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每戶有幾份責任田法律規定

每戶有幾份責任田法律規定

發布時間: 2021-12-18 02:49:58

① 關於刑法和憲法當中涉及關於侵佔承包責任田的處理規定

律: 《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條 買賣或者以其 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對違反土地 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 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 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 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 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直接負責 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 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土地承包法》第四條 國家依法保護農村 土地承包關系的長期穩定。 農村土地承包後,土地的所有權性質不變 。承包地不得買賣。

《憲法》第十條 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 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

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

自留地、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 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

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 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一切使用土地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合理地利 用土地。

民法通則》第八十條 國家所有的土地, 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單位使用,也可以依法 確定由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國家保護它的使

收益的權利;使用單位有管理、

理利用的義務。 公民、集體依法對集體所有的或者國家所 有由集體使用的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 護。承包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依照法律由承包 合同規定。 土地不得買賣、

式非法轉讓。

② 農村獨生子女父母是否可以分雙份責任田

農村獨生子女父母是否可以分雙份責任田,關鍵還在於在該村的村規民約或自治章程中是否有這樣的規定。

計劃生育的許多優先優惠待遇,都是根據本省地方性法規的授權而由當地政府制訂出台的,涉及村級的,還可由村民委員會這一自治組織制訂若干獎勵制度。因此,農村中如果有獨生子女父母可以分雙份責任田的獎勵規定,本就說明了該村村委對計劃生育政策的支持。

這就如同一些省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出台了「農村居民持有《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在審批宅基地、村級集體經濟收益分紅等利益分配時,獨生子女按兩人計算」 的獎勵政策一樣。

但該村村委在村規民約或自治章程中沒有這樣的規定,那也就意味著即使是農村獨生子女父母,也無法享受雙份責任田的分配待遇。

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第二十八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農村實行計劃生育的家庭發展經濟,給予資金、技術、培訓等方面的支持、優惠;對實行計劃生育的貧困家庭,在扶貧貸款、以工代賑、扶貧項目和社會救濟等方面給予優先照顧。

第二十九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或者人民政府可以依據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2)每戶有幾份責任田法律規定擴展閱讀:

一、能夠取得《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並且可以分雙份責任田的:

(1)夫妻生育一個孩子後不再生育,並且其子女在十六周歲以內的;

(2)夫妻按有關規定收養一個孩子後不再生育,並且其子女在十六周歲以內的;

(3)夫妻原有兩個計劃內生育的孩子,其中一個意外死亡,另一個不滿十六周歲的;

(4)夫妻喪偶後只有一個不滿十六周歲孩子的;

(5)夫妻離婚前生育過一個孩子,離婚時孩子判由本人撫養,並且該孩子不滿十六周歲的;

(6)再婚夫妻一方生育過一個孩子,另一方未生育過孩子,現家庭只有這一個不滿十六周歲孩子的;

(7)再婚夫妻再婚前雙方各生育過一個孩子,其中一個由對方撫養,現家庭只有一個不滿十六周歲孩子的;

(8)經過批准可以生育第二個孩子的夫妻放棄生育,且現家庭孩子年齡在十六周歲以內的。

二、無法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且無法獲得雙份責任田的:

(1)照顧生育第二個孩子的;

(2)子女留在本市,父母雙方在國外期間的;

(3)未婚生育後不再結婚的;

(4)單身(包括離婚者)收養孩子的;

(5)孩子均已死亡的;

(6)再婚夫妻一方原已生育過兩個孩子,離婚時各撫養一個,又與初婚或從未生育過孩子的一方結婚,現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的。

③ 分配到戶的農村責任田村民使用權和支配權有哪些

農村土地屬於集體所有,一般說來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中的集體是指村或自然村為基本單位。雖然現在實行責任田不過農民擁有的是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如果擁有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權的村或自然村在經過村民自決後進行「土地流轉」做得快一些還是符合有關規定的,其他沒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權的上級部門如果擅自決定「土地流轉」是不合適。「土地流轉」中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建設好「土地流轉」的各種制度和外部環境、建設好「土地流轉」市場,具體的「土地流轉」行為還是由有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權的村或自然村和想擁有「土地」的使用者具體協商決定,其他方面是不要太插手干預。「土地流轉」應該自願為主

