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訴訟法司法解釋70條

訴訟法司法解釋70條

發布時間: 2025-09-23 23:19:10

❶ 證人名詞解釋

在中國,證人是指了解案件情況並提供真實證詞的個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70條,所有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出庭作證的義務。在刑事案件中,通常只接受自然人(公民)作為證人,單位不能以單位名義作證。證人的資格不受性別、職業等因素限制,只要能辨別是非並表達,就可擔任證人。例外情況包括生理或精神上有缺陷、年幼無法辨別是非者,以及共同犯罪案件的同案被告人等。證人享有一些權利,如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要求保守偵查秘密等,同時也有出庭作證、如實陳述的義務,如有意作偽證會負法律責任


相比之下,西方國家對證人的資格規定有所不同。大陸法系國家如法國,除審判官、書記官和相關人員外,任何曾經了解案件事實的人均可作證。英美法系國家,如美國,證人的資格相對寬松,幾乎任何人都可能成為證人,包括當事人、鑒定人,甚至有理智的未成年人和已定罪罪犯。證人在某些情況下有權拒絕作證,如因作證可能牽涉到個人或職業隱私、宗教信仰沖突等。西方國家通常要求證人在作證前進行宗教宣誓,以防止偽證,未成年人和近親屬作證則可能無需宣誓。




(1)訴訟法司法解釋70條擴展閱讀

證人:知道案件情況並提供證言的人。在我國,除因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而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以外,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證人應如實地提供證言,如果作偽證或隱匿罪證,要負法律責任。不同於見證人。

❷ 偷錄音有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頒布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68條規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第70條第三款規定「有其他證據佐證並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度對無誤的復製件,對問方當事人提出異議但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效力。」據此,錄音資料沒有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沒有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即可作為證據使用。具體而言,以下三種私自錄音,有可能作為證據被採信:
一是一方當事人偷錄,對方當事人雖不同意,但無其他利害關系人在場並證實私錄過程真實的,可以作為證據;
二是被錄音者雖不知道秘版密錄制,但結束後知悉並表示同意的,可以作為證據予以採信;
三是錄音資料經過鑒定證實未經剪輯、拼湊、篡改和臆造,並有其他相關證據相印證的,可以認定其效力。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一百零六條規定,對以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或者嚴重違背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獲取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❸ 行政訴訟法第七十條74條75條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一)主要證據不足的;

(二)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職權的;

(五)濫用職權的;

(六)明顯不當的。

第七十四條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違法,但不撤銷行政行為:

(一)行政行為依法應當撤銷,但撤銷會給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二)行政行為程序輕微違法,但對原告權利不產生實際影響的。

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不需要撤銷或者判決履行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違法:

(一)行政行為違法,但不具有可撤銷內容的;

(二)被告改變原違法行政行為,原告仍要求確認原行政行為違法的;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判決履行沒有意義的。

第七十五條行政行為有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或者沒有依據等重大且明顯違法情形,原告申請確認行政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無效。

(3)訴訟法司法解釋70條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六條規定人民法院判決確認違法或者無效的,可以同時判決責令被告採取補救措施;給原告造成損失的,依法判決被告承擔賠償責任。

第七十七條行政處罰明顯不當,或者其他行政行為涉及對款額的確定、認定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變更。

人民法院判決變更,不得加重原告的義務或者減損原告的權益。但利害關系人同為原告,且訴訟請求相反的除外。

第七十八條被告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本法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十一項規定的協議的,人民法院判決被告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責任。

被告變更、解除本法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十一項規定的協議合法,但未依法給予補償的,人民法院判決給予補償。

第七十九條復議機關與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被告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對復議決定和原行政行為一並作出裁判。

第八十條人民法院對公開審理和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一律公開宣告判決。

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後立即發給判決書。宣告判決時,必須告知當事人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人民法院。

第八十一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❹ (行政訴訟法)第70條第三款的規定是什麼意思

第七十條行政復行為有制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三)違反法定程序的;
你好,例如按照規定,管理部門實施行政處罰時,必須得按照《行政處罰法》及相關實施文件、部門規章等規定的程序來實施。如果沒有按照規定的程序來實施行政處罰,也就是違反法定程序實施的,就構成行政處罰的實施程序不合法。程序不合法,有可能整個行政處罰就會被推翻。

❺ 刑事訴訟法66條70條規定


六十六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專保候審,應當責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
第七十條 取保候審的決定機關應當綜合考慮保證訴訟活動正常進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審人的社會危險性,案件的性質、情節,可能判處刑罰的輕重,被取保候審人的經濟狀況等情況,確定保證金的數額。
提供保證金的人應當將保證金存入執行機關指定銀行的專門賬戶。

❻ 刑訴法70條規定具體是怎樣的

法律分析:取保候審的決定機關應當綜合考慮保證訴訟活動正常進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審人的社會危險性,案件的性質、情節,可能判處刑罰的輕重,被取保候審人的經濟狀況等情況,確定保證金的數額 提供保證金的人應當將保證金存入執行機關指定銀行的專門賬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七十條 保證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監督被保證人遵守本法第七十一條的規定;

(二)發現被保證人可能發生或者已經發生違反本法第七十一條規定的行為的,應當及時向執行機關報告。 被保證人有違反本法第七十一條規定的行為,保證人未履行保證義務的,對保證人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行政法2017左寧 發布:2025-09-24 01:58:44 瀏覽:333
道德與法治2017年7月 發布:2025-09-24 01:36:00 瀏覽:435
法治創建工作 發布:2025-09-24 01:28:31 瀏覽:21
南京市社會信用條例從其實施 發布:2025-09-24 01:28:30 瀏覽:585
道德講堂誦讀 發布:2025-09-24 01:19:57 瀏覽:768
婚姻法解釋一和解釋二 發布:2025-09-24 01:19:06 瀏覽:198
夕陽紅社會與法主持人 發布:2025-09-24 01:10:25 瀏覽:910
法治臨泉 發布:2025-09-24 00:57:55 瀏覽:834
代理詞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24 00:56:27 瀏覽:841
守法規演講稿 發布:2025-09-24 00:56:23 瀏覽: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