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美國會計法律責任產生的背景

美國會計法律責任產生的背景

發布時間: 2021-03-15 07:10:30

㈠ 安然事件給美國會計行業監管帶來什麼影響

樓上那位兄弟的答案雖然長,不過一看便知是復制的...

安然事件的發生主要源於上版市公司內控的缺陷(管理層舞弊權,管理層嚴重凌駕於內部控制之上)以及為其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安達信)與其聯合造假.安然事件使得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瞬間倒閉,全球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也相應變為如今的全球四大.
安然事件給美國會計行業帶來的影響,簡單地說,我認為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是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安然事件之所以發生,與安然公司的管理層凌駕於內控之上有著必然的聯系.因此,安然事件後,美國頒布了相應的法案,即薩奧法案(這個法案是對會計行業監管帶來的最主要影響,相關內容網路一下應該能找到許多).薩奧法案對公司的內部控制及公司治理等方面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以最大程度的保護投資者的利益(2)是對會計師事務所及審計行業的影響.安然事件後,其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更加重視風險控制.審計行業的基本方法也由以前的制度基礎審計轉變為現在的風險導向審計.我們現在正是按照風險審計導向的要求來完成審計工作的.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信息,建議搜索更多關於薩奧法案的信息.

㈡ 會計法律責任的起因

會計法律責任的起因:
會計責任可能導致會計法律責任。當會計主體管理當內局出現經營失敗,存在會容計差錯、舞弊和違法行為,並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時,就會導致會計法律責任的產生。
會計法律責任的成因界定。會計主體管理當局提供的會計信息虛假,其原因主要有:①制度原因,即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脫離經濟活動的現實,對現實發生的特殊經濟行為約束失效而造成的。如對單位人員出差費用、招待費用、特殊獎勵等,會計制度給予了更多的運用會計估計的權利及會計政策的選擇權,這些權利的運用會因會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能力的不同而形成不同會計結果。②過失原因,因會計人員沒有完全執行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而提供錯誤的會計信息。按照會計信息的重要程度和造成的後果,過失可分為普通過失和重大過失。③欺詐原因,即會計主體管理當局因不良動機故意完全不遵守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而提供虛假會計信息。

㈢ 美國財務會計前期調整的背景

前期有差錯

㈣ 比較中國注冊會計師與美國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國外
隨著注冊會計師提供服務機會的增多,注冊會計師越來越多的被捲入訴訟之中,然而注冊會計師卻一向避免表述他們的責任。莫茨和夏拉夫(R.K.mautz and H.A.Sharaf,1961)認為,他們對「獨立審計師應該承擔發現錯誤和違法行為的責任所作的最不適當的說明」進行了否定,同時也駁斥了「不完全則無的強烈意味」,認為注冊會計師有必要、也有可能肩負起更多的責任,認真考慮揭發舞弊和差錯的社會責任。揭露舞弊和差錯的責任擔當是否合理,其評判標准「不宜採用以舞弊和差錯的分類為基礎或以完全否認任何責任為基礎的規則」,應當「藉助於職業界領袖們表述的意見和多年來的訴訟結果」,形成了一個「謹慎實務家」的概念。如果注冊會計師像「謹慎實務家」一樣,在計劃和施行審計業務時必須保持「應有的審計關注」, 「他就達到了職業標准,因而在這一方面就不會有更多的責任可究」。
蒙哥馬利審計學(Sullivan,J.D etc.1985)通過案例對 60 年代中期以來的訴訟爆炸進行了描述,提出這是「社會變化和法院重新解釋了普通法和聯邦證券交易法,將委託人的法律責任擴大引大量的、各種類型的第三者」產物。作者對根據普通法對第三者的責任變遷以及相關法律資料進行了翔實的論述。起初法院基於合同關系原則「制止了審計對可以預見的第三者負一般過失責任」,《侵權法修正說明(第二稿)》在解釋注冊會計師對第三者的責任時區分了必然預見人和可預見人概念。1983年新澤西高等法院的一個案件將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擴大到可預見的第三者。
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陸續頒布了獨立審計准則 SAS No.1(1972)、No.16(1977)、No.53(1988)、No.82(1997)和 No.9(2002),描述了注冊會計師應當承擔的審計責任。No.1 並不承認注冊會計師具有揭發虛假和其他舞弊、差錯的責任,認為依靠獨立審計師的常規審計程序也很難發現管理者的舞弊行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不滿。SAS No.16中提出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應當運用應有的審計關注,但是只要注冊會計師審查工作遵循了公認審計標准,就完成了自己的專業責任。SASNo.53要求注冊會計師設計的審計工作應能為查出報表的重大錯誤與舞弊提供「合理保證」,並提供了廣泛的舞弊審計指南。職業界承認注冊會計師具有發現和揭露公司財務舞弊的職責,但是認為只能「合理保證」報表不存在因錯誤和舞弊導致的重大錯報,不能擔保沒有重大錯誤和舞弊,更不可能絕對保證發現由「欺詐和串謀」導致的重大舞弊行為。1997年 AICPA 頒布了 SAS No.82「財務報表審計中對舞弊的關注」。 SASNo.99 總結提煉了更加有效的審計舞弊的思路和程序,進一步強調了注冊會計師在審計計劃和實施階段保持對公司舞弊的關注。雖然相關的法律不斷完善,公眾和會計界之間仍然存在「期望差距」。

