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調解員需要法律知識嗎
1. 人民調解員的任職條件有哪些
條件如下:
1、公道正派。所謂公道正派,是指為人公道,作風正派,能客觀分析判斷事務,分清是非和責任,並敢於堅持原則,弘揚正氣,主持正義。
2、熱心人民調解工作。所謂熱心人民調解工作,是指熱愛人民調解工作,積極、主動、耐心地從事人民調解工作,不在乎個人得失,勇於奉獻。
3、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識。
4、應當由成年公民擔任。
2. 當人民調解員要具備哪些條件
擔任人民調解員的條件有:
1、為人公正,具備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2、熱心積極,主動為人民之間的糾紛進行調解;
3、知識豐富,經驗豐富,能為調解案件提供切實有效的建議和解決方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十三條
人民調解員由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和人民調解委員會聘任的人員擔任。
第十四條
人民調解員應當由公道正派、熱心人民調解工作,並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識的成年公民擔任。
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定期對人民調解員進行業務培訓。
3. 如何當好新時期的人民調解員
這些新情況和新變化體現在民間糾紛上,若不及時地化解和處理,勢必會激化社會矛盾,造成群眾上訪和群體性事件的增多以及民轉型案件的增加,從而影響社會穩定和區域經濟的發展。作為新時期的人民調解員,如何准確、合理地處理這些矛盾糾紛,應該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1、加強業務知識學習。業務知識的學習是干好人民調解工作的前提,人民調解中涉及到許多法律知識及國家法規對有些糾紛處理的專項規定,只有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才能在調解糾紛中准確地運用法律條文;只有加強調解知識的學習,才能使糾紛處理程序化,合法化,產生法律效率。學好專業知識,使調解具有法律依據,有了調解准則,才能使調解協議公正公平化,才能折服人心,提高化解矛盾糾紛的效果。
2、注重情、理、法相結合。社會上諸多矛盾錯綜復雜,有著自己產生的原因與背景,有些還與民間風俗、社會公德有關,要根據不同的原因與背景,尋求對應的方法,注意情、理、法三結合,認真地分析事情的經過,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調解使雙方當事人心服口服,從而真正地達到化解矛盾糾紛的目的。
3、善於捕捉調解時機。在調解中捕捉調解時機也是很重要的,如何靈活把握調解糾紛時機呢?首先,在調解時不要急於求成是要反復調查研究、耐心細致做工作,抓住有利時機穩妥解決。如果遇到當事人不懂法時應當先宣傳有關法律,循循善誘,積極引導,進行調解。如果遇到當事人沖動發火不冷靜時,不能強行調解,這樣起不到調解的作用的。其次,根據談話的環境和當事人的心態決定談話的內容。特別是批評教育的話、提出要求的話,更要注意說話方式和說話的時間,以免引起當事人的反感。
4、 要樹立極高的威信。一起成功的調解,沒有一定的威信是不行的,這就要求平時做事要正直、說話要公道;平時要多與群眾保持密切聯系,不能脫離群眾;要急群眾之所急,樂於幫助困難群眾,具有奉獻精神。這樣你才有資格與人交談,與人交心,說話做事才能使人心悅誠服。
5、 要有較好表達能力。調解過程中,口語表達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一定的表達能力,再好的法律知識,再好道理,無法使用當事人聽懂,這樣就會給調解帶來一定的阻礙。有時表達得不好,就會使當事人產生誤解,還以為有私心、有偏心,容易激怒當事人,使用調解無法進行。調解工作的實踐證明:恰到好處的語言能使調解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這就要求調解員在語調、語氣、音量、音長的運用上要適當,以便當事人易於接收。
4. 怎樣去報考人民調解員呢
不可以報考,都是選舉產生的。
人民調解員的產生有選舉和聘任兩種方式。人民調解員除由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成員或者企業事業單位有關負責人兼任的以外,
一般有本村民區、居民區或者企業事業單位的群眾選舉產生,也可以由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或者企業事業單位聘任。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由鄉鎮、街道司法所(科)聘任。區域性、行業性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由設立該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組織聘任。
(4)人民調解員需要法律知識嗎擴展閱讀
1、為人公正。
2、聯系群眾。
3、熱心人民調解工作。
4、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
5、成為公民,還應當同時具備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明確了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當事人認為無需製作調解協議書的,可以採取口頭協議方式,人民調解員應當記錄協議。人民調解員在調解工作中不得泄露當事人的個人隱私、商業秘密。
5. 想去當調解員要什麼條件
相當調解員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1、人民調解員應當由公道正派、熱心人民調解工作,並具有一定迴文化水平、政答策水平和法律知識的成年公民擔任。
2、人民調解員由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和人民調解委員會聘任的人員擔任。
3、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定期對人民調解員進行業務培訓。
6. 調解員必備的條件有什麼
(一)為人公正。這是調解人員應有的良好品質,也是調解人員首先必備的條件。人民調解員只有具備為人公正的高尚品德和情操才能為群眾所信賴,真正堅持合法合理的調解工作原則。
(二)聯系群眾。人民調解工作是一項群眾性很強的工作,作為一名調解員必須熱愛群眾,了解群眾,關心群眾,傾聽群眾意見,並注意同群眾打成一片,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便於及時掌握糾紛信息,查清事實,把調解工作做好。
