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❶ 15歲,我的法律責任是什麼作文300
1、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回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答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2、民事責任:沒有年齡限制。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
3、行政責任:不滿14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提問者評價
謝謝!
❷ 15歲的孩子要對哪些犯罪負法律責任
根據刑法典第17條第2款規定的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屬於相對無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專達到這個年屬齡階段的人,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辨別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重大行為的能力,即對某些已經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具備一定的辨認和控制能力。因此,法律要求他們對自己實施的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負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規定,年滿十四周歲的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就達到故意殺人罪的刑事責任年齡。
❸ 十五歲負刑事責任嗎
刑事責任年齡的劃分是這樣的:
1、已滿 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即為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
2、己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即為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14周歲—16周歲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不追究刑事責任。
3、不滿14周歲的人,不管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即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
❹ 15歲拿刀捅傷人應該負哪些法律責任
一、刑事責任:
若是以殺人為目的,則涉嫌故意殺人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若是以傷害他人為目的,則涉嫌故意傷害罪。
如造成重傷的,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如未造成重傷的,則不需要負刑事責任。應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二、民事賠償責任:由其監護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民事賠償: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需根據具體情形確定賠償數額。若構成傷殘等級還有殘疾賠償金: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20年*傷殘系數。
法律依據:《刑法》
第十七條【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二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❺ 15歲算犯法嗎
1、刑法17條規定第二款,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人犯,搶劫、強奸、故意版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權死亡、販毒、投毒、放火、爆炸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2、刑法17條規定第一款,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對於14周歲至16周歲之間的未成年人,觸犯以上8種嚴重暴力罪行之外的其它罪行,不承擔刑事責任,
3、治安管理處罰法21條第一款規定,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違反治安管理的,應當給於拘留的,不執行拘留。
對於不執行拘留的情形的,應當給予行政罰款。
4、無論未成年人是否觸犯刑法或治安管理處罰法,如果給他人造成損害的客觀事實確實存在,都必須依法承擔受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5、未成年子女給國家的、集體的、他人的利益造成損害,由其監護人承擔賠償責任。
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7條
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21條
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21條
❻ 你知道15歲有什麼要付什麼法律責任嗎
我國刑法基於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少年兒童接受教育的條件,依據我國的地理、氣候條件,根據國家對少年兒童的政策,對法定年齡作了如下規定:
1.不滿14周歲的人,其實施的任何行為都不構成犯罪,因而也不承擔刑
事責任。這是對刑法第17條的規定進行解釋得出的當然結論。刑法理論通常稱此時期為絕對無刑事責任時期或完全無刑事責任時期(事實上可稱為完全無犯罪能力時期)。之所以如此規定,一方面是因為不滿14周歲的人,還處於幼年時期,身心發育不成熟,一般地說,他們對自己行為的性質、後果與意義,還缺乏明確的認識,又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另一方面是基於刑事政策的理由。刑法的這一規定具有嚴格性與絕對性,司法機關必須遵守。即使差一天乃至一小時,也不能突破刑法的規定,不允許以行為人發育早熟、具有辨認控制能力為由,將不滿14周歲的人的行為以犯罪論處。
2.「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2],應當負刑事責任。」這是刑法第17條第2款的明文規定。刑法理論通常稱這一時期為相對負刑事責任時期(或許稱為相對有犯罪能力時期更為合適)。刑法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基於以下理由:(1)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已經具有一定的辨認控制能力,對嚴重犯罪行為已具有辨認控制能力,所以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實施刑法所列舉的上述犯罪行為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實施此外的行為的,不成立犯罪,也不負刑事責任,這一規定既有辨認控制能力程度的根據,也有刑事政策的理由。(2)刑法列舉上述幾種犯罪,除考慮犯罪的嚴重性外,還考慮了犯罪的常發性,即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通常實施的嚴重行為的范圍。事實上還有許多犯罪的嚴重性並不輕於上述幾種犯罪,但由於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往往難以甚至不能實施,故刑法未作規定。(3)刑法對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負刑事責任的范圍(其前提是成立犯罪的范圍),不作概括性規定而予以明確具體規定,既是罪刑法定原則的明確性要求,又有利於更有效、更准確地處罰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減少司法實踐中的分歧,還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有越軌行為的未成年人重教育、輕處罰的刑事政策。
❼ 15歲的孩子觸犯法律應負什麼責任
一半是監護人和孩子都要付責任,因為14周歲以後都要視案情而定, 情節較惡略的就單說,一般都是以批評教育為主,家長負責民事賠償責任。孩子有可能去管教所勞教所,一般都是從輕處罰。。
❽ 滿15歲可以判刑嗎
對於十五周歲的未成年只有犯法律規定的八種惡劣罪行才可以判刑。對於已滿十五周歲的未成年的人,如果是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搶劫、販賣毒品、強奸、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都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並且不能判處死刑包括死緩。
【法律分析】
刑事責任年齡是法律規定的行為人應當負刑事責任的年齡,也是刑事責任能力的條件之一。是根據人的生理與心理發展成熟度及社會化水平來確定的。按照國家刑事法律的規定,只要是達到一定年齡、精神正常者實施犯罪行為,那麼就應當負刑事責任。確定什麼年齡開始負刑事責任,是刑事立法中非常重要的問題之一,因為刑事責任年齡是追究刑事責任的主體要件之一。從國家的法律規定來看,將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是對於已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二、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是對於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犯法律規定的八類惡劣罪行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三、相對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或者惡意補足年齡階段),是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四、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是不滿十二周歲的人不管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國家法律之所以規定這樣的犯罪年齡階段,其目的是有效地關心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對於其發生危害行為時,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方針,著重於教育、改造、挽救,即使對極度少數非處罰不可的進行處罰,其目的還是為了教育。因此,法律規定的犯罪年齡不但是科學的,而且是合理的。在認定年齡的時候可以利用書證,也就是戶籍證明、出生證等等,還可以提供證人證言或者是利用醫學科技來進行年齡鑒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第十七條之一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❾ 和15歲發關系要負法律責任
你好,根據您的表述,未說明15歲是男性還是女性,因此可以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與15歲未成年男性發生關系,若該男性同意,則不構成犯罪;第二種情況是與15歲未成年女性發生關系,如果對其負有監護、收養、看護、教育、醫療等特殊職責,則無論其是否同意,均構成負有照護職責人員性侵罪。
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規定,「姦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奸論,從重處罰」,因此未滿14周歲的幼女不具有性同意的能力,只要與其發生關系,就以強奸罪論處。《刑法修正案(十一)》在第二百三十六條的基礎上新增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女性與符合規定的負有特殊職責人員發生關系,不論該女性是否同意,都會構成負有照護職責人員性侵罪。結合法條可知,與15歲未成年女性發生關系,不會構成強奸罪,但如果是對其負有監護、收養、看護、教育、醫療等特殊職責,就構成負有照護職責人員性侵罪。
如果你與15歲未成年女性發生了關系,且負有照護職責,若該行為發生在2021年3月1日以前,不會受到法律的追究,因為《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 【強奸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姦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奸論,從重處罰。
強奸婦女、姦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強奸婦女、姦淫幼女情節惡劣的;
(二)強奸婦女、姦淫幼女多人的;
(三)在公共場所當眾強奸婦女、姦淫幼女的;
(四)二人以上輪奸的;
(五)姦淫不滿十周歲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傷害的;
(六)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
在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三十六條之一:「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女性負有監護、收養、看護、教育、醫療等特殊職責的人員,與該未成年女性發生性關系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有前款行為,同時又構成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