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董事會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董事會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2-11 10:04:48

⑴ 董事高管違反忠實法定義務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我國公司法規定的高管人員的忠實義務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
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專益屬;不得利用職權收受賄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侵佔公司財產;不得挪用公司資金;不得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不得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不得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不得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不得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不得擅自披露公司秘密等。

如果違反忠實義務,違反忠實義務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
此外還有股東可能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以及如果違反了忠實義務給公司造成損失,應當賠償。

⑵ 公司出現違法事件,股東擔什麼責任

公司出現違法事件,股東不承擔責任。

股東是股份制公司的出資人或叫投資人。股東是股份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中持有股份的人,有權出席股東大會並有表決權,也指其他合資經營的工商企業的投資者。從一般意義上說,股東是指持有公司股份或向公司出資者。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有權查閱、參照公司章程、股東會決議記錄、董事會會決議、監事會會決議和財務會計報告;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有權查閱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公司債券存根、股東大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財務會計報告。

股東對公司的經營提出建議或者質詢,董事、管層人員應當如實向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事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不得妨礙監事會或者監事行使職權;有權知悉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從公司獲得報酬的情況;股東(大)會有權要求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列席股東會議並接受股東的質詢。

(2)董事會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股東的義務: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

二、按時足額繳納出資,不得抽逃出資;

三、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四、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參考資料:

股東-網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⑶ 公司有欺詐行為(董事會的決定),做為執行者CEO(僱用關系)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連帶責任.因為經理是執行董事會決議,他只是公司的代表,而真正需要負責的是整個公司.由於公司是合夥制,所以承擔有限連帶責任

⑷ 董事高管的法定義務及法律責任

公司高管的勤勉責任義務清單

一、 概念
勤勉義務(Duty of Care),也稱注意義務或審慎義務,和忠實義務一並構成公司董事和高管法律義務的兩大種類。忠實義務的著重點在於董事行為的目的和做出決策的出發點是否正確,是否是為了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勤勉義務的著重點則是董事行為本身和做出決策的過程是否盡職和是否到位。
二、 我國相關法律規定
我國公司法關於董事勤勉標準的規定屬於典型的嚴格勤勉標准,公司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根據該規定,董事只要違反一般勤勉義務、給公司造成了損失,就需要承擔賠償責任。這種規定與德國和法國的做法是基本一致的。但由於我國公司法、證券法中追究公司董事民事責任的訴訟機制正趨於不斷完善,相關機制對董事已產生明顯的威懾力,故公司法中對董事勤勉義務的嚴格要求難免造成董事經營上的謹小慎微與保守,不利於最大限度地維護公司和股東的根本利益。因此從長遠來看,我國公司法中有關董事嚴格勤勉標準的規定與擴大公司自治的立法初衷並不合拍,更科學的做法應當是在強化董事責任訴訟機制的同時,適當放鬆對其勤勉標準的要求,借鑒日本的做法實行折衷的嚴格勤勉標准。
三、勤勉義務的具體表現
勤勉義務的具體表現是董事行使職權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參加董事會會議並做出決議。因此,關於董事勤勉義務的要求也主要體現在董事會會議方面。根據勤勉義務的要求,董事應當親自出席董事會會議,應就公司董事會所討論和決議的事項加以合理、謹慎的注意;應當在法律、公司章程允許的公司目的范圍之內和其應有的許可權內作出決議;就董事會決議的事項有異議時應當將其異議記入董事會會議記錄;在發現董事會聘任的經營管理人員不能勝任時,應當及時建議董事會將其解聘;當其不能履行董事職責時,應當及時提出辭任,等等。
四、董事違反勤勉義務時的歸責原則
勤勉義務雖然是公司法的一個關鍵構成部分,在公司治理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但其作用的發揮卻必須以健全的民事責任機制為支撐,相關民事責任機制的關鍵是董事應根據何種歸責原則來承擔責任。傳統民法理論中的民事責任主要可分為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兩類,其中,侵權責任的基本歸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而違約責任的基本歸責原則是無過錯責任原則。董事作為公司財產的實際,管理者因其違反勤勉義務時的行為同時具有侵權行為和違約行為的雙重特徵,故受其行為損害的公司及其股東從理論上應享有追究其過錯或無過錯責任的選擇權。
從相關國家的法律規定來看,各國在董事歸責問題上採取的基本上都是過錯責任原則。畢竟,相對於無過錯責任不考慮行為人的主觀狀態及應受譴責的程度,過錯責任以行為人的主觀意志狀態作為確定責任歸屬的根據,在行為指導、道德評判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勤勉義務考察的主要是董事的經營能力,不同的董事在經營能力上會存在客觀的差異。若對董事勤勉義務的要求過於苛刻,既不利於選聘合格人士擔任公司董事職務,也不利於調動在任董事的創新積極性,有礙於公司在復雜商業環境中的高效決策與成功運營。也正是基於這種考慮,美、英等國不但堅持董事歸責上的過錯責任原則,還允許有條件地免除或減輕董事違反勤勉義務並構成重大過失時的賠償責任。
我國公司法有關董事違反勤勉義務時歸責原則的規定存在明顯的缺陷。具體來說,根據公司法第一百五十條關於董事只要違反法律法規或公司章程,給公司造成了損失,就應承擔賠償責任的規定,董事不存在任何免責的理由,似乎未考慮董事的主觀過錯問題,實行的應是無過錯責任原則。而根據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董事僅在無證據證明其參與的董事會決議給公司造成嚴重損失而其無過錯時,才承擔賠償責任,實行的又應是過錯責任原則。換言之,若董事不能證明其無過錯,就推定其存在過錯並應承擔賠償責任。因第一百五十條是關於董事責任的原則性規定,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二款只是對特定情形下董事責任的規定,二者之間缺少必要的銜接,很容易讓人產生理解上的錯誤和混淆。並且,相關條款或者未考慮董事的主觀過錯,或者未充分考慮其主觀過錯程度,不利於有效阻止董事的不當行為,並無法為善意董事的正常商業經營行為提供激勵。
為消除公司法的上述缺陷,有必要盡快對公司法的相關董事責任條款進行完善,具體方案為:一是在公司法第一百五十條現有內容之後增加但書條款,即增加「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以與其他責任條款相銜接;二是增加規定董事免責的情形,免除或減輕董事的一般過失責任。具體可借鑒日、韓等國法律的做法,規定「董事違反勤勉義務,但善意且無重大過失時,應減輕或免除其賠償責任」。如此完善之後,一可改變公司法目前關於董事歸責方面的不合理規定,將董事違反義務(包括勤勉義務)時的歸責原則統一為過錯責任原則,董事在舉證證明自己無過錯時,可免予賠償責任;二可為董事的正常經營管理行為留下適當的自由空間。而在董事歸責原則明確、董事並享有適當自由決策空間的前提下,現行法律中針對董事的訴訟索賠機制也有望切實發揮其功能,從而形成對董事行為系統有效的約束與激勵。

