定合同的。合法范圍內因公正常駕駛機動車,出現的任何以外都由公司承擔。最後,你心寒是沒用的,誰都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公司也一樣。在公司呆不下去是你心態沒有調整好,不信你走出這家,進入另一家,哪家都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制定一些條款。那你不必擔心,他制定什麼都要合乎法律。作為員工,合法的咱做,不合法的打死也不幹。到哪都賺自己的錢,你用不合法的規定約束我也真是不好使。畢竟憲法是我國的母法,他規定那東西就好使啊
『陸』 雙方簽定的免責責任書是否有法律效力
得看具體內容,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的情況下,有效
『柒』 同學聚會安全責任書是否有法律效力
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仍然不能免除相關人員根據法律規定,必須承擔的法定安全注意義務;這種義務是法律規定的,不得通過協議而免除。換句話,與法律規定抵觸的,該部分無效。
法條鏈接:《合同法》第四十條
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飲酒過程中的責任認定
1、當事人自己應承擔的責任
過量飲酒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是一個基本常識。任何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均須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飲酒者作為獨立的民事主體,首先過量飲酒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是一個基本常識。任何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均須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飲酒者作為獨立的民事主體,首先應對自己的生命健康負責。當其在自願的情形下為有一定風險行為時,應當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相應的後果。亦即每個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一般生活中原則上應當承擔自己的責任。
2、其他勸酒人的責任
(1)如果飲酒者對勸酒不加拒絕而造成飲酒過量,並對自己的身體或他人造成傷害,應當首先由他個人負責。即應首先實行飲酒人的自己責任原則。所以在責任分配時,一般認定由醉酒人承擔主要責任,勸酒人承擔次要責任,即勸酒人一般應在10%至30%的范圍內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在勸酒人明知被勸人已處於嚴重醉酒如行動不能自如、爛醉如泥、酒醉不醒等狀態的情況下,勸酒人或宴會組織人,則負有高度的注意義務,對醉酒人負有安全保證義務。如應當送醉酒人到達其住所並交予其家人照顧,或保證其處於安全狀態;如發生意外應及時送醫就診等等。
『捌』 公司讓簽安全作業免責書有法律效力嗎
學校讓家長簽訂"免責"安全協議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學校還是要承擔相關責任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所謂無效的民事行為,就是不具備或者不完全具備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因而不能產生行為人預期的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合法性是民事法律行為的本質屬性,凡在內容上和形式上違反法律的民事行為,都不能發生法律效力,屬無效的民事行為。李女士反映的學校與家長簽訂「安全協議」,就是一種無效的民事行為。另外,學校讓家長簽字的「安全協議」,可以看作是學校向家長提供的「格式合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斥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學校通過簽訂這樣的協議來規避法律責任,如果發生傷害事故,協議也是「廢紙一張」。
判斷學校是否承擔法律責任的法律依據主要有:一、2006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學校對未成年學生在校內或者本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發生人身傷害事故的,應當及時救護,妥善處理,並及時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二、2002年教育部頒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九條第四項規定:「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造成學生傷害事故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由此可見,學校在組織校外活動的過程中,如果學生發生了人身傷亡事故,學校是否應當承擔責任取決於學校是否對學生進行了相應的安全教育,是否採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發生傷害事故後是否及時救護、妥善處理並向有關部門報告。學校要想在發生事故後不承擔法律責任,只能強化對師生的安全教育,採取必要的安全防範措施,妥善預防和處理傷害事故。
『玖』 公司的安全責任書有沒有法律效應
是有法律效應的。我國《安全生產法》第八十六條規定,生產經營版單位將生產經營項目、場權所、設備發包或者出租給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或者相應資質的單位或者個人的,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給他人造成損害的,與承包方、承租方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拾』 安全告知書和安全協議書的法律效力有什麼不同
只要是雙方共同簽署的,都具有同樣的法律效力。只是合同比協議更正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