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改口供會成單法律責任嗎
A. 作為證據的條子被原告塗改還有法律效力嗎
首先,塗改證據屬於違法行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訴版訟參與人權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其次,當事人不要擔心證據被塗改後影響該證據的效力,因為法院有依法核實的權力。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取證,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
人民法院對有關單位和個人提出的證明文書,應當辨別真偽,審查確定其效力。
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審判人員必須認真審核訴訟材料,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
B. 盜竊罪,原告的口供說原來是14萬,現在經過協商,原告說可以改成1萬,能不能夠翻供
鄭重告訴你,你這樣的行為很可能將涉嫌做偽證而給自己帶來法律責任,公訴案件能夠由你來決定判不判刑?
可笑的是一堆法盲竟要裝成懂法律的人士或律師來給你支招,殊不知,你將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對方如果全部退賠,你可以在案件移送檢察院時向檢方提出犯罪嫌疑人積極賠償,且對自己的罪行認罪態度比較好等來為其在法院判決時適當從輕處罰。但是,口供是不能亂改的,被偷了多少就是多少。
C. 報案時提供的口供不真實,但後來及時更正,會受到法律責任嗎
只要不是惡意提供偽證,沒有非法目的,那就不會承擔(不叫「受到」)法律責任。
何況已經及時更正,沒什麼問題。
D. 如果改口供的話會不會承擔法律責任
如果該口供之後對破案有幫助,這算是好的,不要承擔責任的,如果是該口供之後是做了假,不利於破案、定罪,那麼就是違法的。在量刑上是有加重情節的。
所以,如果原來是錯誤的,支持後來修改回來,但是如果原來是錯的,還是不要冒險的好。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
第三百零五條:【偽證罪】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中國,公安、司法機關辦理案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的原則。口供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一種證據。只有口供,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
(4)原告改口供會成單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對於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工作不負責任,疏忽大意,或者業務水平有限而提供不正確的鑒定、記錄、翻譯的;以及由於對於案件真實情況一知半解,認識不準確,或者道聽途說而傳聞作證,從而提供了虛假證明的,因不具備偽證的主觀故意,不構成偽證罪。
對於雖有偽證行為,但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應認定為犯罪。
依照最高人民檢察院1989年11月30日印發的《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權利、人身權利和瀆職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以偽證罪立案追究刑事責任,
(1)偽證行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處罰或者輕罪重判的;
(2)偽證行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處罰或者重罪輕判的;
(3)偽證行為造成冤、假、錯案的。
(4)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為經濟犯罪分子銷毀罪證或得製造偽證的;
(5)出於偽證行為致使他人自殺或精神失常的;
(6)偽證行為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E. 在法庭上做假口供的後果是什麼
1、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
所以在刑事訴訟中,如果做假口供意圖陷害他人的,可涉嫌誣告陷害刑事犯罪,依照法律規定可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2、民事訴訟中,在法庭上做假口供妨礙訴訟的,可對其處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刑法》
第二百四十三條規定,犯誣告陷害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一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二條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F. 原告人在向公安機關提供筆錄之後,再改口供屬於犯罪么
首先明確一點,改口供不屬於犯罪.在司法實踐中,我們應注重口供,但又不依賴於口供,在取得口供的同時,還應廣泛收集相關的證據,一方面證實口供的真實性,另一方面又減少對口供的依賴性,同時,口供也有一定局限性,局限性首先表現為它的可變性。供述是由他的心理活動所決定的,而人的心理活動總是因外界影響而不斷變化。口供的局限性還表現在其真實的不確定性上。我們知道,避害趨利是人普遍具有的心理傾向,因此大多數人的口供是真實性與虛假性共存。
我國是個十分注重證據的國家,如果沒有充足的證據,就無法給一個人定罪。我國刑法敘述中寫到,在有原(被)告人陳述的情況下,沒有充足的證據時,不能給人定罪;相反,在沒有原(被)告人陳述下,有充足的證據可以給人定罪。由此可見我國對證據的重視.
G. 受害人修改口供的內容公安局會干涉嗎
受害人如果認為自己的描述有誤的,可以重新向公安機關說明情況,公安機關不會干預。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二百零五條 詢問證人、被害人,可以在現場進行,也可以到證人、被害人所在單位、住處或者證人、被害人提出的地點進行。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通知證人、被害人到公安機關提供證言。
詢問證人、被害人應當個別進行。
在現場詢問證人、被害人,偵查人員應當出示工作證件。到證人、被害人所在單位、住處或者證人、被害人提出的地點詢問證人、被害人,應當經辦案部門負責人批准,製作詢問通知書。詢問前,偵查人員應當出示詢問通知書和工作證件。
第二百零六條 詢問前,應當了解證人、被害人的身份,證人、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之間的關系。詢問時,應當告知證人、被害人必須如實地提供證據、證言和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應負的法律責任。
偵查人員不得向證人、被害人泄露案情或者表示對案件的看法,嚴禁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詢問證人、被害人。
第二百零七條 本規定第二百零一條、第二百零二條的規定,也適用於詢問證人、被害人。
H. 原告人原來口供不真實在檢查院能改口供嗎
能改,但是會影響起訴,和判刑。不過早改總比晚改好。法院也要有個准備時間。
I. 如果證人改口供會怎樣
證人改口供的結果是,如果是故意提供更改虛假的口供,則可能會構成偽證罪,一般可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情節嚴重的,可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零五條
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