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代理人是否負法律責任

代理人是否負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1-20 06:36:27

⑴ 代理人是否需承擔責任

以下內容從原文隨機摘錄,並轉為純文本,不代表完整內容,僅供參考。進行民事行為,從而給他人造成損害的,則應由相對人與行為人負連帶責任。 三、無權代理的法律後果 1、對本人的效力在無權代理的情況下簽訂的合同,由於代理權並非出自本人的授權,因此無權代理人表示的意思並非本人的意思,所以不能對本人發生效力。但是,無權代理人所進行的行為未必不符合本人的利益,因此法律允許本人通過追認來使合同發生效力。如果得到本人的追認,則該代理行為對本人發生法律效力。 2、對代理人的效力如果無權代理行為得不到被代理人的追認,則相應的責任應由行為人承擔。 3、對第三人的效力根據《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規定,代理人與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由代理人與第三人負連帶責任。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已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本案的關鍵就在於黃女士與袁某簽訂合同的行為在主觀上是否有過失,是否為善意。筆者認為,黃女士在本案中是沒有過錯的,應該作為善意第三人予以保護,而本案所涉及的合同在沒有得到本人的追認前,亦應作為效力待定合同,而不能簡單的歸於無效。首先,作為一個普通的買方人,黃女士對買房的基本流程和其中的法律手續不可能完全知曉,在袁某口頭說有授權並拿著房產證和戶口本等一整套賣房手續和必要證件的情況下,是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權的。雖然袁某沒有書面的授權委託,但是《民法通則》六十五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的委託代理,可以用書面形式,也可以用口頭形式。退一步講,就算是黃女士明知袁某沒有代理權,但她仍舊希望能夠通過最終得到真正房主的追認或是袁某最後取得房屋的所有權等方式實現買房的目的。而且,在簽訂合同的同時,黃女士交納了2萬元的定金作為簽訂買賣協議的擔保。此行為完全是為了促成買賣房屋行為的完成,並沒有損害被代理人的主觀故意,亦沒有損害被代理人的客觀事實發生,更不存在惡意串通的行為。判斷相對人知道代理人沒有代理權而與其簽訂的合同是否有效的標准,應該是第三人是否為善意而非「明知」。本案中,雖然袁某在簽訂合同時在授權上有所欠缺,但黃女士在簽訂合同時不存在法律規定的惡意串通且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故意,應為善意第三人。而最終因為袁某沒有代理權導致該合同無法履行,雙方當事人無法實現買賣房屋的目的,並且延誤了黃女士買房的時機,黃女士的預期利益受到損失,袁某應當對此承擔過失責任。如果要黃女士為此承擔損失是不公平的。 ……………………下載地址下載說明本站所有資源均來源於網路或是會員上傳,僅供學習參考,嚴禁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本站不對您的使用負任何責任;如果我們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我們核實後,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謝謝!本站為公益性的管理知識共享平台,所有資源免費下載,如果您發現無法下載等情況,請向我們反饋;本站所有資源的解壓密碼,在壓縮包右側均有說明,請注意查看。

⑵ 代理人是否負法律責任

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有效,越權無效,委託人追認、承認的有效。

合同法
第四十八條內行為人沒容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
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
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九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
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第五十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
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

⑶ 代理人的法律責任

委託代理人的法律責任,如果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名義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代理人不承擔法律責任,由被代理人承擔。如果代理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未經被代理人追認的,法律責任由委託代理人承擔。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一條
民事主體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依照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民事法律行為的性質,應當由本人親自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代理。
第一百六十二條
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名義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被代理人發生效力。

⑷ 公司代理法人,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生活中的法人就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實指的都是法定代表人。專委屬托法人正確的叫法是委託法定代表人,就是公司委託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義辦理辦理某項事情。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公司法定代表人因故意或過錯,造成公司利益受損,應向本公司承擔民事責任。由於法定代表人屬於並且通常又具有股東身份,因此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股東、發起人或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規定,則應向本公司或其他第三人承擔法律責任。常見情形如下:(一)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股東或發起人,未履行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義務的,除應當向本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或按照發起人協議約定承擔違約責任。(二)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股東,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及其他股東利益的,應承擔賠償責任。(三)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的,應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⑸ 委託代理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第63條規定: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專代理人對代理人的屬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民法通則》第65條第3款規定:「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所以只要代理人沒有超出代理許可權,不會承擔任何責任。

(5)代理人是否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⑹ 代理人的法律後果由()承擔。

被代理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⑺ 合同代理人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第一,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之間負連帶責任。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如果代理人知道被委託代理的事項違法仍然進行代理活動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第二,代理人不履行代理職責,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責任。如果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同自己或者同自己所代理的其他人進行民事活動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種情況實際上是代理人獨斷代理行為。如果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第三人負連帶責任。
第三,無權代理造成損害的責任。如果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代理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法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如果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的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如果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已經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失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
代理人為了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可以將自己取得的代理權轉托他人。轉托他人代理的,應當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沒有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應當在事後及時告訴被代理人,如果被代理人不同意,由代理人對自己所轉托的人的行為負法律責任。但在緊急情況下,為了保護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轉托他人代理的,不受這個限制。

⑻ 合同上面代理人是什麼意思要負法律責任嗎

代理在法律上指以他人的名義,在授權范圍內進行對被代理人直接發生法律效力版的法律行為。代理的產權生,有的是受他人委託,有的是由法律規定,有的是由有關部門指定。如在訴訟中,當事人聘請律師代理進行訴訟活動。有些行為如立遺囑、婚姻登記等不能成立代理關系。 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在代理許可權內進行直接對被代理人發生效力的法律行為。包括民事代理、訴訟代理以及其他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如納稅。
基本特徵
代理具有下列基本特徵:
①代理行為必須是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
②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獨立為意思表示。
③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為民事法律行為。
④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凡依法律規定,或依法律行為的性質、或當事人的約定,必須由本人親自進行的行為,不得代理。如婚姻登記、設立遺囑、具有人身性質的債務的履行,等等。

合同當中的代理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要看具體的合同條款,一般情況下合同的法律後果是由合同當事人即被代理人承擔的,但如果代理人在代理行為中存在過錯,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僅僅是簽字,應當不用承擔合同法律後果。

熱點內容
精神病不負法律責任的法條 發布:2025-09-23 03:23:26 瀏覽:283
關於小三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3 03:12:14 瀏覽:961
霍邱司法局招聘 發布:2025-09-23 03:08:10 瀏覽:848
行政訴訟法證據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23 03:08:07 瀏覽:947
歷下區人民法院官網 發布:2025-09-23 03:08:07 瀏覽:436
紀檢監察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 發布:2025-09-23 03:07:27 瀏覽:868
村部法律顧問職責 發布:2025-09-23 03:03:15 瀏覽:95
商法歷年司考真題 發布:2025-09-23 02:57:35 瀏覽:915
社會保障法實施年份 發布:2025-09-23 02:44:42 瀏覽:162
13歲兒童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3 02:37:23 瀏覽: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