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幹預企業經法律責任
1. 政府幹預經濟有哪些途徑
國家干預亦稱宏觀調控(Macro-economic Control),是政府對國民經濟的總體管理,是一個國家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的經濟職能。
政府幹預經濟的途徑如下:
1、法律手段與經濟政策,如:調整稅率、金融、財政補貼等;
2、計劃指導,如:國家大的投資規劃,或在某些行業和領域實行配額制度;
3、行政手段,如利用工商、商檢、衛生檢疫、海關等部門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產與流通。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具體以國家政策為准。
應答時間:2020-12-1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 政府直接干預經濟叫什麼政策!屬於什麼范疇的!!
我們將此稱作「宏觀經濟政策」。
它源於在上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最嚴重時刻上台的羅斯福政府實施了兩次「新政」,採取了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刺激經濟,通過以工代賑擴大就業,並對經濟和社會進行了結構性改革,建立起政府監管制度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雛形。
屬於凱恩斯經濟學流派。
3.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幹預經濟的限度,以及其利弊
在大部分情況下,市場機制能夠很好的調整社會資源配置,能夠使整個經濟實現一般平衡。但是很多情況下,會出現「市場失靈」的情況,也就是說,由於市場機制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會出現資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資源配置失當的情況。導致市場失靈的原因主要有壟斷、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對稱等。為了克服市場失靈,彌補市場機制的缺陷和不足,優化資源配置,政府需要對市場進行干預和調控,用「看得見的手」來彌補「看不見的手」。政府應對某些微觀經濟活動進行干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為了保護和促進競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政府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來限制壟斷和反對不正當競爭; 第二,通過稅收和補貼等手段,或將相關企業合並消除外部性; 第三,政府承擔提供適當水平的公共物品的主要職責,例如國防、治安、消防和公共衛生; 第四,政府消除信息不對稱。 政府通過制定正確的微觀經濟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消除市場失靈對經濟運行的影響,從而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4. 政府為什麼要干預企業如何干預企業最好有案例 十分感謝!
市場不是萬能的,市場會出現失靈。市場失靈的主要表現 :
1.壟斷
2.信息不充分和不對稱
3.外部效應與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經濟波動。
政府幹預經濟是彌補市場的失靈,主要提供具有外部效應的公共物品;所謂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則是指市場機制本身存在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經濟波動,要求政府通過宏觀政策協調國民經濟的健康穩定運行。
【補充】:
公共物品的含義:與私人物品相對應,由國家機關和政府部門—公共部門提供用來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務。區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標准:
(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競爭性和非競爭性。
此外外部效應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也是公共物品的重要特徵。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在亞洲國家和地區大多採取的是「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即所謂「東亞發展模式」。這一模式的一個突出特徵,就是政府幹預經濟的程度較深。比如,戰後的日本和韓國的經濟,就是在政府的強力指導下走上高速發展之路的。但是,東亞一些國家的政府在將本國經濟成功地推上「快車道」以後,特別是當本國經濟已發展到相當高階段時,大都沒有能夠及時主動地從一些已經可以由市場進行調節的領域中退出,從而壓制了市場機製作用的發揮,使日漸失衡的經濟結構未能得到及時調整。同時,政府的過度干預還容易帶來決策失誤,資源配置不當等問題,進而使經濟微觀主體喪失活力和主動性。就金融領域而言,政府過度干預的結果更是弊端叢生,主要會帶來以下兩方面的後果:(千金難買牛回頭 我不需再猶豫)