國內謝榮(1994)研究了市場經濟中的民間審計責任。作者認為,審計的職業責任和法律責任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不明確審計的職業責任,就很難追究審計人員的失職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審計職責是一個由審計目標范圍和審計行為依據所組成的二維職責域,其中第一維是由審計目標的內容所確定,第二維由反應審計行為依據的審計假設和審計准則所確定。而具體判斷審計這則履行情況的則是依據審計准則要求為達到各項審計目標而制定的審計程序。職業責任范圍由審計准則和審計目標兩維空間共同作用下界定。審計職業責任的對象主要包括審計客戶(公司及其股東)和第三者(與審計師沒有合同關系的一切報表使用者)。謝榮對美國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發展歷程進行了回顧,並對當時我國法律責任的現狀進行了總結,認為我國當時的法律法規對民間審計的法律責任有了直接或間接的闡述,但從總體來說,還較模糊,要真正提高審計責任意識,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例如法律進一步完善問題,審計職業界自身的技術准則及理論建設問題,社會公眾的認識問題,還有法庭的審判實踐問題。
毛岩亮(1999)認為,審計因受託經濟責任的產生而產生,並伴隨著受託經濟責任的發展而發展。民間審計的產生和發展同樣受到其所處的特定社會的受託經濟責任關系的直接制約。受託經濟責任因授權而產生,是兩權分離的產物,受託經濟責任可以用某種標准加以計量。民間審計的目標在於評價受託經濟責任。實施民間審計是為了審查、評價受託者所負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從而確定或接觸其應付的受託經濟責任,以確保其受託經濟責任的切實履行。在評價說托經濟責任過程中應堅持獨立性、客觀公正、依法評價和建設性等四個原則。在談到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問題時,毛岩亮認為,當時的一系列法律法規之間還存在用於模糊、法律責任不明確、相互之間不銜接、出發尺度及力度不一等問題,給執法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劉燕(1998,2003)注意到對於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職責問題法律界和會計職業界的理解存在重大差異,在公司財務舞弊案例中,注冊會計師行業需要從法律界對責任的界定因素來考慮其在審計過程中應保持職業謹慎考慮舞弊風險;審計准則在舞弊案例中首先要受到司法評判,審計准則應該反映社會公眾對這一職業的期望要求;注冊會計師行業不同於其他行業,期望差距使其面臨巨大的法律風險,行業應致力於縮小期望差距。認為職業界和法律界應在明確第三人責任范圍、注冊會計師執業過失的具體認定、注冊會計師過錯與報表使用人損失之間因果關聯繫上來努力解決我國目前的注冊會計師民事法律責任問題。
王利明(2001)認為,我國證券民事責任制度的不完善同我國的立法界和監管界對民事責任認識不全面有關,並對我國目前的法律規定進行了批判,指出目前的法律中對民事責任制度的規定諸多不合理之處,從損害事實、因果關系和過錯的認定和推定三個民事因素角度分析出目前的法律易造成重者輕罰、輕者重罰的不合理結果。

