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學生手機法律責任

學生手機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1-15 17:37:08

A. 老師沒收學生的手機觸犯了哪幾項法律

希望對你會有幫助
老師沒收你的手機行為違反了國家的四部法律,分別是:《物權法》、《教育法》、《教師法》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情節嚴重者算是侵犯你的私隱.

一:《物權法》第二條第三款的規定以及第四條之規定:手機是你的合法動產,你擁有該物品的所有權,任何個人與機關(除執法機關外)無權佔有或扣留.

二:《物權法》第三十四三十五條:你有權對傾犯你合法財產的個人以及機關(除執法機關外)要求財產復原和歸還.

三:學校有規定學生不允許帶手機上學,卻無規定老師可以沒收以及扣押手機.因為《物權法》有明文規定任何人都不能侵犯別人的個人財產.而學校更沒有權利去沒收,雖然個別學校是公辦學校,但學校再怎麼樣也只能是學校,永遠都不能成為執法單位.而某些學校有規定老師可以沒收,此規定與法律相沖,它便是違法規定.照例應該廢除.

四:《教師法》並沒有「沒收或扣押學生財產」的權力。並且《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法》、《教育法》中說明,不得侵犯學生的合法權利。而《物權法》中的權利,是屬於合法權利。也就是說,這樣一來,老師不只違反《物權法》,更侵犯了學生的合法權利。你不只可以拿回手機,還可以向法院訴訟老師這四項罪。
另外,《物權法》中還規定了假若財產在其中損失,你還可以要求侵害人作出賠償,例如手機價格下降。
老師沒收學生手機後有權力翻看裡面的簡訊么??

沒有,這是侵犯了學生的個人隱私,現在都在講要普及法律知識,學生的課程裡面也要講怎樣保護個人隱私,而作為一個教師來說,法律知識盡然這么淡薄,真是令人感到悲哀,你可以去找老師理論,讓他好好學學法律知識。

學校為了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通常會採取一些管理手段。有些學校會搜查學生的物品或者暫時扣押學生的手機、游戲機等,有些學校甚至出現教師罰學生款的情況。在一些教師看來,這是很正常的管理手段,事實上這種行為侵犯了學生的財產權。

一、學校無權沒收或暫扣學生的物品

沒收和暫扣財物屬於行政處罰范疇,而作為教育機構的學校顯然沒有這樣的權利。實施行政處罰措施必須具有相應的主體資格,根據我國1996年頒布的《行政處罰法》,享有行政處罰權的有以下三類主體:
1.依法律規定享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我國《行政處罰法》第十五條規定:「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
3.受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行政處罰法》第十八條規定:「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可以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本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該法第十九條規定:

「受委託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二)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三)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

學校沒有沒收、扣押學生財物的權利,違反了《民法通則》私人財產(書)神聖不受侵犯的的規定,即扣押與沒收,只有在法律有規定、有授權的部門才可以行使,法律並沒有規定學校可以沒收、扣押學生財物,因此是違法的。

這種行為是違法的,其實質是搶劫,以非法佔有他人財產為目的,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占他人財產.老師的這種行為是屬於使用老師這種特殊的身份,強行奪走學生的財產,屬於刑法規定的其他方法.

第二百六十三條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從程序上來說:一般情況下被行政機關沒收的的財物須上繳國庫,也不能是自己佔有或者使用.

學生作為公民享有對自己物品的享有權和進行自行處置的權利 ,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將其個人財產沒收、損壞、遺失,否則要予以賠償。

按照法律規定沒收是一種行政處罰,必須由執法機關依據法律規定進行處罰,老師既不是行政執法人員,也沒有法律依據,無權沒收公民的財物,他們的行為是違法行為,學生可以到教育局投訴,甚至可以提起訴訟。

從嚴格的法律意義來說,在沒有本人同意的情況下,老師是沒有權利沒收學生物品或「代為保管」的。

沒有當事人同意的「代為保管」是強行轉移財產的佔有,亦是對個人合法財產所有權的侵犯。

B. 老師收學生手機犯法嗎

老師摔學生手機算犯法,這是故意毀壞財物的行為。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75條規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判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另外,故意毀壞他人財物構成犯罪的,也還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6條第1款的規定,由於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了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並應當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

