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無因管理法律責任

無因管理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1-29 23:45:21

A. 法律上什麼叫無因管理

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損害而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行為。
在無因管理中,管理他人事務的人稱管理人,被他人管理事務的人稱本人。通常管理人是債權人,本人是債務人。
無因管理的特徵為:管理人要有管理他人事務的行為;必須要有為維護他人利益而進行管理的意思;必須是沒有法律的義務,即既沒有法律規定的義務,又沒有合同規定的義務。
管理人的義務包括:管理義務。在無因管理開始前,管理人對於他人的事務固然沒有管理的義務;但一經開始管理,則管理人在本人、其繼承人或代管人接管以前負有繼續管理的義務。尊重本人意思和維護本人利益的義務。管理人應將管理情況及時報告本人,按本人意思辦理。權益轉移義務。管理人因管理事務所取得的財產及其他權益的應轉移給本人。本人的義務包括:償還管理人因管理事務而支出的合理費用;清償管理人因管理事務負擔的債務;賠償管理人因管理事務所受的損失。
1.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遭受損失,為他人管理事務的行為。無因管理法律制度源於古羅馬法,近代各國民法建立相應的無因管理法律制度。無因管理法律制度倡楊社會互助的道德追求,確認無因管理的合法性,以阻卻管理行為的違法性,體現公平正義的法律精神。在性質上,無因管理是一種事實行為。無因管理有真正無因管理和不真正無因管理兩種類型,真正無因管理包含適法無因管理和不適法無因管理,不真正無因管理包含誤信管理、不法管理和幻想管理,不同類型的無因管理,其構成要件不同,產生的法律效果亦不同。
無因管理的表現形式有很多:常見的有見義勇為/下雨,鄰居不在,幫助鄰居家收被子等等行為....都屬於無因管理,通俗一點就是沒有義務的助人行為。
2.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而獲利益而使他人利益受到損害的事實。
因為不當得利是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的一種不正常現象,在社會生活中任何人不得無合法根據地取得利益而致他人損害,因此,依法律規定,取得不當利益的一方當事人應將其所取得的利益返還給受損失的一方,受損失一方當事人有權請求取得利益的一方返還其不當得到的利益。因此,不當得利為債的發生原因,基於不當得利而產生的債稱為不當得利之債。
不當得利之債既不同於合同之債,也不同於無因管理之債。不當得利不是當事人雙方間的合意,不當得利之債並非是當事人追求的法律目的,也不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而是法律為糾正不當得利的現象而直接賦予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不當得利從其性質上說屬於事件,而非行為,當然不是一方當事人為維護他人利益而實施的合法事實行為。不當得利可因各種原因發生,但作為債的發生原因,則不論其是因何原因造成的,只要發生不當得利的後果,就在當事人間產生不當得利之債。
3.債的發生原因有四,即合同、侵權行為、不當得利和無因管理。

