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用法律知識解決問題的事例

用法律知識解決問題的事例

發布時間: 2021-12-21 11:20:42

1. 素材,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成功的事例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文俊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也許無法想像眼前這位鶴發童顏、樂觀開朗的老先生,就是年逾8旬的著名數學家:步履矯健,連小夥子有時都趕不上;思維敏捷,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他的思緒。 2001年2月19日,82歲的吳文俊從國家**********手中接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位平時十分低調的科學家頃刻間成為舉世矚目的新聞人物。 (一) 雖然是傑出的數學家,但吳文俊小時候卻喜歡看歷史書籍,對數學並沒有多大興趣。在大學二年級時還曾一度對數學失去興趣,甚至想輟學不念,是一位姓武的老師的精彩課程,改變了他對數學的看法。大學三四年級時的刻苦鑽研,更使他打下了現代數學的基礎。 大學畢業後正值抗日戰爭,吳文俊在中學默默任教了5年。此後,和數學大師陳省身的結識,使他走上了拓撲學研究之路,並以自己的天才和功力很快在這一領域嶄露頭角,一發不可收拾。半個世紀里,在拓撲學、數學機械化和中國數學史等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世界級貢獻。他的成就奇跡般地大大縮短了中國近代數學與國際間的差距,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 位於中關村腹地的吳文俊的家,朴實無華,五個居室里幾乎擺滿了書。古今中外的書包圍著一張陳舊的藤椅、一張斑剝的書桌和兩台電腦,這就是吳文俊的工作間。 吳文俊78歲的老伴陳丕和捧出了一疊獲獎****:首屆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科學家獎、陳嘉庚數理科學獎、第三世界科學院數學獎……「這次是他第8次獲大獎了」。 「梅花香自苦寒來。」攜手走過近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陳丕和最了解吳文俊,淡淡數語,彷彿是他一生最好的註解,「他是一個搞學問的人,一心只搞學問。」 劍蘭、龜背竹……盎然的綠色使房間里充滿了溫馨和暖意。五六十年代添置的紅木傢具雖然顯得陳舊,但圖案依舊精美,見證著這個家庭的風霜雪雨,見證著吳先生的攀登科學之路:即使在六七十年代,受到沖擊的吳文俊 仍然抓緊時間從事科研。科學的思維從未停止過,創新的腳步也從未停歇過。 (二) 在吳文俊的學生、中科院數學機械化研究中心主任高小山的眼裡,「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科學家,是創新的典範,他善於抓住問題的本質。我們尊重他不僅僅是因為他年長,更因為他的人品,因為他的學問。」 早在半個世紀前,吳先生就把世界范圍內基本上陷入困境的拓撲學研究繼續推進。45年前的1956年,37歲的吳文俊因其在拓撲學上的傑出成就,與華羅庚、錢學森一起獲得當時的「最高科技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二年他成為了當時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如果換一個人,靠這個都可以吃一輩子了。」高小山說,「但早就功成名就的吳先生沒有就此停止,而是一直向數學的未知領域進擊,總是走在這支隊伍的前列。」 刻苦研究中國數學史,下工廠體驗計算機的巨大威力,他孜孜不倦地思索數學發展的方向。吳文俊深切地感受到: 「對於數學未來的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的一個不可估量的方面是計算機對數學帶來的沖擊,在不久的將來,電子計算機之於數學家,勢將如顯微鏡之於生物學家,望遠鏡之於天文學家那樣不可或缺。」 1976年,年近花甲的吳文俊放棄已成就卓著的拓樸學研究,在抱孫子的年齡「不可思議」地毅然開始攀越學術生涯的第二座高峰——數學機械化。 實現腦力勞動機械化,是吳文俊的理想和追求。他說: 「工業時代,主要是體力勞動的機械化,現在是計算機時代,腦力勞動機械化可以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數學研究機械化是腦力勞動機械化的起點,因為數學表達非常精確嚴密,敘述簡明。我們要打開這個局面。」 1977年,吳文俊關於平面幾何定理的機械化證明首次取得成功,從此,完全由中國人開拓的一條數學道路鋪展在世人面前。 數十年間,吳文俊不僅建立了「吳公式」、「吳示性類」、「吳示嵌類」、「吳方法」、「吳中心」,更形成了「吳學派」。近代數學史上第一次由中國人開創的這一新領域,吸引了各國的眾多數學家前來學習。因為「手工計算上千項的證明要幾天功夫,用計算機1秒鍾就可以完成。」 諾貝爾獎沒有設數學獎,人們通常把「菲爾茲獎」譽為數學中的諾貝爾獎。吳文俊的工作被5位菲爾茲獎獲得者引用,有3位的獲獎工作還使用了吳文俊的方法。一直到最近兩年,仍有菲爾茲獎得主在引用吳文俊的經典結果。 (三) 走出工作間的吳文俊生活簡單,待人平易。他衣著樸素、性格開朗、生性樂觀,走在街頭,完全是普通人群中的一員。 生活中的吳先生常常「出彩」。有一次去香港參加研討,活動間隙出去遊玩,年逾古稀的吳文俊竟坐上了過山車,玩得不亦樂乎。還有一次在澳大利亞,他「頑皮」地將蟒蛇纏在了脖子上,嚇得旁人紛紛往後退。這些驚人之舉,成為數學界的佳話,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有一次,幾位數學機械化中心的年輕人向吳文俊請教健康長壽的秘訣。他說,我信奉丘吉爾的一句話,能坐著就不站著,能躺著就不坐著,要讓生活盡量輕松平淡,不要為無謂的煩惱干擾。他時常告誡年輕人,要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不要成天胡思亂想。 淡泊自守,重工作輕名利,也許就是吳文俊永葆創新活力的秘訣。 「他不僅熱愛自己的****,更熱愛豐富多彩的生活。」 幾十年來,看圍棋比賽、讀歷史小說、看歷史題材影片等愛好,伴著數學研究,隨吳文俊走到今天。他的老伴說他 「貪玩」,吳文俊卻解釋說,讀歷史書籍、看歷史影片,幫助了我的學術研究;看圍棋比賽,更培養了我的全局觀念和戰略眼光,別看圍棋中的小小棋子,每子下到哪兒都至關重要,所謂「一著下錯全盤皆輸」。我們搞研究也是這樣,要有發展眼光、戰略眼光和全局觀念,才能出大成果。 基礎研究是「好奇心驅動的研究」,也許正是因為童心不泯、好奇之心,「驅動」著吳文俊在數學王國里自由馳騁,屢戰屢捷。 南山松不老,東海水長流。吳文俊至今仍保持著旺盛的研究生命力。作為國家重點基礎規劃「數學機械化」 項目的「學術指導」,在不久前的項目中期評估中,他又給項目組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他一再說:「我們的目標是明確的,即是推行數學的機械化,使作為中國數學傳統的機械化思想,光芒普照於整個數學的各個角落。」 為了這個目標,為了中國數學的更大發展,2001年2月19日晚,剛剛走下頒獎台的吳文俊立即動身

