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責任歸納的基本原則有

法律責任歸納的基本原則有

發布時間: 2021-11-18 15:53:42

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有哪些

1、過錯責任原則

是指以過錯作為歸責的最終構成要件。即行為人的侵權行為給對方造成損害,須行為人在主觀上存在過錯才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過錯責任是侵權責任的一般歸責原則,除法律法規規定的特別侵權行為外,一般侵權行為均適用過錯歸責原則。

2、過錯推定責任原則

是指基於法律的特別規定,推定加害人存在過錯而應承擔侵權責任,加害人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過錯推定責任原則主要情形有:

(1)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駕駛者適用過錯推定;

(2)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致人損害,堆放物致人損害,適用過錯推定;

(3)林木折斷造成他人損害,對林木所有人或管理人適用過錯推定;

(4)動物園發生動物致人損害時,對動物園適用過錯推定;

(5)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因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致在其學習、生活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受到人身損害,教育機構應承擔相應責任,除非教育機構能證明其已盡管理職責。

3、無過錯責任原則

又稱嚴格責任原則,是指基於法律的特別規定,受害人能夠證明損害是加害人的行為或者物件所致,加害人就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而不論其是否存在主觀上的過錯,除非加害人能夠證明存在法定抗辯事由。

目前法律規定承擔無過錯責任的情形主要由:

(1)被監護人致人損害,監護人承擔無過錯責任;

(2)用人單位對工作人員的行為侵害他人承擔無過錯責任;

(3)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

(4)產品缺陷致人損害時,生產者承擔無過錯責任;

(5)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害人承擔無過錯責任;

(6)環境污染致人損害的,排污單位承擔無過錯責任;

(7)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的,飼養人承擔無過錯責任。

4、公平責任原則

是指加害人和受害人對造成的損害事實均沒有過錯,而根據公平的觀念,在考慮當事人的財產狀況、支付能力等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由雙方分擔損失。

② 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則有哪兩種

你好:通俗的將稱為歸責原則。不同的法律關系歸責原則不同;刑事責任需按照罪刑法定規則;行政法的歸責原則為過錯原則;民法的歸責原則有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公平責任、嚴格責任都屬於歸責原則。

③ 法律執行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我國有關民事強制執行法的基本原則應當包括哪些?長期以來,學者見仁見智,各執一詞。歸納起來,有14個原則,有人認為其中的絕大部分不能成為強制執行法的基本原則:

1、執行根據法定原則。有人認為,強制執行必須有生效的按法律文書,是依法執行的最基本要求,固然十分重要,但對強制執行法的制定、修改和適用似乎並無普遍的指導意義,能否定格於基本原則的地位值得商榷。
2、強制執行與說服教育原則。民事強制執行具有國家強制性,然而在實務中,僅憑強制方法往往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法院採取執行措施前,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對債務人進行說服教育。之後債務人若仍不自動履行債務的,法院則應當及時採取強制執行措施。不可否認強制執行過程中,說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說服教育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已,並非執行之必經程序。因此有人認為,將此原則定格為強制執行法的基本原則,沒有理由。
3、保護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原則,又稱全面保護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原則。
4、迅速及時原則。迅速及時是對執行工作在效率方面的要求,其實質是一種效率原則,而效率原則是一切司法行為和其他公務行為均應遵循的原則,並非是對執行工作的特殊要求。執行工作的高度復雜性也決定了許許多多的執行案件不可能都做到迅速及時的結案,迅速及時在執行工作中僅是執行人員具體把握在心中的一桿「天平」。因此有人認為,本原則作為強制執行法的基本原則尚不夠格。
5、協助執行原則。民事強制執行權屬於法院專有,只有人民法院才能實施強制執行措施。然而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和人民法院協助執行的通知,有關單位或個人負有協助法院執行的義務。法院執行與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執行相結合,有助於執行順利完成。協助執行僅僅是一項執行制度,而且並非所有的執行案件都需要執行順利完成。協助執行僅是一項執行制度,而且並非所有的執行案件都需要協助,因此有人認為這一原則並沒有重要到應生個為基本原則的程度。
6、執行標的特定原則。
7、申請執行和移送執行並舉原則。民事強制執行是對私權的執行,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執行程序因債權人申請而開始。然而有關國家和社會重大利益的案件、有關公民生活急迫的案件,以及涉及財產執行的刑事案件等,法院可依職權主動開始執行程序,這是國家合理干預民事訴訟的具體體現。
8、立執兼顧和審執兼顧原則。立執兼顧原則,即「立案時就要估計今後判決的執行。因此原告提供證據材料,必須要求其提供有關被告財產狀況的證明材料」等。如此要求,加重了權利人的責任和負擔,也違背了民事訴訟法關於起訴條件的規定,故有人認為,立執兼顧不能作為強制執行法的基本原則。審執結合原則,是指審理中就要估計今後的執行,故應依法採取保全措施,准確認定當事人等。有人認為,審執結合是對」審理過程」提出的要求,當然不能作為強制執行法的基本原則。
9、執行經濟原則。按照提出該原則的作者所作解釋,執行經濟原則的具體要求是:一要提高執行效率;二是盡量節制執行中強制手段的適用,目的是節省法院開支,將公民合法權益受損害的可能性降到最小限度。
10、民事案件的執行權由人民法院統一行使原則。就現行執行體制而言,認定本原則為基本原則並無不當,但是,為數眾多的學者已對我國執行權過度集中造成的執行體制提出了批評,
11、執行當事人地位不平等原則。在民事強制執行案件中,申請執行人和被申請執行人之間的關系,在性質上仍是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關系,即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所以有人認為,「執行當事人地位不平等」的提法不盡科學。
12、被執行人生存權之保障原則。該原則要求:(1)執行標的僅限於債務人的財產和行為,人身不得作為執行對象。(1)強制執行也應當兼顧債務人的基本利益,所以執行標的不包括執行債務人豁免財產(主要有債務人及其撫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和物品等)。(1)法律規定禁止執行的或者依照財產性質不得執行的財產不能成為執行標的。
13、執行程序非依法不得停止原則。有人認為,本原則僅是對裁定中止執行、終結執行或決定暫緩執行等停止執行行為所提出的要求,調整的面太窄,對於整個執行活動沒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14、依法執行原則。
我覺得上述觀點可以參考

