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連帶責任法律規定
① 一同喝酒後法律法規
根據《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等法律規定,多數情況下應由發生人身損害的飲酒人自負損失。但如果發生以下情況,則共同飲酒人也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一、明知醉酒人不能喝酒。在因喝酒引發醉酒人心臟病、心肌梗塞等疾病的發作,導致傷殘、死亡等損害後果的情況下,是否知道對方的身體狀況,成為同飲人應否承擔過錯責任的前提。如果同飲人不了解,在勸了少量酒的情況下,誘發對方疾病,此時同飲人無需承擔過錯責任。但依據《民法通則》中的公平責任原則,同飲人應承擔一部分賠償責任。如果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勸了大量的酒,則應按照《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二、強迫性勸酒。如果在飲酒過程中有明顯的強迫性勸酒行為,如野蠻灌酒,言語要挾、刺激對方,不喝就糾纏不休等,只要主觀上存在過錯,此時對於損害後果的發生,勸酒人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當然,此種情況下,醉酒人也有一定的過錯,因為這種強迫並非是暴力性的,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應當減輕勸酒人的賠償責任。另外,勸酒,還要認清對象。根據法律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飲酒不在未成年人的可為之列。《未成年人保護法》也規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
三、酒後進行駕車、游泳、劇烈運動未加以勸阻。根據《侵權責任法》的有關規定,在明知對方酒後駕車而不加以勸阻的情況下,一旦出事,同飲人就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因為此時共同飲酒人應對醉酒的人負有加以阻止的義務。如果已盡到勸阻義務,而醉酒人不聽勸阻,同飲人則可以免責。同樣,在明知一方喝多、神志不清的情況下,同飲人應及時予以勸阻。在能夠進行勸阻時卻沒有勸阻,以致出現意外,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四、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如果未將醉酒人送回而發生類似「酒後跌傷」等情況,同飲人是否要承擔責任呢?對此,應結合飲酒者當時的神志狀況來加以判定。如果飲酒者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無法支配自己的行為時,此時同飲人負有一定的監護照顧義務。如果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或者不足以在合理的時間內讓其達到有人照顧的情況(比如家中無人),此時若出現意外,根據《侵權責任法》的有關規定,同飲人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② 一起喝酒後出現事故是否有連帶責任
對共同飲酒出現傷亡後果需要承擔責任常見的情況,經歸納大致有以下四種:
1、故意灌酒、勸酒型。在我國不少地方的病態「酒文化」中形成了「不喝醉不夠朋友」的風俗,有的乾脆「捨命陪君子」。勸酒、灌酒者明知或者應知他人因身體疾病不能飲酒,或者剛剛痊癒不宜再飲酒,或者共飲人明確表示因酒量所限或者身體狀況不適宜等原因不能繼續飲者,或者有證據足以證明某一共飲者不宜繼續飲酒,仍違背其意願,強勸、力勸其共飲等等,就具備損害他人健康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對由於這一情形和原因造成的損害後果的,應認定為具有主觀過錯,根據有關法律規定,灌酒、強行勸酒者應承擔主要賠償責任。本案因為沒有證據證明被告與一同飲酒者對死者有強行勸酒、灌酒的行為,所以不能認定是有直接故意的主觀過錯。
2、放縱型飲酒。酒友明知與其飲酒的人患有某種疾病或酒量有限或發現飲酒後的不良反應以及明知其它不良後果(如酒後駕駛)等,但仍不履行勸阻義務而與之對飲,對於該「酒友」的生命和安全不管不問、任其發展因而導致該「酒友」人身損害後果發生的,應認定為與受害人對飲的人具有間接故意的過錯,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對對飲者應區別不同情況責令其承擔1/3以上賠償的法律責任。
3、不予救助型。酒友之間因有「相約飲酒協議」的存在,雙方不僅達成了共同飲酒的默契,而且由於共同飲酒過程中相互之間距離最近,相互之間還具有最容易獲取和發現飲酒者是否酒醉以及是否有不良反應等信息的便利和特徵,從控制論和信息傳播原理的角度來看,同飲人之間對於發現有不良反應情況後,均具有及時通知、及時協助救護、及時照顧和幫助等法律和道德上的義務。出現這種情況,如果同飲人違反了這些義務的一項或幾項或所有事項而造成其他「酒友」人身損害後果發生的,應認定「同飲者」的行為對損害後果的發生具有原因力,「同飲者」應按照原因力的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這一觀點的根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第二款的規定:「兩人以上沒有共同過失,但其分別實施的數個行為間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後果的,應當根據過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本案屬於這種情形,被告等三人發現張永生喝酒喝醉後,應當及時通知他的家人到場處理,或者撥打「120」進行醫護救助等,但他們卻僅將其扶到椅子上休息,然後繼續飲酒,當發現張永生鼾聲停止已無呼吸時,才打「120」急救,但為時已晚,雖經醫療救治,但未能救活,對張永生的死亡,他們三人均違反了及時通知、及時協助救護和照顧、幫助的義務,採取的是放任的態度,其行為雖然不是導致張永生死亡的直接原因,但其行為直接為損害後果的發生創造了條件,應承擔與其過失行為相當的民事賠償責任。