其一,由於政府對銀行經營干預太多,造成貸款質量低下,不良資產嚴重。以韓國為例,英國《經濟學家》雜志評論指出:「沒有一個國家像韓國那樣如此嚴重的干預銀行業務,把銀行視為政策工具之一。命令銀行必須貸款給某些信用不佳的大財團和企業」。在韓國由於企業相對容易從銀行獲取貸款,致使一些大企業投資缺乏謹慎態度,濫用資金,盲目擴張,畸形發展,結果成了效益低下的「泥足巨人」 。韓國大財團在1997年發生的金融危機中之所以紛紛倒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借錢過多,同時錢又沒有發揮應有的效益。企業借錢無力歸還,致使銀行背上了解脫不掉的呆賬、壞賬包袱。(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日本雖屬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但其金融機構運作的透明度卻很低,行政干預也很大。戰後建立起來的日本金融體制是以政府為主導,這種金融體制的特點突出表現為「銀行超貸」、「企業超借」等。這種作法是與正常的金融市場運行規則相違背的。所謂「銀行超貸」,是指在政府的主導下,銀行「能貸則貸」、「不能貸的盡量想辦法貸」,結果造成不良資產膨脹。
其二,政府行政干預過度造成的另一個惡果是官商勾結,腐敗嚴重。政府以行政手段干預銀行的經營活動。在官員和企業領導人之間形成不正常的關系。它不僅嚴重削弱了政府的調節作用,而且還導致權錢交易、人情貸款泛濫、部分官員腐敗。近年來,日本、韓國等國政府主管金融部門的官員丑聞迭出。在日本,由於從利率水平到金融商品開發均需大藏省等政府主管部門的審批認可,連大藏省內小小的課級官員對金融機構都有生殺予奪的大權。因此,各個金融機構莫不討好和迎合大藏省等政府主管部門。韓國官員也直接參與貸款活動,金融機構通常按照官員的「明言」和「暗示」,貸款給企業,企業再把巨額的利益輸送給這些政府官員。韓國政府的一些重要成員也往往涉及這種所謂利益輸送案。
從東亞國家的情況看,政府對企業(包括銀行)干預過多會造成上述惡果。那麼,政府在經濟生活中應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東亞一些國家的經濟快速增長,令世人矚目,「東亞發展模式」或「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曾風靡一時。受到許多人的贊賞和推崇。然而,正當人們為「東亞發展模式」大唱贊歌之時,卻爆發了始自東南亞自家的金融危機。於是,國際上又有一些人對「東亞發展模式」產生了懷疑,不少人尤其是一些西方學者和傳媒群起而貶之。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如何看待「東亞發展模式」成了人們爭論的一個話題。爭論的焦點,就是如何認識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問題。
筆者認為,我們說政府對經濟活動干預過度有弊端,並不等於不要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不能走另一個極端。現代經濟的主要特徵之一,就是政府注重對經濟和社會活動的宏觀干預,關鍵要看政府是怎樣進行干預,即如何發揮作用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作用主要是通過政策和法規,根據發展戰略的需要,為企業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引導企業按「游戲規則」在競爭中發展,而不能去插手應當由企業(包括銀行)自行處理的具體經營活動。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國家的宏觀調控要「靠邊站」,實際上市場經濟並不排斥計劃,也不拒絕宏觀調控。市場存在著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的一面,必須通過國家(政府)對市場活動的正確引導和有效調控,加以彌補和克服。
早在19世紀後期,馬克思在《資本淪》第三卷中就曾經指出:「股份公司的發展,在一定部門中造成壟斷,因而要求國家的干預」。到了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主義出現之後,西方國家的政府更明顯地加強了對經濟的宏觀控制,並形成了一套以總需求管理為核心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戰後至70年代中期,凱恩斯主義在西方經濟學界占據了主流學派的位置。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凱恩斯所倡導的國家干預經濟政策為西方國家所普遍採用,通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手段來對經濟實行宏觀調控。70年代末特別是80年代,在西方國家的經濟領域里,盡管曾颳起一陣自由主義的風,向保守主義管理型式轉變成為時尚,這種思潮崇尚私有制和市場機制,反對國有制和國家干預。但是,進入90年代後,西方國家經濟風向有變,主要西方工業國家又重新開始颳起「國家干預經濟」的風了。國家干預現已在西方國家經濟運行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說當今西方國家已不復存在那種沒有政府調控和干預的自由主義。現代西方國家是兩手抓,即是依靠「看不見的手」——市場機制和「看得見的手」一宏觀調控,來推動經濟發展的。
事實證明,某些國家特別是發展中的國家,在市場發育不夠成熟的情況下,在其「經濟騰飛」的一定階段,政府引導和干預經濟是必要的,可以更有效地促進經濟快速發展。但是,政府的干預要有個「度」,應當注意干預經濟的方式和程度。政府要重視規范自身的行為,與企業保持二定的「距離」,真正實現「政企分開」,放手讓企業
5. 中國政府幹預經濟的手段有哪些 各有什麼影響
我國經濟主要是市場調節與政府幹預,自由競爭與宏觀調控相結合.宏觀調控又主要分為財政、貨幣、行政.稅收.信貸、匯率、優惠、制裁等政策措施。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適時改變市場貨幣政策。
