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勸酒死亡法律責任
❶ 朋友喝酒喝死了人在什麼情況下有法律責任
醉酒的人之間有互相扶助的義務。在喝酒的過程中是不是給其灌酒,醉酒的原因是不是勸酒者造成的,醉酒之後誰去扶助他,經醉酒死亡後陪酒的人承擔賠償責任。
四種情況勸酒者需承擔法律責任:
1、強迫性勸酒,比如用「不喝不夠朋友」等語言刺激對方喝酒,或在對方已喝醉意識不清沒有自製力的情況下,仍勸其喝酒的行為。
2、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比如明知對方身體狀況,仍勸其飲酒誘發疾病等。
3、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身行為時,酒友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後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的。
拓展材料
勸酒人應當能夠合理地預見到其勸酒行為可能對其它飲酒人造成人身或財產上的損害,在多數情況下該勸酒人應對可能受其影響的人負有注意義務。
注意義務是指行為人應採取合理的注意而避免給他人的人身或財產造成損害的義務。沒有盡到注意義務,則推定行為人主觀存在過失。此時,勸酒人一般應對因共同飲酒而引發的損害後果承擔次要或補充責任。
當然,如果勸酒人對損害後果的發生確實盡到了注意義務,沒有過錯。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二條的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
《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規定,責任范圍難以確定的,推定各侵權人承擔同等責任。在該種情況下如果飲酒人發生意外致死,所有聚會的參與者都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❷ 如果在酒桌上,有人勸酒致人死亡的,法律將如何懲處當事人勸酒的人會坐牢嗎
這是情況不構成犯罪,不會坐牢,一般承擔民事責任,可以要求賠償經濟損失。
❸ 男子春節聚餐醉酒致死,陪同聚餐的人是否需要負法律責任
我們都知道,其實在春節的時候,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家裡面的公司熱鬧鬧的同時也希望更多的親朋好友能夠來自己的家裡面做客,所以每當到了過春節的時候,我們都會與朋友聚餐之類的。這也是一種慶祝和紀念的方式。所以當我們在網上看到男子春節聚餐,追究此時的這件事情,所以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就是陪同聚餐的人是否是要負法律責任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在我看來,我覺得這些配圖聚餐的人是需要負法律責任的。還有就是我們也應該要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下面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
其實在我們身邊我們不難發現,很多交通事故的發生都是因為酒駕而造成的。所以現在國家正在醫院中管理這方面的事情,比如說對於那些酒駕的人而言,都是會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所以在我看來,我覺得我們喝酒應該要有一定的限度,同時也應該要合理的喝酒。還有就是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❹ 勸酒法律責任的條款
法律分析:酒文化作為我國社會文化的一種亞文化,並不屬於法外空間,成年人有飲酒自由,但對自身安全及同飲者負有高度注意和提醒義務。
下列情形勸酒者將承擔法律責任:1.強迫性勸酒,明知對方不能喝酒或明知對方身體有疾病,在對方已經明確表示身體不適後,仍然勸對方飲酒者,要承擔由勸酒引起的一切責任;
2.明知對方喝醉,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我的控制能力,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存在危險而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若醉酒者出事,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3.酒後駕車未勸阻,將承擔由此引發的事故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條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職責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第二百三十三條 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三十五條 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 受害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故意、過失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但侵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受害人只有一般過失的,不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❺ 公司組織員工春節聚餐喝酒死亡,如何獲得公司的賠償
不符合工傷認定條件。過量飲酒的潛在危險,自身具有重大過失,應對其死亡負主要責任。公司作為聚餐組織者,應當對飲酒數量進行審慎控制,盡到組織者應盡的管理和保護義務。作為同餐人員,負有必要的注意義務。在醉酒者回家時,也應盡到管理和保護義務。所以基於賠償是要視情況而定。要看是否是在公司還是在回家之後才發生死亡,如果是在公司的話公司是有責任的,如果是在回家之後陪同一起回家的人也是有責任的。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第十六條職工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01-2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❻ 勸酒者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復和國民法通制則》的規定,公民由於過錯(故意或過失)侵害他人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侵害公民身體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撫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法官提醒公民,在與他人挑起的賭酒、斗酒、勸酒等特殊情況下,除了飲酒人自擔風險外,勸酒人也要承擔部分責任。勸酒者應當意識到,被勸飲酒者飲用過量的酒會導致身體受傷害甚至死亡,這種情況下,如果還向其勸酒,任其醉倒,或主觀上故意讓其醉倒,或明知會造成對飲酒人的傷害卻輕信可以避免,即構成民法中常說的過錯。法官還特別指出,如果採用暴力手段強行讓他人喝酒的,還有可能承擔故意傷害的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