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納被騙法律責任
㈠ 公司錢被騙出納有責任嗎
如果是經領導批準的,出納把款子付出只是履行職務行為,是沒有責任的。
如果是出納擅自作主,那麼全部責任都出納的。
㈡ 出納被騙,懷疑入了一個局,要付多大責任,該怎麼辦
出於自保,要盡量收集對自己有利的證據。你能證明自己確實是被騙的,應該不用付什麼責任。但在事情上,你確實疏忽大意了。就看你老闆對於你是怎樣一個態度了。做錯事,是要承擔的。
㈢ 會計被騙叫出納匯款,出納有責任嗎
出納對外付款是否有責任時要根據他是否是按照公司的相應制度進行的匯款,如果是按照公司的層層復核制度去申請的匯款,那麼即便有責任也是最輕的責任,或者不需要付相應的責任。
㈣ 財務讓出納打款,但是被騙了,誰承擔責任
是怎麼被騙了?是對方收款後不發貨? 那是簽訂合同人的事兒,企業通過律師起訴對方。
㈤ 會計被騙,出納要承擔什麼責任
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因二人工作上的疏忽給公司帶來損失的話,需要承擔相應責任。學習之前先來做一個小測試吧點擊測試我合不合適學會計防止被騙的方法:
1、企業要有完善的財務制度和內控機制
如今許多中小公司的財務管理比較混亂,財務管理制度鬆散,審批手續形同虛設,會計或出納接到老闆電話或信息就實施資金轉賬,簽批手續都是後補的,這也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如果嚴格遵照財務管理制度,有完善的內控機制,即使財務人員一時犯迷糊,也無法通過多重手續順利轉賬,給公司造成損失。
2、財會人提高警惕,嚴格遵循財務制度
財會人既要有防詐騙的意識,又要嚴格遵循財務制度,資金轉賬之前一定要再三確認,不要怕得罪領導,這既能維護企業利益,又是有效自保的辦法。
想要學習更多財務知識可以找恆企教育,恆企教育業務涵蓋了財經類職業教育、設計類職業教育、IT類職業教育、學歷輔導、職業資格培訓、產教融合、公共培訓、高端課程研發、圖書文化出版等多個領域,滿足不同人群的晉升需求。
㈥ 出納被騙60萬,該付多少責任和賠償
出納被騙,應賠償多少,沒有具體規定。
這屬於在工作中有過錯行為。
有過錯行為的,原則不能超過百分之二十的賠償。
㈦ 公司出納被騙,要付多大責任,要全賠嗎
公司出納被騙是要全賠的,既然擔任出納這個角色他有規章制度的就按規章制度辦理。
㈧ 公司出納被騙,要付多大責任,要全賠嗎
作為出納,本身工作的性質就要求比一般人更加謹慎細致,您在工作中未加判斷與溝通就直接把錢給匯出去了,顯然是存在重大過失的,單位可以要求您承擔賠償責任。具體賠償多少,可由法院判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8)出納被騙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據人民網上海2月8日電 從事財務出納的邱小姐就因為微信栽了「大跟頭」,她遇了一種新型電信詐騙——騙子通過偽造微信工作群,冒充「總經理」讓她轉賬,公司因此損失10萬元。由於邱小姐事後沒有賠償,公司將她起訴到了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
法官開庭了解情況後,組織雙方進行了調解,並制定了調解方案。邱小姐同意該調解方案,但由於身體及經濟原因,不能到庭參加調解。浦東法院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在確認邱小姐微信號及身份的情況下,以微信視頻,結合現場調解。
最終雙方自願達成協議:邱小姐與公司解除勞動關系,賠償公司損失2萬元,工資、社保、公積金等問題也一並予以解決。
㈨ 關於公司被詐騙後出納的責任問題
不要打內戰,趕快報警,捉拿騙子。
至於讓出納負次責,還讓交五萬押金。恐怕缺乏法律依據。在報案後結果未出的情況下,沒有足夠的理由讓出納交押金。又不是他貪污挪用。何況你公司經常這么做,本身就是企業管理的漏洞,為什麼讓打工的買單。
但是,財務主管和出納應付工作失誤、造成企業資金被騙的責任。充其量最壞就是開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