④ 責任田是每戶農民負責耕種的田地,是包產到戶的耕地,對嗎

責任田,是指公社之後,實行的土地包產到戶,實行按戶口為單位,人口為基數的土地制度。

⑤ 本人有責任田,但戶口已遷出,有沒有法律保護

如果你戶口遷抄出,那麼就意味著不是該村集體成員,如果你還有家人在農村,那麼這部分權利可以由你家人享受,因為現在土地承包責任田還是以家庭戶單位承包分配的。
如果全家都遷出成為城鎮戶口了。就無法享受村集體(農業戶口)的承包權宅基地,集體經濟收益 等農民的福利。

⑥ 村裡分到戶的責任田是集體屬有還是 歸個人

1、村裡面的土地不可能歸個人所有的,應當歸村集體所有。
2、《土地管理法》第八條第2款規定:「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該法第十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

⑦ 土地承包責任田歸屬權怎麼劃分

八十年代初分田到戶,那個
時候戶口在農村嗯,那就可
以分到地。即便之後去城裡
落戶了,依然還是有份的。

⑧ 關於農民責任田確權國家有什麼規定

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依據,堅決不放過任何土地方面的違法行為,只要有,就不確權了,等著以後處理

⑨ 責任田所有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法釋[2005]6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已於2005年3月29日由最 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46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二〇〇五年七月二十九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 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的規定,結合民事審判實踐 ,對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一、受理與訴訟主體 第一條 下列涉及農村土地承包民事糾紛,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一)承包合同糾紛; (二)承包經營權侵權糾紛; (三)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 (四)承包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 (五)承包經營權繼承糾紛。 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因未實際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向有關行政主 管部門申請解決。 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就用於分配的土地補償費數額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二條 當事人自願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受訴人民法院應當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 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45條至第148條的規定處理。 當事人未達成書面仲裁協議,一方當事人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另一方當事人提起訴訟 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並書面通知仲裁機構。但另一方當事人接受仲裁管轄後又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 受理。 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並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三條 承包合同糾紛,以發包方和承包方為當事人。 前款所稱承包方是指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土地的農戶,以及以其他方式承包農村 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 第四條 農戶成員為多人的,由其代表人進行訴訟。 農戶代表人按照下列情形確定: (一)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證書上記載的人; (二)未依法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證書的,為在承包合同上簽字的人; (三)前兩項規定的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者因其他原因無法進行訴訟的,為農戶成員推選的 人。 二、家庭承包糾紛案件的處理 第五條 承包合同中有關收回、調整承包地的約定違反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第 三十條、第三十五條規定的,應當認定該約定無效。 第六條 因發包方違法收回、調整承包地,或者因發包方收回承包方棄耕、撂荒的承包地產生的糾紛 ,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發包方未將承包地另行發包,承包方請求返還承包地的,應予支持; (二)發包方已將承包地另行發包給第三人,承包方以發包方和第三人為共同被告,請求確認其所簽 訂的承包合同無效、返還承包地並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但屬於承包方棄耕、撂荒情形的,對其賠償損 失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前款第(二)項所稱的第三人,請求受益方補償其在承包地上的合理投入的,應予支持。 第七條 承包合同約定或者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證書記載的承包期限短於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的期限 ,承包方請求延長的,應予支持。 第八條 承包方違反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七條規定,將承包地用於非農建設或者對承包地造成永久性 損害,發包方請求承包方停止侵害、恢復原狀或者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 第九條 發包方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收回承包地前,承包方已經以轉包、出租等形式 將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給第三人,且流轉期限尚未屆滿,因流轉價款收取產生的糾紛,按照下列情形, 分別處理: (一)承包方已經一次性收取了流轉價款,發包方請求承包方返還剩餘流轉期限的流轉價款的,應予 支持; (二)流轉價款為分期支付,發包方請求第三人按照流轉合同的約定支付流轉價款的,應予支持。 第十條 承包方交回承包地不符合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程序的,不得認定其為自願交回。 第十一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在流轉價款、流轉期限等主要內容相同的條 件下主張優先權的,應予支持。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在書面公示的合理期限內未提出優先權主張的; (二)未經書面公示,在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人開始使用承包地兩個月內未提出優先權主張的。 