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賭博的人要負法律責任嗎
❶ 請問這幾種情況下打傷人,要負法律責任要坐牢嗎
輕微傷就是不構成犯罪,只是一般性的行政違法行為。而輕傷以上的話,則可回能構成故意傷答害罪。如果屬於輕微傷的這一類情形的話,要根據我國的《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據以相應的行政處罰。《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規定,毆打他人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如果情節較輕的,可以處5日以下的拘留,或者是500元以下的罰款。如果被害人屬於輕傷以上情節的話,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的規定,可能被判處故意傷害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是管制。但是,如果被害人的傷情非常重,重傷的可能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另外的話,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的手段致人重傷,或者嚴重殘疾的話,可能是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甚至死刑。
❷ 什麼是病理性賭博
病理性賭博是指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非賭博不可的人的一種賭博行為,也叫做強迫性賭博。這種賭博行為一般是無法被當事人自己主觀控制的,屬於一種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礙。
這種賭博行為通常在病人的每日生活中已經不可缺少,並且對其工作、事業、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和干擾,並對社會也有一定的危害。他們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1.經常會想要去賭博,並有可能為賭博而四處弄錢。
2.也許開始想著只賭一小會兒,但實際的情況是經常超過自己的預想,賭注也會比自己預算的大的多。
3.如果輸了,就會總是想著把賭本贏回來。
4.如果因故不能夠去賭博,就會坐立不安,情緒不穩定,甚至會莫名其妙的發怒。
5.賭博會給他們帶來快感,如果增加賭注或延長賭博時間就更能夠刺激他們,使他們達到極度的興奮。
6.由於賭博而影響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7.為了賭博可以放棄其他一些自己原來的愛好和一些社交文娛活動。
8.曾經多次想要戒掉賭癮。
9.十分清楚賭博的壞處和危害,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漸漸無法支付的賭債,但仍然無法控制自己不去賭博。
國外的專家認為,只要有以上特點中的4項,就可以被認定為是病理性賭博。這種病理性賭博病人也有明顯的特徵,如在青春期就開始參與賭博行為,或家庭環境不良導致出現一些心理問題。他們的智力水平一般比較高,但為人比較傲慢,過於自信,非常缺乏耐心,十分好動,盲目樂觀。那麼怎樣才能糾正這種不正常的行為呢?
這種病理性賭博是一種比較頑固的心理疾病,需要心理醫生的指導治療,可以通過一些行為療法或是厭惡療法等,並需要社會、家庭、法律以及個人的多方面配合並請心理治療專家來協助治療。也可以配合一些葯物來治療,相信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❸ 病理性醉酒是否承擔刑事責任
如果沒有其他證據證明他自己明知道自己醉酒體質,無法達到證據確實充分的證明標准,不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醉酒分為病理性醉酒和生理性醉酒。病理性醉酒,又稱為特發性酒中毒(),是指所飲不足以使一般人發生醉酒的酒量而出現明顯的行為和心理改變,在飲酒時或其後不久突然出現激越、沖動、暴怒、以及攻擊或破壞行為,可造成自傷或傷人後果。發作時有意識障礙,亦可出現錯覺、幻覺和片斷妄想。
病理性醉酒屬於精神疾病的一種,行為人在病理性醉酒的情況下屬於無刑事責任能力人,犯罪一般不負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知道自己屬於病理性醉酒仍然飲酒的,醉酒後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德日刑法稱之為「原因自由行為(actieliberaincause)」)。
但是,根據問題描述,沒有其他證據證明自己明知具有病理性醉酒的症狀,從證據角度來達不到證據確實、充分的標准,無法證明行為人具有刑事責任能力,所以不構成犯罪。要注意區分法律事實和客觀事實的區別,是否承擔刑事責任關鍵看證據。
❹ 作出恐嚇行為的人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作出恐嚇行來為的人要負以自下法律責任:(一)《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1、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3、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4、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5、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6、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二)情節嚴重的,涉嫌尋釁滋事罪,《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2、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
