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丟失法律責任
① 單位把我檔案丟失因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用人單位未盡法定義務妥善保管勞動者的人事檔案,侵害了勞動者的民事權益,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涉及到檔案法律及侵權責任法律。
② 單位丟失職工檔案怎麼辦,責任由誰承擔
單位丟失職來工檔案,責任由機關源、企事業單位承擔。
1、職工檔案的義務保管人確定。
《檔案法》第七條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機構或者檔案工作人員,負責保管本單位的檔案,並對所屬機構的檔案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
可知,機關、企事業單位是職工檔案的義務保管人,沒有盡到保管義務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2、職工人事檔案所承載的權利性質。
參照《人事檔案管理辦法》第三條,職工人事檔案是職工個人的工作業績史,思想成長史,品德作風,能力表現的綜合,其內容的每一個部分無不具有人格的內容。
因此其權利的屬性屬於人格權,具有名譽權、身份權等性質的特徵,是一種復合性質的人格權。
3、用人單位丟失職工檔案,侵害的是職工「人身權益」。
從《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用人單位將職工人事檔案丟失侵害了職工的民事權益,這種權益被侵害,造成的結果並非僅僅是財產損失,同時還有精神損失的內容,因此不能簡單地用財產損失來衡量。
單位丟失職工檔案一般來說給職工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都不大,但是有時間接損失是存在的,也屬於賠償的范圍。
能否獲得精神損失賠償,按照侵權責任法規定,達到嚴重精神損害的,能夠獲得精神損害賠償。
③ 管理的個人檔案丟失,應該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檔案 賠償】勞動部辦公廳《關於處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政策性問題的復函》勞專辦發(1994)322號第屬三條規定「職工被開除、除名或辭退後,企業不給本人通知書或證明書也不向待業保險部門轉交檔案的做法不符合《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二十條、《國營企業辭退違紀職工暫行規定》第四條,以及《國有企業職工待業保險規定》第二條、第十一條規定的精神。由此導致職工不能享受待業保險待遇發生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按《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二條第(一)項規定予以受理。給對方當事人造成的經濟損失,應由企業負責賠償。」
④ 單位把員工檔案丟失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單位侵犯的是一種復合性質的權利,不能僅僅以直接經濟損失來衡量原告的損失。因此單位除承擔繼續補辦原告的檔案外,還應當適當賠償原告的精神損失。理由如下:
首先,職工檔案的義務保管人確定。檔案法第七條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機構或者檔案工作人員,負責保管本單位的檔案,並對所屬機構的檔案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可知,機關、企事業單位是職工檔案的義務保管人,沒有盡到保管義務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其次,職工人事檔案所承載的權利性質。參照人事檔案管理辦法第三條可知,職工人事檔案是職工個人的工作業績史,思想成長史,品德作風,能力表現的綜合,其內容的每一個部分無不具有人格的內容。因此其權利的屬性屬於人格權,具有名譽權、身份權等性質的特徵,是一種復合性質的人格權。
再次,用人單位丟失職工檔案,侵害的是職工「人身權益」。從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可以得知,用人單位將職工人事檔案丟失侵害了職工的民事權益,這種權益被侵害,造成的結果並非僅僅是財產損失,同時還有精神損失的內容,因此不能簡單地用財產損失來衡量。單位丟失職工檔案一般來說給職工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都不大,但是有時間接損失是存在的,也屬於賠償的范圍。能否獲得精神損失賠償,按照侵權責任法規定,達到嚴重精神損害的,能夠獲得精神損害賠償。
⑤ 員工檔案丟失,我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責任由丟失檔案的單位承擔。最高院就這個問題有一個復函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事檔案被原單位丟失後當事人起訴原用人單位補辦人事檔案並賠償經濟損失是否受理的復函
[2004]民立他字第47號
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2004]皖民一他字第19號《關於人事檔案被原單位丟失後當事人以補辦人事檔案並賠償經濟損失的訴請起訴原單位法院是否受理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同意你院第一種意見。保存檔案的企事業單位,違反關於妥善保存檔案的法律規定,丟失他人檔案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檔案關系人起訴請求補辦檔案、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2006年6月13日
附錄一:最高院專家法官著述與主流觀點
——姜啟波、王勝權、李偉、劉小飛:《新型疑難民商事案件受理問題》(上),載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蘇澤林主編、最高院立案庭編《立案工作指導》2006年第一輯、第63-73頁
人事檔案的權屬為國有,單位和個人對檔案不享有民法上的所有權,對人事檔案無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用人單位對人事檔案的佔有也是暫時的,要根據規定進行流轉和移交。按照當事人適格原理,第一,個人對人事檔案不享有管理處分權,不能提起侵犯檔案權之訴。第二,檔案管理單位與職工之間,不存在委託保管合同關系,也不可基於合同關系提起合同之訴。
理解上應當注意的問題是:
1、丟失檔案的單位通常是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也包括人才交流機構。根據《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暫行規定》第7條第(3)項的精神,還應包括丟失學生檔案的學校。國家黨政機關丟失人事檔案的糾紛比較少見,如其丟失人事檔案也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是該責任系民事賠償責任還是國家賠償責任,有待研究,目前不宜比照民事案件受理。
2、盡管安徽高院只就人事檔案糾紛向最高院請示,但由於工人檔案丟失糾紛和學生檔案丟失糾紛,性質上皆屬於身份類檔案糾紛,故不宜厚此薄彼,對於後兩種糾紛人民法院也應當依法受理。對於非身份類檔案(如醫療檔案)的丟失是否受理,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3、檔案丟失的後果具有多樣性,可能造成工資、福利、保險的損失,還有可能造成再就業的不便。由於檔案丟失有可能造成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有關工資、保險、福利、等勞動爭議,因此將檔案丟失糾紛作為普通民事案件受理,即與勞動爭議案件競合。因此,當事人可以選擇檔案丟失糾紛起訴,也可以選擇按照有關工資、保險、福利等勞動爭議案件申請仲裁。
4、補辦檔案的訴訟請求應否支持。不少人認為,對賠償損失的請求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但是補辦人事檔案的訴訟請求屬於單位內部行政行為范疇,且有些檔案可能是永久遺失,無法補辦,因此人民法院不能受理補辦檔案的訴訟請求。我們認為,補辦檔案的請求,屬於《民法通則》第111條規定的「採取補救措施」范疇,也可視為第134條規定的「恢復原狀」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大多數當事人起訴的目的,主要是補辦檔案,其次才是賠償損失。如果不受理補辦檔案訴訟請求,只受理賠償請求,則不僅難於充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利益,更可能縱容侵權者的違法行為。審判實踐中,檔案如果能夠補辦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補辦檔案的訴訟請求。至於補辦的內容是否真實、全面,則屬於單位內部行政管理范疇,人民法院不宜作實質審查;確實無法補辦的,則屬於履行不能,人民法院不應支持補辦檔案的訴訟請求,但可以判決加大賠償數額,以平衡當事人的利益。
⑥ 人事局把檔案弄丟了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2016修正)第二十四條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有關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損毀、丟失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二)擅自提供、抄錄、公布、銷毀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三)塗改、偽造檔案的;
