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代表人承擔的法律責任
1. 法定代表人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法定代表人主要是承擔民事責任
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的主要負責人(如:工廠的廠長、公司的董事長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49條規定: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法定代表人有權直接代表本單位向人民法院起訴和應訴,其所進行的訴訟行為,就是本單位(或法人)的訴訟行為,直接對本單位(或法人)發生法律效力。法定代表人與法人的代表是有一定區別的,代表人的行為不是被代表人本身的行為,只是對被代理人發生直接的法律效力,而法定代表人的行為,就是企業、事業單位等本身的行為。
法定代表人指依法律或法人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我國法律實行單一法定代表人制,一般認為法人的正職行政負責人為其惟一法定代表人。如公司為董事長或執行董事或經理(《公司法》第13條),而證券交易所的法定代表人為總經理(《證券法》第107條)。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的法定代表人為廠長或經理。
法定代表人與公司法人在內部關繫上也往往是勞動合同關系,故法定代表人屬於雇員范疇。但對外關繫上,法定代表人對外以法人名義進行民事活動時,其與法人之間並非代理關系,而是代表關系,且其代表職權來自法律的明確授權,故不另需法人的授權委託書。是故,法定代表人對外的職務行為即為法人行為,其後果由法人承擔(《民法通則》第43條)。並且,法人不得以對法定代表人的內部職許可權制對抗善意第三人(《合同法》第50條)。
2. 公司法定代表人可能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企業法定代表人的責任
作為企業的負責人,法定代表人對企業注冊登記、生產經營、變更清算、執行生效法律文件等方面負有主要責任。如建築施工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必須對本企業的安全生產負責;破產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必須留守,辦理財產、帳冊、文書檔案、印章、證照和有關資料的移交,必須列席債權人會議,回答債權人的詢問;對必須到人民法院接受詢問的被執行人的法定代表人,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場的,人民法院可以進行拘傳。
當企業出現違法行為時,企業法定代表人往往難辭其咎。如根據《民法通則》、《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以及《破產法》第11條規定,當企業法人出現以下情形時,除法人承擔責任外,還要追究法定代表人的行政責任、經濟責任或刑事責任:①擅自改變主要登記事項或超出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②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或者未經核准登記注冊擅自開業的;③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或者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④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⑤不按照規定辦理注銷登記或者不按照規定報送年檢報告書,辦理年檢的;⑥偽造、塗改、出租、出借、轉讓、出賣或者擅自復印《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的;⑦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
根據最高法院關於《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法院在審理案件時發現應追究法定代表人責任的,經院長批准並製作民事制裁決定書,可直接對法定代表人處以罰款(一般在二千元以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對需要給予行政處分的,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由有關部門決定處理;對構成犯罪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依法移送公安、檢察機關。
就經濟責任而言,由於企業法人對外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股東或高級管理人員一般無須為單位承擔民事責任,因此法定代表人的經濟責任主要是國家機關對其個人的罰款。但根據《關於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如果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前六個月至破產宣告之日的期間內,破產企業有①隱匿、私分或者無償轉讓財產;②非正常壓價出售財產;③對原來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④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⑤放棄自己的債權等行為,以致企業財產無法收回造成實際損失的,清算組可以對破產企業的原法定代表人、直接責任人員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3. 公司法人代表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1、法定代表人的職務行為就是企業法人的行為,因而由此產生的民事責任由本公司承擔,法定代表人一般不向第三人直接承擔民事責任。
依據:《民法通則》四十三條: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2、因經營過錯向法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五十八條規定: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企業法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法人承擔對第三人責任後,可以追償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員的賠償責任。
3、法定代表人因單獨或者共同侵害單位財產可能承擔的民事侵權法律責任
依據《民法通則》第107條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依據《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4、因違法行為而受到的民事制裁、罰款、拘留。
依據《民法通則》49條規定:「企業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擔責任外,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 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二) 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三) 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四) 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五) 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六) 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3)法定代表人承擔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在我國公司法人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一、刑事責任
法定代表人需要承擔的責任主要源於「單位犯罪」。在刑事法律用語中,對「公司」、「企業」,統一表述為「單位」,單位犯罪的,單位要承擔罰金責任,許多情況下還要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這里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經常與「法定代表人」是重合的。
以下是幾類常見的單位犯罪
(一)生產、銷售偽劣商品類犯罪(集中規定在刑法第140條至第148條)
