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狀負法律責任嘛
Ⅰ 到政府告狀被拘留算什麼罪
政府有信訪部門,也有紀檢部門,上訪到信訪部門,告狀到紀檢部門,在市政府門口告狀,不聽勸阻,影響政府辦公,屬於擾亂單位秩序,最多可拘留15日,如造成嚴重後果,要負刑事責任。
Ⅱ 告狀是不是輸家負責一切責任
告狀並不是書家負責,一些的人一般只會劃分各自的責任。
Ⅲ 告狀,輸了,要付什麼責任啊
我覺得應該從兩個方面講。如果是證據布穀確診。取證不夠准確。取證不夠屬實。這說明你在調查取證的過程中論證的不夠清楚。那就應該承擔一定的訴訟費和告狀的費用。如果說證據虛構,證據有假的。不是實際存在的。你取的證據是續編的。比較正確。無心他人。對他人的名義對社會造成了極壞的影響。那你就要承擔刑事責任。也就是你犯的是無心罪。所以只有害你。對這個案件的性質是怎麼判定的?群主要受到經濟的負責。要承擔法律責任。所以說在高檔鞋你要慎重思考。你的理由是否充足?師傅能說明事實。你問題。則你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Ⅳ 只要有人告狀,法院就受理嗎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11條規定,對下列起訴,人民法院可以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①對原告的起訴是屬於行政訴訟受訴范圍的告知原告應提起行政訴訟;
②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糾紛自願達成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關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應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應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④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應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⑤對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應按照申訴處理,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⑥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⑦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6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Ⅳ 隨便告狀要付法律責任嗎
屬於濫用訴權
Ⅵ 老師無緣無故打人 是否可以告狀 告他什麼罪
報警,公安部門會根據受害者傷情的不同,做出不同的處理:
一、根據《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通俗的說,故意傷害致人輕傷的,就可以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故意傷害致人輕傷,兩種情況:一是公安機關立案偵察,證據齊全後報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最後經法院審判。一旦公安機關予以立案偵查,進入訴訟程序,意味著,國家公權力的介入,意味著國家對於違法犯罪的行為追究刑事責任。公訴案件就不能私了。二是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屬於自訴案件,自訴案件主要還是鼓勵和解,原告只要自願撤訴被告就不必負法律責任,在實踐中,如果真的是輕傷,一般只要達成了賠償協議並執行了,一般不會判刑.
三、法醫鑒定為輕微傷的輕微傷害案件,公安機關進行雙方調解、賠償醫療費等達成協議,還可以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對打人者進行行政拘留、罰款等。 如果賠償達不成協議,可以向當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傷害所受的損失。
Ⅶ 聯名告狀有沒有法律效力
只要簽字就應當對告狀信承擔法律責任。
Ⅷ 明知他人是犯法,但縱容他人為惡人告狀是符合什麼法律追究責任呢
這種行為是一種嚴重的包庇罪,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Ⅸ 怎麼樣告狀到法院
如何到法院去告狀?
|
瀏覽:55
|
更新:
2013-08-11 10:34
弄清楚能不能告狀。要告狀,你就是原告,所謂原告人是指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以自己的名義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因而引起訴訟發生的人就是原告人。能不能告別人,就是說你有無原告的資格或者說你與所爭議的糾紛有無直接利害關系。民事訴訟必須由原告主動提起,如果當事人不提起訴訟,法院就不予理會,不主動地加以干預,也就是不告不理,民不告官不管。原告必須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必須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也就是說必須是為自己的權益而參加訴訟,如果是為別人的權益而參加訴訟,則不屬於原告。