6. 政府應不應該干預企業經營,來大幅度提高勞動力工資
我個人觀點是不應該,勞動力價格應該是由市場來決定。政府更多的是最好知道工作,比如制定最低工資標准,工資發放的形式以及與工資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編制與實施。
政府幹預企業經營,那就是在運動中又當裁判又當運動員了。企業應該根據市場與自身的情況來制定員工的工資。這是一個企業最起碼的自主權力之一了。
7. 政府為什麼要干預企業行為以及如何干預
稀土資源廣泛用於軍事製造業。日本進口我國稀土年數已久,但近幾年我國開始逐漸加以控制,政府在稀有資源發出條例,出口嚴密把關,企業在這個流程難進行,也就是他的自主行為
8. 政府幹預的正當性邊界
實現企業社會責任政府幹預的正當性及其邊界術--基於寧波市政府的實踐●程蕾花明浙江萬里學院商學院浙江寧波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經管學院。浙江寧波摘要】本文在對政府幹預正當性分析的基礎上詳細介紹了寧波市政府推進企業實現社會責任的做法並對政府幹預的范圍進行了界定。本文認為政府幹預具有目的公益性、范圍合法性、手段誘導性、性質經濟性的應然特性實現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系統工程政府的干預邊界僅限於無法由市場機制彌補的市場失靈。【關鍵詞政府幹預企業社會責任寧波市在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中一個重要的議題是政府幹預對實現企業社會責任的影響。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外部推動力政府幹預的正當性如何、干預邊界如何確定是本文關注的核心問題。一、政府幹預實現企業社會責任的正當性分析一政府幹預的前提市場失靈作為社會資源的兩種基本配置方式。市場配置和政府配置有時是相輔相成的但在多數情況下又是矛盾甚至是對立的。自世紀末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問世以來市場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就一直被認為是人類最具效率和活力的經濟運行機制和資源配置手段。然而在經濟生活中完美而理想的市場機制是不可能存在的。凱恩斯認為市場經濟之所以需要政府幹預是因為市場有缺陷這種缺陷在經濟學上稱之「市場失靈」。市場失靈一般有兩層含義一是市場機制無法實現資源配置的最高效率二是市場機制無法解決效率以外的公平問題。市場失靈造成經濟壟斷出現、負的外部效應產生、利益格局矛盾沖突、公共需求短缺等現象主流經濟學家認為市場失靈無法通過市場機制自身彌補這為政府幹預提供了空間。市場和企業是兩種相互替代的資源配置手段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佔有大量的社會資源。早期企業組織是一個以營利為目的的生產經營單位追求的唯一目標是利潤最大化只要行為不違法企業以何種手段和方式追求利潤都無可厚非。這種過分狹隘的經營目標雖然推動了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但各種社會公害也相繼發生如環境嚴重污染、消費者利益受損、企業雇員安全及健康受到危害、社會貧富懸殊等等這些市場失靈現象對社會生活和經濟的持續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此時種供求機製作用的新產物--「企業社會責任」誕生了政府幹預彌補市場失靈敦促企業實現社會責任成為必然。干預目的的公益性。政府應擔當起保障社會公平、公正、良性發展的責任致力於社會利益的實現。干預是政府權力滲透市場的過程與方法自始至終政府都應是市場的外部人而不是利益的競爭者。政府通過適當的手段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化解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矛盾促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實現創建和諧社會的目的維護企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干預范圍的合法性。政府可以通過環境法、合同法、稅法等各種法律法規限制企業行為減少環境污染保護員工利益維護消費者權益實現企業社會責任。當然政府的任何干預都應當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法律對於行政權具有優越地位應當以法律支配、指導行政行政活動與法律相抵觸者應不產生法律效力。干預手段的誘導性。傳統的政府職能主要依靠強制性權力來實現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政府職能的擴展新興的政府職能需要說服性權力和共商性方式與之相適應。通過對話通過溝通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達到利益的共贏這使得誘導性成了政府權力干預經濟中必不可少的特性。企業社會責任的實現也同樣離不開政府誘導性的干預對於履行社會責任好的企業政府可以在規劃用地、資金借貸、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多方面給予獎勵宣傳和誘導更多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干預性質的經濟性。政府幹預能夠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濟運行效率。