㈤ 國外的會計發展史

(一)、西式單式簿記的崛起

10世紀至11世紀,作為中世紀西歐工商業中心的城市興起,並很快得到發展。11世紀末至12世紀,在十字軍東征後,義大利北部的倫巴底和中部的托斯坎尼開始控制了東方和西歐的中介貿易。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和法蘭西的馬賽、那勞阿里等城市裡的商人積聚了大量資本,並陸續將其投入到工業及銀錢業中去,從而進一步促進了手工業、商業和銀錢業的發展。12世紀至13世紀,市民爭取城市自治的運動日益高漲,並最終通過激烈斗爭建立了一些城市國家,諸如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等,很快便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產生的基地。13世紀至14世紀,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以威尼斯為中心的地中海貿易區形成,威尼斯開始成為東西方貿易的中介,它所發行金幣「杜卡特」已在歐洲貨幣市場上占據支配地位,至14世紀經營銀錢業的商戶已達一百多家。與此同時,在13世紀至14世紀,行會在各城市國家中發展起來,而通過行會所結成的資產者同盟,已成為向封建建主宣戰的得力組織。上述變化結果,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萌芽,在十四世紀、十五世紀,已經稀疏地可在地中海沿岸看到。」這便是借貸復式簿記得以在義大利北部城邦萌芽、產生及獲得初步發展,最終促使西式簿記崛起,並取代東方會計歷史地位的主要原因。

(二)、西方復式簿記的產生

在資本主義經濟關系萌芽及生長階段,產生了佛羅倫薩式、熱那亞式與威尼斯式簿記、「三式薄記」的光輝照亮了未來西歐乃至世界會計的發展里程,它實現了世界由古代會計發展階段向近代會計發展階段的轉變,改寫了世界會計發展歷史,產生研究復式簿記的光輝文獻《薄記論》,並揭開近代會計發展史的嶄新篇章。在16世紀至17世紀,德國、荷蘭、法國等先後繼承與發展義大利的復式簿記實務與理論,最終在歐洲造就「帕喬利時代。」17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掃清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障礙,進而帶來18世紀70年代的產業革命,這一重大變化使英國會計的發展進入到創新時期。同時,18世紀在鞏固興旺發達起來的公共會計師事業及它在審計、復式簿記原理與早期成本會計方面的貢獻,使英國很快成為世界會計發展中心,這一歷史地位一直保持到19世紀。

(三)、西方復式簿記實現了世界會計發展史的根本性轉變。

從13世紀到19世紀,在復式簿記時代700年左右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實現了世界會計發展史上的兩大根本性轉變,一是實現了由古代會計發展階段向近代會計發展階段的轉變,其間適應早期市場經濟發展變化要來,逐步以復式簿記的方法體系取代了單式簿記的方法體系,並較為系統地建立了「簿記學」的基本理論。二是在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在產業革命的深刻影響之下,適應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建立成本會計為立足點,以會計在公司經濟管理中的地位為基本指導思想,已在實務處理與理論方面開始朝著會計時代的方向發展轉變,這一轉變在進入20世紀後才最終完成。

(四)、西方會計的崛起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西方會計崛起是資本主義經濟軍先在西歐產生、發展之必然結果,其後,它在近代會計發展史上占據支配地位,又是科學技術進步、產業革命在西歐發生與發展,以及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之必然結果。至20世紀初,伴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心轉移,世界會計中心也就從英國乃至西歐轉移到美國。

追溯西方會計一千年改革的發展歷史,是迅速的,充滿了高漲的熱情。

(五)、西方經濟的發展,使傳統會計發展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

進入公元11世紀後,西歐的封建化過程才基本完成,這一歷史進程比中國晚了一千多年。然而,中世紀的鼎盛時期轉眼而至,商業的興起,城市的建立與發展,約二百年左右,西歐便很快進入到經濟專業化的興旺發達時期,這種演進速度又比中國快了500年左右。公元後第二個千年會計的發展,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拉開了帳幕,此後,東西方國家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大,自然而然兩者在會計發展方面的差距也逐步擴大,這是公元11世紀至20世紀世界會計發展史上一個重大的歷史事實。1494年,被譽為「現代會計之父」的巴其阿勒發表了《算術、幾何與比例概要》一書,系統地論述了復式記賬法,這是會計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18-19世紀間產業革命的興起,股份公司的出現,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對現代會計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1930年,美國第一次討論會計原則,將會計實踐上升到理論,再用來指導實踐;為加強內部管理的需要,使傳統的會計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兩個分支。