⑸ 公司出事董事會成員需要付法律責任嗎

主要的一點看董事會成員是否知情或者參與,如果知情後採取及時補救措施,是可以相應免除或減輕其責任。

⑹ 公司董事會決定將公司資金以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儲存,是否違法如果違法,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違法啊 責令改正,處以罰款啊

⑺ 董事監事承擔法律責任嗎

公司監事因其享有律和公司章程授予的參與管理、監督公司事務的職權,其需要對公司履行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違法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公司監事的法律職責:

1.檢查公司財務。檢查公司財務,主要是審核、查閱公司的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財務會計資料。

2.監督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履職情況及提出罷免建議。

3.要求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糾正其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

4.提議召開及召集、主持臨時股東會會議。

5.向股東會會議提出提案。

6.依法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提起訴訟。

7.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

監事享有法律和公司章程授予的參與管理、監督公司事務的職權,同時負有對公司忠實和勤勉義務。在執行公司職務時,應當依照法律和公司章程行使職權,履行義務,維護公司的利益。

二、公司監事的法律責任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為促使監事依法為公司利益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使公司的合法權益在受到侵害時能得到恢復或補償,《公司法》明確規定了監事違法執行職務給公司造成損害所承擔的法律責任。

法律快車知識拓展:

第一百四十七條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職權收受賄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佔公司的財產。

第一百四十八條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挪用公司資金;

(二)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

(三)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

(四)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
(五)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

(六)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

(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

(八)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

第一百四十九條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⑻ 大股東委派的人的違法行為是否要大股東承擔責任

  1. 根據抄公司法第四十襲七條董事會對股東會負責,行使下列職權:
    (八)決定公司內部管理機構的設置;
    (九)決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經理及其報酬事項,並根據經理的提名決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經理、財務負責人及其報酬事項;
    所以,高管應該由董事會決定
    2.根據公司法的規定,股東會是權力機構、董事會是執行機構。所以真正的權利人是股東大會,而股東大會是由全體股東組成,對於執行機構出現的問題,當然要由權力執行機構承擔連帶責任。對於中外合資企業,一定要在公司章程裡面做好約定,以免出現糾紛,如果有疑問可來電咨詢,

來源:http://china.findlaw.cn/

熱點內容
宋冰律師 發布:2025-09-18 23:16:45 瀏覽:966
17年行政訴訟法 發布:2025-09-18 23:03:52 瀏覽:923
江河湖泊保護條例 發布:2025-09-18 22:59:01 瀏覽:679
勞動法60周歲 發布:2025-09-18 22:50:50 瀏覽:778
經濟法中的系數 發布:2025-09-18 22:41:12 瀏覽:765
合同法選修課 發布:2025-09-18 22:12:38 瀏覽:833
貴州民族大學法律碩士2020 發布:2025-09-18 22:11:17 瀏覽:204
道德與法的關系是什麼 發布:2025-09-18 21:57:29 瀏覽:584
黨紀處分條例暫行規定 發布:2025-09-18 21:55:04 瀏覽:923
南通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5-09-18 21:44:23 瀏覽: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