2. 中國歷史上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名人事例有什麼

曹沖稱象

3. 談談你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事例

要自覺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版盾、維護穩定能力。
十 八屆權四 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再次指出「黨員幹部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要自覺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高 級幹部尤其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

4. 列舉生活中你知道的事例,體現出運用法律途徑解決問題的

買的東西有劣質的或者被騙了,可以到消費者協會投訴

5. 一個社會熱點的問題,用法律的知識來探討

「小躍躍」的事例就是最觸動人心的。道德與法律,沖擊碰撞。從最初南京彭宇案開始,見義勇為成了膽戰心驚的事。好好研究研究這個問題,到底是什麼出賣了人們的良知。

6. 在現代法制社會,如何運用法律思維來解決我們現實當中面臨的各種問題請舉兩例具體事例進行說明

在我一身中到現在還沒有一件事是運用法律思維解決的!都是採取放棄,忍讓,求全,最多咒罵幾句!例如我家八九畝地被縣政府徵用毛錢不給!上訪多年也沒人用法律給解決!還有就前年又徵用我一處有證的宅基地又不給補償,去阻工還被以法拘留了一天,真是用法律思維解決了我正當維權的問題!這就是現代法制社會,

7. 說出一個你運用過的法律知識的案例 你對法律課堂講授枯燥的問題有什麼解決方法或建議

其實還真復談不上用法律知識解制決問題。只是因為我是個殘疾人,由於學了大專,街道不給找工作,而且街道幹部的話實在太氣人了。比如有一次,幹部通知我去填一個表格是關於擴大殘疾人無障礙設施改造的,我就說,家裡沒電後就到銀行去買電,但是每次都很發怵去插電卡,能否申請把電表下移一下,那幹部居然說:「共產黨不管你。」我當時就火了,我說:「你也代表不了共產黨,黨的好政策都讓你念了歪經。」還有一次,也是到街道辦事,那幹部居然問我:「你是殘疾人,怎麼也不掉架啊?」我的回答是:「說好聽點兒的是本著有法可依、有法心依的原則,說不好聽點兒的是因為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再說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也沒規定殘疾人非得掉架啊!」其實我並不是學法律的,這些都是學自考時的知識儲備,這就叫學以致用。