B. 無因管理的法律效果

法律效果如下
適法無因管理的法律效果
(1)阻卻違法羅馬法有「干涉他人之事為違法」的原則,無因管理系干預他人事務,實屬對他人財產權利或人身權利的侵害本應構成侵權行為。但無因管理因管理人沒有法定的或約定的義務,為他人管理事務,其管理本身利於本人,並不違反本人意思,或雖違反本人意思,但符合社會公序良俗,有利於社會,故法律使無因管理的行為成為合法行為,以阻卻違法性。
(2)管理人與本人之間產生法定的債權債務關系。
1)管理人的義務
無因管理本來是管理人沒有法定的義務或約定的義務,而管理他人事務,但是管理人不管理則作罷,既然管理人已經手管理,管理人就有適當的義務。國外和我國台灣地區的法律均有相關的規定。主要有三方面的義務。
第一、管理人依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的意思以有利於本人的方法為事務管理。所謂依本人明示的意思管理,是本人曾向非管理人明確表示其管理意思。如果向管理人表明管理意思,則不是無因管理,而是委任管理,雙方構成合同關系。所謂依可得推知的意思管理,是指本人雖然沒有明確表示,但依客觀情況,可以推出本人有某種意思。如果管理違反本人明示或可推知的意思而進行管理本人事務,對本人造成損害的,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同時,管理人應以有利於本人的方法進行管理。管理應履行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否則就應承擔民事責任。但因情形緊急,管理人為免除本人的生命、身體或財產上的急迫危險進行管理,對本人造成損害,除有惡意或重大過失外,不負損害賠償責任或減輕責任。如日本民法698條規定,「管理人為避免本人之身體、名譽或財產之急迫危害,而為其事務之管理者,非有惡意或重大過失,對於因此之損害,不負賠償責任。」瑞典民法第420條第二項規定,「管理人之責任義務,為避免本人之急迫危險而為管理者,得減輕之。」
第二、管理人應履行適當的通知義務。事務管理開始時,如能通知本人,應通知本人,如無急迫情事,應待本人指示。如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173條第一項規定「管理人開始管理時,以能通知為限,應即通知本人。如無急迫之情事,應俟本人之指示。」德國民法第681條也有類似規定,「管理人之管理承擔,應不遲延通知本人,且無因遲延而生損害之虞者,應俟本人之決定。」管理人有通知義務。但管理人的通知義務是以管理人能夠通知為限的,如果不能通知,如不知道本人是誰,或不知道本人的聯系方式等客觀事由,不能通知的,則可免通知義務。管理人負有通知義務,如果沒有履行通知義務,則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管理人將管理事項通知了本人,管理人應等待本人的處理意見。本人可能對管理人有指示,也可能沒有指示。本人有指示時,管理人與本人之間的法律關系發生變化,雙方不再是無因管理關系。本人指示管理人繼續管理的,管理人與本人構成委託關系;本人指示管理人停止管理的,管理人應按本人的意思終止管理。本人無法通知的,或通知到了本人,而沒有明確指示的,管理人仍應繼續履行好管理義務,不得隨意終止自己的管理行為。有的學者認為,管理人通知後,本人無指示時,管理人應不再繼續管理。筆者認為不妥,如果管理人此時終止管理,相對開始管理時更為有害於本人,無疑對本人的利益來說是更大的損害。
第三、計算義務。我國台灣民法第173條第二項規定:「第五百四十條至第五百四十二條關於委任之規定,於無因管理准用之。」第540條至第542條的規定內容,是確定受任人的計算義務,適用於無因管理中管理人的計算義務。根據相關規定,管理人的計算義務包括三項:第一,報告義務,管理人應將管理事務進行狀況,報告本人,管理關系終止時,應詳細報告其管理情況。第二,管理人因管理事務所收取的金錢、物品及利息應交付本人,管理人以自己名義為本人取得的權利,應移轉於本人。第三,管理人為自己利益,使用應交付於本人的金錢或使用應為本人利益而使用的金錢,應自使用之日起,支付利息,如有損害,應負損害賠償義務。管理人的計算義務是管理人的核心義務,只有管理人完全履行了其計算義務,才能達到無因管理的實際法律效果,才能體現管理人為他人管理的目的,讓本人現實得到利益的保護。
2)本人的義務
管理人管理事務對本人有利,且不違反本人明示的或可得推知的意思;或者管理人管理事務雖然違反本人的意思,但是管理人的管理行為是為本人盡公益上的義務,或者是為其履行法定的撫養義務,或者本人的意思違反社會公序良俗,管理人與本人之間產生法定之債。管理人對本人享有請求權,本人有履行給付的義務。這里所說管理事務對本人有利,不是針對管理的結果而言,而是指管理事務承擔本身。管理人不擔保管理的結果,本人應承擔其危險性。這是羅馬法以來所確立的原則。本人對管理人的義務有三項:
第一、支付必要和有益的費用。管理人為本人支出必要或有益的費用的,管理人有權請求償還。本人必須支付管理人相應的費用。本人支付的費用,以必要或有益為限,是否必要或有益,依支付時的客觀標准加以認定。
第二,清償必要和有益的債務。管理人因管理事務而負擔的債務,本人必須為之清償。如管理人管理事務,是以本人的名義訂立法律行為時,本人得承認該無權代理行為,使其法律效果歸屬本人,而免除管理人的債務。本人清償的債務,也以必要或有益者為限。
第三,賠償管理人因管理事務而受到的損害。管理人在為本人管理事務時,受到損害,包括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害,可以向本人請求賠償。管理人的損害與管理事務之間必須有相當的因果關系。例如管理人為他人救火而受傷,住院治療花費的醫療費,本人應為其進行賠償。管理人因管理事務而死亡時,本人應承擔喪葬費用和法定撫養費用,管理人的繼承人可以向本人請求。本人的賠償范圍應為管理人的直接損害,不應為管理人的管理報酬。除非管理人所管理的事務,屬於管理人的職業范疇,管理人可以向本人請求報酬。

