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言語不當追究法律責任

言語不當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2-17 19:25:21

❶ 言語辱罵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違反了治安管理法和刑法的有關規定。按情況嚴重程度不同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1)言語不當追究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言語辱罵形成犯罪的條件:

1、侮辱他人的行為。

行為的主要手段有:

(1)、暴力侮辱人身,這里所講的暴力,僅指作為侮辱的手段而言。例如以糞便潑人,以墨塗人,強剪頭發,強迫他人做有辱人格的動作等,而不是指毆打、傷害身體健康的暴力。如果行為人有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故意和行為,則應以傷害罪論處。

(2)、採用言語進行侮辱,即用惡毒刻薄的語言對被害人進行嘲笑、辱罵,使其當眾出醜,難以忍受,如口頭散布被害人的生活隱私、生理缺陷等。

(3)、文字侮辱,即以大字報、小字報、圖畫、漫畫、信件、書刊或者其他公開的文字等方式泄漏他人隱私,詆毀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

2、侮辱行為必須公然進行。

所謂「公然」侮辱,是指當著第三者甚至眾人的面,或者利用可以使不特定人或多數人聽到、看到的方式,對他人進行侮辱。公然並不一定要求被害人在場。

3、侮辱對象必須是特定的人。特定的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數人,但必須是具體的,可以確認的。在大庭廣眾之中進行無特定對象的謾罵,不構成侮辱罪。死者不能成為本罪的侮辱對象,但如果行為人表面上侮辱死者,實際上是侮辱死者家屬的,則應認定為侮辱罪。

4、公然侮辱他人的行為還必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才能構成本罪。雖有公然侮辱他人的行為,但不屬於情節嚴重,只屬於一般的民事侵權行為。

❷ 用言語氣死別人,會觸犯法律嗎會被判刑嗎

判斷是否構成犯罪以及是否需要承擔刑事責任須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行為人是否知道被害人版的權病情;
2、被害人自身疾病的嚴重程度;
3、行為人在主觀上是否存在希望或者放任「語言過激而導致被害人病發死亡」這一結果的主觀惡意;
4、行為人語言過激的程度;
5、行為人的事後態度,如賠償等問題。

如果為已知被害人患有會因情緒激動而造成身體損傷或死亡的疾病,同時抱有使被害人疾病發作的目的,對被害人進行言語攻擊,致被害人死亡,行為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根據行為惡意程度,可能被判處有期徒刑。
同時行為人要承擔對被害人家屬的賠償責任。

❸ 蒙牛產品主播在平台言語不當是否會負法律責任

蒙牛產品主播在平台言語不當是會負法律責任,都說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講,何況現在的自媒體網路平台的迅速發展,基本網路覆蓋了每一家用戶,只要有一台手機就可以足不出戶,因此在言論自由上來講,人人都有表達自己的權力。也正是因為如此,頻頻出現了網路暴力的現象。隨後,法律也明文規定,在網路平台有損害他們利益的,可以追究法律責任。

在直播電商帶貨這個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有些帶貨主播為了追求流量、追求利潤,不正當的手段去達到目的,好像在試探法律的邊緣。比如該蒙牛產品主播的言語不當,肯定對當事人的形象或者利益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如果當事人追究責任,是不可否認。

那麼該如何進行綠色的直播帶貨呢?我認為每一個行業的成功,都離不開努力。在幾年前直播帶貨還沒有興起的時候,帶貨一姐薇涯、一哥李佳琦付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每天直播幾個小時,直播前的試貨、篩選等前期准備功夫,都是一步一步的,沒有半點摻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的貨品質量好,對他們直播間的粉絲的福利好,這是吸引粉絲和留住粉絲的關鍵地方。所以,如何評價一個主播帶貨的質量好不好,就看他們的粉絲的評價。

❹ 在開庭中當事人言語不當會不會受到法律制裁

我國憲法第七十五條規定,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國人大各種會議上的發言和表決,不受法律追究。全國人大組織法第四十六條作了補充規定,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各種會議上的發言和表決,不受法律追究。

❺ 語言傷害是違法行為嗎國家什麼法律對言語傷害作出為違法行為嗎

語言傷害是違法行為,可能會處犯到侮辱罪,但只有情節嚴重的才構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侮辱罪客觀上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敗壞他人名譽;主觀上只能是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的侮辱行為會造成敗壞他人名譽的危害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另外根據《刑法》規定,只有情節嚴重的侮辱行為才構成侮辱罪。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第九十八條本法所稱告訴才處理,是指被害人告訴才處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人民檢察院和被害人的近親屬也可以告訴。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2000年12月28日)

為了保護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利,對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利用互聯網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利用互聯網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構成民事侵權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5)言語不當追究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罪行認定:

