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履行確認書法律效力
A. 合同履行確認書未獲一方全部人員確認簽字,有效嗎
這要看合同主條款是怎麼規定的,因為這個不是合同是否履行必須的資料。
B. 請問公司要我簽訂勞動合同續簽確認書(通知書)有無法律效力如果簽訂了,但是到期不與公司續約有無責任
「勞動合同續簽確認書」是對原合同延續效力的確認行為,與公司簽訂則視為續簽了勞動合同或延續了原勞動合同的效力。
勞動合同續簽確認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具有法律約束效力,簽了它則不用另行責任簽合了。
C. 從法律效力來看,合同和確認書這兩種形式的書面合同有區別嗎
這一點可以很肯定,
從法律效力來看,合同和確認書這兩種形式的書面合同沒有區別!!
D. 合同的法律效力是從簽訂日期開始還是從生效日期開始算
合同的法律效力是從簽訂日期開始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第三十三條 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
第四十六條 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4)合同履行確認書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合同違約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零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一百一十四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第一百一十六條 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
E. 確認書是否有法律效力
確認書只要具有合同的相關條款,具有類似合同的性質,就與合同一樣,具有法律效力。
雙方當事人必須按照確認書的約定履行義務。否則的話,就是違約,就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F. 確認書是否有法律效力
1、法院司法確認書與判決書有同等法律效力。
2、行政確認書具有行政法上的回效力,如果答經司法審查,發現行政確認書有違法的地方,有權責令行政機關重新作出文書,或認定無效。
3、個人作出的確認書,只有在民事范圍內有個人承擔法律責任。
G. 什麼是合同確認書
馬培傑律師確認書是一種特殊的承諾形式,是對雙方初步協議的最後確認。合同的確認書在合同訂立的過程中實際上是與承諾聯系在一起的。雙方達成初步協議以後,一方要求以其最後的確認為准,這樣,他所發出的確認書實際上是對要約所作出的最終的、明確的、肯定的承諾,可見,確認書實際上是承諾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判斷是否作出承諾的重要證據。
根據這一規定,其實際上隱含著一種意思,即採用合同書包括確認書這些特定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的,必須經雙方簽字或者蓋章才能成立。本條還規定,簽字或者蓋章不在同一時間的,最後簽字或蓋章時合同成立。但對這一條款的內容不宜絕對化的理解,應當聯系其他有關條文來正確理解其涵義。因為我國《合同法》第46條已規定:「採用合同書包括確認書訂立合同,沒有簽字或者蓋章的當事人已經履行主要義務的,該合同有效」。
正確的理解應當是,在採取書面形式簽定合同時,雙方在
合同確認書上
簽字或者蓋章的時間為合同法定的成立時間。這實際上是對書面合同附加了特殊形式要件的要求,目的在於維護交易安全。因為就合同書來講,盡管其可能內容詳盡,形式完備,但僅從字面上卻難以確定誰是承諾方,誰是要約方;此時,如果沒有雙方的簽字或蓋章,自然難以確定其是否是雙方當事人最終的意思表示,也會為合同欺詐打開了方便之門。
所以,雖然一方當事人沒有簽字或者蓋章,只要其履行行為足以證明合同的存在,那麼合同實際上依然有效成立。這樣規定,顯然是為了能制裁那些企圖借雙方簽訂或蓋章的時差,牟取不當利益,或故意拖延訂立合同的惡意行為,同時也是盡量使合同能夠得以成立,鼓勵交易的進行,促進商業發展。故這樣規定也是誠實信用原則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