弄清楚准備要告誰。也就是你告的對象是誰,被告是誰。告狀必須要有「明確的被告」,明確的被告是指被告確實存在,企業、事業單位或其他組織要有準確的名稱,個人則必須要有姓名,同時還必須搞清楚這些企事業單位、其他組織或個人的基本情況,如公民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工作單位、住址等,企事業單位則必須有名稱、住所地、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的姓名職務,並且被告必須是實際存在,已經死亡的公民或已注銷的法人單位是不能作為當事人的。當然如果已經死亡的公民或已經注銷的企事業單位與原告確有經濟往來,必須由其權利義務的承受者來屐義務的話,則必須搞清楚已經死亡的公民的繼承人,或已注銷的企事業單位的權利義務的承受者,否則就不能對他提起訴訟。當然這里所指的被告,可能確實是被告,也可能不會是被告,但至少必須有一個是被告,否則原告就要承擔告錯了的法律責任。
弄清楚以什麼由頭告人。也就是說你要搞清楚你告的案由是什麼,或者說打的是什麼官司,因為不同的案由所適用的法律是不一樣的,如同樣是購買商品,有的會以買賣合同為由提起訴訟,有的則會以侵犯消費者權益為由提起訴訟。如果以買賣合同為由起訴,則只能適用《合同法》追究對方的違約責任;而以侵權為由提起訴訟,可以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時甚至可以要求對方雙倍賠償。有時同一個案件,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起訴訟。如同樣是一個病人,因為被醫院無故切掉了胃,病人既可以提起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也可以提起人身侵權損害賠償糾紛,還可以提起醫療服務合同糾紛。這些都是法律所允許的。
弄清楚告狀要達到的目的。這其中包括你的訴訟請求是什麼?就是說你通過告狀請求法院解決什麼問題,比如,請求解除婚姻關系、請求履行合同、請求賠償。有時候一個案件,會有很多訴訟請求,如一起名譽權糾紛案件,其訴訟請求為:一、請求判令被告停止對原告名譽權的侵害;二、請求判令被告賠償原告名譽權的精神損失人民幣1000元;三、請求判令被告在公開發行的報刊上向原告賠禮道歉。對於這些訴訟請求要明確具體,因為現在的民事訴訟,人民法院只是在當事人的訴訟請求范圍內進行審理,超出訴訟請求范圍,人民法院可以不審,因此,你在告狀時,有幾項訴訟請求,就必須寫幾項,千萬不要遺漏了訴訟請求。
弄清楚憑什麼去告人。這里所要講的就是提起訴訟的證據。你說別人侵權,你就得出示你有何種權利,別人侵犯了你的什麼權利,以什麼方式侵犯你的權利,以何種行為侵犯的權利,侵犯你的權利給你造成什麼後果,侵權行為與侵權結果之間有何因果關系。在告狀之前必須要收集到足夠的證據來支持你的訴訟請求,反之則要審查你的訴訟請求有無事實根據,有無證據來支持。按照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誰主張,誰舉證。作為原告來講,既然要提起訴訟,要告別人你就得承擔舉證責任,否則就會出現口說無憑的結果,就會被人民法院以證據不足為由駁回訴訟請求。
弄清楚到哪個門口告狀。首先你要告狀,那麼你所告的事必須是屬人民法院主管的事,民事糾紛種類繁多,數量巨大,訴訟並非是解決民事糾紛的唯一途徑,除訴訟外,還有人民調解、仲裁等。凡是法律規定屬於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人民法院必須受理審判,人民法院想不管都不行。凡不屬人民法院主管的案件,就是法院想管也管不了。因此,打官司首先必須是人民法院主管的范圍,你起訴的事應該是由法院管。其次你要告狀,那麼你所告的事必須是屬於受訴人民法院管轄范圍,這里所要解決的是你的事情,應該由哪一個法院受理,這就涉及到法院的管轄問題。管轄是指在法院系統內部確定各級法院之間以及同級法院之間管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的管轄,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情形:一是級別管轄,是指劃分上下級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的管轄。法律規定:基層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是也有例外,同樣是離婚官司或經濟合同糾紛的官司,有的由基層法院一審,有的由中級法院一審,這也是法律規定的。中級法院直接受理的一審案件有:重大涉外案件,即爭議標的額大,或者案情復雜,或者居住地國外的當事人人數眾多的涉外案件。在本轄區內的重大影響的案件,爭議標的額在50萬元或100萬元以上的民事案件, 知識產權案件以及最高法院確定由中級法院審理的案件。二是地域管轄。級別管轄是劃分上下級法院之間的管轄范圍,那麼,地域就是劃分同級法院受理第一審案件的范圍。我國對一般地域管轄實行\"原告就被告\"的原則。即被告的住所地在哪個法院轄區,就由哪個法院受理。民事訴訟法規定:對公民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此外,還有特殊地域管轄或專屬管轄,具體內容可以參閱民訴法第24條至第33條。這是以訴訟標的所在地、法律事實所在地為標准所確定的管轄。
應當向法院提交訴狀。打官司應當向法院提交訴狀並按被告人的人數提出訴狀副本,起訴用訴狀可以使訴的標的、訴的理由明確肯定,便於人民法院審查受理和組織審判的進行。要求原告人按被告人的人數副本提出訴狀副本,便於被告人答辯,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助於審判的順利進行。如果被告人接到訴狀副本自知無理而自動履行了義務,也可以免除不必要的訴訟。
交納必要的訴訟費用。這種交費只是屬於預交性質,官司打完了,到底由誰承擔訴訟費,在法院生效的法律文書中將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如果你確實無力交納訴訟費,而你的合法權益又急需得到法律的保護,你可以向法院申請減免訴訟費用,如果你既不按照規定如期交納訴訟費,又不申請減、免、緩交訴訟費用,人民法院將按撤訴處理,你的起訴將得不到繼續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