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任命法律知識
⑴ 人大常委有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嗎
人大的四項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和監督權,不容易區分,在考試中,考生往往因此失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是被文字表述中的「決定」「否決」等字眼所迷惑,想當然地認為是決定權,二是對四項職權停留在識記層次,未能真正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
首先,我們從定義上界定人大的四項職權:
(一)立法權。狹義的立法權即制定法律的權力,廣義上的立法權則指關於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的權力。在我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省、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二)決定權。決定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各級人大和縣級以上各級人大常委會依照法定程序決定國家和社會或本行政區域內重大事項的權力。
(三)任免權。任免權是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對相關國家機關領導人員及其組成人員進行選舉、任命、罷免、撤職等權力。
(四)監督權。監督權是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監督「一府兩院」工作的權力。
可見,即使同樣是「決定」,關於法律的立、改、廢的決定則是立法權;關於國家幹部人事變動的決定則是任免權;關於其他國家機關或工作人員工作報告的審查與批準的決定則是監督權;關於其他國家機關下年度工作計劃或重大事項預案的審查與批準的決定則屬於決定權。
⑵ 關於人大任命和決定任命的區別
其一,選舉和決定任命的人選職務不同。其二,選舉和決定任命人選的提出程序不同內,全國人大選舉容的國家機構的有關組成人員人選的候選人是由大會主席團提出,地方各級人大選舉的國家機構的有關組成人員的人選,主席團可以提出候選人,代表依法聯名也可以提候選人。而決定任命的人選是由法定提名人提出,只對由法定提名人提出的候選人表示同意或反對,代表不能另提候選人。其三,選舉和決定任命人員的通過程序不同,選舉結束後,大會主席團根據候選人得票數確定選舉結果是否有效,並發布公告,公布各項職務當選人的名單,選舉的法定程序即告完成。決定任命的人選經法定提名人提名,由主席團提交大會投票或其他表決方式進行表決,獲得全體代表過半數的選票後,由大會主席團宣布通過決定,通過決定後,還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決定予以任命。至此,決定任命的法定程序才算完成。
⑶ 誰可以告訴我縣級人大常委會不能任命事業性單位的局長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根據<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法各級政府組織法>的規定.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只能在地方人大閉會時期,罷免本級人民政府正職和副職領導人的權利.
請注意,除了全國人大常委會,任何一級人大常委會只有人事免除和撤職權,沒有人事任命權.原因在於,人大常委會是一個立法機關和監督機關,沒有行政權利.
⑷ 省人民代表大會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權,包括依法選舉並按有關程序任免什麼
省人民代表大會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權,包括依法選舉並按有關程序任免()。
A、貴州省省長、副省長
B、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C、各廳、局的領導幹部
D、各地、縣的領導幹部
⑸ 人大代表都具有專業法律知識嗎
人民代表並不一定都有專業的法律知識。它們的主要用途是代表普通民眾向政府反映情況。能讓政府及時的了解人民的社會問題從而做出正確的制度調整。
⑹ 請問淺議人大如何正確行使人事任免權
發布來源:本站原創
一要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努力實現黨管幹部與人大依法任免的有機統一。在堅持黨管幹部原則不動搖的前提下,人大要積極尋求黨委的支持。建議各級黨委要嚴格按照《黨政幹部選拔任用條例》的規定,進一步規范任用行為,疏通黨委與人大聯系的渠道。特別是人事任免前與人大常委會的信息交流,把人大由一個辦手續的機構,看成一個實質性的權力機關,切實保障和尊重人大的法律地位。加強信息溝通,有利於實現黨委意圖,有利於體現法律的權威性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人大了解黨委意圖也只能有利於工作而更不會添亂。
二要堅持依法任免,規范完善工作機制。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要充分認識任免權的重要性,堅持依法任免,依法辦事。首先,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自覺接受黨的領導,正確處理人大與黨委的關系,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統一起來,善於把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確保黨委意圖的實現。其次、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嚴格依法履行職責,切實行使好選任權。該有人大選舉的幹部,必須提交人代會選舉,應有常委會任免的幹部,必須提請人大常委會決定,切實發揮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國家機關的作用,使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真正擔負起選任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責,糾正幹部任免走過場的現象,使「橡皮圖章」成為「鋼印」。再次,加強人大任免制度建設,完善任免程序。面對現實,人大工作的實踐要求加強任免制度建設,盡快制定出台內涵嚴謹、可操作性強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和任免幹部的細則,明確黨委向人大及其常委會推薦幹部的程序、人大任免幹部的法定要求、選任幹部的任職時限等,完善適合人大機關特點、充滿活力的人事任免工作運行機制,從制度上保障人大任免的嚴肅性。
