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兒童證言的法律效力

兒童證言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12-08 09:17:55

⑴ 法律上,小孩的證詞是否有效的

小孩子的證詞如果與其年齡、智力以及認知辨識能力相適應,可以作為證據使用。但是從證據規則上來說,孩子的證詞是有證明效力的,但它的證明效力是很弱的,而且僅此證言(沒有其他證據輔助證明的話)進行訴訟的話,勝訴的可能是非常小的,到時候費時費力,還是給心理添堵,建議此事不宜採用訴訟的方式解決問題。

⑵ 4歲孩子說的話在法律上可以作為證據嗎

與兒童智力及辨別能力相適應的證詞具有法律效力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0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由本條法律規定可知,法律並沒有去除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作證效力,而是以是否知道案件事實和能否正確表達意志作為必要條件。因此,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在特定情況下可以從事與其智力相適應的作證行為。也就是說,他們能否作證人,是根據其智力發育程度和需要證明的案件事實的復雜程度來綜合衡量確定。如果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對自己所了解的案件事實能夠正確表達,就可以作證,反之,其證言就無效。孩子們說是搶了別人的東西喝了,是一個比較簡單明了的事實,小孩對此完全具有識別能力,能夠正確表達意思。因此,他們的作證具有法律效力,其證言應當認定為有效證據。

但法律沒有明文規定,要看法官如何認定,因為這種情況取決於法官的自由心證。

⑶ 6歲兒童的證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刑事訴訟證人的條件,證人應當具有的條件是:
(1)凡是知道案件情況並有作證能力的人,都可以作為證人。
(2)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3)證人只能是當事人以外知道案件情況的人。
(4)證人具有不可代替性。
(5)證人只能是自然人。
民事訴訟對證人的規定較為松一點。
六歲的兒童雖年幼,但是如果能辨別是非,還是可以作為證人的

⑷ 七周歲孩子所說的話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您好,孩子十歲以下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能夠證明的只是一些直觀能夠看到的表面的東西,具體證明力需要看法院採信程度。

⑸ 兒童的證詞在法庭上是否是有效的

兒童的證詞如果與其年齡、智力以及認知辨識能力相適應,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規定: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也就是說需要結合兒童證詞的內容分析,看是否與其智力水平相當,是的話可以使用。

(5)兒童證言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關於證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三條: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第七十四條:

證人因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費用以及誤工損失,由敗訴一方當事人負擔。當事人申請證人作證的,由該當事人先行墊付;當事人沒有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作證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墊付。

第七十五條: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陳述,應當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當事人拒絕陳述的,不影響人民法院根據證據認定案件事實。

⑹ 十歲兒童的證詞在法庭可信

與兒童智力相適應的證詞具有法律效力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70條規定:「凡是專知道案件情況的單屬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由本條法律規定可知,法律並沒有去除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作證效力,而是以是否知道案件事實和能否正確表達意志作為必要條件。因此,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在特定情況下可以從事與其智力相適應的作證行為。也就是說,他們能否作證人,是根據其智力發育程度和需要證明的案件事實的復雜程度來綜合衡量確定。如果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對自己所了解的案件事實能夠正確表達,就可以作證,反之,其證言就無效。本案中小剛是被小楓還是其他小孩推倒致傷,是一個比較簡單明了的事實,另兩個小孩對此完全具有識別能力,能夠正確表達意思。因此,他們的作證具有法律效力,其證言應當認定為有效證據。 簡言之,法律並未明確規定,法官可酌情考慮。

⑺ 未成年人的證言有法律效力嗎

未成年人的證言具有法律效力需滿足以下條件: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能夠正確表達意志。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五十三條
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
第六十九條第一款第一項
下列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

⑻ 未成年人的證言是否有法律效力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回關單位答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不得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所以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智力狀況相當的證言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未成年人有義務做證人。
因此,即使是小學生,只要其確實知道案件事實並且其年齡、智力和精神狀況能夠與待證事實相適應,也是可以作為證人出庭作證的,其證人證言一樣具有法律效力。

⑼ 公安機關採集的小學生的證詞有法律效力嗎

您好,小學生所做的證言只要具備和他年齡相關的認知度就是有效的。

熱點內容
上海市企業法律顧問協會 發布:2025-09-19 09:08:26 瀏覽:659
社會與法記者站 發布:2025-09-19 09:08:25 瀏覽:822
資本主義法治精神 發布:2025-09-19 09:06:16 瀏覽:895
法院告知書 發布:2025-09-19 08:57:17 瀏覽:735
司法問卷選 發布:2025-09-19 08:44:16 瀏覽:243
浙江物業管理條例停車位 發布:2025-09-19 08:40:35 瀏覽:740
勞動法第二十三條規定 發布:2025-09-19 08:39:56 瀏覽:777
陳娜律師 發布:2025-09-19 08:35:36 瀏覽:115
違反城鄉規劃法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9 08:29:15 瀏覽:472
關於誠信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9 07:58:52 瀏覽: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