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效力和法律實效的關系
Ⅰ 法律實效與法律效果一樣嗎
不一樣,法律實效指得是可以觀察到的實際效果,法律效果是抽象的,包括社會效果等。
Ⅱ 法的效力和法的實效
哦 是這么分別的 簡單說:
必須要在有法律效力的事情上才可以事實法律實效
Ⅲ 法不責眾的說法是否有道理請結合法律效力與法律實效的差異
法不責眾有道抄理,起碼來源有兩條。襲一條是理論上的,當一件事眾人都做或者不做,或者說一個規定,眾人都違反了,那麼這個規定本身可能就不合理,至少不合現狀。
另一條是功利性或現實性的理由,就是如果責眾,可能會引起眾怒反彈。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Ⅳ 法律有效和法律效果的區別
法律有效,指法律規范的有效性。基於法律的生命在於適用,法律有效就是法律內規范對其所指向的人具有容約束力或強制力,就是法律在事實上的權威性。
而法律效果,指的是法律的實效,即法律適用所能取得的社會有用性。法律效果是以法律有效為前提的,無效的法律既不應該被遵守,也不應該被適用。當然,有效的法律未必能取得好的法律效果。
Ⅳ 法律效益和法律效力的區別
(1)時間效力不同:法律效益,指法律的實施是否給人們或社會帶來某種有效的利益和好處,是否滿足了人們或社會的某種需要或目的。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
(2)層面不同:從宏觀層面看,法律效益包括法律的外部效益和法律的內部效益。法律的外部效益是指法律本身之外的社會各項收益與成本之比,具體包括法律的經濟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等;法律的內部效益是指法律自身運轉過程中的投入和產出的問題,具體包括立法效益、執法效益、司法效益、訴訟效益、守法效益等。
(5)法律效力和法律實效的關系擴展閱讀
法律對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先後採用過四種對人的效力的原則:
①屬人主義,即法律只適用於本國公民,不論其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非本國公民即便身在該國領域也不適用。
②屬地主義,法律適用於該國管轄地區內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本國公民,都受法律約束和法律保護;本國公民不在本國,則不受本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③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害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的追究。
④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這是近代以來多數國家所採用的原則。我國也是如此。採用這種原則的原因是:既要維護本國利益,堅持本國主權,又要尊重他國主權,照顧法律適用中的實際可能性。
Ⅵ 法律效率和法律實效的關系 是什麼
法律效率和法律實效的關系 :
:
Ⅶ 法律實效和法律效力的區別
一切公證行為都產生證據上的效力。①任何法律行為和有法律意義的版文書、事實經過公證權證明,國家證明它的真實性、合法性,即產生法律上的證據效力。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中,如果在收集、調查證據時涉及某項文書,而這項文書業經公證證明,即應確認其效力,可以直接采證。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②依照法律必須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則公證證明就成為這些法律行為生效的必要條件。法律對於不同的法律行為有不同的形式要求,包括口頭、書面及公證證明,取決於該法律行為所產生(或變更、消滅)的法律關系的重要性、復雜性和它對於第三者的作用。雖未為法律規定而當事人自行協議公證證明作為雙方法律行為必要的形式條件之一的,這一法律行為也必須公證證明方能成立。③債權文書,如債權人和債務人對權利義務關系沒有爭議、並經公證證明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當債務人拒不履行時,債權人可以直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不需要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作出裁判。
Ⅷ 法律效果、法律後果、法律效力分別指什麼
1、法律效果,是指法律運行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效果,如經濟的、政治的、社會的、文化的影響。
2、法律後果,是指行為人做出具體行為時,依法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如賠償損失,承擔違約責任,承擔刑事責任、行政責任等。
法律後果大體上可以分為肯定性法律後果和否定性法律後果兩大類。法律規則不等於法律條文。法律條文是法律規則的裁體,但是並不總是一個包含著一個規則,有時候一個條文包含著幾個規則,有時候幾個條文結合在起才能夠產生一個完整的規則。
在法律中,規則是數量最多的構成要索,是法律的主體。法律規則可以為人們的行為是供用他的標准,便於人們依法辦事它們使法律具有可操作性,為國家權力的行使提供了標准和制約的依據。
3、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也就是法律能夠作用的時間范圍和空間范圍。規范性法律文件與非規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約束力,要求人們按照法律文件規定的那樣行為。
法律效力有時還指某種行為或事實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夠獲得肯定性法律後果,例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夠獲得法律的保護。
(8)法律效力和法律實效的關系擴展閱讀
法律效力包括以下三類:
①空間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一般來說,它包括一國主權管轄范圍所及全部領域。但就具體法律來說,其生效范圍又有不同。主要有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在局部地區有效以及在本國領土以外有效三種情況。
②時間效力,指法律的有效期限,包括法律何時生效、何時終止以及對其實施前的行為有無溯及力等問題。
③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哪些人適用。我國法律對人的效力包括對中國人和對外國人的效力。
Ⅸ 影響法律效力發生實效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法律實施的因素影響法律實施的因素,概括起來,主要有個人、體制、環境、法律本身等四個方面。 ①個人方面的因素,即行為受法律調整和負有執法、司法職責的個人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水平及其理想、道德、文化、紀律等綜合素質水平。 ②體制方面的因素,是指有關法律執行、適用、監督機關的組織、結構是否健全、合理、有效。 ③環境方面的因素,包括有關法律實施的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文化環境和自然環境。 ④法律本身的餓因素,包括法律內容方面的因素和法律形式方面的因素。法律內容方面的因素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法律是否在本質上反映社會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符合社會文明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是指法律規定的權利義務是否合理,法律內容是否符合社會實際發展水平。法律形式方面的因素主要指立法質量,它在法律實施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明確、完整、和諧應當是立法質量的三個基本要求。 明確,指法律規范的語言清楚,概念明確,法律規則指示清楚、公開,而且沒有歧義。 完整,包括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完整和法律程序完整。 和諧,要求法律部門之間、法律淵源之間、法律制度之間以及實體法與程序法之間協調一致,相互配合,形成統一、有序、和諧的整體。和諧包括兩個具體要求:第一,法律、法規之間應當協調、配合。第二,法律、法規之間沒有互相矛盾、互相抵觸,當兩個以上法律條款指向同一事項時,不會出現如果執行甲條款,就會構成對乙條款或餅條款「違法」的兩難局面。 總之,影響法律實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這些因素從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的程度上影響著法律的實施,認真研究這些因素,並在實踐中有的放矢地切實解決存在的問題,就會改善法律實效,提高法律效果和法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