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小學生法律知識故事

小學生法律知識故事

發布時間: 2021-11-15 16:44:19

法律知識小故事150字左右

為配合五五普法宣傳活動,使轄區內的學生和群眾更好的學法、用法、守發,今年以來回,臨泉縣呂寨鎮答中心學校在全鎮21所中小學中廣泛開展了「我與父母同學法」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為把普法教育工作做實做透,該鎮決定普法教育從娃娃抓起,經過鎮綜治委研究決定,2007年元月份起,該鎮綜治辦牽頭,聯合派出所、司法所和鎮中心學校,以五五普法位契機,對全鎮中小學學生開展一次普法教育,並通過他們把法律知識、法律故事等傳遞到他們的父母等家人身邊,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一方面達到普法教育再次見效果的目的;為使「同學法」真正取得實效,該鎮編印了常用法律知識明白紙,普法小手冊等,發放到學生的手中,使他們學法有依據,宣傳有內容。據了解,該鎮打算在明年開學後舉行學生父母共同參加的法律知識競賽活動,使「同學法」活動得到進一步鞏固。

目前,該鎮已發放普法明白紙6000多份(張),普法手冊2000多本(份),有效地推進全鎮法律知識的普及。

⑵ 小學生法律知識的文章

具體鏈接如下具體鏈接如下http://www.law98.com/read.php?entryid=87&page=1&part=2,裡面有很多小學生法律文章,你看看有沒有適合的?我粘貼部分如下:
觀《今日說法》有感
初三(8)班 黃 芳
一個人自出生起,依法成為我國公民起,就與法律結下了不結之緣,無論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還是社會生活中,法律都與其息息相關.
《今日說法》欄目,為我們講述一個人生來,就受到我國法律的保護,又受到我國法律的約束.既充分享有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又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它告訴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會發生的犯罪事實,告訴人們如何做到是守法的好公民.
在現實生活中,公民都因種種糾紛,可通過"打官司"的途徑,依法得到解決.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可得到法律的保護和援助.可公民一旦觸犯了法律,實施了違法犯罪行為,要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今日說法》把相關的法律與公民的生活,法律與國家的治理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就應崇尚法律,學習法律,做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今日說法與我
初三(11)班 劉曉蘭
放假時,我每天都要看中央電視台的《今日說法》,可是開學了;又得同它分別了,終於學校在每天中午,打開電視讓我們收看《今日說法》欄目,讓我們認識法,更加了解法.我終於又能與《今日說法》相會了.
看了《今日說法》我變了,我變得懂事了,我懂得了什麼事情我們該做,該認真的做,什麼事情不該做,該堅決拒絕.件件真實的案件,告訴我們,孩子受法保護,學生受法保護,百姓受法保護,官員受法保護,國家一切公民,各種職業,各種合法利益都有法律的保護,但同樣受保護的也同時受法的約束,總而言之法律是保護無違者的.
《今日說法》在生活中影響我,與別人發生沖突,不應頭腦發熱,總想以打架判勝負,這樣往往會使自己無形中走上違法的道路.小偷,小摸是違法行為,應堅決拒絕,搶劫,敲詐也要受到法律制裁.當自己家人,朋友等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時,吵架,打鬧無濟於事,而是火上加油,此時法律是我們維護自己合法利益的最有效,強大的武器.《今日說法》對我說要做個遵法,守法,護法用法的好公民.
讓生命有更多的逗號
初三(11)班 劉曉蘭
教室里播放著------------,我的心緊懸著,我的臉緊綳著.一輛輛超載的車沖斷橋頭,翻落山崖,一位酒後昏昏駕車的司機,一具具血肉不清的屍首,一起起觸目驚心的事故引起對生命的思考.
人人都講,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應好好珍惜.但為了方便,又有多少人在馬路中橫跨鐵欄,有多少人橫穿馬路,試問他們得到的是真正的方便嗎 假若是,這用冒著生命危險換來的方便值嗎 為了利益,又有多少司機朋友酒後駕車,打著盹駕車,超了再超還想超呢
難道人們沒有判斷力嗎 在生命的繼續與其他各種事物中.許多人為了清閑而逃逸,為了享受而吸毒,在死神面前江郎才盡的認輸.
生命交通,小小隨意,付出的是生命的代價,請您遵守交通規則.
生命的繼續與凋零是瞬間的定格,請你別為清閑而逃逸,為享受而吸毒而犯罪,請你別為生命過早的畫上句號.
請您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擁有更多的逗號.
未成年人的素質真得要提高
初三(1)班 余秀文
最近學校開設了中午時間看《今日說法》這一套方針,我覺得這效果十分的不錯,因為一來有助於我們提高一些法律意識,而且還可以讓我們關心一些國家的事情.時間一天天的流逝,電視里演播的事例也不例外,但令我最觸目驚心的是這個案例.
未滿十八周歲的一對舒家的兄弟禍害了一位五六十歲的老太婆,這個老婆婆與老伴兒到蘆葦塘里割蘆葦,因身體不適,在岸邊休息.而此時她的老伴正在蘆葦塘里工作著.兩兄弟一起禍害了老婆婆,這件事真是駭人聽聞,哪有素質教育這么薄的青少年,不但他們倆的父親,還硬強求這對兄弟倆不承認這樁事,並托鄰里的人做偽證,這個行為不但使他們陷入法律制裁的旋渦,而且還阻礙這個案件正常運行.他們的行為與做法終究逃不過法網.正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嗎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祖國的明天,但是不是每一個青少年都是這樣的呢 完全不是,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應提高素質教育,增強法制教育,做一個合格的青少年.
同學們,你們做到了嗎 如若沒有,快快加油吧!
[ "把法帶回家"活動之一]
"與法同行"
高一(3)班 鄧麗欽