8. 如何運用法律思想來解決現實當中的問題!事例說明200字

《今日說法》欄目,為我們講述一個人生來,就受到我國法律的保護,又受到我國法律的約束.既充分享有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又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它告訴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會發生的犯罪事實,告訴人們如何做到是守法的好公民. 在現實生活中,公民都因種種糾紛,可通過"打官司"的途徑,依法得到解決.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可得到法律的保護和援助.可公民一旦觸犯了法律,實施了違法犯罪行為,要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今日說法》把相關的法律與公民的生活,法律與國家的治理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就應崇尚法律,學習法律,做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今日說法與我 初三(11)班 劉曉蘭 放假時,我每天都要看中央電視台的《今日說法》,可是開學了;又得同它分別了,終於學校在每天中午,打開電視讓我們收看《今日說法》欄目,讓我們認識法,更加了解法.我終於又能與《今日說法》相會了. 看了《今日說法》我變了,我變得懂事了,我懂得了什麼事情我們該做,該認真的做,什麼事情不該做,該堅決拒絕.件件真實的案件,告訴我們,孩子受法保護,學生受法保護,百姓受法保護,官員受法保護,國家一切公民,各種職業,各種合法利益都有法律的保護,但同樣受保護的也同時受法的約束,總而言之法律是保護無違者的. 《今日說法》在生活中影響我,與別人發生沖突,不應頭腦發熱,總想以打架判勝負,這樣往往會使自己無形中走上違法的道路.小偷,小摸是違法行為,應堅決拒絕,搶劫,敲詐也要受到法律制裁.當自己家人,朋友等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時,吵架,打鬧無濟於事,而是火上加油,此時法律是我們維護自己合法利益的最有效,強大的武器.《今日說法》對我說要做個遵法,守法,護法用法的好公民. 讓生命有更多的逗號 初三(11)班 劉曉蘭 教室里播放著------------,我的心緊懸著,我的臉緊綳著.一輛輛超載的車沖斷橋頭,翻落山崖,一位酒後昏昏駕車的司機,一具具血肉不清的屍首,一起起觸目驚心的事故引起對生命的思考. 人人都講,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應好好珍惜.但為了方便,又有多少人在馬路中橫跨鐵欄,有多少人橫穿馬路,試問他們得到的是真正的方便嗎 假若是,這用冒著生命危險換來的方便值嗎 為了利益,又有多少司機朋友酒後駕車,打著盹駕車,超了再超還想超呢 難道人們沒有判斷力嗎 在生命的繼續與其他各種事物中.許多人為了清閑而逃逸,為了享受而吸毒,在死神面前江郎才盡的認輸. 生命交通,小小隨意,付出的是生命的代價,請您遵守交通規則. 生命的繼續與凋零是瞬間的定格,請你別為清閑而逃逸,為享受而吸毒而犯罪,請你別為生命過早的畫上句號. 請您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擁有更多的逗號. 未成年人的素質真得要提高 初三(1)班 余秀文 最近學校開設了中午時間看《今日說法》這一套方針,我覺得這效果十分的不錯,因為一來有助於我們提高一些法律意識,而且還可以讓我們關心一些國家的事情.時間一天天的流逝,電視里演播的事例也不例外,但令我最觸目驚心的是這個案例. 未滿十八周歲的一對舒家的兄弟禍害了一位五六十歲的老太婆,這個老婆婆與老伴兒到蘆葦塘里割蘆葦,因身體不適,在岸邊休息.而此時她的老伴正在蘆葦塘里工作著.兩兄弟一起禍害了老婆婆,這件事真是駭人聽聞,哪有素質教育這么薄的青少年,不但他們倆的父親,還硬強求這對兄弟倆不承認這樁事,並托鄰里的人做偽證,這個行為不但使他們陷入法律制裁的旋渦,而且還阻礙這個案件正常運行.他們的行為與做法終究逃不過法網.正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嗎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祖國的明天,但是不是每一個青少年都是這樣的呢 完全不是,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應提高素質教育,增強法制教育,做一個合格的青少年. 