㈥ 美國公司法的揭開公司面紗的法律原則產生的背景及其主要內容是什麼

在英美法國家法院的許多案件中,為了追求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利益,常常會拒專絕承認一個屬合法成立的公司的獨立法人地位,直接探究公司與股東的真實關系,這種不考慮或忽略公司獨立存在特徵的做法,通常用一個非常生動的比喻來表達,即「揭開公司的面紗」

㈦ 美國會計的特點

美國州和地方政府有近4萬個,它們都採用基金會計模式來反映和監督政府財政活動,管理公共資源。州和地方政府會計,與企業會計相比,差別明顯;與同樣採用基金會計的聯邦政府會計相比,在組織結構等方面有不同。在聯邦政府會計中,政府本身是一個綜合的報告主體,同時各部門也都有自己的會計體系,遵循聯邦會計准則顧問委員會(FASAB)制定的會計准則,開展會計工作,編制財務報告。而對州和地方政府來說,政府會計由專門的會計部門(一般稱主計機構,Controller』s Office)承擔。從整個政府的角度,以基金為會計主體進行會計處理,報告財務狀況,各部門並不作為會計或報告主體。州和地方的政府會計都要受全國政府會計准則委員會(GASB)制定的會計准則的約束和指導,必須遵循公認會計原則(GAAP)。各州和地方政府會計的框架也因此較為一致,現介紹如下:

以基金會計為特徵的政府會計框架

1.基金與會計主體

州和地方政府實行的是基金會計模式,對此美國政府會計准則委員會在《政府會計與財務報告准則匯編》中有明確規定:州和地方政府的會計系統是以基金為基礎來組織和運行的。准則還定義:所謂基金,是指按照特定的法規、限制條件或期限,為從事某種活動或完成某種目的而設立的,用一套自身平衡的科目來記錄現金等資產、負債、余額及其變動情況的財務和會計主體。換言之,基金是具有特定用途和目的的資金,這些資金在徵收和使用上要與其他資源分開。

在州和地方政府會計中,要按照資源性質、用途以及管理特點對基金進行分類,會計准則將州和地方政府的基金分為三類七種,即政府類基金、權益類基金和信託類基金等三類。其中,政府類基金包括一般基金、特種收入基金、資本項目基金、債務基金;權益類基金分公用事業基金和內部服務基金;信託類基金就是信託和代理基金,如消耗性信託基金、非消耗性信託基金、養老金信託基以及代理基金等。不同基金的資金來源、用途以及管理要求各有特點,如表1(略)所示。

在上述各類基金中,政府類基金指政府一般行政活動的資金來源、運用及結余情況的基金;權益類基金是有關政府經營性活動方面的基金;信託基金是用於管理信託資金情況的基金。其中,政府類基金由政府會計部門(主計機構)統一核算管理,而其他基金通常由其他有關部門核算,由政府會計部門匯總,形成包括政府類、權益類和信託類基金財務情況的綜合財務報告。

在州和地方政府會計中,會計主體不再是部門或單位,而是基金,政府會計通過基金來確定會計處理以及報告的主體邊界,劃分范圍,每個基金都有自己的資產、負債、收入、支出(或費用)、基金余額(或權益),相應地,每個基金也都設有一套自我平衡的賬戶。同時,將普通固定資產和長期負債(政府類基金形成的)作為兩個單獨的會計主體,各設置一套賬戶,另行核算。這是由於,各政府類基金形成的固定資產和長期負債,不是可用於支出的資源,也不是需要即期全部列支償還的債務,與可消耗基金不一樣;同時,這些固定資產和長期負債也不屬於單個政府類基金,而屬於政府整體,應與政府基金的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分開,還要與權益類和信託類基金的固定資產和長期負債相區別。

2.會計等式

州和地方政府會計的會計等式分靜態和動態兩方面,其中,靜態等式較獨特,分三個層次:

其一,政府基金等式。每個政府類基金都設有一套自我平衡的會計科目: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基金余額,用來記錄該基金的流動資產、流動負債以及基金余額的增減變化和余額情況,其平衡等式為: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基金余額