我校是市首批"青少年法制學校",我們充分發揮"青少年法制學校"的作用,積極開展"與法同行"系列法制教育活動,以"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為重點,充分發揮"青少年法律學校","少年警校","警校共建"的教育功能,使同學們學會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以"與法同行"為主題,採用多種形式學習《青少年法制教育輔導材料》一書,開展"五個一"活動:"讀一本法制讀物","辦一期小小報","開辦一次模擬法庭","舉行一次'法在我心中'主題隊會","開展一項社會實踐活動".各班開展了"法制故事大家說","我把法帶回家"活動,同學們通過上網查資料,閱讀法律叢書,收信了許多法律方面的資料,以故事的形式進行班級故事比賽,與爸爸媽媽同學法.在"12·4"法制宣傳日這一天,讓學生觀看了中央電視台的法制宣傳日特別節目,使學生在增長法律知識的同時明白了遵紀守法的重要性.
2004年開展法制教育的主題是:"我把法帶回家".2004年11月14日下午,我校請來了共建單位城中交警大隊的交警,給同學們進行了交通法規知識講座,並讓學生把"'我和爸爸媽媽同學法'——家長,學生學習交通法規知識問卷"帶回家,與爸爸媽媽共同答題,學校將獎勵表現優秀的學生與家長.
12月9日下午,我校與縣國稅西城分局,地稅分局根據今年的稅法宣傳主題:"依法誠信納稅 共建小康社會"開展了"稅法進校園"活動.以相聲,小品,演講,歌曲,對口詞,稅法知識講座等形式進行稅法宣傳,並讓學生把稅法帶回家,通過稅法知識答卷向家長宣傳有關稅法.
12月10日下午,全體師生在操場聽《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暨案例分析報告會,學習有關法規.
[ "把法帶回家"活動之二]
構造"三位一體"的法制教育格局
高一(3)班 王上枝
我校把開展"學生帶法回家"活動,作為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抓.早在1997年就著手試點,1998年,在全校學生中廣泛開展"帶法回家"活動.這一活動使學校,家庭,社會法制教育一體化,取得良好的法制教育效果.首先,學生在帶法回家之前先學法.到目前為止,全校學生平均帶法回家達1.8次以上,涉及的法律法規有50部之多.藉助"學生帶法回家"這個平台,增加學生了解掌握法律法規的知識面,對學生法律意識形成有積極的作用.通過"學生帶法回家",鍛煉和培養學生宣講法律的能力,也進一步檢閱和鞏固了學校法制教育的成果.通過學生把法帶回家,使學校法制教育工作向社會家庭延伸,起到一個帶法,全家學法,社會受益的教育效果,尤其是突破和解決了一直困擾我鎮的城鄉村(居)民普法落實難的問題,對普法規劃的落實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學生帶法回家"活動開展至今,已經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並逐步走上形式多樣化,活動規范化的良性發展道路.首先是做到三規范,即帶法本規范:由校統一編發給每個學生人手一本帶法專用本.帶法本用於學生抄寫帶法內容,記載家長學法後的心得及簽字和老師查閱後的評語.帶法內容規范:帶法內容由學校所在鎮普法主管部門提供,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每年向民普及的"共學法"內容;二是教育部門專業法律法規及與青少年法制教育相關的內容;三是學校轄區村鎮重點治理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內容.其次是帶法形式多樣化.如對於農村村民,除了直接宣講法律條文外,老師們還自編案例,講故事,再通過學生講給家長聽,以案釋法,這樣一來,使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長更容易接受法制教育.高年級的學生除了抄寫帶法內容外還要求把帶法宣傳的內容通過漫畫形式表現出來,或自己製作法制手抄報給家長看.學校還經常開展"法在你身邊",法制故事演講會和組織法制手抄報,法制漫畫的展評等活動,以促進學生帶法釋法的能力.第三是檢查督促經常化.把"學生帶法回家"活動列入普法驗收計劃,並作為年度定期檢查評比的內容. ,裡面有很多小學生法律文章,你看看有沒有適合的?我粘貼部分如下:
觀《今日說法》有感
初三(8)班 黃 芳
一個人自出生起,依法成為我國公民起,就與法律結下了不結之緣,無論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還是社會生活中,法律都與其息息相關.
《今日說法》欄目,為我們講述一個人生來,就受到我國法律的保護,又受到我國法律的約束.既充分享有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又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它告訴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會發生的犯罪事實,告訴人們如何做到是守法的好公民.
在現實生活中,公民都因種種糾紛,可通過"打官司"的途徑,依法得到解決.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可得到法律的保護和援助.可公民一旦觸犯了法律,實施了違法犯罪行為,要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今日說法》把相關的法律與公民的生活,法律與國家的治理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就應崇尚法律,學習法律,做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今日說法與我
初三(11)班 劉曉蘭
放假時,我每天都要看中央電視台的《今日說法》,可是開學了;又得同它分別了,終於學校在每天中午,打開電視讓我們收看《今日說法》欄目,讓我們認識法,更加了解法.我終於又能與《今日說法》相會了.
看了《今日說法》我變了,我變得懂事了,我懂得了什麼事情我們該做,該認真的做,什麼事情不該做,該堅決拒絕.件件真實的案件,告訴我們,孩子受法保護,學生受法保護,百姓受法保護,官員受法保護,國家一切公民,各種職業,各種合法利益都有法律的保護,但同樣受保護的也同時受法的約束,總而言之法律是保護無違者的.
《今日說法》在生活中影響我,與別人發生沖突,不應頭腦發熱,總想以打架判勝負,這樣往往會使自己無形中走上違法的道路.小偷,小摸是違法行為,應堅決拒絕,搶劫,敲詐也要受到法律制裁.當自己家人,朋友等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時,吵架,打鬧無濟於事,而是火上加油,此時法律是我們維護自己合法利益的最有效,強大的武器.《今日說法》對我說要做個遵法,守法,護法用法的好公民.