同學們,你們做到了嗎 如若沒有,快快加油吧! [ "把法帶回家"活動之一] "與法同行" 高一(3)班 鄧麗欽 我校是市首批"青少年法制學校",我們充分發揮"青少年法制學校"的作用,積極開展"與法同行"系列法制教育活動,以"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為重點,充分發揮"青少年法律學校","少年警校","警校共建"的教育功能,使同學們學會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以"與法同行"為主題,採用多種形式學習《青少年法制教育輔導材料》一書,開展"五個一"活動:"讀一本法制讀物","辦一期小小報","開辦一次模擬法庭","舉行一次'法在我心中'主題隊會","開展一項社會實踐活動".各班開展了"法制故事大家說","我把法帶回家"活動,同學們通過上網查資料,閱讀法律叢書,收信了許多法律方面的資料,以故事的形式進行班級故事比賽,與爸爸媽媽同學法.在"12·4"法制宣傳日這一天,讓學生觀看了中央電視台的法制宣傳日特別節目,使學生在增長法律知識的同時明白了遵紀守法的重要性. 2004年開展法制教育的主題是:"我把法帶回家".2004年11月14日下午,我校請來了共建單位城中交警大隊的交警,給同學們進行了交通法規知識講座,並讓學生把"'我和爸爸媽媽同學法'--家長,學生學習交通法規知識問卷"帶回家,與爸爸媽媽共同答題,學校將獎勵表現優秀的學生與家長. 12月9日下午,我校與縣國稅西城分局,地稅分局根據今年的稅法宣傳主題:"依法誠信納稅 共建小康社會"開展了"稅法進校園"活動.以相聲,小品,演講,歌曲,對口詞,稅法知識講座等形式進行稅法宣傳,並讓學生把稅法帶回家,通過稅法知識答卷向家長宣傳有關稅法. 12月10日下午,全體師生在操場聽《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暨案例分析報告會,學習有關法規. [ "把法帶回家"活動之二] 構造"三位一體"的法制教育格局 高一(3)班 王上枝 我校把開展"學生帶法回家"活動,作為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抓.早在1997年就著手試點,1998年,在全校學生中廣泛開展"帶法回家"活動.這一活動使學校,家庭,社會法制教育一體化,取得良好的法制教育效果.首先,學生在帶法回家之前先學法.到目前為止,全校學生平均帶法回家達1.8次以上,涉及的法律法規有50部之多.藉助"學生帶法回家"這個平台,增加學生了解掌握法律法規的知識面,對學生法律意識形成有積極的作用.通過"學生帶法回家",鍛煉和培養學生宣講法律的能力,也進一步檢閱和鞏固了學校法制教育的成果.通過學生把法帶回家,使學校法制教育工作向社會家庭延伸,起到一個帶法,全家學法,社會受益的教育效果,尤其是突破和解決了一直困擾我鎮的城鄉村(居)民普法落實難的問題,對普法規劃的落實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學生帶法回家"活動開展至今,已經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並逐步走上形式多樣化,活動規范化的良性發展道路.首先是做到三規范,即帶法本規范:由校統一編發給每個學生人手一本帶法專用本.帶法本用於學生抄寫帶法內容,記載家長學法後的心得及簽字和老師查閱後的評語.帶法內容規范:帶法內容由學校所在鎮普法主管部門提供,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每年向民普及的"共學法"內容;二是教育部門專業法律法規及與青少年法制教育相關的內容;三是學校轄區村鎮重點治理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內容.其次是帶法形式多樣化.如對於農村村民,除了直接宣講法律條文外,老師們還自編案例,講故事,再通過學生講給家長聽,以案釋法,這樣一來,使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長更容易接受法制教育.高年級的學生除了抄寫帶法內容外還要求把帶法宣傳的內容通過漫畫形式表現出來,或自己製作法制手抄報給家長看.學校還經常開展"法在你身邊",法制故事演講會和組織法制手抄報,法制漫畫的展評等活動,以促進學生帶法釋法的能力.第三是檢查督促經常化.把"學生帶法回家"活動列入普法驗收計劃,並作為年度定期檢查評比的內容.