其二,普通固定資產和長期負債等式。為反映政府類基金形成的固定資產和長期負債的變動和余額情況,政府會計中為其各設置了一個賬戶組(Account Group)。固定資產賬戶組的會計科目為「固定資產」、「普通固定資產投資」,長期負債賬戶組的會計科目為「可用於償還的債務基金額」、「以後應償還額」、「長期負債」。會計等式分別為:

固定資產=普通固定資產投資

可用於償還的債務基金額+以後應償還債務額=長期負債

其三,權益基金等式。對權益類基金來說,其所有資產、負債、權益、收入、費用等全部會計要素都需要在基金會計主體中核算,比較近似企業會計,其會計等式為:

(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長期負債)+(繳入資本+保留贏余)

對信託類基金來說,可消耗性信託基金會計等式與政府類基金一樣,不可消耗信託基金和退休信託基金則與權益類基金相同。除靜態會計等式外,每個基金都還有動態等式;

收入-支出=結余(增減基金余額)

3.主要賬務

州和地方政府基金會計採用的是借貸記賬法,核算基金、普通固定資產和長期債務等會計主體的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基金余額、收入、支出或費用等。詳細的會計科目由各州和地方政府按照會計准則的要求結合實際自行確定,沒有全國統一規定。在賬務處理方面,不同基金有不同的核算事項,種類很多,在此僅對政府類一般基金賬務的主要環節作一簡單描述:(1)議會通過預算後,將預算登記入賬;(2)收入實現時,按照有關條件確認並記錄收入;(3)訂購商品或勞務並承擔承付責任時,先辦理保留支出手續,待收到商品或勞務後再核銷保留支出,記錄實際支出;(4)當發生直接支出時(如支付工資、小額支出等),確認並記錄支出;(5)財政年度結束時,結清收支賬戶,計算收支余額,轉入基金余額。

美國州和地方政府會計中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我國需要對現行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作必要補充,以科學合理的方式加強對政府固定資產、長期負債的會計核算和管理。

4.財務報告

州和地方政府應按規定編制中期(如月度)和年度財務報告,以准確、及時、客觀地反映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總的來說,中期報告主要服務於內部使用者,很少用於對外披露,年度報告則要面向內外眾多使用者。報告的編制基礎不是由政府行政部門自己決定,而應遵循立法機構以及政府會計准則委員會的規定。一般來說,立法機構要求按現金基礎(收付實現制)編制,而美國政府會計准則委員會則要求按照修正的應計基礎即修正的權責發生制基礎編制。因此,有的州平時按照現金基礎記錄並編制財務報告,年度結束時再按照應計基礎編制年度報告,而有的州平時按照修正的應計基礎作會計記錄,並編制年度報告,而中期報告則對賬面記錄作必要調整後編制。

財務報告主要有資產負債表、收入報表、支出報表等,反映報告期各基金的財務狀況和預算執行情況。一般基金收入報表反映各明細科目預計收入的實現情況,分設全年預計收入、本年累計已實現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的增(減)幅等欄目;支出報表反映各明細預算支出的執行情況,包括年度預算支出、累計實際支出、已發生的保留支出、與去年同期相比的增(減)幅等欄目。年度報告要反映政府所有的基金和賬簿的財務狀況和收支情況,包括序言、基金及聯合報表(合並前)和合並報表(合並後)、報表注釋、附表、文字說明和統計表等。

政府基金會計的主要控製作用

美國州和地方政府基金會計除具有一般的會計控製作用外,還具有特定的控製作用,主要是:

(1)設立不同基金,將不同資源分開,可以對支出進行有效控制。州和地方政府須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及其他限制規定建立各種基金,各個基金都分別有各自的專門收入來源,同時也有專門資金用途。而且,每一基金自成一個獨立的會計主體,自行平衡。這樣,有關資源就被限制在基金範圍內,不能隨意流動,支出因此得到有效控制。

(2)開設預算類賬戶,控制預算執行,以免偏離預算。在州和地方政府會計中設有「預計收入」和「支出預算」的預算類賬戶,以記錄經審核批準的預計收入和支出預算,同時預計收入和支出預算也分別作為收入和支出明細賬的一個欄目。這樣,不僅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有預算控制標准,避免發生沒有預算或超出預算的支出,從而控制支出,而且,也可以將實際收入與預計收入、實際支出與支出預算進行比較,發現二者間的差距,找出預算執行中的問題,並及時反饋有關信息,以便作出必要調整。