讓生命有更多的逗號
初三(11)班 劉曉蘭
教室里播放著------------,我的心緊懸著,我的臉緊綳著.一輛輛超載的車沖斷橋頭,翻落山崖,一位酒後昏昏駕車的司機,一具具血肉不清的屍首,一起起觸目驚心的事故引起對生命的思考.
人人都講,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應好好珍惜.但為了方便,又有多少人在馬路中橫跨鐵欄,有多少人橫穿馬路,試問他們得到的是真正的方便嗎 假若是,這用冒著生命危險換來的方便值嗎 為了利益,又有多少司機朋友酒後駕車,打著盹駕車,超了再超還想超呢
難道人們沒有判斷力嗎 在生命的繼續與其他各種事物中.許多人為了清閑而逃逸,為了享受而吸毒,在死神面前江郎才盡的認輸.
生命交通,小小隨意,付出的是生命的代價,請您遵守交通規則.
生命的繼續與凋零是瞬間的定格,請你別為清閑而逃逸,為享受而吸毒而犯罪,請你別為生命過早的畫上句號.
請您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擁有更多的逗號.
未成年人的素質真得要提高
初三(1)班 余秀文
最近學校開設了中午時間看《今日說法》這一套方針,我覺得這效果十分的不錯,因為一來有助於我們提高一些法律意識,而且還可以讓我們關心一些國家的事情.時間一天天的流逝,電視里演播的事例也不例外,但令我最觸目驚心的是這個案例.
未滿十八周歲的一對舒家的兄弟禍害了一位五六十歲的老太婆,這個老婆婆與老伴兒到蘆葦塘里割蘆葦,因身體不適,在岸邊休息.而此時她的老伴正在蘆葦塘里工作著.兩兄弟一起禍害了老婆婆,這件事真是駭人聽聞,哪有素質教育這么薄的青少年,不但他們倆的父親,還硬強求這對兄弟倆不承認這樁事,並托鄰里的人做偽證,這個行為不但使他們陷入法律制裁的旋渦,而且還阻礙這個案件正常運行.他們的行為與做法終究逃不過法網.正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嗎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祖國的明天,但是不是每一個青少年都是這樣的呢 完全不是,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應提高素質教育,增強法制教育,做一個合格的青少年.
同學們,你們做到了嗎 如若沒有,快快加油吧!
[ "把法帶回家"活動之一]
"與法同行"
高一(3)班 鄧麗欽
我校是市首批"青少年法制學校",我們充分發揮"青少年法制學校"的作用,積極開展"與法同行"系列法制教育活動,以"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為重點,充分發揮"青少年法律學校","少年警校","警校共建"的教育功能,使同學們學會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以"與法同行"為主題,採用多種形式學習《青少年法制教育輔導材料》一書,開展"五個一"活動:"讀一本法制讀物","辦一期小小報","開辦一次模擬法庭","舉行一次'法在我心中'主題隊會","開展一項社會實踐活動".各班開展了"法制故事大家說","我把法帶回家"活動,同學們通過上網查資料,閱讀法律叢書,收信了許多法律方面的資料,以故事的形式進行班級故事比賽,與爸爸媽媽同學法.在"12·4"法制宣傳日這一天,讓學生觀看了中央電視台的法制宣傳日特別節目,使學生在增長法律知識的同時明白了遵紀守法的重要性.
2004年開展法制教育的主題是:"我把法帶回家".2004年11月14日下午,我校請來了共建單位城中交警大隊的交警,給同學們進行了交通法規知識講座,並讓學生把"'我和爸爸媽媽同學法'——家長,學生學習交通法規知識問卷"帶回家,與爸爸媽媽共同答題,學校將獎勵表現優秀的學生與家長.
12月9日下午,我校與縣國稅西城分局,地稅分局根據今年的稅法宣傳主題:"依法誠信納稅 共建小康社會"開展了"稅法進校園"活動.以相聲,小品,演講,歌曲,對口詞,稅法知識講座等形式進行稅法宣傳,並讓學生把稅法帶回家,通過稅法知識答卷向家長宣傳有關稅法.
12月10日下午,全體師生在操場聽《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暨案例分析報告會,學習有關法規.
[ "把法帶回家"活動之二]
構造"三位一體"的法制教育格局
高一(3)班 王上枝
我校把開展"學生帶法回家"活動,作為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抓.早在1997年就著手試點,1998年,在全校學生中廣泛開展"帶法回家"活動.這一活動使學校,家庭,社會法制教育一體化,取得良好的法制教育效果.首先,學生在帶法回家之前先學法.到目前為止,全校學生平均帶法回家達1.8次以上,涉及的法律法規有50部之多.藉助"學生帶法回家"這個平台,增加學生了解掌握法律法規的知識面,對學生法律意識形成有積極的作用.通過"學生帶法回家",鍛煉和培養學生宣講法律的能力,也進一步檢閱和鞏固了學校法制教育的成果.通過學生把法帶回家,使學校法制教育工作向社會家庭延伸,起到一個帶法,全家學法,社會受益的教育效果,尤其是突破和解決了一直困擾我鎮的城鄉村(居)民普法落實難的問題,對普法規劃的落實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學生帶法回家"活動開展至今,已經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並逐步走上形式多樣化,活動規范化的良性發展道路.首先是做到三規范,即帶法本規范:由校統一編發給每個學生人手一本帶法專用本.帶法本用於學生抄寫帶法內容,記載家長學法後的心得及簽字和老師查閱後的評語.帶法內容規范:帶法內容由學校所在鎮普法主管部門提供,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每年向民普及的"共學法"內容;二是教育部門專業法律法規及與青少年法制教育相關的內容;三是學校轄區村鎮重點治理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內容.其次是帶法形式多樣化.如對於農村村民,除了直接宣講法律條文外,老師們還自編案例,講故事,再通過學生講給家長聽,以案釋法,這樣一來,使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長更容易接受法制教育.高年級的學生除了抄寫帶法內容外還要求把帶法宣傳的內容通過漫畫形式表現出來,或自己製作法制手抄報給家長看.學校還經常開展"法在你身邊",法制故事演講會和組織法制手抄報,法制漫畫的展評等活動,以促進學生帶法釋法的能力.第三是檢查督促經常化.把"學生帶法回家"活動列入普法驗收計劃,並作為年度定期檢查評比的內容.