三要加強監督,真正樹立人大任免的權威。通過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開展執法檢查、視察、調查等,把監督事與監督人結合起來,加強幹部任後監督,促進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執政為民。要有計劃地安排聽取任命人員的執法情況、施政情況及其他工作情況的專項匯報,從匯報中了解任命幹部的法律觀念、執法水平、施政能力等情況,採取領導談話或書面的形式,對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和表揚,對他們工作上的困難和問題給予幫助解決,對他們工作上的不足給予指正和批評。人大常委會要加強任後剛性監督,強化懲戒、震懾功能,對法律賦予的質詢、撤職、罷免等剛性監督手段,要敢於和善於大膽運用,特別要敢於運用撤職、罷免等手段來回收權力,該撤職的不免職,該免職的不留用,從而真正樹立起"一切權力屬於人民"這一理念,真正達到任與免的一致,真正樹立人大任免的權威,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改革大局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從而增強被任命人員的壓力、動力和進取心。總之,加強對任命人員的任後監督,要講求實效,克服過去那種重人事任免、輕任後監督,重工作要求、輕督促落實的做法。
⑺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有沒有任免權捏
可多了,不是開玩笑的:
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任免權和任免形式包括:(1)選舉。選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國家主席、副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2)決定人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決定國務院總理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3)通過人選。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組成人員的人選。(4)罷免。有權罷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國務院組成人員,中央軍事委員會組成人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5)接受辭職。可以接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國務院組成人員,中央軍事委員會組成人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辭職。
*************
違法必究是依法治國的必要保證。
⑻ 對人大如何行使人事任免權的思考
人事任免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如何更好的行使人事監督權,是新形勢下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充分發揮監督職能,增強監督實效的一項重要課題,需要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不斷進行探索與研究。 領導重視是行使人事任免權的前提。人事任免權是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代表人民意志,依法對國家機關領導人員及其組成 人員進行任命的權力,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法定職權。所以,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領導,特別是各級黨委領導,要增強認識,高度重視,走出「人大人事任免就是走過場」的認識誤區,認真嚴肅對待人大人事任免權的行使,為人事任免權的有效行使,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資格審查「不缺位」。「一府兩院」向人大常委會提報擬任命人員名單後,人大常委會人事任免工作機構要按照《公務員法》、《黨政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和《法官法》、《檢察官法》的有關規定,對擬任命人員的任職資格進行審查,從源頭上把好第一關。擬任命人員情況簡介要詳細,不僅要介紹基本情況、工作簡歷,更要包括工作能力、工作實績、優缺點等,做到全面准確。「一府兩院」主要負責人、政府組成部門主要負責人職位變動需人大任命的,要提報審計機關的離任審計報告,把好「廉政關」。 任前考法「要到位」。對擬任命「一府兩院」幹部進行任前法律知識考試,其目的是督促被任命人員加強法律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法律水平和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能力。但任前考法往往流於形式,起不到應有效果。任前考法要做到嚴肅、嚴格、科學。一要嚴肅,即每一位被任命人員都必須參加法律知識考試,考試不合格者不予任命;因正當理由缺考的,要進行補考,不補考或補考不及格的,不予任命。二要嚴格,考試工作要由專門機構具體組織,只列考試范圍,對試題進行保密,杜絕試題泄露。三要科學,要探索建立題庫制度,根據被任命人員的工作職責分別出題,增強考試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審議任命「重實效」。各級人大常委會會議進行人事任命審議時,首先要聽取提請人事和組織部門對擬任人員的情況介紹,然後人大人事任免工作機構作任職資格審查及民意測評情況介紹。投票表決前,擬任命人員作表態發言,並回答常委會組成 人員的詢問,便於常委會組成 人員更加直接全面地了解擬任命人員情況,做到審議投票時有的放失。投票表決時,不同意的,要在表決票上說明理由,以便擬任命人員進行整改,做到有結論,有理由。通過任命後,被任命人員要作表態發言,報告履職目標,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 任後監督「不放鬆」。被任命人員要定期向人大常委會進行書面述職;必要時,人大常委會要組織人大代表對被任命人員進行述職評議,全面掌握被任命人員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執行人大決議決定、辦理代表建議、廉潔自律等方面情況,以進一步增強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意識。 (山東省青州市人大常委會 趙建華)
⑼ 人大任命與政府任命的區別
在中國,只有黨政一體才能稱之為國家幹部!組織部任命的是黨內職務,人大任命的是行政職務。市長一職的任命由同級人大選舉,報請上級人大會批准。但國家有規定,各級黨政軍正職必須由黨委常委會常委兼任,所以市長一職,需要上級黨委和上級人大共同擬定,任命書分兩份,一份是由上級人大頒發的市長任命書,一份是上級黨委組織部的黨內職務任命書!中國是一個民主國家,是由各民主黨派,社會團體和每一位中國公民組成的,大家通過政治協商會議的協商來共同治理國家,政治協商會議國家決定執政黨派,在執政黨的政治領導下治理國家。國家國策的制定,管理,人事權歸中國人民,但為了保證執政黨的領導地位,各級政府正職必須由共產黨兼任,設立共產黨委員會。大家通過政治協商,設立國務院,國家行政管理具體工作,由國務院負責。國務院對執政黨和人大負責!所以看出,中國的最高權利機構就是人大,其次為政協,然後是共產黨,最後是國務院。由於各級行政正職都由共產黨兼任,再加上解放軍完全歸共產黨領導,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就成了實際上的老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