④ 法律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
依法行政原則是對行政機關及其行政公務人員從內事行政管理活動的容基本要求和根本准則。2004年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中規定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依法行政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一。
2.必須把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
3.必須維護憲法權威,確保法制統一和政令暢通。
4.必須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5.必須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機結合起來,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
6.必須把推進依法行政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有機結合起來,堅持開拓創新與循序漸進的統一,既要體現改革和創新的精神,又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分類推進。

7.必須把堅持依法行政與提高行政效率統一起來,做到既嚴格依法辦事,又積極履行職責。

⑤ 何謂法律責任的歸結應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法律責任的歸結是指由特定國家機關或國家授權的機關依法對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進行判斷和確認。
歸結法律責任的基本原則:
責任法定原則。其含義包括:
(1)違法行為發生後應當按照法律事先規定的性質、范圍、程度、期限、方式追究違法者的責任;作為一種否定性法律後果,它應當由法律規范預先規定。
(2)排除無法律依據的責任,即責任擅斷和「非法責罰」。
(3)在一般情況下要排除對行為人有害的既往追溯。

2.因果聯系原則。其含義包括:
(1)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首先確認行為與危害或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這是認定法律責任的重要事實依據。
(2)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首先確認意志、思想等主觀方面因素與外部行為之間的因果聯系,有時這也是區分有責任與無責任的重要因素。
(3)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區分這種因果聯系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3.責任相稱原則。其含義包括:
(1)法律責任的性質與違法行為性質相適應。
(2)法律責任的輕重和種類應當與違法行為的危害或者損害相適應。
(3)法律責任的輕重和種類還應當與行為人主觀惡性相適應。

4.責任自負原則。其含義包括:
(1)違法行為人應當對自己的違法行為負責。
(2)不能讓沒有違法行為的人承擔法律責任,即反對株連或變相株連。
(3)要保證責任人受到法律追究,也要保證無責任者不受法律追究,做到不枉不縱。

⑥ 法律責任的合理性基本要求有哪些

承擔法律責任的基本原則:

在社會主義社會,要實現法律責任回的目的,就應遵循承擔法律責任的基本原則,如答民主原則、法治原則和人道主義原則等。承擔法律責任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堅持法律責任的合法性原則,即承擔法律責任必須有法律的根據,必須合法,包括實體法和程序法。

堅持法律責任的公正性原則,如罪刑相適應,責任與造成損害的行為的相適應等,不能採取侮辱人格的措施。

堅持法律責任的合理性原則。這就要求從法律責任的目的出發,按照違法的程度、違法者的情況、違法的情節來選擇對違法者的懲罰措施。

堅持法律責任的及時性原則,即在法律規定的時效性期限內,及時追求違法者的責任。 堅持法律責任的不可避免性原則。法律責任的不可
避免性意味著沒有任何違法違法行為能夠逃避國家的懲罰和社會的譴責。