比如不需要再花錢建立一個組織去處理某些市場失靈只需在現有政府部門的工作內容中增加促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內容這樣可以節約組織成本又如政府可以制定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定期或不定期公布企業社會責任信息以此減少利益各方的交易成本。二、寧波市政府推進企業實現社會責任的主要做法二政府幹預的應然特性與優勢寧波市政府推進企業社會責任是通過「履行社會責任、創該文為寧波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名稱構建和諧社會與寧波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研究。理論導報萬方數據建和諧企業」活動展開的。一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制度年月日寧波市委辦公廳和寧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發文成立新一屆和諧企業創建活動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副市長任副組長成員包括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政法委、市財政局、市工商局等家單位的主要領導並抽調了勞動、環保、安監等家主要成員單位人員在總工會設立集中辦公的領導小組辦公室市總工會副主席兼任辦公室主任。創建辦擬定了創建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創建辦工作職責並制定了「履行社會責任、創建和諧企業」的「兩步走」工作戰略先在企業多、經濟條件好的鄞州區和慈溪市進行試點然後在全市范圍全面鋪開。這些領導體制和工作制度在組織上保證了和諧企業創建活動的有序開展。二扎實開展鄞州區、慈溪市和諧企業創建試點工作鄞州區的主要做法。鄞州區由區委副書記領銜組織有關部門成立調研班子通過走訪企業、召開座談會、考察先進地區等方式進行企業社會責任專題研究。他們認為要實現企業社會責任必須做到四個和諧企業與職工的和諧企業文化的和諧企業與自然的和諧企業與社會的和諧。他們把「和諧企業」分為四型三級即勞動關系融洽型、資源環境友好型、回報社會熱心型、創新創業活力型「和諧企業」一星、二星、三星級「和諧企業」。創建工作中他們建立獎懲並舉的工作機制努力提高活動的社會效應。表彰激勵。鄞州區劃出專項資金對被評為單型「和諧企業」和一星、二星、三星級「和諧企業」單位分別給予萬元至萬元不同的經濟獎勵由區委、區政府在每年的經濟工作會議上予以表彰、授牌並通過新聞媒體大力宣傳。政策傾斜。修訂企業扶持政策增加社會責任與企業和諧方面的內容。對「和諧企業」在招工、稅收、信貸、規劃用地、工程承包、政府采購和評先評優、各類政治性榮譽等方面予以傾斜。沒有達到和諧企業創建標準的企業不享受相關優惠政策。服務優先。組織有關部門定期走訪了解企業在創建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探索解決辦法推廣社會責任標准協助企業規范管理。檢查監督。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每年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勞動用工、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綜合性檢查碰到問題及時解決。區總工會還每年兩次組織各鎮鄉、街道開展工會勞動保障法律監督工作突出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益。在「和諧企業」的評選中。鄞州區堅持掌握三個標准職工滿意。對於自評申報「和諧企業」的由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對企業職工進行民意調查職工參與率以上、職工滿意度達以上才能入選初評。政府測評。在企業自評申報鄉鎮、街道初評的基礎上經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評估、審定單型分值在分以上綜合分值在分、分、分以上的才有資格獲得單型「和諧企業」和一、二、三級「和諧企業」。評選工作每年進行一次對和瀦企業實行動態監控每兩年組織一次抽查復核。社會認可。對通過測評的「和諧企業」進行社會公示對有重大違反勞動法案件、重大環保事件、企業主要負責人重大違法案件、出現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的實行「一票否決」。試點階段全區已有家企業開展和諧企業創建活動其中家企業被列入首批考核范圍。年月日鄞州區表彰了雅戈爾集團等「履行社會責任共創和諧企業」十家標兵單位年月日鄞州區委、區政府公布了首批家「和諧企業」名單。慈溪市的主要做法。年月慈溪市進入寧波市「和諧企業」創建試點。市委書記親自組織研究方案部署工作市委市政府專門下發文件市人大做出專項決議形成了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格局。他們把勞動關系和諧、環境關系和諧、社會關系和諧作為創建和諧企業的工作重點確定了項測評指標形成了較為科學的測評體系。第一輪創建計劃定為年第一年創建企業覆蓋面為第二、第三年分別為和。和諧企業可以作為銀行、工商、勞動、稅務、環保等部門對企業進行資質評定以及各種評審的重要參考在稅收、資金信貸、能源利用、規劃用地等方面享受一定的優惠政策享受相關產業獎勵和扶持政策。市創建辦編印下發了《和諧企業考評工作指導手冊》從個部門抽調多名業務骨幹專門成立創建工作業務輔導團集中為各企業答疑解惑開展業務知識培訓。基層工會、工商、稅務、勞動、安全等部門聯合行動共同參與合力推進和諧企業創建工作。自年月至年月全市已有家企業參加了和諧企業創建活動。年月日慈溪市隆重表彰首屆市級和諧企業家單位。三寧波市深化拓展創建活動在試點的基礎上。寧波市政府印發了寧波市和諧企業考評工作操作手冊和《寧波市和諧企業創建考核評價實施辦法》在創建范圍、創建類型、創建計劃上做了重新部署。