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毆打兒童法律責任
『壹』 父母打孩子違法嗎
父母打孩子致輕傷要坐牢嗎?
是的。在我國,由於受傳統家庭教育思想的影響,有很多家長至今還把打罵孩子當作家長的自然權利。
事實上,就在不經意間,他們已經觸犯了法律。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3條第二款: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家長打孩子,如果傷情構成輕微傷,達到治安管理處罰的程度,雖然雙方存在親屬關系,但法律並沒有規定親屬之間的毆打行為可以例外。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打人致輕傷不接受調節怎麼辦?
1、因民事糾紛,雙方都不能做到冷靜處理而導致的打架斗毆,受害方達到輕傷,將其毆打至輕傷的一方已經觸犯刑律,構成故意傷害罪,將會被按照刑法234條追究刑責量刑原則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管制。
2、對方有權不接受民事調解,即便對方接受調解,不影響刑事責任的追究檢察機關還是會依法提起公訴的。除非,檢方經案件審核後,認定犯罪情節輕微,犯罪嫌疑人主觀認罪態度好,未造成嚴重後果,當然如果能取得受害人的書面諒解基本就有可能構成檢方不提起公訴的條件或情形了但是,這個並非是必須的,很大程度上,由案件事實以及其造成的社會惡劣影響以及社會危害性的大小和檢方的自由裁量權來決定。
3、如果犯罪嫌疑人以前沒有案底,且檢方最終提起公訴,那麼犯罪嫌疑人應當積極按照刑法72條的原則,向人民法院爭取緩刑。
4、如果最終法院判決緩刑,只要在緩刑考研期間不再犯罪,緩刑考驗期屆滿,所判決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將不予執行。並公開予以宣告。
5、當下,對於犯罪嫌疑人一方還是盡量與對方協調,爭取和解,當然如果對方開出獅子開口的條件,己方也可不接受並將交涉過程錄音,以此證明無法達成和解,是對方的原因造成的。
6、鑒於對方在糾紛中率先動手,如果該事實被法院認定,那麼可以作為犯罪嫌疑人一方減輕處罰的事實依據以及減輕民事賠償的事實依據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72條、234條司法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7條司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131條。
『貳』 父母毆打孩子,犯法嗎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除了選擇口頭教育還有的父母會選擇手動教育,也就是俗稱的打孩子。打孩子有的時候不僅不能夠起到教育的效果,反而還會適得其反,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同時如果情節嚴重的話,父母還會觸犯到法律層面的問題。
對於家長來說我們教育孩子無可厚非,但是我們更應該選對一個正確的教育方法,才能夠起到正確的效果。孩子是我們每一個人心中最需要保護的地方,我們應該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可以嘗試著理解孩子與他溝通可能會讓事情的發展變得更加簡單。即使在最生氣的時候也千萬不要動手打孩子,不僅會對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還會構成法律威脅。
『叄』 母親毆打孩子,犯法嗎
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尤其是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更是如此,有些父母的性格或許不太好,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去毆打自己的孩子,或者說是去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自己的孩子去理解自己的苦心,但是在我國相關法律裡面是有著明確規定的,那就是毆打孩子是構成一定的犯罪的。
教育的方式是非常多的,不一定非要採取這樣的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孩子,這樣做只會讓自己的孩子厭惡自己,倒不如採取一種非常平和的方式去和自己的孩子交流,這樣做才能夠真正的去讓自己的孩子懂得什麼叫父母的良苦用心。
『肆』 大人打小孩付什麼法律責任
大人打小孩的法律責任與大人打大人沒什麼區別,起碼是是侵權賠償責任
如果構成輕傷以上,還可能構成行政責任(被治安處罰)甚至刑事責任(故意傷害罪)
關鍵是事實和證據
『伍』 家長毆打孩子犯法嗎
在我國,由於受傳統家庭教育思想的影響,有很多家長至今還把打罵孩子當作家長的自然權利。事實上,就在不經意間,他們已經觸犯了法律。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3條第二款: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家長打孩子,如果傷情構成輕微傷,達到治安管理處罰的程度,雖然雙方存在親屬關系,但法律並沒有規定親屬之間的毆打行為可以例外。
此外,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章《家庭保護》的相關規定第十條第二款: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六十條:違反本法規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其他法律、法規已規定行政處罰的,從其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第二款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六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其他法律、法規已規定行政處罰的,從其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陸』 家長打孩子犯法嗎
我覺得一般情況下因為孩子犯錯誤家長正常管教有時生氣打他是不犯法的。家長的管教是正常的下手也不會狠可能就是嚇唬他而不是傷害他。傷害是犯法的與管理教育也是有區別的。平時的覺大多數家長有時在管教中有打的情況是不犯法的。不過建議最好還是要說服教育為主不要動手打孩子以免失手造成犯法。後悔不已。
『柒』 父母打孩子違反了那些法律
不嚴重不違法,嚴重超過合理范圍,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
『捌』 父母毆打未成年子女觸犯法律的那幾項
觸犯法律為以下幾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章第十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殘疾的未成年人。
第十一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和影響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煙、酗酒、流浪、沉迷網路以及賭博、吸毒、賣淫等行為。
第十二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撫養教育未成年人有關國家機關和社會組織應當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導。
第十三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依法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不得使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
第十四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根據未成年人的年齡和智力發展狀況,在作出與未成年人權益有關的決定時告知其本人,並聽取他們的意見。
第十五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允許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結婚,不得為未成年人訂立婚約。
第十六條:父母因外出務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對未成年人監護職責的,應當委託有監護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為監護。
第六章第六十條:違反本法規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其他法律、法規已規定行政處罰的,從其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二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予以勸誡、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8)父母毆打兒童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未成年人應受到的合法權益:
健康權:生命健康權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是公民享受其他權利的基礎。未成年人享有生命安全、身體健康,受法律保護的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非法侵害。對侵害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行為,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有權向有關機關控告,直至訴諸法律。
姓名權:未成年人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由父母、收養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後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未成年人可以隨父親姓,也可以隨母親姓。
肖像權:是指未成年人對以各種形式反映自己容貌特徵的個人形象享有的專有權。其內容包括:未成年人擁有自己的肖像,並有權通過對肖像的利用取得精神上、財產上的利益;經未成年人監護人的書面同意,允許他人使用未成年人的肖像。
未成年人有權取得適當的報酬;未經未成年人監護人的書面同意,任何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未成年人的肖像;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有權禁止他人非法毀損、侮辱、玷污未成年人的肖像。
名譽權:名譽權是指未成年人享有名譽、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的權利。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未成年人的名譽。《未成年人保護法》將「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列為保護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則,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的重視和保護。
榮譽權:榮譽權是指未成年人有接受政府、社會組織、單位對自己的表彰、嘉獎和授予榮譽稱號並對榮譽加以維護的權利。未成年人的榮譽權不受非法侵犯,禁止非法剝奪未成年人被授予的榮譽稱號。
《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國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榮譽權。對於歪曲事實、造謠誹謗、惡意中傷,侵害未成年人榮譽權的行為,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可以要求行為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
隱私權:隱私權是指未成年人享有的個人生活不被公眾知曉,禁止他人非法干涉的權利。未成年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撫養權:未成年人出生後有權享受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撫養。撫養未成年子女是父母應盡的義務,對於不履行撫養義務的父母,未成年子女有權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對於父母離異的未成年人,父母需要協商並對其進行撫養。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未成年人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