⑶ 小學生法律知識作文

法律伴我成長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這是古希臘學家亞里士多德說的一句法律名言。就如同亞里士多德說的一樣,法律就是秩序,沒有了法律,那麼人類的生活就如同垃圾一樣骯臟。而我們小學生也要遵守法律的秩序,愛護法律的秩序。不能破壞法律的秩序。如果我們愛護法律,那麼法律也會愛護我們。《未成年人保護法》也就是法律賜予我們的武器,用來保護我們。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正確的使用這個武器來保護我們,給我們帶來的將是嚴肅的懲罰!但是,也有些小學生破壞了法律的秩序而受到懲罰。
現在全國青少年結幫犯罪現象也呈上升勢頭,加入黑幫犯罪的一般是18歲以下的在校學生。來自公安機關的一則統計數字表明,80年代後期到現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齡化發展趨勢。在上海,14-16歲的少年犯已佔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讓人心驚的是,剛剛進入法定處罰年齡的14歲孩子竟佔了其中的15.l%。父母離異、經常打罵孩子……已經成為現代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據報道:去年7月至9月,安徽當塗縣城幾十家居民及企業單位被盜,每起盜竊案數額不大,但作案手段高明,案發現場幾乎不留痕跡,搞得當地人心惶惶。辦案人員奔波數月破案後發現,作案者竟是14個8至13歲的小女孩。其中的「大姐大」13歲,組織「團伙」入室盜竊,是其「心血來潮」的招數。每次作案由她安排,一個暑假,她一人就獲取贓款近萬元,還制定了開學後每周末偷一次的計劃。令人瞠目的是,一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偷盜來的金銀首飾等贓物竟坦然「笑納」,不加追問。那些犯罪孩子的父母有的只是一昧的責怪孩子,卻沒有想過自己所犯下的一點點錯,就有可能造成孩子的犯罪原因。還有的竟是對孩子所給的贓物不加追問,就坦然「笑納」。促使孩子的犯罪數額越來越大。我們小學生現在最缺乏的就是法律知識,如果知道了法律知識也就有可能不會犯罪,可就是因為缺乏法律知識,孩子所犯下的可能就是彌天大罪。就如同給自己色彩斑斕的生命,增添了一筆污黑的顏色。
法律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可能有些學生認為「只是違反一下學校紀律而已,沒問題的,以後我就不違法了。」請你快點打消這個念頭。因為現在一次小小的放鬆就很有可能駐成一次大錯。我們作為學生,總是要離開校園,來到這個社會打拚。才真正的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好公民。所以就要從小培養我們的法律知識,預防孩子犯罪。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來源於家庭破例或者是家庭暴力。
總而言之,在履行自己的義務中也要保護好自己的權利。不能別人來代替自己。那麼,從此刻起開始就讓法律陪伴我們成長吧!

自己寫的,LZ只能用做參考!