創建范圍由規模以上企業擴大到寧波市行政區域內具有法人資格的所有企業。創建類型分為兩類一是「創建企業」要求全市各類企業全面開展創建活動對照創建標准查找同題和差距制訂創建計劃通過創建促進企業實現社會責任二是「和諧企業」要求各企業嚴格執行創建標准各類指標達到或超過評價要求並得到職工、群眾和社會的廣泛認可。工作目標「創建企業」計劃到年覆蓋面達以上每年有一的創建企業進入。和諧企業」行列。三、政府幹預的邊界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府幹預具有明顯的優勢寧波市政府推進企業實現社會責任的成功案例也說明了政府幹預的必要性。然而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由政府、企業和社會共同協調實現政府幹預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政府的干預邊界僅限於無法由市場機制彌補的市場失靈。理論導報萬方數據一政府幹預的原則權力法制原則。政府權力的有效性應當建立在其合法性基礎之上必須以法律界定政府權力及其運行過程。政府在促進企業實現社會責任中的各種辦法限制及獎勵措施都應建立在合法化的基礎上。效率提高原則。所謂效率提高就是以同樣或更少的投入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和社會價值。政府幹預實現企業社會責任中。政府應在機構設置、組織程序、政策選擇等方面追求高效。例如寧波市政府在對和諧企業的考核中應避免多方重復檢查信息共享至關重要。社會公平原則。社會公平是政府幹預經濟的最終目的。政府幹預既要維護國家、消費者、員工等利益各方的合法權益也要保證企業的目標實現。政府的干預措施必須真正以社會整體利益的需要為出發點。二政府幹預的合理范圍及措施政府幹預的合理范圍應是市場機制無法克服的市場失靈部分。負的外部性是市場失靈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引發的許多社會問題正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內容。要消除負外部性的影響政府的干預措施應考慮限制和激勵兩個方面。一方面限制負的外部效應制定企業社會責任標准。雖然我國已於年公布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標准原則。但各地區、各行業企業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原則》只提供了一個參考框架各地政府應根據本地區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分地區、分行業社會責任標准並爭取國際認可。對製造負外部性的經濟主體征稅。例如政府對製造污染者徵收環境稅使其外部成本內在化從而促使污染排放者減少排放。環境稅依據「誰污染誰繳稅」的原則設置涉及大氣、水資源、生活環境、城市環境等諸多方面。環境稅收取得的收入專項用於環境保護可實現良性循環。另一方面鼓勵正的外部效應稅收優惠。政府可以對具有正外部效應的產品生產者給予稅收優惠使其獲得部分外部收益促使生產者提高產量。例如出台一些支持節能環保的稅收優惠政策。財政補貼。政府對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予以表彰提供財政補貼和獎勵在政府采購招投標時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使具有正外部性的產品生產者獲得生產的外部收益以激勵生產者增加其產品的生產。參考文獻汪波。宋勝洲市場失靈與政府幹預的必要性及措施【中國國情國力李雙龍企業社會責任的產生與市場失靈
9. 政府是怎麼干預經濟的 舉個例子
大蕭條讓美國政府開始干預經濟
羅斯福當選後,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干預經濟,對生產資料部門進行直接或間接調控。
第一項措施,要求國會通過《農業調整法》。這個法律規定,農業部長可以和農民達成協議,休耕一部分土地,屠宰牲畜,減少農產品產量,提高價格。同時規定了農產品的最低價,一旦低於某個價格政府就出面收購。這是明目張膽的不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
其次,通過《國家工業復興法》來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根據《國家工業復興法》,各工業企業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標准和工作日時數等,以防止出現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從而加強了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控制與調節。維護工人的權利和尊嚴。
從大蕭條以後,美國政府開始對經濟進行全面的宏觀調控。農業成了被管制的部門,工業也被納入管理的軌道,金融業也完全納入政府的調節之中。美國不再是市場供求決定價格和資源分配,而是靠政府。美國政府的支出佔GDP的比重從19世紀的2-5%,在羅斯福新政後達到20-25%。
(9)政府幹預企業經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特徵
1、調控的主體為國家。與微觀經濟管理行為不同,宏觀經濟調控的主體是國家而不是具體的經濟活動主體。
2、調控的主要方式主要表現為經濟政策,它是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法律制度化表現,是一種「政策性法律」。
3、調控的效力多為引導和鼓勵。由於宏觀經濟調控多以政策性出現,政策的效力是在於引導和鼓勵,而不是在於強制執行或者加以處罰。
4、調控以社會整體經濟發展為出發點和歸結點,體現出綜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