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責任的承擔論述題

法律責任的承擔論述題

發布時間: 2021-03-16 16:48:19

Ⅰ 關於法學的論述題答題方法

07年司法考試論述題答題方法與理論儲備

作者:佚名 攻略來源:本站原創 更新時間:2007-9-4 10:26:29
一、論述題命題方式

論述是一種綜合考察考生法學理論素養的方式.論述題的命題方式有以下幾種形式:

1.命題作文式:如「案例、判例與司法解釋」

2.分析格言法條式:「有法律依法律/無法律依習慣,無習慣依法理」

3.案例/判例分析式:「黃碟案」

二、論述題答題要求

(一)形式要素:小段落、多層次、眉清目秀

1.段落要小,切忌不分段,或者段落太長

2.多層次者一要求整篇文章斷落多,二要求一個段落之中有層次

3.眉清目秀是說書寫要整齊,字跡要工整

(二)內容要素

1.說理

2.有據

3.多角度

4.正反面都要顧及

三、答題方法

第一步:概述題干,說明「是什麼?」,即題干講了個什麼問題,反映的要旨是什麼?

第二步:分析題干,說明「為什麼?」即為什麼會出現題干中的問題,其產生的理據是什麼?

第三步:綜上所述,說明「怎麼辦?」及理論結合實際,指出該怎麼辦?

【例1】四川省雙流縣發生了一起村民激憤殺人案件。被殺害者張萬安患有精神分裂症,不時打罵母親和家人,還先後強奸母親與大嫂。此外,張萬安在村上不務正業,村上不少女孩在放學路上被他調戲過,他還經常打罵周邊群眾,使四周不得安寧。2004年8月24日,張萬安的母親及兩個哥哥張萬成、張萬明預謀打死張萬安。當晚9時許,張萬成、張萬明在雙流縣太平鎮碰見弟弟,用扁擔、木棒將其打死。此後,三人被捕關押。檢察院認為,3被告人非法剝奪他人生命,應當以故意殺人罪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案發後當地村民得知此案開庭審理的消息後稱,張萬安死有餘辜!村民認為,張萬安的母親和兩個哥哥殺死他是為民除害,也是替大家雪恨。村上的人對3被告人都很同情,希望法院能判輕些。試從法的價值及其沖突的角度對上述事件進行分析。

【答案要點】

A.此案反映了法的秩序價值和自由價值的沖突。

B.法律最基本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對於公民的人身自由進行保護。但這種保護必須平等的適用於每個公民。對個人自由進行限制最大的理由是這種自由已經危害到了其他人的同等自由。正如密爾所說:「要使強迫成為正當,必須是所要對他加以嚇阻的那宗行為將會對他人產生禍害。任何人的行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須對社會負責。在僅只涉及本人的那部分,他的獨立性在權利上則是絕對的。對於本人自己,對於他自己的身和心,個人乃是最高主權者。」本案中精神病張萬安雖然是精神病人,但是其自由和權益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尤其是最珍貴的價值——生命自由非經法定程序,更不得為任何人以任何理由草率剝奪,這是無庸置疑的。張萬安強奸母嫂、調戲婦女、打罵群眾,擾亂安詳和諧的鄉村秩序,此類禽獸行,人神共憤。但張萬安此類行為是其精神病所導致,實非一個正常的自由意志所甘為。

C.我《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明確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辯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的危害後果,經法定程序簽訂確認,不負刑事責任,但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刑法的目的已經很明確,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對精神病人施加的只能是嚴加看管和醫療,而非剝奪其生命。張萬安的行為再惡劣,他也只是一個精神病人的行為,其母其兄,在處理張萬安的人身自由和社會秩序的沖突時,背棄國法施加於他們作為一個精神病家屬和監護人,所應當承擔的嚴加看管和治療義務,而選擇了一了百了方法,剝奪了張萬安的生命,此已逾越了必要的限度,違背了處理法的價值沖突的比例原則,其行為已構成了故意殺人罪。但考慮其殺人情節,實屬事出有因,法院在審理此案的時候應當運用個案平衡的原則,減輕處罰!

