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意識淡薄法律知識匱乏
『壹』 法律意識淡薄的壞處
法律意識淡薄會導致您不知道如果更好的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而在不必要的地方吃虧。
『貳』 中國人法律意識淡薄的根源有哪些
一、權利意識的淡薄;
二、公民教育的滯後;
三、制度的不完善
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兩個方面內:一、從容制定者出發,從我國法律法規的內容出發,完善條例,健全制度。二、從接受者出發,多做普法宣傳,普法教育,讓公民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做一個知法、懂法、用法的公民。
『叄』 1,老年人缺乏法律知識2,大多數人法律意識薄弱3,居民不能有效的運用法律。怎麼分析這3個問題
1、老年人是指60以上的,他們哪學什麼法律?新中國建立沒多久,自然災害,飯都沒得吃內,誰還讀書?容我父母都是60歲,都經歷過那個年代,高中都沒讀呢,法律?能懂多少,這些是社會教育缺失,歷史遺留問題,不用考慮。感謝我父母,他們雖然沒文化,但是一直讓我讀到大學。
2、大多數人意識薄弱,中國的基數太大,大多數人是沒有接受良好教育的,如何來提高意識?哪怕是知道需要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也沒有精力和金錢去做這些事,順便BS一下強制執行的力度。
3、運用法律是需要對法律的理解,准確的找到相關法律條款,定性。非專業人員沒這個能力,我雖然學過,也不是完全理解(當時不認真)。CCTV12挺好,經常出案例,說原理。可以學習。
總結:21世紀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教育也應該傾斜,社會學科要加強,動手能力要加強,別大學生混完4年,出來個個都跟250一樣,做不成事,從小學就開始修學分,啥時候修完拿畢業證,考不及格一直考,不讀書升上去也是個廢材了。
個人意見:高考居然放棄了英語,我頂啊,乾脆讓外國人學中文好了。很多地方還是需要用到英語的,真不知道改革這個有什麼意義。
『肆』 當代大學生存在哪些法制觀念淡薄的問題
當代大學生法制觀念淡薄的問題只要有四個方面:
1、法律知識缺乏。當前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主要有兩 個途徑,一是課程學習。目前除法律專業學生外,其他專業的 學生主要通過《法律基礎》課程的學習獲得法律的認知;二是 接受媒體宣傳。媒體的法律宣傳是多數非法律專業大學生學 習法律知識的直接途徑。這兩個途徑獲得的法律知識量有 限,系統性不強,難以較好地樹立法律思維與觀念。
2、權利意識較差。權利意識就是意識到自己有與生俱來 的作為人應當享有的權利,包括經濟權利、政治權利、社會權 利、生態權利;並清晰的懂得權利的正當性、可行性和界限 性,勇於維護自己的權利,同時尊重和維護國家、集體和他人 的合法權利。當前大學生由於長期以來以被管理者的角色定 位自己,無論是在學習生活還是在工作就業方面,大都不願 也不敢很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自己的合法權利受到了侵 害,聽之任之,自認倒霉。
3、法治信心和追求不強。由於受到社會、家庭的片面影 響,有的大學生對法治存在誤解,認為法治也不能從根本上 解決種種社會弊病,認為「人治和法治沒什麼區別」,不能樹 立正確的法律價值觀,將法治單純地視為 一種「工具」,更有個別大學生認為在中國「權就應該大於 法」,遇到事情,喜歡私了、忍讓,認為抗爭不能產生什麼實際 效果,也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4、守法意識淡薄。守法是建設法治社會的一個重要要 求。現在不少大學生認為遵守法律是對個性的約束,限制了 人身自由,敢於違反法律就是敢於突破陳規陋習,敢於挑戰 世俗。近年來,大學生違法犯罪率不減,其根源是大學生守法 意識淡薄。
『伍』 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
我先問個問題,你覺得現在基本原則是「穩定優先」,還是「公平優先」?專
公平優先就是屬啥事講法、講道理,公正裁判。
但是會增加很多勞動量,要把很多規則釐清、講明白,一視同仁。
穩定優先就是別特么鬧出事就行,其他就好說,說白了,誰好壓就壓誰,而不是誰有理就幫誰
那麼在底層勢必會造成「良民吃虧」的局面,你肯定玩不過社會人。
現在城市裡執法力度已經比原來強很多了,但也有很多偶然性,你的事情不一定能得到解決。
我覺得,國人法律意識淡薄,跟「穩定優先」的方式有關。
良民與良民之間還好說,還能保證基本的公平,良民碰到社會人的話,就會出問題,天平不平了。
(社會人泛指一切黑白關系人士)
底層良民吃過或者聽說過很多這種吃虧的事,而社會人精通這種小手段,兩者都不信法律。
想正規維權,道路漫長、得不償失,不如忍忍算了。
啥時候能真的是「公平優先」,搞一段時間,有些影響力大、正視聽的案子出現,或許能讓國人重拾信心。
『陸』 一個是不懂法,一個是法律意識淡薄,之間有什麼區別
一、表現形態不同
不懂法是客觀的表現形態;法律意識淡薄是主觀思想意識表現形態。
二、回對法律了解的程答度不同
不懂法是沒有基本的法律常識。法律意識淡薄不一定不懂法。
三、主觀意識不同
不懂法是對法律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可能犯罪而不知。法律意識淡薄主要是針對人的主觀的判斷力,如對法律的無知和偏見或藐視、無視、以及忽視主觀思想對法律的意識淡薄,知法還犯法。
(6)法律意識淡薄法律知識匱乏擴展閱讀
不懂法的危害舉例與法律意識淡薄職務犯罪的危害
一、不懂法的危害舉例:
