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用微信借據有法律效力

用微信借據有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12-11 03:13:57

① 微信上打的借條法律上認可嗎

不能一概而論。

② 微信上寫借條有效嗎

根據新規定 微信上寫借條有效 屬於電子數據 提供給法庭時 要提前列印出來

③ 用微信發借條有法律依據嗎

微信發借條可作為訴訟證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16條第2款、第3款:

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

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適用電子數據的規定。

(3)用微信借據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1、微信聊天記錄作為證據須滿足什麼條件?

能作為證據的,都要滿足證據的「三性」即真實性、合法性和關聯性,微信聊天記錄也是一樣的。在提交微信聊天記錄後,庭審對提交的證據要做「三性」認定。

首先,是真實性——要確認微信聊天記錄的使用人就是案件當事人。

其次,是合法性——獲取微信聊天記錄的途徑和手段要合法,不合法的會排除。

最後,是關聯性——要確保聊天記錄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不能被篡改,電子數據應保存在終端載體中。

2、微信聊天記錄,如何保證證據效力

(1)保存原始記錄。微信聊天記錄容易毀滅,平時應當注意收藏可能有用的語音記錄。截圖後,原來的聊天記錄也應保存,否則對方否認時,將無從查證。

(2)注意微信內容的連續性。如果聊天記錄涉及語音,語音應未經過處理,具有連續性、真實性。

(3)微信語音內容應盡量清晰、准確,雙方就所談論的問題及表態均有明示。

(4)盡量搜集除了微信內容之外的其他相關證據來佐證。

3、可以將聊天記錄進行公證嗎?

微信聊天記錄也可以通過公證來保存證據。通常的做法是截屏保存聊天記錄,但證明微信使用人是誰,也是公證中要解決的一大問題。公證中證明微信使用人的身份,可通過下列信息獲取證據:

(1)聊天中有能體現對方身份信息的內容;

(2)對方的微信是直接和手機號碼綁定;

(3)通過朋友圈內容來判定,如發布本人照片,可以截屏保存,用來證明身份。

但請注意,做這類公證有個前提條件是,必須是本人的手機,本人的微信賬號。如果申請人獨自一人拿著老公的手機過來,要求公證老公和「小三」的出軌聊天記錄、照片等,公證員肯定會拒絕。

不過法官則表示:公證過的微信聊天記錄和沒有公證過的記錄,證明效力上是差不多的。

參考資料: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④ 微信借條有法律效力嗎

微信的借條如果具備下列要件的,有法律效力:借貸雙方均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借貸的意思表示真實;以及借貸合同的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也不違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六百六十八條
借款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借款種類、幣種、用途、數額、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等條款。
第六百八十條
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沒有利息。
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當事人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自然人之間借款的,視為沒有利息。

⑤ 以微信的方式寫的欠條有法律效益嗎

微信打的欠條,一樣具有法律效力。只要欠條內容規范、齊全一樣受法律保護。《最高版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權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六條 :原告僅依據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提起民間借貸訴訟,被告抗辯已經償還借款,被告應當對其主張提供證據證明。被告提供相應證據證明其主張後,原告仍應就借貸關系的成立承擔舉證證明責任。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五條的規定,在合同糾紛案件中,主張合同關系成立並生效的一方當事人應當對合同訂立和生效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所以在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不應簡單地將借條作為完全排斥其他證據證明效力的唯一債權憑證。在綜合雙方提供的證據和訴辯主張後,認為出借人所主張的借款資金來源和交付過程不符合日常經驗法則和高度蓋然性標准,存在明顯不合理性,無法就借款的實際交付形成心證的,應認定借款未實際交付。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借條是民間借貸糾紛中最有力證據。

⑥ 微信中的借條有法律效力嗎

如果微信借條有明確的借款信息,借貸關系一目瞭然,能夠從聊天記錄中明確借貸關系的存在,則微信借條有法律效力。如果微信中沒有提到雙方的借貸關系,甚至只有一個轉賬記錄,那麼如何證明轉賬為借貸是非常困難的。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一十六條視聽資料包括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適用電子數據的規定。

⑦ 微信里開通了「借條」功能,微信借條具備法律效益嗎

微信借條具備法律效益

用戶在微信打開“騰訊電子簽”小程序,可以看到“小借條”標簽,選擇“前往創建”即可使用“個人借條模版”創建借條。小借條分為“借給我”和“我借出”,在小借條中雙方需要填寫姓名和身份證號,選擇借款金額、事由和借款期,並約定還款方式。小借條還具備“還款提醒”功能,還款日當天,平台會通過簡訊提醒借款人還款。電子借條嚴格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具備完全的法律效力。

⑧ 微信上發的借條有法律效應嗎

微信最近上線了一個「借條功能」,主要用於管理各種收據、雙方簽訂租房合同等,那麼微信電子借條在法律上有效嗎?

本期視頻是由iPhone 12手機、iOS14.6系統、微信8.0.7版本錄制的。

微信借條其實就是以電子的方式訂立的合同,屬於電子合同。根據《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條的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因此,微信借條是受法律保護的。雖然收據具有法律效力,但記錄的信息有限,建議配合銀行或微信支付轉賬使用,或者使用更規范的合同文本。

熱點內容
宋冰律師 發布:2025-09-18 23:16:45 瀏覽:966
17年行政訴訟法 發布:2025-09-18 23:03:52 瀏覽:923
江河湖泊保護條例 發布:2025-09-18 22:59:01 瀏覽:679
勞動法60周歲 發布:2025-09-18 22:50:50 瀏覽:778
經濟法中的系數 發布:2025-09-18 22:41:12 瀏覽:765
合同法選修課 發布:2025-09-18 22:12:38 瀏覽:833
貴州民族大學法律碩士2020 發布:2025-09-18 22:11:17 瀏覽:204
道德與法的關系是什麼 發布:2025-09-18 21:57:29 瀏覽:584
黨紀處分條例暫行規定 發布:2025-09-18 21:55:04 瀏覽:923
南通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5-09-18 21:44:23 瀏覽: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