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毀別人名聲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毀別人名聲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1-01 12:43:36

❶ 別人損壞別人名聲會受到法律懲罰嗎

承擔一定民事責任。協商無法解決的,可以直接到法院訴訟,要求停止侵害、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判決生效後強制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七十九條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❷ 破壞別人的名聲除了主犯其他人涉案需要付法律責任

毀壞他人名譽,主犯和從犯肯定都必須付法律責任,關鍵在於造成後果嚴重與否,在處罰上有所差異。

❸ 誹謗他人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專嚴受法律保護,禁屬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第一百二十條規定: 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刑事責任:《刑法》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❹ 污辱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聲應該負怎樣的法律責任

1、這是侵犯名譽權的行為。
2、按照民法總則,應該承擔停止侵權、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法律責任。
3、如果侵權嚴重,構成刑事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❺ 惡意損壞他人名聲需負法律責任嗎

要負法律責任,因為惡意損壞他人名聲,在法律上屬於造謠誹謗罪,如果對他人造成嚴重影響的話,要追究刑事責任

❻ 出言詆毀對方負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一般情況下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情節嚴重的構成犯罪。

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版一百零一條規定:權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第一百二十條規定: 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刑事責任:《刑法》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❼ 故意破壞他人名聲法律要如何處分

1、根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本法所稱告訴才處理,是指被害人告訴才處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人民檢察院和被害人的近親屬也可以告訴。

2、情節輕不構成犯罪的,可依《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7)毀別人名聲應負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案例:故縣分局查處一起利用網路發帖侮辱誹謗他人案件

2015年11月28日,故縣分局接到當事人路某(女,25歲)報稱;有一網名「殺人的狐」,在某貼吧發布侮辱誹謗她的帖子,引發跟貼100條,已有人聯系其本人「交友」,甚至到其單位見面騷擾,嚴重影響了其正常工作生活,並稱曾一度產生輕生念頭。

現已查明:當事人路某因懷疑首鋼長鋼下屬某單位職工孫某(女,22歲)與其丈夫有不正當男女關系,首先在某貼吧發帖對孫某進行了人身攻擊。

孫某懷疑此貼文系路某所為,遂以「殺人的狐」為網名,分別於2015年11月23日,27日兩次在此貼吧上發帖,對路某進行報復性攻擊,並配發路某照片,引發大量跟貼,嚴重擾亂了「長鋼吧」網路秩序和公民個人的正常生活。

故縣分局根據路某和孫某為泄私憤,利用網路進行謾罵、攻擊對方的行為,依據《治安處罰法》有關規定,分別給予二人行政處罰,並責令二人互相道歉,刪除各自所發貼文。

❽ 毀壞他人名聲應受什麼懲罰

侵犯名譽權。起訴的話一般是賠禮道歉,精神損失賠償。情節嚴重,構成誹謗罪,可追究刑事責任。

❾ 敗壞他人名聲怎麼追究法律責任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所謂名譽,從字義上解釋,就是指公民、法人的名望聲譽。也就是說,一個公民、一個法人的品德、才幹、信譽等在社會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名譽權是指公民或法人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即自己的名譽,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
名譽直接關繫到公民、法人的人格尊嚴,它是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乃至其它社會活動的基本條件。法人的名譽表示社會的信譽,這種信譽是法人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在它的整個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特別是企業法人的名譽,反映了社會對它在生產經營等方面表現的總的評價。法人的名譽往往對其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發生重大的影響,名譽權是民事主體的一項重要的人身權利。因此,除了我國憲法、刑法和一些行政法規很重視這項權利的保護之外,民法通則第101條在確認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的同時,又以禁止性法律規范規定了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名譽侵權主要有下列幾種方式:侮辱,誹謗,泄露他人隱私等。
侮辱:是指用語言(包括書面和口頭)或行動,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如用大字報、小字報、漫畫或極其下流,骯臟的語言等形式辱罵、嘲諷他人、使他人的心靈蒙受恥辱等。
誹謗:是指捏造並散布某些虛假的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如毫無根據或捕風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風不好,並四處張揚、損壞他人名譽,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
侮辱、誹謗是常見的名譽侵權行為,民法通則101條明令禁止用侮辱、誹謗的方式損害他人名譽。對法人名譽的侵害,主要表現在散布有損法人名譽的虛假消息,如虛構某種事實,誣說某工廠的產品質量如何低劣,以圖用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搞垮對方等等,這些都是侵害法人名譽權的侵權行為。
侵犯名譽權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人民法院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和第一百三十四條的規定,可以責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進行,內同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

熱點內容
光統律師 發布:2025-07-09 22:03:01 瀏覽:17
法學人物書評 發布:2025-07-09 22:02:14 瀏覽:265
道德經與原版 發布:2025-07-09 21:58:04 瀏覽:969
法官的責任感 發布:2025-07-09 21:44:31 瀏覽:685
企業為何要制定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9 21:31:44 瀏覽:730
兒童攝影員工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9 21:08:47 瀏覽:292
朔州市城區法院 發布:2025-07-09 20:58:20 瀏覽:980
立法學體系 發布:2025-07-09 20:48:31 瀏覽:125
社會與法法律講堂文史版央視網 發布:2025-07-09 20:40:53 瀏覽:534
中美法官的地位 發布:2025-07-09 19:50:43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