不適法的無因管理
不適法無因管理,也稱不當的無因管理,是指管理人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為他人管理事務,但管理事務不利於本人,或管理事務違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的意思。不適法無因管理包括三種情形:(1)管理事務不利於本人,且違反本人的明示或可得推知的意思。(2)管理事務利於本人,但違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的意思。(3)管理事務不利於本人,但不違反本人的意思。
不適法無因管理的法律效果。不適法無因管理,因其所管理事務不利於本人,或違反本人明示或可推知的意思,雖然出於為他人管理事務,但不當干預他人的事務,為保護本人的利益,其管理行為為侵權行為,不能阻卻管理行為的違法性,管理人與本人之間產生侵權之債或不當得利之債的法律關系,管理人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如我國台灣民法第174條第一項規定:「管理人違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而為事務之管理者,對於因其管理所生之損害,雖無過失,亦應負賠償之責。」管理人管理事務不利於本人或違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的意思管理他人事務,承擔無過失損害賠償責任。同時,我國台灣民法還規定了管理人可以減輕責任的情形,即民法第175條「管理人為免除本人之生命、身體或財產上之急迫危險,而為事務之管理者,對於因其管理所生之損害,除有惡意或重大過失者外,不負賠償之責。」管理人雖然為他人管理事務不利於本人,或管理事務違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的意思,但是管理人的管理行為是在免除本人之生命、身體或財產上的急迫危險,並非有惡意或重大過失,對於因管理行為所造成的損害,不負賠償責任。

C. 無因管理行為產生的法律後果該如何處置

1、到法院起訴,要求對方承擔民事責任。
2、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或者約定義務,為避免造成損失(損失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或者僅為他人),主動管理他人事務或為他人提供服務的法律事實。管理他人事務的人,為管理人;事務被管理的人,為本人。無因管理之債發生後,管理人享有請求本人償還因管理事務而支出的必要費用的債權,本人負有償還該項費用的債務。 無因管理是一種法律事實,為債的發生根據之一。無因管理之債的產生是基於法律規定,而非當事人意思。

D. 無因管理有什麼基本法律規定

無因管理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九條
管理人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管理他人事務的,可以請求受益人償還因管理事務而支出的必要費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務受到損失的,可以請求受益人給予適當補償。
管理事務不符合受益人真實意思的,管理人不享有前款規定的權利;但是,受益人的真實意思違反法律或者違背公序良俗的除外。

E. 無因管理法律關系會產生什麼法律效果

形成無因管理之債。這種債權債務關系基於法律規定,而非雙方約定。對管理人來說內,產生權利與義務。容管理人的義務包括適當管理、通知以及報告的義務,而權利則是管理人可以基於無因管理向無因管理的本人要求支付直接的費用支出,為本人負擔的必要債務以及因無因管理事務而產生的損失。

F. 無因管理人在重大過失、故意情況才承擔賠償責任的法條依據是什麼

依據安全生產法第三條五音管理人存在重大過失造成安全起事故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G. 無因管理不當損害賠償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無因管理不當損害賠償並無法律規定。但是根據侵權的原則來說,因為無因管理不當導致被管理人遭受損失的,無因管理人需要因此承擔責任,因為這屬於侵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
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熱點內容
法治課心得體會 發布:2025-09-21 06:41:32 瀏覽:547
司法考試報名2016 發布:2025-09-21 06:23:44 瀏覽:84
合同法誠實信用論述題 發布:2025-09-21 06:20:13 瀏覽:491
百仟律師函 發布:2025-09-21 06:18:37 瀏覽:70
立法的英語 發布:2025-09-21 05:59:28 瀏覽:513
賀州司法所 發布:2025-09-21 05:39:23 瀏覽:835
上海海事大學法律碩士方向 發布:2025-09-21 05:38:09 瀏覽:290
徐州節水條例 發布:2025-09-21 05:38:03 瀏覽:364
今年的婚姻法 發布:2025-09-21 05:35:49 瀏覽:962
道德經4章 發布:2025-09-21 05:35:06 瀏覽: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