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合同法律效力的概念及內容
1. 電子合同具備怎樣的法律效力
(一)、電子合同具有書面形式的法律效力
迄今,我們對「文件」並沒有法定的定義,但約定俗成的觀點是:
書面做成的並能提供某種信息。
但隨著電子合同的發展,不少國家已意識到運用法律確定其效力的必要性。聯合國際貿易法委員會1996年6月採用了《電子商業示範法》,該法指出:因為數碼信息具有以後被引用的可能性,足以擔當書面文件的任務,不能僅僅因為信息採用的方式是數碼信息而否定其法律效力、有效性和可強制執行性。
我國即將於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新《合同法》已將傳統的書面合同形式擴大到數據電文形式。第十一條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以及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也就是說,不管合同採用什麼載體,只要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即視為符合法律對」書面「的要求,這實際上已賦於了電子合同與傳統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這種規定也完全符合國際貿易委員會建議採用的」同等功能法「。
(二)、電子簽名的效力與電子合同的成立
但是,按照新《合同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只有「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電子合同未必具有傳統概念下的書面正式文本,此時所謂的簽字蓋章也就有了新的概念和方式,這就是電子簽名。
如同傳統合同簽字蓋章方才生效一樣,電子簽名無效,則無法導致電子合同有效。
在傳統合同中,手簽名或加蓋公章的行為有二種功能:
一是表明合同各方的身份;
二是表明受合法約束的意願。
但在電子商務中,傳統的簽名方式很難應用於這種電子交易方式。因此,人們開始採用電子簽名機制來相互證明身份。這種電子簽名由符號及代碼組成,具備了上述簽名的特點和作用。但現在,多數國家的法律及實踐中,仍將簽名局限在手簽這一范圍。因此,隨著電子簽名確認技術問題的解決,需要從法律上給予其認可,確認其效力。目前國際上已普遍採取通過建立電子商務認證中心,建立起類似印鑒管理和登記制度擔當起對電子文書的真實性證明和鑒定的責任。而《電子商業示範法》第7條已經對簽名這一定義進行了拓寬,從而使電子簽名也包括在內。
2. 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有哪些特點
電子合同因其載體和操作過程不同於傳統書面合同,故具有以下特點:
1.訂立合同的雙方或多方在網路上運作,可以互不見面。合同內容等信息記錄在計算機或磁碟中介載體中,其修改、流轉、儲存等過程均在計算機內進行。
2.表示合同生效的傳統簽字蓋章方式被數字簽名(即電子簽名)所代替。
3.電子合同的生效地點為收件人的主營業地;沒有主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
4.電子合同所依賴的電子數據具有易消失性和易改動性。電子數據以磁性介質保存,是無形物,改動、偽造不易留痕跡,其作為證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 電子合同的特徵和法律效力
電子合同的特徵:
根據《電子簽名法》相關規定,使用可靠的電子簽名簽署的電子合同具備與手寫簽字或蓋章的紙質合同同等的法律有效性。
又,根據《電子簽名法》第14條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同時,第13條規定,電子簽名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才可視為可靠的電子簽名:
(1)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2)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3)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4)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結合《合同法》和《電子簽名法》的相關規定,我們歸納總結一份有效的電子合同應當具備以下特徵:
1、數據電文原件,能夠可靠地保持內容完整、防篡改,滿足法律規定的原件形式及文件保存要求;
2、電子簽名,能夠標識簽署人、簽署時間,防篡改,滿足法律規定的有效電子簽名要求;
3、身份經過第三方有效認證,滿足法律規定的認證要求。
綜上,有效的電子合同具備的特徵也是保障其具備法律效力的重要條件(不具備上述特徵的電子合同如有其它輔助證明,在法院判例上也可證明其法律有效性,但從證據力完整性與有效性上不確定性較多,故企業在啟用電子合同時務必謹慎選用合規有效的電子合同產品)。
4. 電子合同具備什麼樣的法律效力
電子合同的成立並不等於電子合同的生效,電子合同的生效,是指已經成立的合同符合法律規定的生效要件。雖然我國的《合同法》沒有對合同的生效做出具體的規定,但是電子合同是一種典型的民事法律關系。我國的《民法通則》第55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以下幾個要件: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2、意思表示真實。3、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這些條件是合同生效的一般要件,有的電子合同還需具備特殊要件,如有些特殊的電子合同還需到有關部門辦理批准登記手續後才能生效。合同生效後,對簽訂合同的當事人都具有約束力。各方當事人都應當按照合同履行各自義務。
5. 電子合同的概念和特徵是什麼
概念:
電子合同就是以數據電文為載體的合同。由於電子合同本質上仍屬合同范疇,因而對電子合同具體概念性的解釋需結合《合同法》上對「合同」的解釋加以說明,即:電子合同是平等主體的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以數據電文為載體,並利用電子通信手段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特徵:
根據《電子簽名法》相關規定,使用可靠的電子簽名簽署的電子合同具備與手寫簽字或蓋章的紙質合同同等的法律有效性。
又,根據《電子簽名法》第14條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同時,第13條規定,電子簽名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才可視為可靠的電子簽名:
