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安全公約有法律效力嗎
A. 消防安全公約
消防安全是安全工作中的重點工作之一,因此,學校要重視消防安全工作,處理好防火與防盜的關系。
1、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和義務消防制度。根據《消防法》的規定,配合消防部門定期對學校設施進行排查,對發現的各類隱患要及時消除。
2、學校教室、實驗室、階梯教室、圖書室、閱覽室、食堂、餐廳等人員密集的防火重點場所,配備各類消防設施、器材要完備,確保消防設施能用、會用。使各門廳、走廊、樓梯等暢通無阻,設立明顯的人員疏散批示標記。
3、在實驗室、儀器室、圖書室、多媒體教室、檔案室、微機室、食堂等配備滅火器,教學樓設置消防栓。
4、在教室、辦公室、教師宿舍樓嚴禁使用大功率電器,嚴禁老師在辦公室燒水、做飯,如果不按規定執行出現問題,責任自負。如被發現除沒收電器外,要進行通報批評,屢教不改者,一律取消各種先進的評比,並做出處罰。
5、嚴禁學生玩或攜帶易燃、易爆物品進入學校。
6、嚴禁任何人亂搭、亂拉電線線路。
B. 規范具有法律效力嗎
不具有法律效用
法律效力即法律約束力,指人們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那樣行為,必須服從。
法律效力可以分為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本章所講的法律效力,即狹義的法律效力。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決書、裁定書、逮捕證、許可證的法律效力。
C.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的條文說明有效力嗎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的條文說明不具備與規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所有標准專、規程、規范屬的條文說明中都引用了這段話)。
為便於建築設計、施工、驗收和監督等部門的有關人員在使用本規范時能正確理解和執行條文規定,《建築設計防火規范》修訂組按章、節、條順序編制了本規范的條文說明,對條文規定的目的、依據及執行中需要注意的有關事項進行了說明,還著重對強制性條文的強制性理由作了解釋。但是,本條文說明不具備與規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僅供使用者作為理解和把握規范規定的參考。
D. 請問這個具有法律效力嗎
這個規定不規范,嚴重違反勞動法的相關規定:1、根據《勞動法》第68條: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按照國家規定提取和使用職業培訓經費,根據本單位實際,有計劃地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勞動合同法》第22條: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培訓費指與培訓有關的一切費用。可以與勞動者協商訂立服務期協議,只有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才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但數額有限制(見上法條)。實踐中,因為培訓期間向勞動者提供的工資不算培訓費,約定時可做相應變通在勞動者違約時相應減少單位損失,例如:工資3000,約定時可寫成工資800(最低寫為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培訓補助2200。這樣,培訓補助就屬於培訓費用的范疇,可以算入違約金,在勞動者違約時用人單位可以獲得多一些的違約金。
2、證書是屬於具有個人性質的證件,理所當然使用權歸個人,也當然自己保管。如果公司需要可以提供相關證件的復印件;
3、公司對員工提供了專項培訓,辭職也是違約,所以要支付一定的違約金;違約金範圍: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4、辭職按一般員工辭職的程序走,試用期提前3天;試用期滿的提前30天書面申請即可離職;
5、關於辭職當月的工資,按培訓後約定的工資,做多少天,算多少天;沒有重新確定的。
6、對於辦理證書的全部費用+驗證費考試費及工時費的總和由公司承擔,但要承擔一定的違約責任具體第3點有。
有呀 只要是國家立法機關以及具有立法許可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法律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只有存在上位法與下位法,法律適用范圍大小的問題, 下位法不能對抗上位法。
F. 安全公約
寒假安全公約
1、寒假期間,生活要有規律,按時作息。在無父母陪伴下,不要外出玩耍。
2、遵守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設施,做一名文明的學生。
3、加強自我保護意識。遇到敲詐勒索、攔路搶劫及時告訴父母或打電話報警。不接受陌生人的小恩小惠,不被陌生人的甜言蜜語所迷惑,防止被拐騙、拐賣。
4、禁止到游戲廳、錄像廳、網吧等不健康場所玩耍。
5、嚴禁到水庫等危險地方滑冰。外出要告訴父母:到哪裡去、和誰一起、什麼時間回來。
6、嚴禁不在父母監護下,燃放煙花爆竹。每年,被煙花爆竹炸傷炸殘的很多。這點應引起同學們的足夠重視。
7、嚴禁吸煙、喝酒。提倡節約,禁止鋪張浪費。
8、注意用電安全,防止被電擊傷;注意防火、防盜、防食物中毒;注意用煤氣安全。
9、遵守交通法規,注意乘車、騎自行車等交通安全。
10、要認真完成假期作業,為新學期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11、講文明,有禮貌,待人接物體現中學生的良好精神風貌。
12、聽從父母教導,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家長簽字;
學生簽字;
G. 消防安全證復印件有法律效力嗎
你好,原則上復印件是不能單獨作為證據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九條明確列舉了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的五種情形,其中第(四)項規定:「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印件、復製品。」 該規定第十條「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應當提供原件或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證據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經人民法院核對無異的復製件或者復製品。」表明,當事人向法院提供證據,應當優先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其次才能考慮復製件或復製品。
故:法院對復印件只是考慮使用,但若對方對此無異議,復印件的效力相當於得以認可。因此,復印件是否有效力,還看對方有沒有異議!同時,對方有異議的話,也必須提出相反的證據。如果對方無異議或雖有異議但無法提出相反證據,即異議不成立,那麼復印件還是有法律效力的。
H. 承諾具有法律效力嗎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54條、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公民、法人為了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所實施的合法行為。
56條、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它形式。法律規定使用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其規定。
57條、民事法律行為自成立之日起具備法律效力,行為人除非依照法律規定或對方當事人同意,不得隨意變更或解除。
綜上所述,口頭承諾系公民、法人為了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義務所實施的合法行為的一種。
根據上述法律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它形式。
因此,可以認定口頭承諾具有法律效力,其效力自承諾開始,也就是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生效。承諾之人受承諾的約束,除非依照法律規定或對方當事人同意,口頭承諾之人不得對自己的承諾隨意變更或解除。
這亦符合民事法律行為應當遵守誠實信用原則的司法精神之體現。法律的淵源來自於一個國家的社會道德,我國自古就有「人無信而不立」。這亦體現了,社會道德與法律對於信守承諾的看重!
然而,客觀事實與你能夠證明的客觀事實未必一致!接受承諾一方,如果不能證明口頭承諾的客觀存在,恐怕維權方面講面臨巨大障礙。
所以,很多時候,無論是在實踐之中還是法律方面,都盡量主張將相關承諾落實與紙面上。
關於民事法律行為,包括口頭承諾,只要在其行為實施之時,不存在欺詐、脅迫、重大誤解、顯失公平、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等符合無效或可撤銷、可變更的情形下
該民事法律行為依法成立,依法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包括口頭承諾)自成立之日具有法律約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