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當面指正嫌疑人的法律效力

當面指正嫌疑人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11-15 23:38:51

① 為什麼犯罪嫌疑人被捉了還要指正犯罪現場

為了固定證據。
刑事案件的證據,不同於民事案件,證據要求必須唯一。
當證據除了唯一的一種解釋外,該證據就不能被確認。
疑罪從無的刑事審判原則,就會使很多犯罪嫌疑人得不到法律制裁。

② 公民有權利指正或不指正犯罪嫌疑人嘛

證人作證在我國屬於法定義務,必須要履行,不是權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③ 受害人指正的證據法律效力多大

當事人陳述,法定證據之一(各種訴訟中稱謂不盡一致),由於當事人與案件的特殊利害關系,可能影響當事人陳述的客觀性,因此,當事人陳述較其他證人證言的效力要低一些。但你所說的,不是訴訟問題,這些只能是理論指導。因此,建議向當地教育部門投訴,或直接向法院起訴。

④ 詢問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規定

沒有法律規定,
雖然我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是否允許給犯人剃光頭,但是我國加入的《公回民權利答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
第七條規定:任何人均不得加以酷刑或施以殘忍的、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罰。
第十條規定:所有被剝奪自由的人應給予人道及尊重其固有的人格尊嚴的待遇。那麼剃光頭這種帶有侮辱性、侵犯人格尊嚴的行為是明顯違反《公約》的,應當予以禁止。
對犯罪嫌疑人和罪犯剃光頭從表面上看只是司法系統內的一種形式,能否公平公正對待也只體現了形式正義,但是沒有或失缺這種形式正義,司法的實質正義和程序正義就更是無從談起。可以這樣認為,一個觸犯法律的人從被刑事偵查那天起,我們僅從他的頭發是否被剃光,就可以大致預測到此案是否具有真正的實質正義或程序正義。

⑤ 三人都是犯罪嫌疑人,但是有兩個人的證言對另一個人不利,那些證言是那兩個人商議的,那麼它的法律效力多

1;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2;《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3;《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4;《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5;《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6;《林則徐對聯立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7;《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8;《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9;《李清照少女填詞》
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她個性爽直、自由、不羈一格,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文學天賦。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她觸景生情,即興填詞的故事。
10;《楊祿禪陳家溝學藝》
楊祿禪受到鄉里惡霸的欺負,他不甘心受辱。一個人離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不過,楊祿禪的執著精神終於感動了陳長興,終於學到了拳法,懲治了惡霸,也開創了楊式太極拳。

⑥ 被人指正是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機關帶至派出所48小事後釋放,結果被人

公民有配合公安機關調查的義務,但如果沒有違法犯罪行為的,不會留下違法犯罪記錄。即使留下個人信息,也不存在任何後果和影響。

⑦ 口供有何法律效力,如何才能憑借口供直接定罪

一、如何認定口供
口供,也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關案件的情況向偵察、檢察和審判人員所作的陳述。它的主要內容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認自己有罪的供述和說明自己無罪、罪輕的辯解。這種供述和辯解作為刑事證據之一,在刑事訴訟中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由於口供具有可塑性和易變性的特點,也就是說在特定因素如人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以及外在條件的影響下,被告人推翻其原有有罪供述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司法實踐中如何正確認定口供,對實現刑事審判的目的就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目前庭審對口供的驗證中常見如下幾種情況:一是被告人當庭所作供述與其庭前所作書面證據材料相一致;二是被告人當庭全部推翻其原有有罪供述;三是被告人當庭所作供述雖未全部推翻其原有有罪供述,但在主要事實情節上都與其庭前所作書面證據材料不一致。
上述第一種情況由於口供前後一致,並能與其它證據相互印證,一般不會給口供的認定和運用帶來問題。而第二、第三種情況目前已成為影響刑事審判公正性的非常突出的問題,且十分普遍。這致使公訴機關經常面臨因被告人當庭翻供而難以有效支持控訴的情況,也使審判機關經常面臨對被告人庭前所作書面口供材料與當庭供述的取捨選擇,加之法律和司法實踐缺乏指導法官操作的規范,使庭審法官很難在兩種供述相矛盾時決定證據的取捨,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刑事審判目標的實現。
二、如何才能憑借口供定罪
關於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在定罪量刑中起到多大作用的問題,相關法律對此有諸多規定,充分體現了「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的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2、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獲取供述。對於採用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被告人供述不能作為證據使用。
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部門在審查中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犯罪嫌疑人供述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同時應當要求偵查機關另行指派偵查人員重新調查取證,必要時人民檢察院也可以自行調查取證。
3、在法庭審判過程中,合議庭應當充分聽取被告人對事實的供述和辯解。對於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辯解、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的內容中主要情節一致的,或只有個別情節不一致且不影響定罪的,才能確認犯罪事實已經查清,並據此定罪量刑。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6條規定:「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當然,如果能根據客觀證據證明其罪行了,也可以以零口供判其承擔法律責任

⑧ 派出所面傳喚嫌疑人後對方不承認,又沒有有力證據而放人後走正常法律程序是什麼

最好派出所口頭傳喚的時候用電子設備錄下當時情況,即使是書面傳喚也一定要被傳喚人簽字

熱點內容
夕陽紅社會與法主持人 發布:2025-09-24 01:10:25 瀏覽:910
法治臨泉 發布:2025-09-24 00:57:55 瀏覽:834
代理詞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24 00:56:27 瀏覽:841
守法規演講稿 發布:2025-09-24 00:56:23 瀏覽:401
四川駐貴陽法律援助 發布:2025-09-24 00:52:02 瀏覽:784
幫轉發朋友圈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4 00:25:02 瀏覽:576
婚姻法結婚年齡最小的國家 發布:2025-09-24 00:11:34 瀏覽:653
法律責任構成主體的案例 發布:2025-09-23 23:53:28 瀏覽:962
簡述法律責任的含義及其構成要件 發布:2025-09-23 23:46:56 瀏覽:100
通遼市科區法院鄭法官 發布:2025-09-23 23:21:41 瀏覽: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