李姓公民借款給他人,約定時期還款已過,債務人不還且無息拖欠。李某本可以依法處理,但他不懂法,領著一夥人,強行到人家家裡搬走彩電等貴重家用電器以此抵債。結果使這家的一位老人因受驚嚇而發病死亡,造成了嚴重後果。李某也因此侵犯了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
二、法律意識淡薄職務犯罪的危害:
動搖國家政權的根基。國家公職人員的職務犯罪危害國家政權的法治基礎。職務犯罪對政府現代化運作形成阻礙。破壞市場經濟及其發展。
『柒』 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
一、心理因素的影響
在校大學生正處在心理和生理的發育期,心理上具有強烈的要求他人和社會認可的沖動,喜歡用批判的懷疑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極力想擺脫來自外界的干涉和約束,獨立自主意識增強。同時,這一階段,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尚未完全確立,對錯綜復雜的社會系統還缺乏完善的認識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灌輸為主的法律教育的效果。
另一方面,學生進入大學後,學習環境、學習方式、人際關系、自我評價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逐步開始對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革有了更深刻的感受。面對著經濟壓力、學習壓力、就業壓力等眾多人生考驗,一些心理脆弱的學生會感到無所適從。隨著心理壓力的積淀,部分學生功利性、自我性、短期性、隨意性心理症狀混合交織,客觀上會對法律、制度產生心理抵觸。
二、價值取向的偏差
當代大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了解世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狀態,這有利於他們學習知識、開闊視野。但真假難辨、魚龍混雜的各種信息也會對他們的價值觀造成沖擊和影響。有的在主流與支流、精華與糟粕、真善美與假惡丑等問題上分辨不清,甚至顛倒是非;有的只顧搞所謂的「自我設計」、「自我完善」,從而陷入極端個人主義泥潭;有的把追求物質享受作為人生的精神支柱,追捧「金錢萬能、享樂至上」的生活方式。這種價值觀的錯位一旦受外界不良因素誘導,就容易走上違法的道路。
三、高校法律教育薄弱
一些高校對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有的把法制教育作為軟任務,認為可抓可不抓;有的對學生法制教育定位不準,提不到重要的議事日程。在知識傳輸上,也存在一定誤區。一是重刑事輕民事。教育者常常突出刑事法律在教育內容中的重要地位,過多地講解刑法關於犯罪和刑罰的具體規定,從而導致學生對法制教育產生逆反心理,並且強化了「我不犯罪何須學法」的錯誤觀念。同時,由於輕視民事法律教育和民事權利義務觀的正確引導,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正確處理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常常引發糾紛。二是重義務輕權利。忽視對公民享有權利的宣傳,使學生產生「法律就是要求公民盡義務」的錯覺,有礙於大學生健康法律心理的形成。
四、社會環境的不利影響
一是腐朽思想的侵蝕,在不同程度上對大學生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產生了影響。二是不良風氣的干擾。隨著高校與社會聯系的日趨廣泛與緊密,社會上各種不健康的東西通過各種載體和渠道進入了學校,侵蝕了部分學生的心靈,使其偏離正常健康成長的軌道。三是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分配不公、貧富分化、利益矛盾等的發生,極易使大學生價值觀念出現個人化傾向。如果不能把握合適的「度」,就容易產生犯罪。有的大學生錯誤地以物質利益為尺度評價個人利益,甚至為了經濟利益,放棄了最基本的道德規范
『捌』 你知道哪些因法律意識薄弱而導致的事故
前一段時間,我的同事由於在騎行電動車的時候沒有帶安全帽,然後迎頭撞上內了旁邊的電線桿容子,所以就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後果,現在還躺在醫院裡面呢,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在騎車的時候一定要戴安全帽,但是很多人就往往去忽略這些生活中的小細節。
『玖』 法律意識淡薄是個人問題還是法律宣傳問題
個人觀點:當前國情下,法律宣傳力度不夠占較大分量。
國民的法律內素質歸根到底,是由經容濟條件決定的。經濟發展起來了,社會法制逐步健全了,人們才會意識到自己需要懂法,對吧?目前我們國家可能正處在一個節點,經濟剛發展起來,法制也逐步健全,但遠遠不夠完善,法制宣傳也才剛剛重視幾年,效果還不是很突出。很大一部分國民尤其是沒有接受法律教育的國民還是按照之前行為方式來行為,等到碰壁了,才會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
就個人觀察,教育水平較低的人更加渴望去懂法,因為不懂很多時候會吃虧,自己的權益得不到好的保護。但是,國家在基層普法這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農村這邊主要是對小微權力清單以及行政方面的辦事流程做了公告。
綜上,本人認為法律意識淡薄最根本的原因是社會發展程度不夠,在樓主給出的兩個選項中,法律宣傳問題比較大。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採納,謝謝!