1、合法行為與侮辱行為的界限

要劃清正當的輿論監督與文字侮辱的界限;劃清正當的文字創作與貶損人格、破壞名譽的界限;劃清當事人所在單位依職權對個人的政績、品德等所作的考核、評價、審查行為與侮辱的行為界限。

劃清通過正當、合法的渠道向有關部門反映、舉報、揭發不道德行為、違法行為直到犯罪行為與侮辱行為的界限;劃清出於善意的批評,包括對國家工作人員和各級領導批評行為,同惡意的侮辱行為的界限等等。

2、民事侵權侮辱行為與侮辱罪的界限

(1)行為的嚴重程度不同。構成侮辱罪的必須是「情節嚴重」的行為;民事侵權的侮辱行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第1款規定,僅限於「造成一定影響」的侮辱行為。

(2)行為的對象不同。侮辱罪的對象只能是自然人;而民事侵權侮辱行為的對象可能為法人。《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法人享有名譽權」;「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第2款規定:「以書面、口頭形式詆毀、誹謗他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侮辱法人的名譽可以構成民事侵權行為,而不構成侮辱罪。

(3)對行為人主觀過錯的要求不同。侮辱罪的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是直接故意:而民事侮辱侵權的行為人主觀上有故意,也有過失。

即民事侵權行為人只要有過錯,並在客觀上造成了對他人人格、名譽的損害,就應承擔名譽侵權的法律責任。

3、一般侮辱違法行為與侮辱罪的界限

侮辱他人的行為,只有達到情節嚴重的,才以犯罪論處。一般侮辱行為,情節輕微的,不以犯罪論處。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2條規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的規定,分別以侮辱罪或者誹謗罪定罪處罰。

❻ 發表不當言論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表不當言論要看是什麼樣的不當言論,如果是造謠誹謗這種比較嚴重的不當言論的話,還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如果要是那些比較不影響他人不觸犯法律的不當言論,是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就像是賀軍翔在采訪中說自己希望下一胎能夠生一個兒子,如果要是生不了兒子的話,他是不想要那個孩子的。這個不當言論雖然也比較過分,但是不是特別嚴重的,沒有觸犯什麼法律,所以他是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不過賀軍翔這一番言論還是讓一些網友非常憤怒的,因為網友覺得男女平等,怎麼這個孩子如果不是男孩子,你就不想要你的親生孩子了嗎?大家都對賀軍翔重男輕女,這一點是比較憤怒的。

而且現在我國的一些女性也開始要求自己的權益了。對於這種重男輕女的明星,肯定是要抵制他們的。所以賀軍翔才對自己的不當言論發表了道歉聲明。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自己的言行有可能就會給別人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

❼ 山東公職人員發表不當言論被免職,他會被追究責任嗎

山東公職人員發表不當言論被免職,他會被追究責任的。在現在這個社會,都是要為自己說過的話,是要負責任的,而且這個案件中的主人公是山東的公職人員,更是這樣了,他是很多人的榜樣,如果發表不好的言論,會被很多的人效仿,這樣就會造成一個不好的局面。即使是一個普通人,如果散布謠言,或者是一些不好的言論照樣是會受到法律的制裁的。以上就是我個人的態度對於此事,希望大家可以認真仔細的瞅一瞅,對大家的幫助是的非常的大的。

❽ 因雙方矛盾發生言語沖突導致一方突發死亡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這個需根據行為人的主觀心理狀態,及吵架導致猝死的情況,來確版定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權。
1、行為人主觀上沒有任何惡意,很正常說話,因為對方比較激動導致死亡。主觀上既沒有殺人、害人的故意,客觀上也沒有實施殺人、害人的行為,因此對死者不承擔任何責任。
2、雙方在主觀上都有過錯,吵架、鬥嘴的環境、用語的激烈程度不同,行為人承擔的責任也不同。
另外,雙方在公眾場合,用語激烈,對受害人進行侮辱、誹謗,受害人無法承受人格上的凌辱,氣絕身亡的,行為人要負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國網公司規章制度以什麼為主 發布:2025-09-18 03:31:02 瀏覽:359
論民法基本原則論文 發布:2025-09-18 03:31:01 瀏覽:313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共 發布:2025-09-18 03:27:23 瀏覽:847
法學宣在線 發布:2025-09-18 03:27:15 瀏覽:463
腦控刑法 發布:2025-09-18 03:24:13 瀏覽:99
刑法分論框架 發布:2025-09-18 03:22:07 瀏覽:608
刑事訴訟法82條第一項尋釁滋事 發布:2025-09-18 03:13:21 瀏覽:690
廣西整治法官 發布:2025-09-18 02:57:08 瀏覽:198
勞動法規定培訓時間規定 發布:2025-09-18 02:47:12 瀏覽:594
廣州黃埔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8 02:36:47 瀏覽: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