回答者: 曉哀15 - 三級 2009-10-28 19:57

談到法律,總會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 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法制進程的突飛猛進,300多部法律相繼出台,「依法治國」被寫進憲法,多麼令人振奮!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有人可能會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就約束不到我們。我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規范人的行為的社會准則。 當今這個經濟社會,人們在不斷地淡化道德意識,甚至有人討論起一些傳統美德是否過時的問題。這不得不促使我們呼籲法律來維護我們的社會秩序。紐約,這個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卻是犯罪率最高的惡源。有統計表明,每5分鍾,就有一場搶劫上演。而在我國學生群體中也存在著一些觸犯刑法的不良現象。如:強要同學錢財,參與搶劫,更有甚者結幫犯罪。據報道:今年4月30日,海南省萬寧市17歲學生溫某,因持塑料槍打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近年來,青少年結幫犯罪現象也呈上升勢頭,加入黑幫犯罪的一般是18歲以下的在校學生。來自公安機關的一則統計數字表明,80年代後期到現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齡化發展趨勢。在上海,14-16歲的少年犯已佔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讓人心驚的是,剛剛進入法定處罰年齡的14歲孩子竟佔了其中的15.l%。犯罪,無疑永遠威脅著我們安定的生活。但是,我們應當堅信的是,法律永遠維護正義。誠然,就我國現階段的法律體制而言,的確存在一些疏漏,也有一些人為了金錢,為了一個「利」字,背離職業道德,背離良心,鑽法律的空子。但我仍要說,我們的法律正在不斷地健全和完善,我們應當毫不動搖的堅信法律的正義性,並學會捍衛它!
而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常常講要遵紀守法,可見遵紀是基礎。我們千萬不要忽視遵紀的作用,「以小見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你認為「現在違反一下學校紀律沒什麼大不了,只要我以後不違法就行」,那就請你趕快打消這種念頭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現在小小的放鬆很可能在將來會釀成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法律制裁的時候才悔恨呢?所以我們現在只有從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做起,將來當我們走出校園,融入社會這個大集體後,才能真正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總之,法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維護自己權利的武器,同時又是規范自己行為的社會准則。因為權利在規則中行使,義務在規則中履行,自由在規則中擁有。同學們,從今天起,從這一刻,讓我們一起踏上與法同行的道路吧!
-----------------------------
法制伴我行
桃城區鄧庄中學 靳 勇
你從荊棘中綻放,你從崎嶇中走來,我們的法制進程。
你束起凌亂的長發,披上遮體裘衣;結繩以記事,刻骨以銘文,鑄鼎而銘記。終有那世襲替代禪讓,高低貴賤始有分別,贏得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的贊譽。然「對『太陽』之咒罵,對酒池肉林的痛恨,烽火戲諸侯的兒戲中」,國之廈為之傾斜。「竊鉤者盜,竊國者諸侯」各地諸侯歷新法強國力,秦盛商鞅裂,吳興李悝亡。
「勞力者食人,勞心者食於人」。始皇立而一統天下,君主制立於中國。「焚書籍,坑儒生」,一統錢幣經濟興,一統文字文化盛,皇權集於一身,開始了文明古國千年封建之旅,終難脫人治大於法治的繩縛。江山代改,人才輩出。在重兵壓城城欲摧之時,南唐後主不思勵精圖治,變法興國,以跪拜佛堂而抵兵戎,以吟詩作畫而自醉,一江春水不敵兵,終敗送大好河山。宋太祖贏得大宋一統,但沉痾難除,舊疾不去,法之立服務於高主,黎民廣大難逃重壓。君主悟而臣子勵,王安石受命危難,為振興國力,欲破而後立,不惜以身戰舊法。張居正「一條鞭法」為黎庶,為百姓,眾說紛紜。精美設想,英雄無數,只能改經濟不能改政治,政體不變,經濟之變革如曇花一現,香存而花敗。法制之改革不動根本,難植新芽。
在盲目與固執中,槍炮聲響徹耳畔,強盜闖進家園,掠走珍寶,竊賊分割了土地,痛苦的呻吟中,雄師覺醒。戊戌變法學西洋,改舊習,可剛一觸及舊統治者利益,法治便又為人治。「百日維新」成了「戊戌變法」的代名詞。民國初立,國權歸於民,但 為了新法之立,孫逸仙出生入死,出廣州,戰軍閥,以血肉之軀抵舊思潮的炮火,民國終於站立。「民族,民權,民生」,孫先生為立新法除舊制,鞠躬盡瘁,死而不已,隨著先生的故去,新法也被「蔣氏」政權遺棄,民不聊生,法雖立而無用武之地。
黑夜終會逝去,曙光定會來臨。春雷陣震,雄師躍起,偉大民族屹立東方,毛主席振臂高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法制步入正軌。當人大代表步入會堂,當新憲法誕生,我們淚飛流而心歡喜,不再沉迷,不再壅塞,民權合乎民意,欣欣向榮,春芽萌發,法治社會逐步建立。事事終須磨礪,芬芳出自嚴寒。十年浩劫,法被踐踏,人被壓抑,從高官到小民無不被黑雲籠罩,你——法的進程幾乎停滯。偉大的中國人民終究挑開烏雲見月明,人心思進出新生。鄧小平書記領導下,十一界三中全會出台利國、利民新法律,家家歡呼,人人雀躍。社會主義法制社會日新月異。江書記「三個代表」壯心志,新社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胡錦濤書記帶領我們開創未來新世紀。和諧社會,法制社會,人人歡喜。看藍天下,從小兒垂髫到耄耋白發,《未成年人保護法》讓兒童健康成長;《老年人保護條例》,社會保障系統讓老人安心安逸;《經濟法》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選舉法》讓你行使政治權利;《兵役法》保國為民,《消費者權益法》讓你放心去消費生活。走在街頭,游於園中,無時無刻我們不被法律呵護。
中國的法制歷程,歷盡千載風塵,吐故納新綿延不絕,法制社會人心所向。我深愛的祖國,你的春天鮮花爛漫;法制社會讓你四季如春。

