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類案件的法律責任
① 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什麼責任
您好!對於您提出的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什麼責任?這一具體問題,我將為您進行解答,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現實中,不少人都曾遭遇過環境污染侵權事件,而對這類侵權事件進行處理的時候無非就是停止侵害、賠償損失等等。此時,受害者是可以根據法律規定要求侵權者承擔責任的,也就是追究對方的法律責任。那麼這個環境污染侵權是如何承擔責任呢?
環境侵權責任人要承擔的損失和費用包括因環境污染造成的人身和財產損失、修復生態環境產生的費用、行政處罰的費用等。
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一般要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民法典的規定,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侵權人違反法律規定故意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嚴重後果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侵權人違反法律規定故意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嚴重後果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被侵權人可以向侵權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侵權人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條 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條 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發生糾紛,行為人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條 侵權人違反法律規定故意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嚴重後果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② 破害生態犯環境罪罪名有哪些
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一、 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罪。
二、 越境轉移固體廢棄物的犯罪,包括:1、進境傾倒、堆放、處置固體廢物罪;2、擅自進口固體廢物罪;3、公民個人或者單位以原料利用為名進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三、 非法捕撈水產品罪。
四、 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犯罪,包括:1、非法捕殺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和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頻危野生動物罪;2、非法狩獵罪。
五、 毀壞耕地罪。
六、 破壞礦產資源罪,包括:1、擅自采礦罪;2、破壞性采礦罪。
七、 非法採伐珍貴樹木罪。
八、 破壞林木罪,包括:1、盜伐林木罪;2、濫伐林木罪;3、非法收購盜伐、濫伐的林木罪;4、公民個人或單位盜伐、濫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罪。
③ 認真落實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嚴厲查處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的案件強化經濟和誰責任
對發現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問題不按照規定查處應當追究誰的責任。
根據《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
第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追究政府有關工作部門領導成員的責任:
(一)制定的規定或者採取的措施與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規相違背的;
(二)批准開發利用規劃或者進行項目審批(核准)違反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規的;
(三)執行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規不力,不按規定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或者在監督檢查中敷衍塞責的;
(四)對發現或者群眾舉報的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的問題,不按規定查處的;
(五)不按規定報告、通報或者公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災害)事件信息的;
(六)對應當移送有關機關處理的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的違紀違法案件線索不按規定移送的;
(七)其他應當追究責任的情形。
有上述情形的,在追究政府有關工作部門領導成員責任的同時,對負有責任的有關機構領導人員追究相應責任。
(3)生態環境類案件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五名黨政領導幹部將因未能保護環境而被追究責任
紹興城市的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的實施辦法將「追究生活」,作為一個原則,具體地說,科學和綠色發展需求,導致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那些負責是否已經轉移,工作輪換,晉升或退休,必須嚴格追究責任。
對涉嫌犯罪的責任人員,應當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統一組織召開紹興市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破壞調查聯席會議。要從公開責任決定、加強監督等方面,開放公眾監督和舉報渠道,搭建環境損害曝光平台,推進環境公益訴訟。
建設藍天、綠地、碧水、美麗的紹興,是這個城市的人們對美好的嚮往。如何用鐵腕守護生態環境?近日,市印發了《紹興市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破壞問責實施辦法》。首次從制度上對黨政幹部生態環境責任進行追究,建立黨政幹部生態環境責任追究制度。
落實生態環境領域的各項改革規定,要由各級黨和政府領導負責。