[例2]馬某與趙某系生意上的朋友。2002年7月8日,兩人在飯店喝酒,馬某說起現在生意難做,不講信義的人越來越多。趙某隨聲附和。一向愛開玩笑的馬某說:「老兄,憑咱們的關系,我就給你張借條玩玩都放心。」馬某隨即寫了「今借趙某人民幣6000元」的字條,簽署自己的姓名後放在飯桌上。不料,幾日後,馬某收到法院送達的起訴狀,方知趙某竟以該借條為據將他起訴到了法院,要求他償還借款6000元。法院審理後認為,馬某向趙某出具了借據,又沒有證據證明自己非出於真實意思表示,故雙方債權債務關系成立,支持趙某的訴訟請求。請根據法理學的有關知識和原理,談談你對法院判決的認識。

【答案要點】

(1)法院的判決符合法律規定,可以成立。

(2)根據責任法定原則,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應當根據法律,而且只能根據法律。既然在法律上可以認定馬某與趙某存在債權債務關系,因此馬某作為債務人,應當對此承擔法律責任。

(3)司法機關以事實為根據,是指司法機關對案件作出處理決定只能以被合法證據證明的事實和依法推定的事實作為適用法律的依據。合法證據證明的事實可能與客觀事實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它屬於法律認可的客觀事實。既然本案中的證據證明了雙方債權債務關系的存在,自然被證據證明的債務人馬某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4)法的作用是有限的,不是萬能的。法律是概括性規范,進行規范性調整,關注是各種情況的共性,可能會犧牲個案的正義。本案中證據證明的事實與客觀事實是不同的,這說明了法的作用的局限性。但不能因為本案中個別正義未能實現而否認法院判決的合法性。

(5)法律與道德是不同的。違反道德的行為不一定違法,甚至是符合法律規定的。法律只是把道德的最低要求轉化為法律。本案中,趙某的行為是不道德的.但在法律上卻是可以得到支持的。不能因為趙某的行為不道德,而否認法院判決的合法性。

(6)根據法治的權利保障原則,對公民權利自由的保護必須依法進行。馬某在客觀事實上,並非真正的債務人,但要保護馬某的權益,必須有法律依據;既然馬某不能根據法律提供證據證明自己具借條非出於真實意思表示,那麼其權益就無法得到法律的保護。

【解析】 回答此種法理學的案例分析題,關鍵的是多角度分析問題,而不能僅僅限定在某個角度,除非題目有此明確要求。在從每一角度分析時,必須首先寫明原理、原則或相關知識,然後結合案情進行分析,得出結論。不能就理論說理論,脫離案情分析理論。