總而言之,在處理具體案件的具體情況下,法律責任的公正性、合理性是其合法性的表現,法律責任的及時性、不可避免性也應以其合法性為前提。此外,法律責任的個人化,即違法者只對違法行為負責。

⑦ 法律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你好。我國法律適用的原則是:
(1)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司法機關處理一切案件,只能根據客觀事實,不能以主觀臆斷為根據;只能以國家法律為標准、為尺度。決不允許另立標准。
(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我國,法律對於全體公民都是統一適用的;任何公民,不分民族、性別、職業、年齡、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居住期限的不同,都依法享有同等的權利,依法承擔平等的義務。在法律面前不得有凌架於法律之上的特權存在。
(3)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有兩層含義:一是法律規定,國家的司法權只能由國家司法機關統一行使,其他任何機關、組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二是法律規定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時,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這對於發揮司法機關的職能,維護法制的統一,正確適用法律,防止特權現象,具有重要意義。
(4)實事求是、有錯必糾。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對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是社會主義法律適用的基本原則。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⑧ 法律責任的規則要堅持的原則有哪些

法律責任的認定和歸結簡稱「歸責」,它是指對違法行為所引起的法律責任進行判斷、確認、歸結、緩減以及免除的活動。
(一)歸責原則
歸責原則體現了立法者的價值取向,是責任立法的指導方針,也是指導法律適用的基本准則。歸責一般必須遵循以下法律原則:
1.責任法定原則。其含義包括
(1)違法行為發生後應當按照法律事先規定的性質、范圍、程度、期限、方式追究違法者的責任;作為一種否定性法律後果,它應當由法律規范預先規定。
(2)排除無法律依據的責任,即責任擅斷和「非法責罰」。
(3)在一般情況下要排除對行為人有害的既往追溯。
2.因果聯系原則。其含義包括:
(1)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首先確認行為與危害或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這是認定法律責任的重要事實依據。
(2)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首先確認意志、思想等主觀方面因素與外部行為之間的因果聯系,有時這也是區分有責任與無責任的重要因素。
(3)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區分這種因果聯系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3.責任相稱原則。其含義包括
(1)法律責任的性質與違法行為性質相適應。
(2)法律責任的輕重和種類應當與違法行為的危害或者損害相適應。
(3)法律責任的輕重和種類還應當與行為人主觀惡性相適應。
4.責任自負原則。其含義包括:
(1)違法行為人應當對自己的違法行為負責;
(2)不能讓沒有違法行為的人承擔法律責任,即反對株連或變相株連;
(3)要保證責任人受到法律追究,也要保證無責任者不受法律追究,做到不枉不縱。
(二)免責免責是指行為人實施了違法行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但由於法律的特別規定,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其法律責任,即不實際承擔法律責任。 免責的條件和方式可以分為:
1.時效免責。
2.不訴免責。
3.自首、立功免責。
4.有效補救免責。即對於那些實施違法行為,造成一定損害,但在國家機關歸責之前採取及時補救措施的人,免除其部分或全部責任。
5.協議免責或意定免責。這是指雙方當事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協商所達成的免責,即所謂「私了」。
6.自助免責。自助免責是對自助行為所引起的法律責任的減輕或免除。所謂自助行為是指權利人為保護自己的權利,在情勢緊迫而又不能及時請求國家機關予以救助的情況下,對他人的財產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應措施,而為法律或公共道德所認可的行為。
7.人道主義免責。在權利相對人沒有能力履行責任或全部責任的情況下,有關的國家機關或權利主體可以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免除或部分免除有責主體的法律責任。
編輯本段懲罰性責任與補償性責任
根據追究責任的目的分為補償性責任和懲罰性責任
懲罰,即法律制裁,是國家以法律的道義性為基礎,通過強制對責任主體的人身和精神實施制裁的責任方式。
補償,是國家以功利性為基礎,通過強制力或當事人要求責任主體以作為或不作為形式彌補或賠償所造成損失的責任方式。

熱點內容
協議寫好用相機照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23 11:40:33 瀏覽:961
印章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3 11:02:29 瀏覽:541
梁園區法院長 發布:2025-09-23 11:01:53 瀏覽:448
何華為法院 發布:2025-09-23 10:59:25 瀏覽:217
猶太人經商法則女人 發布:2025-09-23 10:51:01 瀏覽:925
法治與利益調整 發布:2025-09-23 10:51:00 瀏覽:756
我國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 發布:2025-09-23 10:47:36 瀏覽:528
社會和諧道德 發布:2025-09-23 10:47:36 瀏覽:579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全文 發布:2025-09-23 10:43:00 瀏覽:683
法碩非法學專業排名 發布:2025-09-23 10:42:59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