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聯合申聲有法律效力嗎
Ⅰ 國家間簽訂條約、聯合公報、聲明等的區別
條約,是指國家與國家之間,簽訂的關於權利與義務的各種協議總稱。廣義的條約指政治、經濟、軍事與文化等各種協議,包括公約、協定、議定書、換文、聯合國宣言和憲章等;狹義的條約指重大的政治性的協議,如同盟條約、邊界條約等。
聯合公報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政府、政黨就有關重大國際問題、事件的會談進展、經過、達成的協議等所發表的正式文件,是用以表明雙方或多方對同一問題的共同看法的報道,或是經過談判達成的具有承擔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文書。
聯合公報可分為一般聯合公報和條約性公報。前者主要是在國家領導人或政府代表團出訪、來訪中,雙方對某些重大問題進行討論的報道,或者是雙方對一些問題有共同的看法,或者是陳述各自的觀點。它多屬國際關系中禮節性友好往來的正式報道,一般不需要雙方代表簽署,只由雙方協商決定一個報道稿件,以聯合公報的文體在各自國家的重要報刊上發表;後者是在國際事務中雙方或多方對共同關心的某件事經過談判達成一定的協議,並規定了談判各方承擔的權利和義務,經過各自全權代表簽署,以昭信守的條約文件。由這種內容構成的聯合公報,其本身就是條約。
聯合聲明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政府、政黨在舉行會議或會談中,就共同關心的問題表明立場,或說明各方就雙邊或多邊問題所達成的協議以及各自享有的權利和義務而發表的聲明。聯合聲明在法律效力上弱於聯合公報。聯合公報中有些雙方認可、聯合簽署的條文,在概念、定義上都強於聯合聲明。
Ⅱ 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決議對會員國是否具有法律約束力為什麼
聯大決議對其會員國來是否具有法源律效力,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由於聯合國的職能范圍相當廣泛,聯大決議不僅數量很大,而且內容迥異。同時,決議還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可能是一項建議或請求,也可能是一項決定、聲明或宣言。因此,很難說它們具有同樣的法律效力。
國際社會不存在凌駕各國之上的強制機關,使得這種拘束力的強制性遠遠不及國內法,正基於此,國際法被稱為「軟法」。歸根結底,國家認為自己受這些規則的約束,才是其獲得法律地位的源泉。因此,國家的同意是國際法效力的依據。如果它們在決議案的討論中明確承認決議條款為法律規范,並表示願意承擔遵守的義務,而且決議的文字用語也體現了這一點,那麼就應該認為已經存在了關於這一決議的法律信念,也就應承認其法律拘束力
聯合國大會的決議反映了各國政府的意願,是世界輿論的積累和集中表達,有很大的政治影響力。
Ⅲ 聯合國大會的決議有無法律效力
無法抄律效力,聯合國大會的多數通過投票只能表示聯合國通過了這份決議。但這份決議,有多大用,這都是不一定的。
比如,1947年,聯合國決定分割英屬巴勒斯坦,劃分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個國家。這個決議有一定的用處,以色列就以此,後來宣布獨立。但是,巴勒斯坦因為實力弱小無法獨立。以色列成立,招致很多阿拉伯國家不滿,以色列建國第二天,就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就進攻以色列。
還有,聯合國通過了一份對蘇聯的譴責,這份決議,作用幾乎為零。沒有哪個國家敢去進攻核武大國蘇聯。大部分國家,即使是英法日德以色列印度這些地區強國,也不願意得罪蘇聯。
Ⅳ 兩個人之間的書面協定具有法律效力嗎
這個要看你協議的內容是什麼。比如你可以約定該房屋系共同出資,屬於共有,但這種約定回並不能對抗房產登答記行為,也就不能對抗第三人。
如果你們的房屋還沒有購買,建議你們買房時登記為二人的名字,這樣就是法律上所認可的共有關系,不會有任何爭議。
如果你們的房屋已經購買或是無法登記為二人的,則現在先寫個協議,然後可以再你們結婚之後再來進行書面約定,這是婚姻法中規定的可以受到法律保護的。
如還有不明之處,可發消息進一步詢問。
針對你的補充提問:
如果協議本身的內容是合法的,公證並不是其生效的必要條件(當然雙方專門約定公證後才生效的除外)。
至於說為什麼那麼多人要去公證,因為有些協議當事人人往往以非自願,受脅迫等原因不認可,但公證對於這一點是可以避免的。
Ⅳ 國與國之間的聯合宣言有沒有法律效力
其實是沒有法律效力的,只是國家間的約定。你可以想下,這些公報、宣言啥的如果不遵守,有沒有強制執行的機構呢。顯示是沒有的,所以說沒有法律效力。
Ⅵ 錄音 在我們國家可以作為證據嗎 有法律效力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有明確的規定。視聽資料作為法律規定的證據種類之一,現實生活中雖然存在,但被法院直接採納認定的案例並不多,其主要原因是視聽資料作為一種技術合成,其要依賴於一定的技術設備輔助才能表現出來,並不像其他證據種類如書證、物證等那樣直接反映所要證明的客觀事實;同時,視聽資料作為技術含量成分比較高的證據類型,當事人除了要證實該視聽資料不是採用非法手段取得外,還必須證實該視聽資料沒有經過剪接、刪改、合成等方式加工,否則法院對視聽資料很難直接採信認定,因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69條規定: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六十八條 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第七十條 一方當事人提出的下列證據,對方當事人提出異議但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力:
(三)有其他證據佐證並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製件;
要使錄音證據具有法律效力,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一是當事人出示的錄音證據未被剪接、剪輯或者偽造,前後連接緊密,內容未被篡改,具有客觀真實性和連貫性。
二是錄音證據的取得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如果錄音證據的持有者採用了侵犯他人的隱私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的規定,比如在其工作處所或者住所以竊聽方式取得的錄音資料,就屬於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訴訟證據使用。
三是對方未提出反駁或反駁理由不成立。法院在把錄音證據作為判案依據時,還要對錄音證據是否有疑點進行審查。如果對方當事人對錄音資料表示質疑,並提出足夠的證據加以反駁,那麼該錄音證據便失去證明力;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加以反駁,法院就應當確認該錄音證據的證明力。
另外,在採取偷錄的方式收集自己所需的證據時,應當盡量採用先進的錄制設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盡量選擇雜音干擾少的地方錄制。在偷錄中,應先表明自己的身份及錄制時間,並巧妙地引導或提示對方表明身份,以增強證據的可信程度。
您可以到法院起訴,建議找專職律師處理。
望採納!
Ⅶ 錄音有法律效力嗎
錄音是有一定的法律效應,只要是真人錄音能證明是她本人的聲音就可以產生法律效力。
Ⅷ 國與國之間最有效的聲音是大炮
你應該去做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