第十二條 發包方強迫承包方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給第三人,承包方請求確認其與第三人簽訂的流 轉合同無效的,應予支持。 發包方阻礙承包方依法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承包方請求排除妨礙、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 第十三條 承包方未經發包方同意,採取轉讓方式流轉其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合同無效。但發包 方無法定理由不同意或者拖延表態的除外。 第十四條 承包方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包方僅以該土地 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未報其備案為由,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不予支持。 第十五條 承包方以其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或者抵償債務的,應當認定無效。對因此造成的損失 ,當事人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第十六條 因承包方不收取流轉價款或者向對方支付費用的約定產生糾紛,當事人協商變更無法達成 一致,且繼續履行又顯失公平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發生變更的客觀情況,按照公平原則處理。 第十七條 當事人對轉包、出租地流轉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參照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 定處理。除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屬於林地承包經營外,承包地交回的時間應當在農作物收獲期結束後或者 下一耕種期開始前。 對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投入,對方當事人請求承包方給予相應補償的,應予支持。 第十八條 發包方或者其他組織、個人擅自截留、扣繳承包收益或者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收益,承包 方請求返還的,應予支持。 發包方或者其他組織、個人主張抵銷的,不予支持。 三、其他方式承包糾紛的處理 第十九條 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在承包費、承包期限等主要內容相同的條件下主張優先承包權的,應 予支持。但在發包方將農村土地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已經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 序通過,並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後主張優先承包權的,不予支持。 第二十條 發包方就同一土地簽訂兩個以上承包合同,承包方均主張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按照下 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已經依法登記的承包方,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 (二)均未依法登記的,生效在先合同的承包方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 (三)依前兩項規定無法確定的,已經根據承包合同合法佔有使用承包地的人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 但爭議發生後一方強行先佔承包地的行為和事實,不得作為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依據。 第二十一條 承包方未依法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等證書,即以轉讓、出租、入股、抵押等方式 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包方請求確認該流轉無效的,應予支持。但非因承包方原因未登記取得土地承包 經營權證等證書的除外。 承包方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除法律或者本解釋有特殊規定外,按照有關家庭承包土地承包經營權流 轉的規定處理。 四、土地徵收補償費用分配及土地承包經營權繼承糾紛的處理 第二十二條 承包地被依法徵收,承包方請求發包方給付已經收到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的, 應予支持。 承包方已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以轉包、出租等方式流轉給第三人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青苗補償費 歸實際投入人所有,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歸附著物所有人所有。 第二十三條 承包地被依法徵收,放棄統一安置的家庭承包方,請求發包方給付已經收到的安置補助 費的,應予支持。 第二十四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 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 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支持。但已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自 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政府規章對土地補償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辦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五條 林地家庭承包中,承包方的繼承人請求在承包期內繼續承包的,應予支持。 其他方式承包中,承包方的繼承人或者權利義務承受者請求在承包期內繼續承包的,應予支持。 五、其他規定 第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在審理涉及本解釋第五條、第六條第一款第(二)項及第二款、第十六條的糾 紛案件時,應當著重進行調解。必要時可以委託人民調解組織進行調解。 第二十七條 本解釋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施行後受理的第一審案件,適用本解釋的規定。 施行前已經生效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熱點內容
國網公司規章制度以什麼為主 發布:2025-09-18 03:31:02 瀏覽:359
論民法基本原則論文 發布:2025-09-18 03:31:01 瀏覽:313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共 發布:2025-09-18 03:27:23 瀏覽:847
法學宣在線 發布:2025-09-18 03:27:15 瀏覽:463
腦控刑法 發布:2025-09-18 03:24:13 瀏覽:99
刑法分論框架 發布:2025-09-18 03:22:07 瀏覽:608
刑事訴訟法82條第一項尋釁滋事 發布:2025-09-18 03:13:21 瀏覽:690
廣西整治法官 發布:2025-09-18 02:57:08 瀏覽:198
勞動法規定培訓時間規定 發布:2025-09-18 02:47:12 瀏覽:594
廣州黃埔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8 02:36:47 瀏覽: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