4、雙方均無過錯型。司法實踐中還出現過這樣一種情況:一位酒友只勸另一位酒友飲用了少量的酒,結果卻誘發了對方疾病甚至死亡後果的發生,而勸酒者先前不知其病情,被勸酒者也認為少量飲酒不會發生危險,這種情況下,根據公平責任,可酌情判令勸酒者適當承擔補償責任。其依據是我國《民法通則》第132條的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綜合來看,前三種類型均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第四種類型適用公平責任原則。
③ 喝酒連帶責任的2021法律規定
共同飲酒人之間存在某種特殊關系,這種特殊關系在法理上即為夥伴注意義務,共同飲酒人對其他共飲人的損害承擔責任就是因為未盡到該項注意義務。
飲酒過程中共同飲酒人需要盡到安全保障義務:(一)提示、勸告義務。在共同飲酒過程中切忌灌酒、勸酒等不文明行為,同時,發現共飲人存在酗酒、醉酒或不良反應時應加以提示、勸告其停止飲酒。(二)通知、照顧、護送義務。如發現共飲人存在醉酒現象及人身危險時,應通知其親屬或救護機構等及時採取措施避免危險發生。對醉酒人施以最大限度的照顧行為,或護送至安全場所或醫療機構救治,使其得以脫離危險境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條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職責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每個人的侵權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
第一千一百九十條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自己的行為暫時沒有意識或者失去控製造成他人損害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沒有過錯的,根據行為人的經濟狀況對受害人適當補償。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因醉酒、濫用麻醉葯品或者精神葯品對自己的行為暫時沒有意識或者失去控製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④ 喝酒連帶責任的2021法律規定
在聚會喝酒中的人員應當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及酒量大小應有清醒的認識,也應充分預見到飲酒過量可能帶來的嚴重危害後果,若行為人在飲酒過程中不能自我控制、疏忽大意,應當對過量飲酒給自己造成的嚴重後果承擔主要責任,極力勸酒者存在一定的過錯的,應承擔相應的民事或刑事責任;若行為人自己喝飲料或不存在勸酒行為的情況下,其他人員無須承擔賠償責任;若行為人因自身過錯造成飲酒死亡,同行人已經盡到了提醒、勸阻、通知家人、照顧、護送義務的,同行人無過錯的,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條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職責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第二百三十三條 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三十五條 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 受害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故意、過失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但侵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受害人只有一般過失的,不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⑤ 喝酒連帶責任法律條文
這里有2個問題。1、你是否承擔交通事故責任。交通事故責任劃分是交通事故當事人之間的責任劃分,也就是司機和受害者之間的責任承擔問題,你同事是完全行為能力人,完全行為能力不以是否醉酒為標准,你同事醉酒駕車行為由你同事負責,你不是事故當事人,不承擔事故責任。2、你同事承擔事故責任後是否可以向你要求賠償?醉酒的人之間有互相扶助的義務,這就要看你在喝酒的過程中是不是給他灌酒,他醉酒的原因是不是你造成的,醉酒之後誰去扶助他,經常有醉酒死亡後陪酒的人承擔賠償責任的案例。
⑥ 喝酒連帶責任事件
有,因為你們知道他們在斗卻不想辦法制止,如果出了事故會被連帶的,事故大的話會受到法律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