因此,在實施措施中,「領導力」被列為主要的問責對象。有五類問責目標:
1、石志開發區區、縣(市)黨委、政府、管委會主要領導成員;
2、區、縣(市)黨委、政府、市開發區管委會領導成員;
3、市開發區區、縣(市)黨委和有關工作部門的領導成員;四是鄉(街)黨政領導小組成員;五是黨委、黨委指定的企事業單位領導人員。
《紹興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條例》(試行)配套「明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持「黨和政府的責任」、「一對責任」制度,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領導團隊成員,特別注意負責行業業務同時,根據相關要求進行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黨委的主要負責人,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生態和環境保護工作的第一負責人在本行政區域范圍內和部門,應當承擔整體生態和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責任。生態環境保護負責人負責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行綜合監督和領導。
其他有關主管人員對經營范圍內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負有直接領導責任。其他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生產經營主管人員,應當以本單位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責任人員為主要負責人;其他有關人員對職責范圍內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負有直接責任。
「問責以黨和政府領導為核心,旨在推進黨委和政府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共同責任,落實權利和責任平等原則,實現問責目標全覆蓋。」業內人士認為。
④ 對發現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問題不按照規定查處應當追究誰的責任
對發現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問題不按照規定查處應當追究誰的責任。
根據《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
第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追究政府有關工作部門領導成員的責任:
(一)制定的規定或者採取的措施與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規相違背的;
(二)批准開發利用規劃或者進行項目審批(核准)違反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規的;
(三)執行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規不力,不按規定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或者在監督檢查中敷衍塞責的;
(四)對發現或者群眾舉報的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的問題,不按規定查處的;
(五)不按規定報告、通報或者公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災害)事件信息的;
(六)對應當移送有關機關處理的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的違紀違法案件線索不按規定移送的;
(七)其他應當追究責任的情形。
有上述情形的,在追究政府有關工作部門領導成員責任的同時,對負有責任的有關機構領導人員追究相應責任。
(4)生態環境類案件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生態環境保護不力 五類黨政領導幹部將被追責
《紹興市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辦法》將「終身追究」作為原則之一,明確提出,對違背科學發展和綠色發展要求、造成生態環境和資源嚴重破壞的,責任人不論是否已調離、輪崗、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須嚴格追責。
追責對象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責任追究由紹興市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聯席會議統一組織實施。一般應當向社會公開責任追究決定,還將通過暢通公眾監督舉報渠道、建設環境損害曝光平台、推進環境公益訴訟等,強化監督。
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紹興,是全市人民的美好嚮往。如何用「鐵腕」為生態環境護航?我市近日出台《紹興市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辦法》。首次對追究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作出制度性安排,建立起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保護問責制度。
追誰的責?五類領導幹部
要使生態環境領域的改革規定落到實處,關鍵要靠各級黨政領導幹部。
因此,《實施辦法》將「領導」列為主要追責對象。追責對象主要有五類:
一、區、縣(市)黨委和政府、市直開發區管委會主要領導成員;
二、區、縣(市)黨委和政府、市直開發區管委會有關領導成員;
三、區、縣(市)黨委和政府、市直開發區管委會有關工作部門領導成員;四是鄉鎮(街道)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五是黨委和政府任命的企事業單位有關領導成員。
配套的《紹興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試行)》明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領導班子成員在抓好分管領域、行業業務工作的同時,按有關要求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域、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分管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負責人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負綜合監管領導責任。
其他相關負責人對分管業務工作范圍內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其他單位的法人代表和其他生產經營的負責人是本單位生態環境保護的第一責任人;其他相關人員對職責范圍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負直接責任。
