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行政違法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行政違法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1-27 14:39:57

Ⅰ 「行政責任是指犯有一般違法行為的單位或個人,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這句話對嗎

行政責任
(1)是指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法律法規依法應承擔的行政法律後果,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2)行政責任是政府及其公務員因其公共權力地位和公職身份而對授權者、法律以及行政法規所承擔的責任,這種責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就是行政責任制。所以,行政責任制度是關於行政主體執行國家行政權力應該承擔的政治、法律和道義責任制度。

這才是他的含義 你那個不對

Ⅱ 行政案中行政機關行政行行為違法將受何法律責任

一般屬於行政責任,即對相關責任人或負責人給予行政處罰,如果情節後果嚴重、社會危害性較大,涉嫌違法犯罪,承擔相關的刑事責任,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行。

Ⅲ 試論行政機關違法處罰應承擔法律責任

行政處罰法第七章法律責任對此有專章規定。
第五十五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沒有法定的行政處罰依據的;
(二)擅自改變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
(三)違反法定的行政處罰程序的;
(四)違反本法第十八條關於委託處罰的規定的。
第五十六條 行政機關對當事人進行處罰不使用罰款、沒收財物單據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門制發的罰款、沒收財物單據的,當事人有權拒絕處罰,並有權予以檢舉。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對使用的非法單據予以收繳銷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七條 行政機關違反本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自行收繳罰款的,財政部門違反本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向行政機關返還罰款或者拍賣款項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八條 行政機關將罰款、沒收的違法所得或者財物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的,由財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予以追繳,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執法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財物、收繳罰款據為己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輕微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九條 行政機關使用或者損毀扣押的財物,對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十條 行政機關違法實行檢查措施或者執行措施,給公民人身或者財產造成損害、給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一條 行政機關為牟取本單位私利,對應當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不移交,以行政處罰代替刑罰,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糾正;拒不糾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給予行政處分;徇私舞弊、包庇縱容違法行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二條 執法人員玩忽職守,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遭受損害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Ⅳ 行政強制執行違法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行政訴訟沒規定院強制執行行政強制規定面具體條文 華民共行政強制 (20116月30第十屆委第二十議通 同公布 自20121月1起施 第十二條行政強制執行式: ()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 (二)劃撥存款、匯款; (三)拍賣或者依處理查封、扣押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四)排除妨礙、恢復原狀; (五)代履行; (六)其強制執行式 第五章申請民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三條事定期限內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履行行政決定沒行政強制執行權行政機關自期限屆滿起三月內依照本章規定申請民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四條行政機關申請民院強制執行前應催告事履行義務催告書送達十事仍未履行義務行政機關向所管轄權民院申請強制執行;執行象產向產所管轄權民院申請強制執行 第五十五條行政機關向民院申請強制執行應提供列材料: ()強制執行申請書; (二)行政決定書及作決定事實、理由依據; (三)事意見及行政機關催告情況; (四)申請強制執行標情況; (五)律、行政規規定其材料 強制執行申請書應由行政機關負責簽名加蓋行政機關印章並註明期 第五十六條民院接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申請應五內受理 行政機關民院予受理裁定異議十五內向級民院申請復議級民院應自收復議申請起十五內作否受理裁定 第五十七條民院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申請進行書面審查符合本第五十五條規定且行政決定具備定執行效力除本第五十八條規定情形外民院應自受理起七內作執行裁定 第五十八條民院發現列情形作裁定前聽取執行行政機關意見: ()明顯缺乏事實根據; (二)明顯缺乏律、規依據; (三)其明顯違並損害執行合權益 民院應自受理起三十內作否執行裁定裁定予執行應說明理由並五內予執行裁定送達行政機關 行政機關民院予執行裁定異議自收裁定起十五內向級民院申請復議級民院應自收復議申請起三十內作否執行裁定 第五十九條情況緊中國保障公共安全行政機關申請民院立即執行經民院院批准民院應自作執行裁定起五內執行 第六十條行政機關申請民院強制執行繳納申請費強制執行費用由執行承擔 民院劃撥、拍賣式強制執行劃撥、拍賣強制執行費用扣除 依拍賣財物由民院委託拍賣機構依照《華民共拍賣》規定辦理 劃撥存款、匯款及拍賣依處理所款項應繳庫或者劃入財政專戶任何形式截留、私或者變相私 第六章律責任 第六十七條民院及其工作員強制執行違行或者擴強制執行范圍直接負責主管員其直接責任員依給予處