9. 法律發現的例子 舉個例子來體現出法律發現

法律推理的基本方法及其問題

(一)演繹推理

演繹推理在結構上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三部分組成。

大前提是那種概括了若干同類個別事物中共性的普遍性判斷;

小前提是對某一個別事物屬於大前提主詞外延的一種說明;

結論表明該個別事物也具有在大前提中普遍性判斷所揭示的屬性。

由於生活世界存在著特殊與普遍之間的內在聯系,而那種共性、普遍性是同類事物的任何個別都共同具有的,所以一個正確的演繹系統,本身是對這種特殊與普遍之間的聯系的反映。當代中國是以制定法為法律淵源主體的國家,制定法中各種具體規定,是人們進行法律推理的大前提。所以演繹推理在法律推理中被廣泛運用。

演繹法律推理具有與一般演繹推理不同的特點。美國法學家史蒂文.J.伯頓認為,法律演繹推理的關鍵步驟有三
:⑴ 識別一個權威性的大前提。
⑵ 明確表述一個真實的小前提。
⑶判斷重要程度。
而其中的真正的問題可能在於「選定大小前提並在它們之間確立一種適當的關系。」在此,有必要分步驟進行分析。

第一步的問題是如何尋找大前提?

大前提是用作法律依據的法律規定。有兩個因素影響著對大前提的找尋。其一是對案件事實的全面、准確的把握。即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其二是人們的法律知識。人們只有具備足夠的法律知識和法律訓練才知道如何「全面」、「准確」地確定案件事實,才能夠「對號入座」、在自己的法律知識之網中找到合適的大前提。

第二步的問題是如何確定小前提?

這一過程其實是在事實與法律之間的反復溝通與聯絡的過程。因為小前提是對某一個別事物屬於大前提主詞外延的一種說明,而法律演繹推理的小前提通常是對某一特定的、待判斷問題的描述。在有些情況下,對小前提的描述並非易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這種描述有可能是一個頗具「技巧性」的事情,需要精心「剪裁」,以使案件事實與大前提相符合。

第三步是判斷重要程度。

「判斷重要程度就是判斷在案件的許多事實中那些事實可以證明把該案歸於一法律類別。」由於有很多事實,每個事實只不過是一個事實而已。任何事實都可能重要或者不重要。所謂重要的事實是那種恰好與有關法律要做什麼的規范性指示相吻合的事實。而規則是抽象的,事實是具體的,「一個案件的事實並非事先就包裝在規則的語言之中。」要想使案件事實「符合」相應的法律規定,從而可以適用,就需要解釋——解釋規則的含義,解釋(說明)案件事實以及它與這個規則相符合的程度。因此,判斷重要程度對法律演繹推理的正確進行是至關重要的,而對這一問題的解決卻在演繹推理之外。