Ⅱ 論述題:論述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

法律責任是由一定條件引起的,其條件就是所謂的要件。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就是指構成法律責任所必備的客觀要件和主觀要件的總和。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可以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行為、心理狀態、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
(一)主體 法律責任需要一定的主體來承擔。法律責任構成要件中的主體是指具有法定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並不是實施了違法行為就要承擔法律責任,就自然人來說,只有到了法定年齡,具有理解、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人,才能成為責任承擔的主體。沒有達到法定年齡或不能理解、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患者,即使其行為造成了對社會的危害,也不能承擔法律責任。對他們行為造成的損害,由其監護人承擔相應的責任。同樣,依法成立的法人和社會組織,其承擔法律責任的能力,自成立時開始。
(二)行為 有行為才有責任,純粹的思想不會導致法律責任。引起法律責任的行為是違法行為,或者侵害了法定權利,或者不履行法定義務。因此,這里所說的違法行為是廣義的,包括直接侵害行為和間接侵害行為。直接侵害行為是指直接侵害法定權利或不履行法定義務,直接給社會造成一定危害的行為;間接侵害行為是指雖未侵害受害人的法定權利或未直接對受害人不履行法定義務,但由於行為人未能對直接侵害法定權利者或不履行法定義務者盡到義務,從而導致或促使直接侵害發生的行為。 違法行為與法律責任的關系存在著兩種情況,一是違法行為是法律責任產生的前提,沒有違法行為就沒有法律責任,這是兩者關系的一般情形或多數情形;二是法律責任的承擔不以違法的構成為條件,而是以法律規定為條件。這是兩者關系的特殊情形。
(三)心理狀態 構成法律責任要件的心理狀態,是指行為主體的主觀故意和主觀過失,通稱主觀過錯。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確自己行為的不良後果,卻希望或放任其發生。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不良後果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不會發生或自信可以避免。應當預見或能夠預見而竟沒有預見,稱為疏忽;已經預見而輕信可以避免,稱為懈怠。過錯在不同的法律關系中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在民事法律中一般較少區分故意與過失,過錯的意義不像在刑事法律中那麼重要,有時民事責任不以有過錯為前提條件,比如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在刑事法律關系中有過錯非常重要。
(四)損害事實 所謂損害事實,指行為人的違法行為對受害方構成客觀存在的確定的損害後果。有損害事實包括對人身的、財產的、精神的或者三者兼有的、政治影響的。損害必須具有確定性。它意味著損害事實是一個確定的事實,而不是臆想的、虛構的、尚未發生的現象。損害事實是法律責任的必要條件,任何人只有因他人的行為受到損害的情況下才能請求法律上的補救,也只有在行為致他人損害時,才有可能承擔法律責任。
(五)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是指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二者之間存有必然的聯系,即某一損害事實是由行為人與某一行為直接引起的,二者存在著直接的因果關系。因此,要確定法律責任,必須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首先確認行為與危害或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確認意志、思想等主觀方面因素與外部行為之間的因果聯系,還應當區分這種因果聯系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直接的還是間接的。直接因果關系中的聯系稱為直接原因,間接因果關系中的聯系稱為間接原因。作為損害直接原因的行為要承擔責任,而作為間接原因的行為只有在法律有規定的情況下才承擔法律責任

Ⅲ 華師論述題:試述違反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

(一)用人單位的法律責任

用人單位違法違約應承擔法律責任,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有:

1.規章制度違法的法律責任。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訂立勞動合同違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合同文本未載明本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或者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1個月不滿1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資。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資。用人單位違法與勞動者約定試用期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違法約定的試用期已經履行的,由用人單位以勞動者試用期滿月工資為標准,按已經履行的超過法定試用期的期間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用人單位違反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用人單位違反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有關建立職工名冊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3.侵犯勞動者勞動報酬權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下列情形下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50%以上100%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4.勞動合同無效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勞動合同依照勞動合同法第26條規定被確認無效,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5.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2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用人單位依法支付了賠償金的,不再支付經濟補償。賠償金的計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計算。

6.用人單位違法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7.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資或者應當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而未支付的,勞動行政部門應當責令用人單位支付。

8.侵犯勞動者人身權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違章指揮或者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勞動者的;勞動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給勞動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的。

對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用人單位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勞動者已經付出勞動的,該單位或者其出資人應當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經濟補償、賠償金;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違反法律規定,未經許可,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50000元以下的罰款。

(二)勞動者的法律責任

勞動者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應賠償用人單位下列損失:(1)用人單位招收錄用其所支付的費用;(2)用人單位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雙方另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3)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4)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按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0條的規定支付用人單位賠償費用。

(三)連帶賠償責任

連帶賠償責任就是指權利人可以向任何一個責任人要求權利時,各個責任人不分份額、不分先後次序地根據權利人的請求對外承擔全部責任。在權利人提出請求時,各個責任人不得以超過自己應承擔的部分為由而拒絕。勞動法規定的連帶賠償責任主要有:

1.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連帶賠償責任: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2.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賠償責任。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違反法律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對勞務派遣單位,吊銷其勞務派遣業務經營許可證。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3.沒有經營資質的個人承包經營違反法律規定招用勞動者,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發包的組織與個人承包經營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經濟法律責任的構成 論述題