回答者: 222.218.12.* 2009-10-29 18:44

法律伴我成長
談到法律,總會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
從小學四年級開始,我就開始關注法律,那時的我還是一個幼稚而天真的小孩。可是不知怎麼,看到裡面的法制故事,我就情不自禁關注起了這個那時令我似懂非懂的名詞—「法律」。那時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是少兒頻道的動畫片,而我是個例外,偏偏喜歡中央電視台的法制節目—《今日說法》。我幾乎每天都會收看這個節目,近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中午,節目一開始,我便一手捧著飯碗,一邊目不轉睛的盯者屏幕,生怕會錯過每一個鏡頭。就這樣,時光飛逝,轉眼間法律已經陪伴我度過了四個春夏秋冬,這時的我已經是一個中學生了,但是收看《今日說法》依舊是我每天的家常便飯,是我每天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近幾年的法律事故頻頻出現,老師對我們的法律教育漸漸增多,中學生們不得不對法律重視和關注起來。觀看《今日說法》,不但可以了解這十年來祖國法制社會的變遷,而且可以增加許多法律知識。看了這么多年的《今日說法》,我也應該是它的忠實觀眾了吧,有許多法制故事令我記憶猶新,其中兩個我記憶深刻:
一個女孩,父母離異後,與父親和繼母生活在一起,繼母一直虐待她,最後將女孩的胳膊打殘了,繼母因此而被判刑。這個法律事件引起我們的深思,雖然這是一件小事,但女孩也是受法律保護的,就因為繼母不懂法,不知道打孩子也是違法的行為,才導致了事件的發生。這件事啟示我們:不學法就很容易觸犯法律。我曾經在《今日說法》看到過這樣悲慘的一幕:廣西田東縣一位司機駕駛大貨車行至國道323線,將橫穿馬路的一名6歲男童碾壓致死,一名僅6歲的兒童就這樣被奪去了寶貴的生命。這起交通事故只因男童違反交通規則,橫穿馬路。「不可翻躍防護設施」是交通規則中明確規定的,可是,人們總是這樣想:沒事我心裡有譜,絕對不會發生事故,再說了,這樣不就可以少走幾步路了么。他們就是因為這種僥幸心理,而送了性命,幾步路難道還不如人生最寶貴的東西—生命么?這種走捷徑丟性命的事故數不勝數。這難道還喚不醒人們遵守交通法規的心嗎?
隨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中國成了一個法治社會,所謂依法治國,各種憲法:《未成年保護法》、《婦女兒童保護法》、《勞動法》……。相繼出台,現在我們老百姓更應該知法懂法。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有人可能會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就約束不到我們。我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規范人的行為的社會准則。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常常講要遵紀守法,可見遵紀是基礎。我們千萬不要忽視遵紀的作用。所以我們現在只有從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做起,將來當我

回答者: 122.51.180.* 2009-10-31 08:55

⑷ 小學生怎樣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知識和事例

如果來碰到壞人,應該不源要反抗,要看自己能力夠不夠,在考慮也可以先聽他的,等他走了後在報警,或相身邊大人求組實在沒辦法的話就想個辦法去wc
在窗戶或其他什麼地方,畫個sos標志
把你的地址告訴警察,你也可以用未成年人包保護法,比如他控制了你人生自由,綁架最。。。

⑸ 急求法律小故事和小學生法律知識問答

呵呵 根據這個編了
竊盜罪
所謂竊盜罪,就是指『偷東西』。在沒經過主人的同意下,隨便取走他人的財物,包括錢和物品。
恐嚇取財罪
就是用不當的手法,包括:恐嚇、威脅、暴力等,向別的同學借錢不還或強索金錢。
強盜罪
是拿著武器,如:刀械、棒棍或其他具有危險性的東西,威脅同學,使他不敢反抗,然後強行奪取身上的財物。
傷害罪
因為打架造成別人身體上、健康上的傷害,依據受傷程度可細分為:『普通傷害罪』、『重傷罪』、『普通傷害罪之加重結果犯』。
施打、吸用麻醉葯品
所謂的『麻醉葯品』就是指『毒品』,因為錯誤的使用麻醉葯品,會影響身體的健康,因此,除了在醫院由醫生合法使用外,私下吸用麻醉葯品都是違法的行為。
另外,雖然本身沒有吸毒,但若有販賣麻醉葯品,也是犯法的行為。
賭博罪
同學們在學校玩耍時,不論是用金錢或是物品當籌碼,都不可以玩賭博性的玩具或游戲。除了不可以從事賭博性的行為外,也不可以提供別人從事賭博的工具或環境,否則就算你沒有玩,你還是犯了法。
毀壞公物罪
不論在學校或是公共場合,只要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是給大家共同使用的東西,就是公共物品。同學應該小心使用並愛惜公務,不可以隨便破壞、毀損或丟掉公務

⑹ 小學生法制小知識

小學生安全自護小常識
一、馬路上應注意的交通安全
1、在馬路上要靠邊走,走在中間會妨礙車輛的通行,還有被撞的危險。
2、走路時,不要邊走邊玩,也不要邊走邊看書。
3、如果是幾個人一道走,要排好隊靠邊走,隊伍應豎排,不要橫著走,以免妨礙別人走路。
4、不要在馬路上打鬧、游戲、滑旱冰,容易出危險。
5、下雨天特別要注意前後的車輛,最好穿黃色的雨衣、雨鞋、雨傘等雨具,以引起駕駛員的注意。打雨傘時,雨傘不要擋住視線。更不能把雨傘當作對攻的玩具,以免刺傷人。
6、未滿12歲的兒童不能在馬路上騎車。

二、乘坐汽車時應注意的安全
1、不要將頭、手伸出窗外。
2、不要把空罐頭或其它垃圾扔出窗外,這樣會污染環境,還會
打到行人或是其它車輛,發生危險。
3、在車上不要到處亂跑,以防汽車剎車時,撞到硬物上。
4、上下車時要從右邊,因為左邊可能有車開過來。
5、下車時,先要確定後邊沒有車子來,才可以下車。
三、放學或雙休日,選擇活動場所活動時,應注意的問題
1、應到沒有車輛通行的場地如公園、廣場等地方去玩。
2、不要到正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上玩耍。
3、不要在離河太近的地方玩,以防掉進河裡。
4、不要到小河塘里去游泳。
5、不要在馬路上玩耍,既危險,又會妨礙交通。
四、過馬路時應注意的安全
1、過馬路時要注意觀察交通信號燈的變化。紅燈亮時,不能過
馬路;綠燈亮時,也要看清左右確實沒有車來,才可以過馬
路;如果馬路過了一半時,信號變了,要趕快過馬路。
2、有時紅燈亮的時候,汽車還在離路口很遠的地方,這時也不
能過馬路。因為看起來車離得很遠,可是,一眨眼的功夫,
它就會開到你的跟前。
3、路口一般不止有一個信號燈,應該看哪一處的呢?應該看要
穿過的馬路對面的那盞信號燈。
4、出巷子口或綠化叢時,不要突然跑過去,因為可能會有車子
正好路過。
5、不要圖省事,從隔離護欄下、斑馬線以外的馬路上過馬路。