Ⅳ 行政責任是指犯有一般違法行為的單位或個人,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這句話正確嗎

行政責任是指違反法律法規依法應承擔的行政法律後果,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行版政責任是指公民、法權人因為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規范要求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在行政活動中履行和承擔的義務。

Ⅵ 行政機關的行政法律責任包括什麼

行政法律責任是指行政主體和行政人因違反行政法規范而依法必須承擔的法律責任,它版主要是行政違法引權起的法律後果。
行政法律責任的種類分兩種:
一、制裁性責任,包括通報批評,沒收、追繳或責令退賠違法所得,行政處分
二、補救性責任,包括賠禮道歉、恢復名譽、返還權益、履行職責、撤銷違法決定、行政賠償

Ⅶ 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所應當承擔怎樣的法律責

依據法律規定,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的法律責任,詳見下面第五十五到第六十二條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五十五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沒有法定的行政處罰依據的;
(二)擅自改變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
(三)違反法定的行政處罰程序的;
(四)違反本法第十八條關於委託處罰的規定的。
第五十六條 行政機關對當事人進行處罰不使用罰款、沒收財物單據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門制發的罰款、沒收財物單據的,當事人有權拒絕處罰,並有權予以檢舉。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對使用的非法單據予以收繳銷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七條 行政機關違反本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自行收繳罰款的,財政部門違反本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向行政機關返還罰款或者拍賣款項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八條 行政機關將罰款、沒收的違法所得或者財物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的,由財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予以追繳,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執法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財物、收繳罰款據為己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輕微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九條 行政機關使用或者損毀扣押的財物,對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十條 行政機關違法實行檢查措施或者執行措施,給公民人身或者財產造成損害、給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一條 行政機關為牟取本單位私利,對應當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不移交,以行政處罰代替刑罰,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糾正;拒不糾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給予行政處分;徇私舞弊、包庇縱容違法行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二條 執法人員玩忽職守,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遭受損害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Ⅷ 違法設定行政許可要不要承擔法律責任

對違法設定行政許可,《行政許可法》規定的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責任(警告直至撤職)、賠償責任、補償責任、刑事責任。
只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省級政府規章才有權設定行政許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規定
第十四條 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法律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必要時,國務院可以採用發布決定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實施後,除臨時性行政許可事項外,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規。
第十五條 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確需立即實施行政許可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可以設定臨時性的行政許可。臨時性的行政許可實施滿一年需要繼續實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應當由國家統一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格、資質的行政許可;不得設定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登記及其前置性行政許可。其設定的行政許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個人或者企業到本地區從事生產經營和提供服務,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商品進入本地區市場。

熱點內容
勞動法對簽定勞動合問的規定 發布:2025-09-21 21:28:05 瀏覽:641
拖欠工資屬於哪條勞動法 發布:2025-09-21 21:26:44 瀏覽:861
勞動法關於僱傭臨時工的規定 發布:2025-09-21 21:24:53 瀏覽:778
河南全國道德模範 發布:2025-09-21 21:24:51 瀏覽:724
有工商法嗎 發布:2025-09-21 21:18:09 瀏覽:613
勞動法休息日 發布:2025-09-21 21:12:13 瀏覽:501
各法規的備案 發布:2025-09-21 21:07:21 瀏覽:447
反貪污立法提出 發布:2025-09-21 20:59:23 瀏覽:787
勞動法能考什麼證 發布:2025-09-21 20:57:07 瀏覽:604
未入額法官怎麼辦 發布:2025-09-21 20:54:33 瀏覽: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