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取得拆遷許可證的法律責任
❶ 拆遷小常識:未辦理房屋拆遷許可證就要拆房,合法嗎
拆遷許可證,於2011年已經廢止。現在的徵收拆遷,因為土地性質的不同,法律依據有所區別。涉及集體土地上房屋徵收拆遷,主要依據的是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並參照國務院令第590號。而涉及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拆遷,則依據國務院令第590號。
❷ 沒有拆遷手續拆遷是否受到法律保護呢
無拆遷資格、手續等屬於違法拆遷,得不到法律保護!
❸ 國家哪部法律規定現在拆遷不需要拆遷許可證了
農村土地拆遷也要安法律程序來拆遷,村委不能亂用職權,政府不能依權壓法,農村拆遷分公共設式還是建設用地是不一樣的,最好咨詢律師
❹ 沒辦理拆遷許可證非法拆遷問題
可以起訴開發商,要求賠償你家的損失。
❺ 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可以實施房屋拆遷行為嗎
不能 違法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三十條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中不履行本條例規定的職責,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本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通報批評;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❻ 拆遷人未取得拆遷許可證與被拆遷人簽訂的拆遷協議如何處理
應當進行評估,然後結清差價。
❼ 沒有取得拆遷許可證簽訂的拆遷協議是否有效
拆遷許可證在2011年已經取消。
❽ 未取得建築工程許可證擅自開工施工方應承擔什麼責任
未取得建築工程許可證擅自開工施工方會被責令停止施工,然後會處以罰款。回具體依據如答下:
1、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第六十四條規定如下:
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施工許可證或者開工報告未經批准擅自施工的,責令改正,對不符合開工條件的責令停止施工,可以處以罰款。
2、依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五十七條規定:
違反本條例規定,建設單位未取得施工許可證或者開工報告未經批准,擅自施工的,責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處工程合同價款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二以下的罰款。
(8)未取得拆遷許可證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第8條,申請施工許可證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已經辦理該建築工程用地批准手續;
(二)在城市規劃區的建築工程,已經取得規劃許可證;
(三)需要拆遷的,其拆除進度符合施工要求;
(四)已經確定建築施工企業;
(五)有滿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圖紙及技術資料;
(六)有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的具體措施;
(七)建設資金已經落實;
(八)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
網路—《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❾ 建設單位未取得拆遷許可證就擅自拆遷,受害人通過什麼途徑能最有效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建設單位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擅自實施拆遷的,房屋拆遷部門可以責令其停止拆遷、給予警告,並處已經拆遷房屋建築面積每平方米2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罰款。對受害人的損失和損害最有效、最直接的救濟辦法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建設單位賠禮道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恢復原狀、損失賠償等。
❿ 未取得拆遷許可的拆遷補償合同有效嗎
拆遷單位未取得拆遷許可證,簽訂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是否有效?
專家解答:
依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合同法》相關規定,並結合你咨詢的問題,解答
如下:
首先,某開發有限公司在沒有取得拆遷許可證的情況下,實施拆遷是一種違法行
為,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對其進行查處。
其次,只要你和某開發有限公司簽訂的拆遷補償協議沒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
制性規定的內容,屬於合法有效,某開發有限公司以簽訂協議時沒有拆遷許可證,負責
人變更為由主張拆遷協議無效,沒有法律依據。
最後,你可以和某開發有限公司進行協商,協商不成,你可以找人民調解委員會進
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超訴,維護你的合法權益。
原因分析:
根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4條、第6條的規定,拆遷人是指取得房屋拆遷
許可證的單位,拆遷房屋的單位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實施拆遷。因此取得房
屋拆遷許可證是實施房屋拆遷前置條件,獲得許可證後,拆遷申請人就成為合法的拆
遷入,其拆遷行為受法律保護。一般來說沒有取得拆遷許可證不能實施拆遷,也就不
存在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但並不能就由此推出在沒有取得拆遷許可證情況下簽訂
的拆遷補償協議一律無效的結論。
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是指拆遷人依照法律規定,就拆遷人拆除被拆迂人的房屋,而
就對被拆遷人予以補償和對房屋使用人予以安置等事項所達成的協議。根據最高人
民法院《關於受理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等案件問題的批復》([1996 ]12號)規定,拆遷
安置補償協議性質上屬於民事合同范疇,受《民法通則》、《合同法》規定調整。《合同
法》第52條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最高人民法院1999
年《關於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4條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後,人民法
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
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從上述規定來看,違法並不必然導致合同
無效,只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艦的強制性效力規范,才導致合同無效。現實中許多法律
規定屬於管理性規范,當事人違反的,行政機關有權進行行政處罰,但並不會必然導致
合同無效。《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規定拆遷房屋的單位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
方可實施拆遷。這樣的規定是國家為了保護被拆遷人利益而設置的,是對拆遷房屋單
位取得房屋拆遷資格的前置約束,是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對房屋拆遷市場的管理,而並
未對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協議的簽訂及其效力作出強制性規定。具體到呂非咨詢的問
題,某開發有限公司與呂非簽訂的拆遷協議,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未違反法
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屬有效。況且,事後經過房屋管理部門查處,已經按照
法定程序補辦了拆遷許可證。不能因為領導人的變更就認定協議無效,領導人代表的
是公司,其行為對公司具有約束力。
證據要求:
1.房地產權證;
2.拆遷補償協議;
3.應安置人員資料證明。
法律依據: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第4條拆遷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被拆遷入給予補償、安置;被拆遷人應
當在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本條例所稱拆遷人,是指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單位。
本條例所稱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遷房屋的所有人。
第6條拆迂房屋的單位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實施拆遷。
第13條拆遷人與被拆迂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和補償金額、安
置用房面積和安置地點、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
拆遷租賃房屋的,拆遷人應當與被拆遷入、房屋承租人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第4條合同法實施以後,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
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
法律文書:
I.民事起訴狀;
2.證據目錄。
案件預測:
呂非和某開發有限公司簽訂的拆遷補償協議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按照約定履行。
只要呂非堅持其請求,訴諸法院,法院會判決支持其訴訟請求。
深度解答:
為了防止某開發有限公司在糾紛發生後,將本來安置給呂非的房屋另行出售等惡
意處分,造成訴訟後執行等麻煩,呂非可以在訴訟時,依法申請財產保全,對安置給他
的房屋進行訴訟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