『拾』 法律意識淡薄的案例
大學生缺少法律意識 背債百萬元 26歲的秦亮(化名)的2006年是個苦澀的開局,大四時他經商失誤,惹上了官司。糾纏了兩年的案子近日終於二審判決,秦亮背上了100多萬元的法律債務。 這對畢業以來仍處於待業狀態的秦亮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包袱,但是他痴心不改。他的夢想依然是找機會創業。 記者昨天從市政府唯一一個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天使基金」了解到,基金管理機構正在加強對創業大學生的法律保護工作,從而減少法律風險。 大四學生大膽創業 2003年在上海大學讀大四時,秦亮通過熟人與中國聯通上海分公司一級代理商上海美天通信科工程設備有限公司取得聯系,並得知美天正准備推廣CDMA校園卡業務。秦亮認為可以發動老師同學購買,贏利幾乎唾手可得。 由於美天要求必須同公司來簽協議,秦亮和幾個同學又發動父母成立公司。耐不住孩子的懇求,三個下崗母親在經濟開發區注冊了上海想雲科技咨詢有限公司。 2003年3月,秦亮和想雲公司與上海美天簽署了《CDMA校園卡集團用戶銷售協議書》,約定想雲公司在上大發展CDMA手機及UIM卡進行捆綁銷售,並約定想雲公司對校園卡用戶資料真實性及履行協議承擔保證責任,用戶必須憑學生證和教師證購買,一人一台等。如想雲公司發展用戶不真實,美天有權停機,想雲承擔不合格用戶的全部欠費。 在同學老師的幫助下,秦亮的「生意」一下子很紅火。秦亮一共發展了4196戶,按照與美天的協議,秦亮和想雲公司可拿到10餘萬元的回報。 但是美天剛支付給秦亮2萬元錢後,2003年12月聯通公司發現想雲遞交的幾百名客戶資料虛假,有一部分根本不是校園用戶,還有身份證冒用別人的,最終形成了大量欠費。 美天為此賠償聯通442戶不良用戶的欠費52萬余元,聯通還扣減美天406部虛假用戶和不良用戶的手機補貼款28萬余元及8萬余元。 美天將想雲公司及秦亮起訴到法院,要求承擔上述賠償款項,另賠償美天406部虛假、不良用戶手機的補貼差價6萬余元及未歸還的手機價款15萬余元和卡款5100元,總計100萬元左右。 一人承擔所有債務 一審法院認定秦亮借用想雲公司名義與美天簽訂銷售協議,並發動幾十名學生、教師發展介紹用戶,並無想雲公司人員參與,故秦亮與想雲公司共同承擔100萬元的賠償責任。 和秦亮一起操作該業務的雖然還有很多人,但由於與美天的協議書上是秦亮的簽名和想雲的公章,秦亮也不想再牽連其他人進來,而想雲公司本來就是為創業成立的公司,加上經營虧損,已被吊銷營業執照,秦亮成了債務承擔人。 秦亮不服判決,他稱自己憑肉眼無法辨別證件的真偽,也沒想到有人會用假證來矇混,而業務受理地都有美天的工作人員,美天公司也有專門辨識證件真偽的儀器,但是美天卻要求自己承擔所有損失,顯然在協議制定上也有失公平,遂上訴到二中院要求改判。 畢業兩年都未找到工作的秦亮因生活困難,向法院申請緩交上訴費,法院予以准許。但是二中院經審理後,維持了原判。秦亮一分錢沒掙的他反背上了100多萬元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