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主觀故意傷害的法律責任
Ⅰ 故意傷害的刑事責任如何判定
故意傷害罪的構成要件:
1、客體要件。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身體健康權。
2、客觀要件。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了非法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
3、主體要件。故意傷害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
4、主觀要件。故意傷害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Ⅱ 故意傷害罪在法律上是怎麼定義的
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損害他人身體造成傷害的行為。傷害分為四種,包括:傷害致死、重傷、輕傷、輕微傷。造成他人輕微傷的行為不構成犯罪,但加害人應當承當民事賠償責任;造成他人輕傷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加害人應當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故意傷害他人造成重傷的應當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甚至死刑,並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故意傷害他人造成死亡的,加害人應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並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故意傷害罪刑法條文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三十八條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Ⅲ 故意傷害罪是不是主觀故意的法律規定
故意傷害罪是主觀故意犯罪。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結果,而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Ⅳ 這起故意傷害案件中,他們三個各自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我國刑法規定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為故意傷害罪。
故意輕傷的,不存在犯罪未遂問題,即行為人主觀上只想造成輕傷結果,而實際上未造成輕傷結果的,故意傷害罪不宜以犯罪論處。重傷意圖非常明顯,且已經著手實行重傷行為,由於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應按故意重傷(未遂)論處。故意傷害致死的,屬於結果加重犯,行為人主觀上對傷害持故意,對致人死亡有過失。 符合犯罪主體要件的行為人,在傷害故意支配下實施了傷害行為,造成他人身體傷害,達到輕傷程度的,即可認定為故意傷害罪的既遂。故意傷害造成重傷的,包含兩種情況:一是行為人明顯只具有輕傷的故意,但過失造成重傷;二是行為人明顯具有重傷的故意,客觀上也造成了重傷。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是典型的結果加重犯。故意傷害沒有致人死亡的,不得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的未遂犯。
一般毆打行為只是給他人造成暫時性的肉體疼痛,或使他人神經受到輕微刺激,但沒有破壞他人人體組織的完整性和人體器官的正常機能,故不構成犯罪。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毆打行為表面上給他人身體造成了一定的損害,但顯著輕微,即按《人體輕傷鑒定標准》不構成輕傷的,不能以故意傷害罪論處。因此,在區分故意傷害與一般毆打時,既要考慮行為是否給人體組織及器官機能造成了損害,又要考察損害的程度。
這起案件中對方用看到對你進行了傷害,存在傷害的故意,造成了輕傷的結果,應當承擔刑事法律責任,判處故意傷害罪,並對醫療費予以補償。
其中李強和張朋是實行犯,起主要作用,王蒙是幫助犯,起次要作用。
當然本案中沒有說明犯罪主體的年齡,故意傷害罪造成輕傷結果的必須16歲以上才構成犯罪。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因此三個人應當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主體合格符合犯罪的情況下)。可以承擔誤工費、醫療費等相應的民事賠償
Ⅳ 誤傷 與故意傷害導致的重傷害在法律上如何定義的
您好。誤傷與故意傷害最大的區別加在於行為人的主觀狀況不同:誤傷的情況下,行為人主觀上是失過;故意傷害的情況下,行為人主觀上存在故意。
參考內容:法律界網站法務通VV
Ⅵ 這種行為構不構成故意傷害罪,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從你描述的情形看,應該是聚眾斗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規定,聚眾斗毆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眾斗毆的;(二)聚眾斗毆人數多,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三)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進行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亂的;(四)持檄聚眾斗毆的.
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即以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
具體案情我不清楚,如果ABC是積極參加的,對ACD應該以聚眾斗毆罪定罪處罰,至於B,要看E的傷情鑒定,如果E重傷,對B處於故意傷害罪,從重處罰,如果E死亡,對B以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
Ⅶ 故意傷害至死,該負什麼樣的法律責任呀
一般按照故意傷害罪判。法律責任當然就是故意傷害罪的責任了。包括兩方面,民事賠償和刑事處罰即判刑,一般不會判超過10年的。當然要看情節和法官了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