(3)設置「預留支出」(Encumbrance)賬戶,記錄承付事項,控制支出。在簽訂合同訂購產品或勞務的情況下,政府要承擔契約責任,當對方履行合同的時候,政府就必定發生支出。因此,為避免合同到期時沒有足夠的預算,保證支出需要,會計上開設了「預留支出」賬戶,以記錄簽訂合同也就是契約責任發生時的承付責任。在記錄「預留支出」的同時還要記錄「預留支出准備」,以在基金余額中劃出一定金額用於該合同的到期支出,在合同履約時再作相反會計分錄沖銷。與此同時,還將「預留支出」作為支出的一個欄目,以反映已簽訂合同實際應承擔的契約責任的大小。顯然,這也對有關支出的發生起了有效的控製作用。

㈧ 會計誕生的背景

古代會計

人類原始計量記錄行為的發生是以人類生產行為的發生,發展作為根本前提的,它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古代會計,從時間上說,就是從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會末期的這段漫長的時期。

從會計所運用的主要技術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計量記錄法,單式賬簿法和初創時期的復式記賬法等。這個期間的會計所進行的計量,記錄,分析等工作一開始是同其他計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後,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徵的方法體系,成為一種獨立的管理工作。

近代會計

一般認為,從單式記賬法過渡到復式記賬法,是近代會計形成的標志。

近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標志一般認為應從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盧卡·帕喬利所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公開出版開始,直至20世紀40年代末。此間在會計的方法技術與內容上有兩點重大發展,其一是復式記賬法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其二是成本會計的產生和迅速發展,繼而成為會計學中管理會計分支的重要基礎。

在近代會計階段,有兩個重要的時間,稱為近代會計發展史上的兩個里程碑:一是復式賬簿的產生,二是世界上成立第一個會計師協會--愛丁堡會計師公會。

近代會計的核心理論貢獻主要有:

(1)折舊的思想。

(2)劃分資本與收益。

(3)重視成本會計。

(4)財務報表審計制度。

(8)美國會計法律責任產生的背景擴展閱讀

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14、15世紀,由於歐洲資本主義商品貨幣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會計的發展。其主要標志:一是利用貨幣計量進行價值核算;二是廣泛採用復式記賬法,從而形成現代會計的基本特徵和發展基石。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管理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受社會政治、經濟和技術環境的影響,傳統的財務會計不斷充實和完善,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更加標准化、通用化和規化。

與此同時,會計學科在20世紀30年代成本會計的基礎上,緊密配合現代管理理論和實踐的需要,逐步形成了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會計體系,從而使會計工作從傳統的事後記賬、算賬、報賬,轉為事前的預測與決策、事中的監督與控制、事後的核算與分析。

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從此,現代會計形成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隨著現代化生產的迅速發展,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電子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於會計核算,使會計信息的搜集、分類、處理、反饋等操作程序擺脫了傳統的手工操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會計科學的根本變革。

現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是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此間會計方法技術和內容的發展有兩個重要標志,一是會計核算手段方面質的飛躍,即現代電子技術與會計融合導致的「會計電算化」,二是會計伴隨著生產和管理科學的發展而分化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分支。

1946年在美國誕生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1953年便在會計中得到初步應用,其後迅速發展,至20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就已經出現了電子計算機軟體方面資料庫的應用,並建立了電子計算機的全面管理系統。從系統的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的「管理會計」這一術語在1952年的世界會計學會上獲得正式通過。

熱點內容
經濟法的案例查詢 發布:2025-09-24 15:23:49 瀏覽:678
臨沂法律援助電話號碼 發布:2025-09-24 15:22:24 瀏覽:617
安徽中天恆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24 15:20:41 瀏覽:759
出國留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5-09-24 15:20:39 瀏覽:197
優先購買權合同到期還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24 15:14:56 瀏覽:538
經濟法課程教改課題申報書 發布:2025-09-24 15:05:49 瀏覽:101
賀蘭法治 發布:2025-09-24 14:43:00 瀏覽:18
達晨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24 14:42:44 瀏覽:164
幼兒園安全責任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4 14:10:40 瀏覽:426
強化服務是會計職業道德的 發布:2025-09-24 14:09:11 瀏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