例如,

在一起行政訴訟案中,原告向縣工商管理機關申請企業名稱登記,該行政機關根據《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1991年5月國務院批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第九條的規定,「企業名稱不得含有下列內容和文字:
(一)有損於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的;
(二)可能對公眾造成欺騙或者誤解的」,認為原告使用一歷史上的、可能引起人們消極聯想的人名進行登記有違社會公共利益,因此拒絕批准。該行政相對人根據同一法規的第十條第一款,「私營企業可以使用投資人姓名作字型大小」,到公安機關把自己的名字改為那個歷史人物的名字,進而以自己的名字再次申請。仍然遭到拒絕。他向法院起訴以維護自己的權利,但被判敗訴。筆者以為問題主要出在法律推理上。法院在法律推理過程中只針對是否違反「社會利益」的問題進行論辨,沒有回答當事人「是否可以以自己的名字申請注冊公司名稱」的問題。從法律推理方面來講,這存在三方面的問題。其一是判斷重要程度的問題:發生了什麼事情?是有關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判斷,還是當事人以自己的姓名作字型大小的問題?這個問題又影響著下一個問題;其二是識別大前提的問題。筆者以為處理該案件的權威性大前提應當是第十條的規定,而不是第九條,因為後者是一個並不確定的問題,前者才是確定的,有資格作為大前提;其三,法院沒有對所有論題進行充分說理,有違程序公正。因為只有糾紛解決者聽取雙方的論據和證據,推理論及雙方所提出的(所有)論據和證據,才是公正的、不偏不倚的。
在科學研究中,演繹推理的一種具體方法是公理方法。公理是少數幾個作為推理大前提的、不加證明的初始原理。這種方法要求公理的獨立性、公理系統的無矛盾性和完備性。在演繹法律推理中,作為推理大前提的法律規定,可以逐漸發展成為獨立的規范體系,但卻很難作到完備和無矛盾。法律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判斷重要程度的問題需要通過演繹推理之外的工作來解決。

(二)歸納推理

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的思維路徑相反,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運用歸納方法進行法律推理的合理性主要在於生活世界所具有的某種必然性和規律性。而這種必然性

10. 在日常生活中有關法律的10個例子

1,早晨來上班,你過馬路要遵守道路安全交通法。
2,路過菜市場,內買了煎餅果子。他要約容,你承諾,跟攤主形成買賣合同。
3.來到所里,有個當事人來交代理費,沒帶夠,給所里打了個條。當事人跟所里形成了債權債務關系。
4,坐在電腦前,打不開電腦,壞了,讓人來維修。你跟維修人員之間建立了合同法上的加工承攬關系。
5,人家維修完了,讓你掏錢結賬,突然發現錢包不見了。原來被小偷偷了,小偷的行為是盜竊行為。應受到法律制裁。這是刑事法律關系。
6.你向公安機關報警,公安機關以過年放假不出警,你起訴公安局,屬於行政訴訟。你與公安機關之間形成行政法律關系。
7.公安機關敗訴了,需要承擔賠償責任。按照國家賠償法賠償了你的損失。這屬於國家賠償法調整的范圍。
8,你很高興,請大夥去吃飯,到飯店,與飯店形成合同關系。
9,在飯店吃飯,你拚命勸大夥喝酒,結果導致一人酒後腸胃出血,朋友起訴你,與你形成了侵權法律關系。
10,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很多,比如結婚得達到法定條件,離婚得符合法定標准啊。

熱點內容
補償可以高於勞動法47條 發布:2025-07-18 15:50:29 瀏覽:212
民法最新行政法規 發布:2025-07-18 15:45:59 瀏覽:877
勞動法關於事業單位病假規定2015年 發布:2025-07-18 15:44:34 瀏覽:696
深圳2017新勞動法底薪 發布:2025-07-18 15:44:33 瀏覽:183
法律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發布:2025-07-18 15:24:59 瀏覽:570
今起十部法規 發布:2025-07-18 14:57:57 瀏覽:849
2015年二建法規 發布:2025-07-18 14:56:48 瀏覽:721
臻顧法律咨詢 發布:2025-07-18 14:49:00 瀏覽:792
全國道德模範及事跡 發布:2025-07-18 14:45:03 瀏覽:85
2017新婚姻法首付 發布:2025-07-18 14:37:57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