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關系中斷情形的法律責任
Ⅰ 因果關系中斷了會怎樣
樓主你問題歸錯類了,你歸到游戲類了,當然沒人會回答你了,重新發一個問題,然後求助一下專家團隊
Ⅱ 法理學中什麼時候才能阻斷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中斷的判斷:
1.如果前行為與後結果之間雖然介入了中間因素,但該因素是由前行版為引權起的,認為前行為與後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沒有中斷。
2.如果前行為與後結果之間介入的因素不是由前行為引起的,是一個獨立出現的因素,要分兩種情況:
(1)在沒有前行為的情況下,中間因素不能獨立引起危害結果的發生,認為前行為與後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沒有中斷。
(2)反之,在沒有前行為的情況下,中間因素能夠獨立引起危害結果的發生,認為前行為與後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被中間因素切斷。
Ⅲ 什麼是刑法因果關系中斷的介入因素
例如:本來甲想毒死乙,但是毒葯還沒完全發作時乙被丙撞死了,這個就屬於介入因素。
Ⅳ 刑法因果關系中斷對前行為人咋判刑
因果關系中斷了,那前行為人對結果不負刑事責任。但如何判刑還得根據具體情況。如甲投毒殺乙,該毒葯會在一小時後才發作,但是在30分鍾時,乙出門被車撞死。那麼甲涉嫌的就是故意殺人罪(未遂)
Ⅳ 關於刑法中因果關系的問題,煩請解答!
因果關系不是犯罪構成中客觀方面的基礎,因果關系是連接行為與責任之間的歸責要素,所以因果關系的存在的確不考慮行為人的主觀認識,行為人主觀上搭建的因果關系即使出現錯誤,也不一定影響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引起與被引起關系。例如想開槍殺人,但事實是開槍的槍聲將人嚇死,若槍聲嚇死人是一般人能夠預見的侵害行為,那麼不能排除開槍的槍聲與殺人之間的因果關系。
如上所述,因果關系不是犯罪中客觀方面的基礎,而行為才是客觀方面的基礎要件,所以因果關系的有無只是充分條件,是用來衡量責任歸屬的。但是後半句「因果關系有所擴大,不會導致刑事責任的擴大」,我不是很明白,一般來說,因果關系應當有嚴格的限制,因果關系學說的重要作用,就是從「條件中找出原因」。當然了,因果關系的擴大,只是擴大了刑事責任承擔者的范圍,對於刑事責任的大小來說是沒有影響的。例如我殺人,需要承擔殺人的責任,但是賣刀給我的人是我殺人的條件(但不一定是原因),即使認為賣刀的人具有原因(一般不會),也不會將殺人的責任加重,而只是將殺人的責任推及到了賣刀的人身上。
具體案例是所謂重疊的因果關系,從結果上看,甲乙二人的行為與結果都有因果關系,這毫無疑問,因為從條件說處罰,「如果……則沒有」是條件說的基本要件,這個案例沒有客觀的介入因素和中斷因果關系的因素,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欠缺甲乙二人任意一人的行為,結果都不可能出現,所以甲乙二人的行為與死亡結果都有因果關系。從定罪上看,二人均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但不成立共犯關系。我國的因果關系判斷只考慮介入因素和因果中斷,這些在這個案例當中都沒有,二人沒有共謀,所以只是先後犯。
Ⅵ 中斷的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是刑事歸責的必要條件,其是指危害行為與危害後果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通常專刑事案件的因果屬關系多是單一因果關系,不難判斷。但實踐中也會有自然事件、第三人行為、被害人行為等其他因素介入危害行為與危害後果之間,使因果關系變得復雜。
有的介入因素可能中斷因果關系,使危害後果不再歸屬於實施先前危害行為的主體。因果關系中斷可能使刑事追訴的主體發生改變。
因此,必須准確判斷介入因素是否中斷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在外國刑法理論中,指行為人實施犯罪過程中,由於其他自然或者的介入,致使行為人不能實現最終犯罪結果。
一般適用於存在前後兩個獨立行為,前一行為的行為力尚未充分發揮,後一行為中途介入,繼前行為而發生終極結果的情況。如甲欲殺死乙,在乙被甲殺成重傷時,卻被中途出現的丙殺死。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稱為因果關系中斷,而丙的行為與甲的行為之間,稱為因果關系的突變或更新。
對因果關系中斷兩個獨立行為的刑事責任,各國一般採用責任更新論的主張。即前一行為的刑事責任以後一行為尚未開始時的實際狀況加以確定。後一行為的刑事責任則以最終結果的實際狀況加以確定。
Ⅶ 刑法當中的中斷因果關系是不是可以說沒有因果關系
可以這么理解。
因為中斷事由的出現,導致兩個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消滅。
Ⅷ 因果關系被阻斷後的行為如何定性
因果關系中斷的抄判斷:
1.如果前行為與後結果之間雖然介入了中間因素,但該因素是由前行為引起的,認為前行為與後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沒有中斷。
2.如果前行為與後結果之間介入的因素不是由前行為引起的,是一個獨立出現的因素,要分兩種情況:
(1)在沒有前行為的情況下,中間因素不能獨立引起危害結果的發生,認為前行為與後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沒有中斷。
(2)反之,在沒有前行為的情況下,中間因素能夠獨立引起危害結果的發生,認為前行為與後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被中間因素切斷。
Ⅸ 刑法中因果關系斷定的問題
很顯然這是具體事實認識錯誤中的因果關系認識錯誤。因果關系的錯誤主要有三種情況:即狹義的因果關系的錯誤、事前故意與構成要件的提前實現。
你所舉的例子屬於事前故意。所謂事前故意是指行為人誤以為第一個行為已經造成結果,出於其他目的實施第二個行為,實際上是第二個行為才導致預期的結果的情況。通常認為,在這種場合,第一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並未中斷,即仍應肯定第一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而且現實的結果與行為人意欲實現的結果完全一致,故應以故意犯罪論處。
Ⅹ 因果關系中斷為什麼仍能構成犯罪
因為構成犯罪的事實已經發生或是構成犯罪的證據已經足夠,例如:小偷偷了東西,後來又把東西悄悄還回去,如果過程被監控或是被發現還是犯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