包括生產、銷售假葯、劣葯、食品、農葯、化妝品等。在這類單位犯罪中,將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刑罰最重至死刑。由於近年來有毒有害食品泛濫,食品犯罪是目前打擊的重點。
(二)走私類犯罪(集中規定在刑法第151條至第153條)
這類犯罪包括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走私文物罪、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走私淫穢物品罪、走私廢物罪等。最長刑期可達10年以上有期徒刑。實踐中,法定代表人涉及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的案例比較常見。
(三)商業賄賂類犯罪
包括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163條)、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164條)等罪名。一般來說,收受財物的金額只要達到5000元,即可達到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的數額標准。
打個比方,收受一個蘋果手機就夠了;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的數額標准目前是1萬元,在這個物價高企的時代,可能幾張購物卡、加油卡就已經觸碰到了刑法的高壓線。
(四)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
實踐中,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發生幾率較高,特別是在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4.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責任
公司法定代表人承擔的責任是,依照法律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對外代表公司從事民事活動的責任。法定代表人的職務行為的後果,由公司承擔,但法定代表人有過錯,公司可以向其追責。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三條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並依法登記。公司法定代表人變更,應當辦理變更登記。
《民法典》第六十一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5. 公司法人代表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公司法定代表人承擔哪些法律責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的主要負責人,譬如公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可以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權利,意味著法定代表人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下面就由法律快車編輯在本文整理介紹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責任內容。
一般情況下,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做出的行為由公司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法定代表人個人無需就履行職務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但是,法定代表人如果違反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仍然可能承擔相應的民事、行政或刑事責任。
(一)民事責任
1、損失賠償責任。因法定代表人的故意、過失或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公司章程的規定而給公司造成損失,公司有權就該損失向法定代表人主張賠償責任。
2、法定代表人濫用職權所獲取的收入歸入公司。我國公司法第148條規定了公司董事、高管的忠實義務,同時規定違法忠實義務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
(二)行政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第49條規定,企業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擔責任外,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2、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3、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4、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5、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6、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所以綜合來說,如果公司存在非法經營、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行為,作為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法院可以直接對其進行罰款,同時可以向有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由有關部門給予行政處分。當然,法定代表人不知情且無過錯的除外。
(三)刑事責任
一般情況下,對於公司的犯罪行為,應由公司承擔刑事責任,法定代表人並不因此而承擔刑事責任。但是考慮到多數情況下公司犯罪是按照公司主管人員的意志而實施的,因此,公司犯罪時不僅僅會處罰公司,很多情況下還會追究主管人員和主要負責人的責任,我們稱之為雙罰制度。在雙罰制度下,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通常會被理解成企業的法定代表人。
常見的涉及企業法定代表人的犯罪包括: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妨害清算罪;偷稅罪;逃避追繳欠稅罪;騙取出口退稅罪;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侵犯知識產權罪等等。
6. 什麼情況下法定代表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下列情況下法定代表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1、法定代表人執行職務時因過錯造成他人損害,公司承擔民事責任後,可以向法定代表人追償;2、法定代表人未盡到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而使出資未繳足的,應當承擔相應責任,承擔責任後,可以向未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追償;3、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十二條法定代表人因執行職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法人承擔民事責任。法人承擔民事責任後,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可以向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追償。
7. 中國公司的法人代表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法人抄代表和法定代表人是兩個不襲同的法律概念。法人代表,也可稱為法人的授權代表,這個代表可以是甲、也可以是乙,他不是固定的,而是取決於法人的授權,這個授權可以一事一授權,也可以是一攬子事項的授權。法定代表人,必須是法人組織的負責人,能夠代表法人行使職權。《民法通則》規定:「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可以由廠長、經理擔任,也可以由董事長、理事長擔任,這主要看法律或章程如何規定。法定代表人代表企業法人的利益,按照法人的意志行使法人權利。由此可見,公司法人能夠代表公司。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八條?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