經濟的本質:法律體系(勞動、生產、賣發糕、買發糕、睡覺。)。就這回些內容,勞動報酬答出了問題怎麼辦?生產事故出了問題怎麼辦?市場不規范怎麼辦?發糕不好吃客戶不滿意怎麼辦?勞動者要休息,要保證勞動者的身心健康。

Ⅳ 生產者、銷售者對違反質量法的行為如何承擔法律責任 [要完整的 ,這是個論述題]

現分述如下:
1.生產者、銷售者違反產品質量法的行為。生產者、銷售者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行政處罰:(1)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的;(2)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3)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銷售國家明令淘汰並停止銷售的產品的;(4)銷售失效、變質產品的;偽造產地,冒用他人廠名、廠址,偽造或者冒用各種質量標志的;(5)使用的產品標識不符合本法規定的;(6)拒絕接受依法進行的產品質量監督檢查的;(7)隱匿.轉移、變賣、損毀被依法查封、扣押的物品的。
2.行政處罰的種類。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罰款,吊銷營業執照。擁有行政處罰權的質量監督部門、其他行政管理部門應根據具體情節決定處罰的種類及單處還是並處。此外,沒收的對象除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和違法所得外,對生產者專門用於生產假冒偽劣產品、不合格產品的原輔材料、包裝物、生產工具應予沒收。罰款的幅度最高可達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的3倍。
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的,其財產不足以同時支付時,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Ⅵ 論民法上的無限連帶責任(論述題)專業人員回答,最好是法律教師或律師

我是一名律師,因為民法體系龐雜,包括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繼承法,知識產權法等等,規定了很多無限連帶責任,你具體縮小一個方面。
所謂無限責任指的是責任的外延超出某個限制范圍,比如當個人獨資企業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投資人應當以其個人的其他財產(即該獨資企業財產以外的)予以清償。連帶責任,是指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當事人對其共同債務全部承擔或部分承擔,並由此引起其內部債務關系的一種民事責任,強調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牽連關系。當合夥企業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債權人有權利要求合夥人以個人財產清償債務,且不以合夥人在合夥企業中所佔有的份額為限;對於某合夥人超出其份額的支付,該合夥人有權利向相關的其他合夥人追償。由此可以看出,在企業及其投資人的無限連帶責任中,無限責任是發生連帶責任的前提。與此相對,有限責任原則下的債務清償則相對簡單。在我國,債務責任的范圍與企業的法律地位是相對應的,法人企業擁有獨立的人格,因而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該企業的投資人對企業債務承擔有限責任;如果企業不具有法人地位,其投資人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也就是說,法人企業與非法人企業最本質的區別在於他們承擔經濟責任的能力不同。

Ⅶ 四道民法論述題:欺詐行為人承擔的法律責任

欺詐行為人在
消費者權益
保護法里一般要承擔雙倍返還的
責任
,在一般
合同
中,受欺詐享有對其的任意
撤銷權

民法是調整
平等主體
間的
關系

大學生打工,單純的勤工儉學不視為
勞動關系

民事訴訟的
證明標准
一般只要達到相對
蓋然性
(即,比對抗方更可信)。

Ⅷ 結合相關實例,試述法律責任的理論根據 這是法理學試題,有能回答的嗎

你考試的吧?好好研究一下法理學

熱點內容
勞動法罰員工款 發布:2024-04-27 12:59:23 瀏覽:350
中央企業總法律顧問資格 發布:2024-04-27 11:57:31 瀏覽:879
福州創元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04-27 06:21:17 瀏覽:328
公司獨立法人資格 發布:2024-04-27 05:22:46 瀏覽:838
香港國安立法確立 發布:2024-04-27 03:30:28 瀏覽:270
古代對女子的懲罰都有哪些刑法 發布:2024-04-27 01:29:11 瀏覽:920
民事法律行為民法典 發布:2024-04-27 01:27:44 瀏覽:533
山水法院 發布:2024-04-27 01:18:50 瀏覽:538
涼山州法院院長 發布:2024-04-27 01:18:45 瀏覽:270
立法民主問題 發布:2024-04-27 00:16:59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