⑺ 十個法律小故事

青少年法律故事一
16歲的小興,自打接觸網路游戲CS後,就著了迷,經常往網吧里鑽。苦於家裡管得嚴,小興就想出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著上學的旗號,背著書包直奔網吧,差不多到放學點兒了再回家。就這樣持續了半年多時間,小興不僅把父親給的學費等都送進了網吧,還因為錢不夠,不斷向父親索要周末補習費等各種費用。後來到期末,小興拿不回成績單,父親起疑找到學校,才知道兒子竟然已經半年沒有上學,學校也沒有和家長溝通!而就在小興父親深受打擊的時候,又傳來另一個「噩耗」:小興因為上網缺錢,從家裡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學生身上的20元零花錢,結果被少年法庭判處緩刑。
青少年法律故事二
身患殘疾的母親病重在床,父親是普通工人,年僅15歲的兒子小剛品學兼優,還是班幹部。家裡的困難小剛都看在眼裡,他非常清楚錢對於母親及整個家庭的重要。暑假期間,街坊一在工讀學校就讀的孩子找到小剛,對他說有辦法能弄到錢,並向小剛保證,只要跟他一起混,一定可以發財。孝順的小剛動搖了,憧憬著「要是能弄到好多錢,就可以給我媽媽動手術了」。兩人一合計,目標鎖定在了小剛一個家裡很有錢的小學同學明明身上。於是兩人借口找明明玩,由小剛敲開了明明的家門。兩個半大孩子進去後,在明明父母在場的情況下,鄰家孩子掏出事先准備好的菜刀,大聲宣布:「搶劫,把錢拿出來!」明明的父親將其制服,傻在當場的小剛也被送進了派出所。孫小明是某中學初一學生,不久前,他在學校參加勞動時受了傷,心情很郁悶。

小明所在學校是一所農村初中,其中幾間教室年久失修,學校決定利用寒假將這些教室拆除重建。為了省錢,學校讓初一兩個班的全體男生來學校參加「義務勞動」,勞動的內容是搬廢墟的碎磚。勞動中,由於沒有老師在現場指揮,小明在休息時與同學追逐打鬧,同學將一面尚未拆完的牆推倒,將小明砸傷。後來小明家長找學校提出賠償,學校卻認為小明不是在勞動時受的傷,而是因為沒有遵守勞動紀律,與同學打鬧受的傷,應由那個同學的家長賠償。

小明受傷的責任要由學校來承擔。學生參加義務勞動應該提倡,但組織者一定要選擇未成年人力所能及的勞動,而且要充分保障其安全。小明所在學校為了省錢,讓學生參加建築勞動,這本身就不合適,何況在勞動中又沒有老師看管。從這一點來看,學校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如果因此造成學生重傷、死亡或多名學生受傷,學校領導就可能構成重大責任事故罪。

⑻ 法律小常識故事

法律小常識故事
青少年法律故事一
16歲的小興,自打接觸網路游戲CS後,就著了迷,經常往網吧里鑽。苦於家裡管得嚴,小興就想出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著上學的旗號,背著書包直奔網吧,差不多到放學點兒了再回家。就這樣持續了半年多時間,小興不僅把父親給的學費等都送進了網吧,還因為錢不夠,不斷向父親索要周末補習費等各種費用。後來到期末,小興拿不回成績單,父親起疑找到學校,才知道兒子竟然已經半年沒有上學,學校也沒有和家長溝通!而就在小興父親深受打擊的時候,又傳來另一個「噩耗」:小興因為上網缺錢,從家裡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學生身上的20元零花錢,結果被少年法庭判處緩刑。
青少年法律故事二
身患殘疾的母親病重在床,父親是普通工人,年僅15歲的兒子小剛品學兼優,還是班幹部。家裡的困難小剛都看在眼裡,他非常清楚錢對於母親及整個家庭的重要。暑假期間,街坊一在工讀學校就讀的孩子找到小剛,對他說有辦法能弄到錢,並向小剛保證,只要跟他一起混,一定可以發財。孝順的小剛動搖了,憧憬著「要是能弄到好多錢,就可以給我媽媽動手術了」。兩人一合計,目標鎖定在了小剛一個家裡很有錢的小學同學明明身上。於是兩人借口找明明玩,由小剛敲開了明明的家門。兩個半大孩子進去後,在明明父母在場的情況下,鄰家孩子掏出事先准備好的菜刀,大聲宣布:「搶劫,把錢拿出來!」明明的父親將其制服,傻在當場的小剛也被送進了派出所。

⑼ 有關法律知識的小故事,不超過五十字。故事越多越好!!