C. 老師砸學生手機觸犯了那些法律

老師砸學生手機觸犯《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 。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九條 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根據《刑法》:

第二百七十五條 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毀壞財物罪中的犯罪行為通常是由某種現實原因造成的。行為人可能是出於對財物所有人的打擊報復、或嫉妒心理或其他類似有針對性的心理態度,毀壞財物使所有人的財產受到損失就是其犯罪目的。

(3)學生手機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故意毀壞財物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毀滅或者損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

毀用焚燒、摔砸等方法使物品全部喪失其價值或使用價值,使物品部分喪失其價值或使用價值。毀壞公私財物的方法,有多種多樣。

由此可見,老師砸學生手機屬於故意毀壞財物罪。

符合以下情形的,應當立案追訴:

(一)造成公私財物損失五千元以上的;

(二)毀壞公私財物三次以上的;

(三)糾集三人以上公然毀壞公私財物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D. 學校收學生手機屬不屬於犯法

一、你最好把意思表達的完整一些

學校把手機收了,是什麼意思?沒收了?不歸還了嗎?

二、高中校規規定,學生在上課期間禁止帶手機。

這一條規定不違反任何法律或法規,在學校這樣的特定場合,有關教育機構或部門是可以規定,與其管理、監護職責與適應的規定的。這個規定沒有問題。

三、違反了規定,處以相應的處罰,可以嗎?

這要看規定是什麼!如果是沒收,那學校根本就沒有這個權力!

因為我國《立法法》規定對人身自由、財產的處罰權,應當全國人大或常委會通過的法律來規定。學校的規定算什麼?與法律相比,它只能算是單位內部的管理規定。依法,這種管理規定不得違反法律!

如果只是暫時的「沒收」,那就只是保管而已,其目的是讓學生能安心學習。這個方法是否科學,我們暫且不討論,至少它並不違法。當然學校有責任保護好「收」來的手機,否則要賠償!

四、學校其實不能一「收」了之

手機的功能很多,通過手機上網,其結果並不是統統是有害的。這里可以用一個詞來容易學校的管理:因噎廢食!特別是手機被學校收了以後,或應該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通過學校與家庭、你本人的良好溝通,來共同解決問題。

至於你,如果是學生,你可能很不服氣,因為你覺得自己長大了,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自己心裡有數,不需要學校來多管閑事。其實你的這一認識,恰恰是心態還不太成熟的表現,事實上,學校既然有規定了,為什麼不能巧妙地去適應它呢?這個世界畢竟還是適者生存的叢林世界啊!我有個上高中的女兒,我堅決要求其帶手機上學去!但要「善於「使用。呵呵,個人意見哦。

E. 學校沒收學生手機是否合法

您好,學校是無權沒收學生的手機的,雖然學校是有規定,但是學校的規定不得與法律相沖突,否則無效。
法律依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五條規定,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破懷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條第三款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希望對您有幫助!

F. 如果上學校帶了手機被學校扣除,學校會負法律責任嗎

學校有學校的規定,學校不允許學生帶手機到學校那學生已經帶了手機去學校手機被老師沒收交給學校這個的話,學校是不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的。

熱點內容
夕陽紅社會與法主持人 發布:2025-09-24 01:10:25 瀏覽:910
法治臨泉 發布:2025-09-24 00:57:55 瀏覽:834
代理詞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24 00:56:27 瀏覽:841
守法規演講稿 發布:2025-09-24 00:56:23 瀏覽:401
四川駐貴陽法律援助 發布:2025-09-24 00:52:02 瀏覽:784
幫轉發朋友圈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4 00:25:02 瀏覽:576
婚姻法結婚年齡最小的國家 發布:2025-09-24 00:11:34 瀏覽:653
法律責任構成主體的案例 發布:2025-09-23 23:53:28 瀏覽:962
簡述法律責任的含義及其構成要件 發布:2025-09-23 23:46:56 瀏覽:100
通遼市科區法院鄭法官 發布:2025-09-23 23:21:41 瀏覽: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