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心理疾病的人要不要負法律責任

心理疾病的人要不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2-26 09:36:24

『壹』 抑鬱症患者犯罪,會不會判刑,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抑鬱症患者屬於尚未完全喪失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因此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可以從輕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八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1)心理疾病的人要不要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案例:抑鬱症患者駕車沖撞行人獲無期徒刑 感謝法院從輕處理
北京市一中院就被告人白連波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作出一審判決,判處被告白連波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白連波當庭表示不上訴。
白連波原先是一位計程車司機,因患上抑鬱症辭掉工作,2014年9月12日10時許,在北京市昌平區小湯山鎮馬坊村西側馬講路上,白連波駕駛紅色馬自達牌轎車無故對路上行人進行沖撞。
造成韓某某(女,歿年45歲)失血性休克合並腦損傷死亡,辛某某(女,歿年30歲)被鈍性外力作用導致顱腦損傷死亡,何某某輕傷。作案後,被告人白連波作案後向公安機關投案。
今年6月12日上午,北京市一中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庭審過程中,白連波說他此前撞人是為了求死,我也不知道怎麼就想自殺,其實從家出來也就不到10分鍾工夫。我到一個小超市買了壁紙刀,找了個偏僻的地方,拿刀在自己的左手腕上割了3刀,但是沒死,就想開車撞人。
撞死了人,政府就會槍斃我,我也想過別的死法,但是怕不牢靠,我想撞的人多一些,肯定會判我死刑。我現在很後悔,白連波在法庭上說。據悉,白連波被捕後,一直在治療抑鬱症,病情已明顯好轉。
受審時,他曾向法官求情:請求法院對我從輕處罰。白連波的辯護人提出,白連波作為一名抑鬱症患者,在案發時行為控制能力明顯受限,屬於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因此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據了解,在案件宣判前經法院調解,白連波的家人向兩位死者各賠償20萬,傷者賠償6萬,被害人及被害人家屬撤回了附帶民事訴訟。
北京一中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白連波駕駛機動車故意沖撞行人,致二人死亡、一人輕傷,其行為已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依法應予懲處。
鑒於案發時被告人白連波受所患精神疾病影響,控制能力減弱,屬於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且在犯罪後主動投案自首,同時考慮在本院審理期間白連波與其法定代理人賠償了被害人及其親屬的經濟損失,達成了民事調解並獲得諒解的情節,依法對被告人白連波予以從輕處罰。
北京一中院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被告白連波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案件宣判後,白連波表示不會上訴,並感謝法律對他的從輕處理,並會珍惜這一機會。
參考資料: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參考資料:人民網-抑鬱症患者駕車沖撞行人獲無期徒刑
感謝法院從輕處理

『貳』 抑鬱症人鬧事負法律責任嗎

一病人鬧事的話,也是需要負法律責任的,雨病人並不算是精神病患者
所以,即便是抑鬱症鬧事,也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只有精神病患者不用負法律責任

『叄』 心理疾病的人殺了人要付哪些心事責任

刑事責任吧!!!
那就等著坐牢吧!
不過有病的話會先送到精神病院治療的

『肆』 有心理疾病的人如果犯罪,在法律上是否給予減刑

患有重度抑鬱症,應當申請進行法醫鑒定,如果認定是精神病患者並且在精神病發作期間犯罪,可以免於刑事責任。
《刑法》第十八條規定:【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伍』 心理暗示造成的後果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根據法律,如果要負法律責任的話,前提是違法犯罪,那麼犯罪必須存在有違法的行為,定罪是根據你的行為。你們說話(談話),談論夢游話題,如果造成了你朋友夢游自殘結果的話,這樣的行為不會被認定為教唆犯罪(自殘)。
所以你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陸』 經過心理專家鑒定有心裡障礙人的行為負不負法律責任

負責任,只有精神病鑒定才可以不負,還必須是在發病的時候

『柒』 抑鬱症患者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在觸犯「復憲法」的制情況下,單純的抑鬱症是完全民事行為人,但大部分的抑鬱患者會同時伴有精神分裂,強迫症等精神病,在這種情況下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我國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當滿足下列兩個條件:
(1)18周歲以上。18周歲是我國公民成年的界限。對於16周歲以上而不滿18周歲,但是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公民,法律將之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最高人民法院《意見》第2條還對「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認定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能夠以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並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精神狀況健康正常。公民能夠正確理解法律規范和社會生活共同規則,理智地實施民事行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理智地從事行為的人,即使18周歲以上,也不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捌』 患神經病的人殺人為什麼不用負法律責任

因為他們是無刑事責任能力人。
無刑事責任能力人是指行為人沒有刑法意義上的辯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一般是兩類,一類是未達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另一類是因為精神疾病而沒有刑法所要求的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人。
因為不可控,所以不負責。而也因為不可控,他們平時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很多事情他們是不能去做的,這也是一種坐牢一樣的限制。圖像精神病人,他們就不能乘坐飛機,那他們就不能出行遊玩,也不能去住旅館,這等於是每天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管制,那這種其實也是一種坐牢啊!
刑法第18條第1款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根據該規定,確認精神障礙者為無責任能力人,有兩個標准:一是他在實施危害行為時處於精神病狀態。或者說,從醫學上看,行為人是基於精神病理的作用而實施特定危害社會行為的精神病人。這一標准即醫學標准,也稱生物學標准。這里的精神病,應作廣義理解,不僅包括精神分裂症、癲癇病等,也包括痴呆症、夜遊症、病理性醉酒等,但不包括神經官能症、人格障礙、性變態等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礙。精神病患者的精神功能障礙一般都不會因精神障礙而喪失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因此,只有精神病人才有可能成為刑法典第18條規定的無責任能力人;至於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礙人,則不屬於刑法典第18條所稱之「精神病人」。二是由於精神病理的作用使他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的行為。這一標准即心理學標准,也稱法學標准。只有將前後兩個標准結合起來,才能認定實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為的精神障礙人屬於無責任能力人。
間歇性,然後他又在沒發病的狀態的話,那是要負責的,所以並不是說患精神病的人殺人不負責任,而是要符合上面這么多規矩,心理學標准,各種不可判斷,所以如果他是故意殺人的話,那是肯定要負責的

熱點內容
保安員法律知識培訓 發布:2025-07-12 09:03:10 瀏覽:30
房產交易條例 發布:2025-07-12 08:54:42 瀏覽:89
法律知識學習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2 08:37:01 瀏覽:23
社會與法內容2017 發布:2025-07-12 08:22:06 瀏覽:906
香港出入境條例 發布:2025-07-12 08:14:16 瀏覽:393
行政法基本知識2018 發布:2025-07-12 08:05:34 瀏覽:607
民法的條例 發布:2025-07-12 08:02:15 瀏覽:805
有法院築牢 發布:2025-07-12 07:59:16 瀏覽:913
秦腔戲刑法 發布:2025-07-12 07:38:11 瀏覽:86
潘業文律師 發布:2025-07-12 07:37:59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