一、拒絕酒駕

今天是小明爸爸生日,宴請許多親朋好友,小明爸爸主動提醒:凡需開車回去的,千萬別喝酒。

一個遵紀守法的人一定是個有著高度責任感的人,更是一個高素質的人。

二、遵守交通規則

小明在紅燈時,不顧自身安危,旁若無人、大搖大擺地穿街而過,突然聽到一陳尖銳刺耳的磨擦聲想起,小明也傻在了當場。

紅燈停,綠燈行」這是起碼的法制意識,依法守法要轉化為內心的自覺行動。

三、拐賣兒童

學生小麗放學後在校門口等媽媽,一名陌生男子對她說:「你媽媽在單位里正開會,讓我接你回家。」小麗信以為真,就坐上了他的自行車。當車子騎出去不遠,小麗發現不對了——回家可不是這條路!於是她大聲地哭道:「放我下車,我要回家!」喊聲驚動了行人。行人圍攏過來,問明了情況,將騎車人扭送到派出所。原來,此人是專門拐賣兒童的罪犯。

學生要學會自我保護,對來路不明的陌生人,不聽信花言巧語,不輕易行動。

三、謹犯身心被侵犯

寒假,女生麗麗正獨自在家中寫作業,突聽到有人敲門,麗麗透過防盜門,只見一位相貌端莊的年輕人站在門口。那人說,自己是她家樓上的鄰居,想借筆和紙給家人留個條。麗麗見他說話很誠懇,長得也不象壞人,麗麗覺得自己應該助人為樂才是,於是她找開了門,誰料想,防盜門剛一打開,這個禽獸不如的傢伙不僅傷害了麗麗,還翻出了麗麗家的錢物,然後「滿載」而去。

單獨在家,不要給陌生人開門,謹犯犯罪分子入室作案。

四、高空拋物

小明在樓上隨意的亂扔了一塊小磚頭,碰巧砸到了路過的小紅,觸目驚心的是小紅從此成了植物人。

隨意一扔毀了兩個家庭,小明也受社會譴責,心靈上受到嚴重的創傷。

五、雜訊擾民

凌晨 1 點鍾,小區有居民為喬遷新居,聽信算命先生指示的時辰而放起煙花大肆慶祝,把大家都吵醒了,報警後,大家不依不饒,非那戶人家道歉。

燃放煙花爆竹,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

六、沉迷網吧

16歲的小明自打接觸網路游戲CS後,就著了迷,經常往網吧里鑽,就這樣持續了半年多時間,小明不僅把父親給的學費等都送進了網吧,還因為錢不夠,不斷向父親索要周末補習費等各種費用。後來小明因為上網缺錢,從家裡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學生身上的20元零花錢。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小明不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還影響了以後的學習

七、優等生入戶搶劫

身患殘疾的母親病重在床,父親是普通工人,年僅15歲的兒子小明品學兼優,還是班幹部。家裡的困難小剛都看在眼裡,時時憧憬著「要是能弄到好多錢,就可以給我媽媽動手術了」。暑假期間,在工讀學校就讀的小剛找到小明,對他說有辦法能弄到錢,孝順的小剛動搖了,兩人一合計,目標鎖定在了小剛一個家裡很有錢的小學同學小紅身上,結果搶劫未成,被群眾當場制服。

我國刑法規定,凡年滿14周歲,犯搶劫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

⑽ 兒童法律知識短文

1、案例

犯罪嫌疑人劉某(男,16歲,湖北省仙桃人),2005年10月20日凌晨2時許,夥同夏某、陳某、黃某等人經過事先預謀,由陳某攜帶一把西瓜刀,四人竄至廈門湖裡某處的路面,尋找作案目標,准備實施搶劫時,被治安巡邏隊發現,而被抓獲。

檢察機關對該案審查後,認為劉某夥同他預謀搶劫,並准備了作案工具,著手尋找作案目標,但由於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實行具體犯罪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3條、22條之規定,其行為構成搶劫罪(預備),考慮其作案時屬未成年人,檢察機關對其以無逮捕必要,作出不捕決定,並聯合相關單位及劉某家屬對劉某實施幫教。

2、案例

犯罪嫌疑人楊某(男,17歲,福建省平和縣人),其在2005年3月,在湖裡馬壠某網吧上網時發現該網吧伺服器的漏洞,並多次利用該網吧伺服器漏洞,修改網吧電腦網路伺服器系統中上網卡帳戶數據,為其同學徐某、陳某、韋某等人在該網吧增加上網帳號上的金額數據,以達到不向該網吧繳費而上網的目的,其至被該網吧發現時先後共盜用網吧上網費計人民幣4373.6元。

檢察機關對該案審查後,認為楊某盜用他人上網費用,數額已達到較大起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4條之規定,其行為構成盜竊罪,但由於考慮楊某作案時屬未成年人,且其情節較輕,主觀惡性較小,決定對其作出不捕決定,並聯合相關單位及楊某家屬對楊某實施幫教。

熱點內容
夕陽紅社會與法主持人 發布:2025-09-24 01:10:25 瀏覽:910
法治臨泉 發布:2025-09-24 00:57:55 瀏覽:834
代理詞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24 00:56:27 瀏覽:841
守法規演講稿 發布:2025-09-24 00:56:23 瀏覽:401
四川駐貴陽法律援助 發布:2025-09-24 00:52:02 瀏覽:784
幫轉發朋友圈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4 00:25:02 瀏覽:576
婚姻法結婚年齡最小的國家 發布:2025-09-24 00:11:34 瀏覽:653
法律責任構成主體的案例 發布:2025-09-23 23:53:28 瀏覽:962
簡述法律責任的含義及其構成要件 發布:2025-09-23 23:46:56 瀏覽:100
通遼市科區法院鄭法官 發布:2025-09-23 23:21:41 瀏覽: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