(四)違反本法第十七條規定,擅自出賣或者轉讓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五)將檔案賣給、贈送給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的;
(六)違反本法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不按規定歸檔或者不按期移交檔案的;
(七)明知所保存的檔案面臨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檔案損失的;
(八)檔案工作人員玩忽職守,造成檔案損失的。
在利用檔案館的檔案中,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違法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造成損失的,責令賠償損失。
企業事業組織或者個人有第一款第四項、第五項違法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本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征購所出賣或者贈送的檔案。
(6)檔案丟失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第十六條集體所有的和個人所有的對國家和社會具有保存價值的或者應當保密的檔案,檔案所有者應當妥善保管。對於保管條件惡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認為可能導致檔案嚴重損毀和不安全的,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有權採取代為保管等確保檔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
必要時,可以收購或者征購。前款所列檔案,檔案所有者可以向國家檔案館寄存或者出賣。嚴禁賣給、贈送給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向國家捐贈檔案的,檔案館應當予以獎勵。
⑦ 單位丟失了人事檔案,該如何處理,承擔哪些責任
單位丟失人事檔案有保管不善的責任,需要重新復原人事檔案。
人事檔案中存入的資料大多數都是原件,一但丟失或毀損是難以復原的。
但補救的辦法還是有的。如果檔案的保管單位有一份為查檔方便而准備的檔案目錄,並且這個目錄在每個具體的檔案中又有細目,該細目中逐一列有所存資料題目的話,這就有救了。
因為存入檔案的材料都不是唯一的,如勞動合同、養老保險繳納、漲工資、晉級等都是要報勞動部門審批的,在勞動部門也應有相同的存檔資料,獎懲情況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學歷有學校的存檔,職稱有人事部門的存檔等。
以上資料可以通過復制後加蓋相應資料來源部門的公章以證明與原件相符或一致。這樣原有的檔案就可以恢復了。
這是一項十分困難的工作,個人是沒法完成的,必須由檔案的保管單位出面,憑相關的手續向相關的部門調取相關的檔案資料,再經允許進行復制。並且有一個前提,就是單位必須有原始的檔案目錄,否則就無法恢復了。
如果這個丟失的責任在單位,他們有保管不善的責任。
(7)檔案丟失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第七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機構或者檔案工作人員,負責保管本單位的檔案,並對所屬機構的檔案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
第二十四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有關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損毀、丟失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二)擅自提供、抄錄、公布、銷毀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三)塗改、偽造檔案的;
(四)違反本法第十七條規定,擅自出賣或者轉讓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五)將檔案賣給、贈送給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的;
(六)違反本法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不按規定歸檔或者不按期移交檔案的;
(七)明知所保存的檔案面臨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檔案損失的;
(八)檔案工作人員玩忽職守,造成檔案損失的。
在利用檔案館的檔案中,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違法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造成損失的,責令賠償損失。
企業事業組織或者個人有第一款第四項、第五項違法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本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征購所出賣或者贈送的檔案。
⑧ 丟失檔案是違法的行為還是後果
【答案】依據《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第2款的規定: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附:《行政處罰法》 第二十七條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一)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二)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三)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四)其他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局)的執法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1987年9月5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6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決定》修正) 第六條 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主管全國檔案事業,對全國的檔案事業實行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統一制度,監督和指導。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檔案事業,並對本行政區域內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 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指定人員負責保管本機關的檔案,並對所屬單位的檔案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 第二十四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有關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損毀、丟失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二)擅自提供、抄錄、公布、銷毀屬於國家所有的檔案的; (三)塗改、偽造檔案的; (四)違反本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規定,擅自出賣或者轉讓檔案的; (五)倒賣檔案牟利或者將檔案賣給、贈送給外國人的; (六)違反本法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不按規定歸檔或者不按期移交檔案的; (七)明知所保存的檔案面臨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檔案損失的; (八)檔案工作人員玩忽職守,造成檔案損失的。 在利用檔案館的檔案中,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違法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造成損失的,責令賠償損失。 企業事業組織或者個人有第一款第四項、第五項違法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本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征購所出賣或者贈送的檔案。
⑨ 幹部檔案丟失人社局負啥法律責任
幹部檔案丟失人社局肯定要負法律責任。
⑩ 我把別人的檔案丟了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是工作過失,按單位規章制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