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一罰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壹』 商場里「偷一罰十」的規定有法律效力嗎
商家的這種行為嚴重地侵害了消費者的人身權。消費者可通過法律途徑或向消協投訴的方式來處理此事。商家並非執法部門,沒有「偷一罰十」的權力,這種做法屬非法,也是無效的。此外,根據消法相關規定,商家的店堂告示「偷一罰十」內容屬於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內容,依法無效。
『貳』 「偷一罰十」有法律依據嗎
首先,「偷一罰十」的「罰」是行政處罰。根據我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政處罰只能由行政機關來行使,商家不是行政機關,無權設置處罰規定。如果公民對行政機關所 作的行政處罰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現在商家自行處罰消費者,消費者即使不服,也無法依照法律規定尋求救濟,這實際上剝奪了他們的申辯權與訴訟權,構成了對竊物者的合法權益的一種侵犯。在現實生活中,是否構成盜竊也要由國家司法機關來認定。商家自己直接認定消費者構成盜竊,對被懷疑人的名譽權 構成了侵害。況且對真正的盜竊行為,我國法律也有明確的處罰規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不僅規定有處罰的方式,而且還規定有罰款的最高數額,任何單位和個人不 得隨意約定或者規定罰款的數額。對於盜竊數額較大構成犯罪的,我國刑法也有明確的標准。因此,商家貼出「偷一罰十」告示,無論在行政法上還是在刑法上都是 站不住腳的。
其次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6條的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由此可見,商店規定「偷一罰十」是不合法的。如果商店據此對某些消費者進行處罰,則是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是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的行為,是無效的,消費者有權予以拒絕。
所以商店規定「偷一罰十」不合法!
『叄』 《「偷一罰十」與「假一罰十」有法律效力嗎
在店鋪進行偷盜的行為是一種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應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職權回范圍內對其答進行處罰,商家並沒有自私處罰權。即便偷盜數額較大,則構成犯罪,也應交由公安機關處理。
在現實中不僅經營者會張貼「偷一罰十」的店堂告示,而且很多單位會有「此處禁倒垃圾,違者罰款一百」或「院內機動車禁入,違者罰款一百」之類的告訴,根據法律規定,此等告示均無法律效力。
『肆』 超市的偷一罰十條款是有效的嗎
超市的「偷一罰十」條款無效。該條款屬於格式條款,由一方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偷一罰十」條款不合理地加重消費者責任,屬於無效的格式條款。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該格式條款無效:
(一)具有本法第一編第六章第三節和本法第五百零六條規定的無效情形;
(二)提供格式條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限制對方主要權利;
(三)提供格式條款一方排除對方主要權利。
『伍』 商店規定的「偷一罰十」有法律效應嗎
我們知道,在一個法治社會,不是每個人都有罰款權的。具有罰款權力的,只能是國家的某些特定的機關。而我們公民個人也好,各種企事業單位也好,是不能自己賦予自己罰款權的。否則,人人都為自己定立一個“罰款規則”。那麼人們可能都不再靠勤勞致富,而是靠“罰款”來“發財”了。
我國憲法、民法都規定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的權利。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專門對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權做了明確的規定,這一規定自有其特殊的目的和用意,即防止在生活中有些經營者以各種理由來侵犯消費者的人格尊嚴。超市懷疑顧客盜竊,應當依法向公安機關報案,讓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陸』 超市的偷一罰十規定是否可取
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商場無權對你偷一罰十,是違法的。
你偷了東西(數額未達到刑事追訴標準的),只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由公安機關來處罰你。
四點違法之處:
1,商場無權對你偷一罰十;
2,更無權對你錄口供;
3,商場無權搜你的包,搜查只能由公安機關持搜查證才能進行;
4,按照法律盜竊是不能私了的(當然如果同意私了了也沒人知道)。
如果你被移交公安機關處理,那麼首先由警察對你做筆錄,然後是做商場方的筆錄還有調查證人證言,和尋找其他證明你盜竊的證據。如果盜竊證據充足,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處理,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這個處罰一般根據盜竊的物品數額多少而定,由公安機關裁量。超市所得到的就是把你盜竊的物品還給他,沒有其他補償的。
超市的偷一罰十行為自然是違法的,但這是屬於民法范圍的事,如果你真的把十倍的錢交給商場了,你是可以提起民事訴訟的,要求商場把錢退還給你。
『柒』 「偷一罰十」與「假一罰十」在法律上是怎麼規定的
在法律上都是行不通的。偷竊行為需要執法機關才能處罰。假貨也沒有罰十的法律規定,
『捌』 從法律上來看,商家貼的「假一罰十」是有效的,那「偷一罰十」呢
據《新京報》報道,宿遷市宿城區的大潤發超市因盜竊被拘留並罰款。將小偷在超市商場,“通知家庭”,“叫單位”、“警察”和其他威脅的原因,並要求10倍賠償,最後要求其簽署“和解協議”。據報道,這家超市賺了100多萬元的利潤。當地警方表示,他們已經對大潤發收繳罰款一事立案調查。超市賺錢在許多方面,但這一消息賺錢的方式你永遠不會想像——“偷一次,罰款十”。也就是說,一個小偷偷走了超市的商品,超市保安人員會大張嘴,索要10倍於商品價格的金額。
當然,盜竊是違法的,公安部門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法》予以處罰。除了報警外,購物中心或超市沒有權利搜查、記錄聲明、懲罰可疑顧客,更不用說私下“偷一次,罰十次”了。大沃爾瑪本著違法違章的精神,設立私法法庭,對小偷進行拘留、威脅和懲罰,由主動轉變為被動。商場或超市的警示牌只是提醒和警告,不能作為豁免盾牌。例如,一家超市有一個警告標志,上面寫著“小心道路滑,不要為跌倒負責”,但如果顧客滑倒了,超市應該承擔一些責任,而不是“不負責”。大潤發超市只能說他們太“幼稚”了,因為他們用自己的“十分之一”警示牌作為懲罰小偷的私法。
『玖』 偷一罰十是否是合法行為
這種行為是不合法的,與假一賠十是不一樣的。假一賠十是對自己的一種約束,而偷一罰十是對別人的一種約束,就好比是合同上的邀約,如果別人不承諾,這個邀約就是無效的,另外,對公民行使處罰權,必須由具備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才能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