(1)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2)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3)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4)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結合《合同法》和《電子簽名法》的相關規定,我們歸納總結一份有效的電子合同應當具備以下特徵:
1、數據電文原件,能夠可靠地保持內容完整、防篡改,滿足法律規定的原件形式及文件保存要求;
2、電子簽名,能夠標識簽署人、簽署時間,防篡改,滿足法律規定的有效電子簽名要求;
3、身份經過第三方有效認證,滿足法律規定的認證要求。
綜上,有效的電子合同具備的特徵也是保障其具備法律效力的重要條件(不具備上述特徵的電子合同如有其它輔助證明,在法院判例上也可證明其法律有效性,但從證據力完整性與有效性上不確定性較多,故企業在啟用電子合同時務必謹慎選用合規有效的電子合同產品)。
6. 關於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有哪些法律規定
我國目前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中華回人民共答和國電子商務法》等對電子合同做出相關規定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電子簽名法》第十三條規定:「電子簽名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視為可靠的電子簽名:
(一)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二)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三)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四)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7. 電子合同具備法律效力需要保護哪些方面
你好!關於電子合同的生效要件有哪些?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為您答疑解惑,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電子合同的生效要件有哪些
為合同特殊形式的電子合同的生效需具備以下幾個法定條件:
1、訂約主體是雙方或多方當事人。
訂約主體是指實際訂立合同的人,他們既可以是未來的合同當事人,亦可是合同當事人的代理人。對於不具備相應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訂立的電子合同的效力,有人從保護無過錯方當事人利益的角度考慮,認為應將使用電信的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視為有行為能力人。但是,這樣無疑會鼓勵網路上不負責任行為的產生及泛濫,非但保護無過錯方當事人的初衷不會實現,反而會損害雙方當事人的利益,而且這樣也與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制度的主旨不符。因此,一方當事人缺乏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的電子合同也應當確定為無效或效力待定的合同。
2、電子意思表示真實。
即利用資訊處理系統或者電腦為真實意思表示的情形。意思表示由兩個因素構成:一是內心意思之主觀要件,二是此意識外部表示之客觀要件。但隨著科技的進步,當事人可能運用機械的或自動化的方式來為要約或承諾作出意思表示。在網路發達的今日,計算機程序或主機在其程序設計的范圍內自行「意思表示」,而當事人則完全不介入意思表示的過程,此為「電子代理人」,電子代理人應獨立代表個人的意思表示或接受意思表示,其所代表的個人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3、合同的成立應具備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
我國合同的締結方式必須經過要約、承諾兩個階段,並達成一致的意思表示。電子合同的要約是指表意人通過網路發出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通過網路作出承諾,一般都是針對網路上發出的要約而作出的。承諾人既可以電子郵件的形式,也可以點擊的方式作出承諾。如果僅僅只是在網上進行談判,而在網下通過面對面的簽約或以電話電報等方式作出承諾,則仍然屬於一般合同訂立中的承諾,而不是在訂立電子合同中所作出的承諾。
來源:http://china.findlaw.cn/
8. 電子合同是什麼,怎麼保障法律效力
(一)電子簽名的功能等同原則
(1)《電子商務示範法》中的簽名等同功能
(2)功能等同原則的意義
(二)電子簽名法律效力的確定性
(1)貿法會消除數據電文不確定性的努力
(2)數據電文的法律確定性規則
具體來講,數據電文的法律有效性體現在幾下幾個方面:
1.電子簽名能夠滿足法律的要求
2.電子簽名是可靠的
(3).我國的立法模式
我國《電子簽名法》(徵求意見稿)也採取了折中「技術中立」和「技術特定」的立法模式:
(1)電子簽名的「技術中立」。規定廣義的電子簽名,是指在電子信息中用於識別簽名者身份並表明簽名者認可其中信息內容的聲音、符號和程序等。與簽署目的相適應的安全的電子簽名具有與書寫簽名同等的效力。電子簽名要達到書寫簽名的法律效果,須具備兩個方面:一是電子簽名應具有哪些功能、發揮哪些作用,才能取代手寫簽名,這是合法性的基礎;二是它如何才能保證其功能、作用的發揮,需要具備哪些條件,這是合法性的重要條件。
(2)電子簽名的「技術特定」。法律以功能等同原則解決了電子簽名的合法性問題,但是它並不能保證電子簽名具有確定的法律效力,這就需要法律規定電子簽名具有法律確定性的條件,因此規定:
符合下列條件的電子簽名可視為是安全的:
(1)簽名生成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應當屬簽名人獨有;
(2)簽署時簽名生成數據由簽名人所控制;
(3)簽署後,對簽名的任何改動均可被發覺;
(4)如果法律要求簽名的目的是保證所簽署的信息的完整性,簽署後對所簽署的信息的內容和形式任何改動均可被發覺。
前款規定,如果有相反證據證明,仍可視為不安全的。
以上規定不排除當事人選擇其認為安全的其他簽名技術。
這種電子簽名立法模式其實就是折中式的立法,有的電子商務立法將其稱為「安全電子簽名」或「強化電子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