3、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4、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並處罰金。
❺ 賭博輸了兩萬塊錢我把身份證壓到人家那了我要跑的話,會不會負刑事責任
上面和你說過了
如果是賭博,你可以證明的,賭債在我國系非法債務,從法律角度來說,賭債可以自願償還,但如果確定為賭債,法律上是不需要償還的,雙方均構成違法
❻ 把人氣死還要負法律責任嗎
這要看具體情況,惡語傷人或者故意刺激他人,導致他人死亡的,並不能完全歸咎於受害人的心胸狹窄,除了受害人有過錯的以外,行為人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如是在公共場合,行為人可能構成了侮辱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6)病理性賭博的人要負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零一條 名譽權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❼ 用語言氣死人要負法律責任嗎
那就是看你怎麼氣,人身攻擊就算.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讀這個故事時,我們的思維一直定格在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和周公瑾的心胸狹窄上,從來也沒有考慮過,諸葛亮的惡意傷害與周公瑾的千古冤屈,「氣死人」真的不負法律責任嗎? 不一定不負法律責任,但也未必都負法律責任,這要根據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 我個人認為,根據行為人者的主觀心裡狀態,可以將氣死人的行為分為四種情形:第一,行為人者主觀上沒有任何惡意,很正常的說話,因為對方自己比較激動,導致了死亡;第二,雙方在主觀上都有過錯,比如說吵架,行為人說了一些使受害人生氣的話,這些話可能只是比較輕微的話,結果卻把對方一下子氣死了;第三,行為人主觀上是惡意的,知道受害人有某種疾病不敢激動,或者心胸過於狹窄,故意找碴刺激他,讓他激動犯病,以達到懲罰他的目的;第四,行為人主觀上有殺人的故意,想通過氣人的方式謀殺他,於是設計幾個方案,最終把他氣死。對於第一種情形,因為氣人者主觀上既沒有殺人、害人的故意,客觀上也沒有實施殺人、害人的行為,因此對死者不承擔任何責任。對於第二種情形要作具體分析,雙方吵架、鬥嘴的環境、用語的激烈程度的不同,行為人承擔的責任也不同,比如說,雙方在公眾場合,氣人者用語激烈,對受害人進行侮辱、誹謗,受害人無法承受人格上的凌辱,氣絕身亡的,行為人恐怕就要負刑事責任了。如果雙方並不在公共場合,但行為人在從事不正當的行為時,與人發生爭執,並惡語傷人,使受害方氣絕身亡的,行為人要負民事賠償責任。如2000年8月的一天,天津某公民的鄰居用電鑽鑽東西,噪音特別大。因該公民的父有心臟病,其母遂前去勸阻,建議其稍停一會兒,不料這一青年不聽勸阻,反而破口大罵,該公民的父聞訊趕去,也遭其辱罵,最後竟因生氣導致心臟病突發而死亡。在本案中,行為人用電鑽鑽東西產生很大雜訊,影響了居民的休息,本身已構成侵權,再加上不聽勸阻,顯然主觀是有過錯的,而且有嚴重的侵害後果,必須要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對於第三種情形, 如果行為人主觀上為了懲治對方,採用侮辱、誹謗的方式刺激對方,造成對方死亡的,可以構成侮辱罪或者誹謗罪。如果採用其他方式刺激對方,使對方身體受到傷害的, 可以構成故意傷害罪。對於第四種情形,行為人在主觀上有殺人的故意,在客觀上實施了殺人的行為,盡管這種殺人的行為不是暴力,也沒有使用凶器,但這種行為只要能夠必然地引起被害人的死亡,應當認定該行為構成殺人罪,此刻,氣死人恐怕是要償命的。
❽ 銀行卡給別人用去做賭博走帳持卡人要負怎樣的刑事責任
有責任,持卡人轉借其銀行卡的,發卡銀行應當責令其改正,並對其處以1000元人民幣以內的罰專款。
銀行屬卡給別人用去做賭博走賬持卡人,首先要看持卡人在把銀行卡借給別人以前,是否知道對方有不法行為,如果明知對方有不法行為的情況下還是外借銀行卡的話,那麼要負法律責任,如果不知道的情況下可以免受處罰。
根據《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第六十條:持卡人將單位的現金存入單位卡賬戶或將單位的款項存入個人卡賬戶的,中國人民銀行應責令改正,並對單位卡所屬單位及個人卡持卡人處以1000元人民以內的罰款。
(8)病理性賭博的人要負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發卡銀行的權利:
(一)發卡銀行有權審查申請人的資信狀況、索取申請人的個人資料,並有權決定是否向申請人發卡及確定信用卡持卡人的透支額度。
(二)發卡銀行對持卡人透支有追償權。對持卡人不在規定期限內歸還透支款項的,發卡銀行有權申請法律保護並依法追究持卡人或有關當事人的法律責任。
(三)發卡銀行對不遵守其章程規定的持卡人,有權取消其持卡人資格,並可授權有關單位收回其銀行卡。
(四)發卡銀行對儲值卡和IC卡內的電子錢包可不予掛失。
❾ 氣死人需要負法律責任不
這個法律上,好像沒有明確規定·
這和一個人的承受能力有關吧··
如果要有明確規定的話·
恐怕要分很多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