「責任追究聚焦黨政領導,旨在推動黨委、政府對生態文明建設共同擔責,落實權責一致原則,實現追責對象的全覆蓋。」業內人士認為。
追什麼責?有51種情形
什麼樣的情形會被追責?《實施辦法》根據五類對象,區分了不同情形。
追究區、縣(市)黨委和政府、市直開發區管委會主要領導成員責任的情形共有18種。比如,「五水共治」「四邊三化」「三改一拆」「一打三整治」和美麗紹興建設考核連續兩年不合格的;環境質量考核目標連續兩年未完成的;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連續兩年不合格的。
追究區、縣(市)黨委和政府、市直開發區管委會有關領導成員責任的情形有5種。
比如,未正確履行職責,導致應當依法由政府責令停業、關閉的嚴重污染環境的企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生產經營者未停業、關閉的,或者支持、放任已被責令停業、關閉的嚴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企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生產經營者恢復生產、經營的。
追究區、縣(市)黨委和政府、市直開發區管委會有關工作部門領導成員責任的情形有9種。比如,對發現或者群眾舉報的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的問題不按規定查處的,查處不及時或者避重就輕處理的。
追究鄉鎮(街道)黨政領導班子成員責任的情形有9種。比如,對轄區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不力,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轄區內秸稈禁燒、垃圾禁燒、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森林災害防控管理不力,造成嚴重後果的。
追究由黨委和政府任命的企事業單位有關領導成員責任的情形有10種。比如,不按照國家規定淘汰嚴重污染環境的落後生產技術、工藝、設備和產品的,或者使用、轉讓淘汰的工藝、設備的。
《實施辦法》還強調協作精神,明確「地區和部門之間在生態環境和資源協作方面推諉扯皮,主要領導成員不擔當、不作為,造成嚴重後果的」,也要追責。
⑤ 違反環境法規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違反《環來境保護法》的源規定,肯定要承擔法律責任。
但違反《環境保護法》的具體規定的不同,承擔的法律責任也就會不同。
比如: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
再比如: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超過污染物排放標准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責令其採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
因此,你想知道自己的行為有否違反、違反後會受到何種處罰,你可以在網上查閱《環境保護法》中的「法律責任」部分,自行對照。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⑥ 環境污染案件損害賠償,刑事責任怎麼界定
1.污染環境罪有兩個量刑幅度:(1)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2)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嚴重污染環境」「後果特別嚴重」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6)中有明確的界定。
2.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范圍一般包括:(1)生態環境損害應急處置費用,包括應急監測、排查以及清除污染費用;(2)生態環境損害調查評估費用,包括賠償調查、鑒定評估、修復方案制定、第三方監理、修復效果後評估等合理費用;(3)生態環境損害損失費用,包括生態環境修復期間服務功能的損失、生態環境功能永久性損害造成的損失費用;(4)生態環境修復費用;(5)其他應當賠償的費用,比如代理環境公益訴訟的律師費。具體費用多少,是需要通過評估鑒定來確定的。
3.污染環境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失的,還需要承擔民事侵權責任。
⑦ 近年來,關於生態環境方面的法律法規都有哪些
環境保護法 1989.12.26
防沙治沙法 2001.8.31
環境影響評價法2002.10.28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 2009.8.17
海洋環境保護法回 2013.12.28
大氣污染防治法答 2000.4.29
水污染防治法 2008.2.28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2000.3.20
野生動物保護法 2009.8.27
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1996.9.30
森林法 2009.8.27
森林法實施條例 2011.1.8
國務院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 1982.2.27
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1985.7.6
草原法 2013.6.29
城鄉規劃法 2007.10.28
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規定 1988.12.20
城市綠化條例 2011.1.8
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 2011.1.8
城市供水條例 1994.7.19
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 2013.10.2
僅供參考。
⑧ 環境法律責任的概念、特徵、功能分別是什麼
環境法律責任,是指環境法主體因違反其法律義務而應當依法承擔的,版具有強制性權否定性法律後果,按其性質可以分為環境行政責任,環境民事責任和環境刑事責任三種。①行為人違反國家或地方環境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某一環境行為或相關行為,造成或可能造成干擾該國家或地方之環境行政管理,污染和破壞環境境,危害公共或個人之財產或人身生命或健康的安全,所依法應當承擔的行政、民事和刑事法律責任。②是一國或地區違反國際法規定、違背其應履行的環境保護國際義務,致使他國或地區的環境或國民遭受污染與破壞之危害,所應承擔的國際環境法和其他相關法規定的經濟賠償責任和道義責任。
環境法律責任具有如下特徵:
(1) 環境民事法律責任的承擔不以違法為必要前提;
(2) 環境民事法律責任的構成實行無過錯責任制;
(3) 違法處罰趨重化,主要表現為加重了行政處罰的程度、 實行懲罰性損害賠償、制定特別刑法嚴懲環境犯罪、實行兩罰或
多罰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