(三)熱心人民調解工作。人民調解工作是一項艱苦、繁重而又無名無利的工作,有時還有一定的風險,這就要求調解人員必須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對調解工作具有堅定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
(四)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依照國家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進行調解,是人民調解工作的一項重要原則。人民調解員熟悉和掌握與調解工作直接有關的法律和政策,是正確貫徹人民調解工作原則的前提和關鍵。特別是在實施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基本方略的新形勢下,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在不斷增強,人民調解員要正確、順利地開展工作,更需要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質和政策水平。當然,一定的文化水平是必需的,否則就難以提高其法律、政策水平。
(五)成年公民。人民調解組織是我國人民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群眾性自治組織,它的成員必須是我國公民,而且必須是十八周歲以上的成年公民。只有成年公民才具有完全行為能力,才具有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承擔社會服務工作。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在符合上述五個條件的基礎上,還應當具備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這是因為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的糾紛是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的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不了的疑難、復雜民間糾紛和跨地區、跨單位的民間糾紛,需要較高的文化水平和法律政策水平。
7. 人民調解員的工作行為規范有哪些
(一)合法合情合理原則。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必須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進內行。如容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沒有明確規定的,依據社會主義道德、風俗習慣、傳統等進行調解。 (二)平等自願原則。人民調解必須在當事人平等自願的基礎上進行,不得強迫。首先,當事人必須自願接受調解。如果一方不願意調解,調解就無法進行。其次,在調解過程中,對當事人只能進行耐心的勸解、開導、說服,不允許採取歧視、強迫、偏袒和壓制的辦法。三是經調解達成的協議,其是非界限、責任分擔、權利義務內容,必須是當事人自願接受,不得強加於人。 (三)不限制當事人訴訟權利原則。人民調解要尊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不得因未調解或者調解不成而阻止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調解並不是訴訟的前置程序。
8. 人民調解員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於2010年8月28日通過,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人民調解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明確了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當事人認為無需製作調解協議書的,可以採取口頭協議方式,人民調解員應當記錄協議內容。人民調解員在調解工作中不得泄露當事人的個人隱私、商業秘密。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不收取任何費用。當事人在人民調解活動中,享有接受調解、拒絕調解或者要求終止調解的權利。法律規定,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當事人之間就調解協議的履行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發生爭議的,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
《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是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人民調解員是經群眾選舉或者接受聘任,在人民調解委員會領導下,從事人民調解工作的人員。人民調解委員會委員、調解員,統稱人民調解員。
9. 人民法院的調解員應該具備哪些常識
縣(區)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司法是四個最基本的組成部分。
法院法官(司法)專主管機關負責審屬理此案,以解決國家機構的基本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糾紛。下級法院行使調解職能。
法庭職務:
(一)審判法,基層人民法院應當自受理自訴與公訴的刑事,民事,行政一審案件的職權范圍和驗收。
(二)行使司法執法和司法自由裁量權。
(三)由國家賠償法。
(五)行使司法監督職能。
(六)研究,收集的法律,法規,規章,對徵求意見稿提出意見;聽證會的情況下,在司法建議中發現的問題。
(七),負責指導縣(區)法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培訓;法官在按照權利管理人員和其他人員;協助管理縣(區)法院組織,人事工作;主管縣(區)法院監測工作。
(八),與審判宣傳法治相結合,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
(九)協調,管理,監督公共陪審員和調解工作。
(十)其他承建商應負責為基層法院的工作。
有一些情況下,下級法院無權審判,被判處刑,以及刑事案件可能有重大影響全省的案件,涉外案件,因此,主要區別根據中級人民法院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